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光正

张光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3/12/26 12:08:38

光正,采煤专家。为恢复受战乱破坏的煤矿生产改革落后的生产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落垛式采煤方法改革为长壁采煤方法;在中厚煤层推广分层采煤法,保证了矿井稳产高产。针对煤层地质特点发展物理探矿,为建设新矿区奠定了基础;成立冻结施工队,解决了含水层厚的井筒建设难题,为加快新矿区建设立了功。

基本资料

名:张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宁津县张县庄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16日

逝世日期:1990年1月26日

职业:采煤专家

毕业院校:天津北洋大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促进了我国采煤行业的发展

性别:男

字:仲夫

人物简历

1913-1919年在山东宁津县小学学习。

1919-1923年在河北沧县中学学习。

1923-1929年在天津北洋大学学习。

1929-1932年在热河北票煤矿公司任副工程师。

1932-1933年在宁津县老家养病。

1933-1935年任河北省丰润县立中学教员。

1935-1937年在开滦赵各庄煤矿任采煤工程师。

1937-1946年在开滦唐山煤矿任采煤工程师。

1946-1949年在淮南大通煤矿任矿长兼工程师。

1949-1950年任淮南局计划室主任。

1950-1952年任山东矿务局计划处处长。

1952-1956年任山东煤管局副总工程师。

1956-1958年任枣庄矿务局总工程师。

1958-1963年任山东煤管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兼总工程师。

1964-1970年任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总工程师。

1970-1972年在枣庄矿务局农场,新汶矿务局更新厂劳动。

1972-1975年任新汶矿务局基建处工程师。

1975-1984年任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顾问,兖州矿务局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5年1月离休。

1990年1月26日病逝。

生平经历

张光正,生于山东省宁津县张县庄。父亲是个教私塾的先生。他从小受家庭影响要立志成才。中学毕业时立志为中国的煤炭事业出一把力,报考了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科。1929年大学毕业后决心到煤矿第一线,去了北票煤矿。到煤矿后致力于煤炭技术的研究,积劳成疾,染上重病。1932年12月回老家宁津县养病。1933年8月病逾,在他人引荐下到河北丰润县立中学当了教员。一年半的教学生涯,深感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一心想回煤矿出力。1935年去了开滦局赵各庄和唐山矿,一干就是11年。1946年5月,他应淮南煤矿局局长德滋邀请,到淮南大通矿当矿长兼工程师,从日本侵略军手中把遭到严重破坏的大通煤矿接过来,用了半年的时间,到年底日产量达到2000多吨,超过了原有生产水平。

1948年冬,淮海战役正处在紧张阶段,淮南处于动荡局面,局、矿多数干部离矿出走,而张光正决定不离矿,组织员工成立了护矿队,并积极与共产党地下组织联系。护矿队保护了矿场和职工住宅的安全,对解放大通煤矿起了很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光正调山东矿务局,先后任计划处处长、煤管局副总工程师,此期间他一是抓恢复矿井生产,二是抓采煤方法改革,先后恢复了淄博的石谷,新汶的村、华丰,枣庄的东井,总生产能力100万吨。改革山东煤矿采煤方法,把过去落后的落垛方法改为先进的长壁采煤法,完成了采煤方法的第一次改革。后期又重点抓了新汶局良庄矿等新矿井建设。

1956年,张光正调枣庄矿务局任总工程师,在陶庄矿中厚煤层推广了分层采煤法,保证了矿井的稳产高产。1958年他调回山东煤炭工业管理局任总工程师,后任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此间,全面负责山东省煤炭技术工作,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作出了贡献。一是针对山东省新煤田埋藏深,含水层多的特点,大力发展物理探矿新技术和水文地质工作,成立了物探大队,加快了勘探进程;二是采用冻结法建井新技术,加快了新井建设,缩短了建井周期。

1964年,张光正调华东煤炭工业公司任总工程师。此间曾在柴里煤矿进行水文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隔水系数,提出了该矿井与微山湖水无水力联系的论断,为柴里煤矿扩大生产提供了理论根据。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光正曾受到冲击参加过劳动改造,后在新汶矿务局基建处任工程师。1975年调兖州煤炭建设指挥部,担任技术顾问,此时他已年过古稀。兖州矿务局成立后,任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着眼于煤炭事业的前景,致力于信息科学,积极建议并带领举办电子计算机学习班,对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新技术起了推动作用。

张光正除历任上述职务外,1954~1959年为山东省政协委员;1956年山东省人大代表;1959年山东省人大委员;1959年山东省科协委。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标签: 张光正

更多文章

  • 罗沛霖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罗沛霖

    罗沛霖(1913.12.30-2011.4.17),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创始人。自1956年以来,是我国主持制定多次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指引推动新技术发展的主力,并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建成我国首座大型电子元件工厂。指导过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

  • 尹达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达

    尹达,考古学家。曾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参加殷墟、浚县辛村和日照两城镇的发掘。在考古发掘、史学研究和学术组织工作中,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文名:尹达别名:刘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南滑县出生日期:1906逝世日期:1983职业:考古学家毕业院校:河南大学主要成就:殷

  • 张秀亚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秀亚

    (1919.11.8-2001.6.29)女,作家。河北沧县人,祖籍河南,笔名陈蓝、张亚蓝。幼年时全家迁居天津。1932年入省立第一女师。1935年开始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第一首诗作《夜归》现收入诗集《秋池畔》。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中文名:张秀亚国籍:中国

  • 吴与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 高鸿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鸿

    高鸿(1918年-2013年)陕西泾阳人,我国近代仪器分析学科奠基人之一,分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1945年2月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专攻分析化学,1947年9月获化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48年2月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

  • 温朋久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温朋久

    温朋久(-),人民外交家。原名温瀛举,字鹏久。1935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朝阳大学毕业,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1949年后任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副司长、中国驻瑞士公使馆政务参赞和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入狱7年。1984年4月13日离休。中文名:温朋久国籍:中国

  • 金善宝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善宝

    金善宝(1895.7.2-1997.6.26),字笑衍,浙江诸暨任人,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

  • 沈珠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沈珠江

    沈珠江(1933.1.25-2006.10.2),浙江慈溪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业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1960年获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珠江主要从事土石坝研究和地基基础工程研究,沈珠江建立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提出了软土地基稳定

  • 张钟俊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钟俊

    张钟俊(1915.9.23-1995.12.29),出生于浙江嘉善,自动控制学家,电力系统和自动化专家,中国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3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张钟俊写成世界上第一本阐述网络综合原理的专着《网络综合》,

  • 高小霞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小霞

    高小霞(1919—1998),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9年初在美国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分析化学,1951年初获硕士学位,5月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丈夫徐光宪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