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逸梅

郑逸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4/1/18 18:40:09

郑逸梅(1895—1992),出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年至1946年,在模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闻名。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三卷本。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逸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992年7月11日

职业:作家,文史学家

主要成就:被誉为“报刊补白大王”

代表作品:《艺林散叶》,《文苑花絮》,《书报话旧》等

个人经历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谱名际云。他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1946年,在模范中学(晋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课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

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1966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他的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3卷本。

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主要作品

著有专著《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

中华书局出版有郑逸梅先生著作《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郑逸梅文集《书话篇——芸编指痕》《人物篇——世说人语》《艺事编——林夏云烟》《美文类编——前尘旧梦》

作品选读

《艺林散叶》:

康有为

1.康有为谓:古今书法家,以苏东坡为最劣,不知用笔,若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下。

2.康有为居槟榔屿,颜其室为大庇阁,绕屋皆花木,有一大树,似榕而经年著花,色黄而繁艳,惟一日即落,康名之为一日黄,曾有句云:“昨日开来今日落,可怜顷刻短繁华。”

3.康有为善八股文,人戏称之为八股圣人。后去八股二字,竟以圣人自居,号长素。

4.康有为赴礼部试,题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而康试文结语曰:孔子大矣,孰知万世之后,复有大于孔子者哉!乃隐以自况也。

1.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问之趣味,有云: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2.梁启超为我国学者在著作中提到马克思之第一人。当一九○二年,梁署名中国之新民,撰《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刊载《新民丛报》第十八号,涉及马克思,惟马克思译为麦喀士。

3.梁任公自谓为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又云:数年以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举国行当思我耳。

4.梁启超自称书呆子,谓书呆子常被人利用。

5.梁启超曾云:说到美人,便离不了病,真是文学界一件耻辱事,我盼望往后文学家描写女性,最要紧先把美人的康健恢复才好。

6.梁启超极推重黄遵宪之诗,遂有诗界革命之一人之称。

郑逸梅读书法

郑逸梅认为大凡读书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里打进”式和“外打进”式。他自己则属于後一种。他说:“前人看重基本功,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督促弟子们阅读经典著作,诵千古名篇,务使含英咀华。在这时期,不容许阅读所谓‘闲书’,以免分散注意力,直至文理通达,纔能涉猎稗史小说,有所遣兴。这种读书属于‘里打进’。”而“外打进”式读书法,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从饶有趣味性的稗史小说和时代气息很浓厚的散文开始,然后读清文及晚明小品﹒更上溯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及《左传》、《离骚》、《诗经》、《尚书》也得钻研一番。”

郑逸梅在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之后评论道:“培根之深,植基之固,是前者胜於後者;至於领会之易﹒进步之速﹒是後者胜於前者。各有利弊,难下结论、”郑逸梅在谈及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自己初在私塾﹒读训蒙书及《大学》、《中庸》一类,不感兴趣。

后来乘凉时听到《三国演义》被吸引住住,乃由听讲转而自己翻阅,渐由一知半解到悉其大端,“当时认为读书是件苦事,一转变觉得其味无穷”。终渐成大家,运櫂如是,成为一代知名作家。

补白大王

郑逸梅是真正的“八卦大师”,为报纸副刊写了一辈子的随笔,趣闻,字数超过1000万字,人称“补白大王”。他从中学开始就在出版界的圈子里混,一直是三大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的特约撰稿人,与那些出版巨头,写作名家都有极深的交情,从他嘴里抖出来的出版内幕自然是最最权威的了。出版界的八卦,大家可以去看《书报话旧》,这篇文章里我们专门来谈郑逸梅自己的八卦。

郑逸梅原来是姓鞠的,因为酷爱梅花而改用这个笔名。据说,当时他启蒙时自己购买的第一本书是《吴梅村词》,扫叶山房的石印本。郑逸梅原本不了解吴梅村,听都没听到过,但是他看到书名中有一“梅”字,马上断定是本好书,当即买下。其实当时他只是个中学生,经济并不宽裕,实在买不起什么书。好在读书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学校里也不发奖学金,用“购书券”来代替。郑逸梅就用购书券买来王蕴章主编的《小说月刊》反复阅读,也试着写随笔投稿,终于逐渐步入文坛。而他出的第一本集子,就叫作《梅瓣集》。

南社文人多好风雅,郑逸梅自然也不例外,把他的书斋命名为“纸帐铜瓶室”。这个名字看起来颇为怪异。郑逸梅解释说,古人的咏梅诗中,多有纸帐、铜瓶之类的描述。若是直接在名字中嵌入个“梅”字,那就显得俗了。他现在取名“纸帐铜瓶室”,正是取“暗藏春色”之意,真可谓匠心独具了。不过后来,他得到年轻篆刻家陈茗屋刻的一方“秋芷室”的印章,爱不释手,从此“纸帐铜瓶室”改名为“秋芷室”。有人曾问他,秋芷室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秋芷室者,臭知识也。

由此可见郑逸梅诙谐幽默的兴致。他自己也承认,一直没有兴趣从经学小学入手,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可是但他对小说,笔记有着异常的兴趣,最最喜欢读的就是《花月痕》、《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最不配胃口的则是《水浒》、《镜花缘》和《儒林外史》。为了考证《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种种,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三国闲话》,极受读者欢迎,这种真雅兴是近代文人中少有的。

他的好友南社诗人高吹万曾经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人澹如菊;品逸于梅。菊字与他的本姓“鞠”谐音,下联则嵌入他的笔名。用这两句对联来概括郑逸梅的一生,倒是最最合适的了。

标签: 郑逸梅

更多文章

  • 吴承明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承明

    吴承明(1917年1月3日——2011年7月14日),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20世纪四十年代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6年获该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相继担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专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段学复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段学复

    段学复(1914.7.29-2005.2.6),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人,数学家,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民国三十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9年

  • 翁偶虹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翁偶虹

    翁偶虹(1908年-1994年6月19日),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193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该校兼课。

  • 王曼恬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曼恬

    女。1913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毛泽东的表侄女,诗人鲁藜的前妻。1930年代就读于上海新华艺专学习美术。中文名:王曼恬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湘乡县出生日期:1913年生逝世日期:1977年1月27日职业:国务院文化组党组成员,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副校长毕业院校:上海新华艺专做过地下党工作,

  • 耿济之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耿济之

    耿济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大家,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沟通中俄文化交流的著名外交家。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短短五十年一生翻译了世界上二十八位著名作家的九十多篇名著及不计其数的短篇著作,共七、八百万字。对译介俄苏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耿济之先生与郑振铎一起最早从俄文直接

  • 李景汉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景汉

    李景汉,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李景汉(1895.1.12—1986.9.28)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北京通县人;主要从事社会实地的调查与研究;曾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经济学院教授兼调查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顾问等职务。另有北京金杜律师事

  • 来鹄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

  • 成兆才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兆才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人,字捷三(又作洁三),艺名“东来顺”。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北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创始人。中文名:成兆才别名:东来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唐山出生日期:1874年12月20日逝世日期:1929年职业:剧作家、戏曲表演艺术家代表作品:《花为媒》、《

  • 曾呈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曾呈奎

    曾呈奎,著名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福建省厦门人。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理学博士(194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987),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1),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9)。2005年

  • 靳以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靳以

    靳以(1909~195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章方叙,天津人。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系。20世纪30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生活,描写青年男女生活和爱情的小说。40年代目睹国民党破坏抗战,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作品中出现革命的倾向。新中国成立后热情参加文化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