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覃子豪

覃子豪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24 更新时间:2023/12/14 9:08:27

覃子豪(1912年10月—1963年10月10日),学名覃基,四川广汉人。现代诗人、诗歌评论家。1932年到北平就读于中法大学。193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中央大学,两年后回国,曾在浙江永嘉县县政府、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任职,在浙江、福建编辑或主编过报纸副刊。1947年到台湾,曾主编《自立晚报》的《新诗周刊》。1954年参加创办蓝星诗社,任社长,主编《蓝星诗周刊》、《蓝星诗季刊》等。他还担任台湾中华艺函授学校诗歌班班主任,培养了不少青年诗人。他与纪弦就新诗创作问题展开论战,批判台湾新诗西化的主,主张中国新诗应坚持民族主义精神。

基本资料

中文名:覃子豪

别名:覃基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广汉

出生日期:1912年

逝世日期:1963年10月10日

职业:诗人

毕业院校:中法大学、东京中央大学

人物简介

覃子豪,原名覃基,1912年生于四川广汉。覃子豪有“海洋诗人”“诗的播种者”的美誉,与钟鼎文、纪弦并称台湾现代“诗坛三老”,被东南亚新诗派诗人奉为宗师。

1931年在北平中法大学读书时开始发表诗作,曾与同学合出过诗集《剪影集》。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留学时,参与过“左联”东京分部主办的《诗歌》编务。早期诗作编成第一本诗集《生命的弦》,有渴望光明的爱国激情。

抗战时在国民党军队从事新闻工作。1943年辞去军职,一度经商。后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平洋晚报》和南风文艺社,又任《闽南新报》主笔。这时出版过诗集《永安劫后》,描述敌机轰炸后永安人民的不屈意志,受到好评。

1947年到台湾,先后任职于省物资局、粮食局。1954年与钟鼎文等创立蓝星诗社,编辑《新诗周刊》、《蓝星诗刊》等,在台湾诗坛有很大影响。1956年主持文艺函授学校诗歌班,在《中华文艺》月刊连续刊载诗习作批改文章,后结集为《诗的解剖》,对培养后进,发展台湾新诗创作有显著推动作用。

50年代后期曾与纪弦为首的现代派论战,反对全部横的移植的主张,他认为“诗的意义就在于注视人生本身及人生事象,表现出一种崭新的人生境界”。

1963年患胆道癌逝世后,朋友们编印了《覃子豪全集》三卷。

生平介绍

覃子豪,1912年出生于四川广汉。1929年入县立初中读书,喜爱诗画,为师长器重。1931年进入成都成城公学,次年赴北平就读中法大学,深受19世纪浪漫派诗人的影响,推崇象征主义诗风。1935年进入日本中央大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文艺活动,开始进入诗坛,曾倡导“新诗歌运动”。此时期的诗作表现了执著青年对于生命的追寻,诗风明朗,富强烈现实感。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覃子豪回国投身抗日工作,辗转浙江金华、江西上饶等地,主编《八六简报》、《诗时代》。永安遭轰炸后,诗人以神来之笔,一周写诗45首,控诉日军罪行,有诗集《自由的旗》、《永安劫后》、译诗集《裴多菲诗》、散文集《东京回忆散记》行世。

抗战中,他归国参加抗日文化活动,创作诗歌,主编文学副刊。1947年为谋生计漂流台湾,创办了第一家以抒情为正宗的《新诗周刊》。

1954年,他与光中等人成立了著名的“蓝星诗社”并任社长,先后主编《新诗周刊》、《蓝星诗刊》等,在台湾颇有影响。“蓝星”是一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无固定理论和绝对信条,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之创作风格。覃主张“民族的气质、性格、精神等等在作品中无形的表露”,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

1957年覃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处去》,对以西化为核心的“六大信条”进行了尖锐批驳,表达了中国民族主义诗人的心声,引起台湾所有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强烈共鸣。与此同时,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传统的严谨与浪漫的抒情相结合,创作出一些上乘诗作。

如《过黑发桥》中写道:

“港在山外/春天系在黑发的林里/当蝙蝠目盲的时刻/黎明的海就飘动着/载满爱情的船舶”;《画廊》是其创作发展上具有转折意义,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一本诗集。诗人从生活表层的人生批评,深入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如《肖像》:“这肖像是一个诠释/诠释一个憔悴的生命/紫铜色的头颅是火烧过的岩石/他来自肉体的炼狱/他的灵魂在呐喊/我听见了声音”。

可惜,诗集出版的第二年(1963年),正处于艺术发展阶段的诗人却因肝癌病逝。

“蓝星”在台湾诗社中占有重要地位,共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达53种,编发各种诗刊327期,为中国诗歌宝库增添了丰富作品。这与覃子豪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他被誉为上世纪东南亚最著名的“海洋诗人”,台湾“诗的播种者”及“蓝星象征。

大事年表

1912年出生于广汉县城西街。在广汉中学读书时,便喜爱诗歌。1932年考入北京中法大学孔德学院,与同学朱颜等成立诗社,研读法国浪漫诗人雨果等的作品,合出诗集《剪影集》。

1934年,覃参加中共党员夏奇峰、蒋代兹组织的读书会,开始阅读高尔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中央大学读书,参加中国诗歌作者协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国,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覃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与上海民主运动负责人蔡力行共同创办《现代新闻》周刊。

1947年,覃子豪去台湾。先后担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专员、粮食局督导员、文坛函授学校教授、文艺创作委副主任,并当选为青年写作协会理事兼该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

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后与钟鼎文等创建蓝星诗社,编印《蓝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其诗作对台湾和东南亚现代诗有过极大影响,被誉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

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病逝,台湾文艺界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主要作品

《自由的旗》(1939);

《海洋诗抄》(诗集)(1953),台·新诗周刊社;

《向日葵》(诗集)(1954),台·蓝星诗社;

《诗的解剖》(诗论)(1958),台·蓝星诗社;

《论现代诗》(诗论)(1958),台·蓝星诗社;

《画廊》(诗集)(1962),台·蓝星诗社;

《覃子豪全集》(1—3辑)(1965—1974)全集出版委员会。

另有诗集《生命的弦》、《永安劫后》,诗论集《诗的创作与欣赏》、《诗创作论》、《诗论集》、《诗的表现方法》等,确切出版时间不详。

历史评价

1963年诗人病逝,台湾诗坛大为伤恸,举行公祭,场面动情。覃子豪身后并不寂寞,海外文化界经出版纪念专辑,怀念这位天才诗人。

四川广汉房湖公园内有覃子豪纪念馆。覃子豪纪念馆是一座仿古楼阁建筑,水榭上有对联“平生宦境同江水,一代诗名继海峰”。这是台湾学者谢树楠对诗人的高度评价,著名画家晏济元书写。“当时望乡千茎白,至今照岛一星蓝”,则是诗人流沙河对覃子豪创立“蓝星诗社”播种新诗的推崇。

标签: 覃子豪

更多文章

  • 杜庆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庆华

    杜庆华(1919.4.14-2006.11.5)。力学专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我国力学基础教育的先驱者。在轻结构力学

  • 赵祖康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祖康

    赵祖康,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公路工程与市政工程专家。在本世纪30年代初,即从事于中国公路的创建事业,为发展现代公路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市市政建设领导工作,主持制定了上海市都市规划,提出了发展蓝图。他重视科学,尊重人才,培育了很多科技骨干,为新中国的公路

  • 张国玺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国玺

    张国玺(1952-2012),男,1952年出生,中医养生专家,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家庭医药》杂志编委等职。2012年4月10日在

  • 明安图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安图

    明安图,字静庵。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中文名:巴彦.明安图外文名:Minggat,Мингат国籍:中国民族:蒙古族出生地:正黄旗出生日期:1692

  • 朱西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西宁

    朱西宁(1926—1998),原名朱青海,当代作家,祖籍山东省临朐县。从他父辈起,即落户宿迁,定居宿城镇。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杭州国立艺专深造。后投笔从戎,参加国民党军队,1949年随军去台湾,先后任陆军上尉、上校参谋等职。自幼爱好文学,虽身在军旅,却能坚持写作,因而成为台湾军旅中出名的作家。当时,

  • 胡惟德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胡惟德

    胡惟德(1863—1933),字馨吾,浙江吴兴人。1888年以算学中举人,上海广方言馆毕业,清末历任驻俄使馆参赞,1904年使俄钦差大臣、外务部右丞,1908年使日钦差大臣,1910年外务部大臣,1911年清末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使,1912年民国唐绍仪内阁任外交次长,历任北洋政府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

  • 沈德符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德符

    沈德符,明朝文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籍。他精通音律,熟谙掌故。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并保存了一些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除《

  • 沈浮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浮

    沈浮(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剧作家、导演,原名沈吉安,又名沈哀鹃、百宁,天津市人。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片《大皮包》。1933年进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编辑《联华画报》,编导过一些影片。编创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金玉满堂》、《万家灯火》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影协上海

  • 黎庶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中文名:黎庶昌国籍

  • 董行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行佶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董行佶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像话剧《日出》中的胡四,《北京人》中的曾皓,《茶馆》中的马五爷,《蔡文姬》中的曹丕,《雷雨》中的周冲等,这些人物经他刻画后入木三分,为剧本增色不少。是著名演员李成儒的老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