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丈蜀

吴丈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4/1/7 2:25:30

吴丈蜀,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1919年生于四川泸州。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主要研究方为中国古代学,侧重于古典诗词格律研究。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月公开声明退出书法界,引起世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丈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泸州

出生日期:1919.2.24

逝世日期:2006.5.15

职业: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

主要成就: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代表作品:《吴丈蜀书兰亭序》、《吴丈蜀书法集》、《吴丈蜀书法辑》

曾任职:《书法报》社社长

人物生平

吴丈蜀出生时值军阀混战时代,家道寒微。吴丈蜀有幸得到外祖母的关爱,口诵唐诗教他学念,不到一年,就能背出绝句五十多首。平时他喜欢拿起父亲的为人开处方的笔,在纸上像模像样的写写画画,父亲甚喜,便写成中楷字教他辩识,指导摹写。并告诉你:“写字一定要规规矩矩,字形要端正匀称,每一行笔都要有起有收不可草率。”吴丈蜀记住在写字“三要”的教诲,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照做,三四岁时便已识得和写成三千字,这便是使他终身受益、日后成了书法的起点。嗣后他自己摸索,见到同学中有临写《郑文公》碑者,十分羡慕,但泸州难于见到碑帖出售。偶尔见到,也因家贫没有钱买。这时已经热爱上中国古典文字和汉字书法的他,便去装裱铺、匾对铺、名寺、会馆等地方去看看匾对上的字,择其好者默记在于心,用手指在掌心画字,背临下来,再一次两次地加以熟记。这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萌发了攻习快活支获得这门学识的强烈愿望。

吴丈蜀十一岁丧父,其母又不识字,难以谋生,此后就生活无着,随外漂泊。他的两个姐夫观其志、爱其行,分别资助他在泸州读初中,又去成都读商中。课余之暇,便到西御西街的两家旧书店看碑贴,揣摩碑贴的韵致和行笔方法,暗自摹写。书店伙计看到这个穷学生专心致志的“临贴”,自学十分上劲,大受感动,不但任其翻看,还将店中珍藏的碑贴给他读。

高中尚未毕业,便因姐夫失业而经济来源断绝,吴丈蜀只得过早地踏进社会。这时便靠投稿和替人写信、撰稿以维持最低的生活。但不管自己境遇如,从不肯放弃对文字与书法的狂热追求。

24岁时任中学国文教员,从此开始了学术研讨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成都经友人介绍到灌县空军幼年学校教国文课。这是一所完全中学,有部分教师是从沦陷区流亡到四川来的大学教授。有同事发现吴丈蜀写字出手不凡而有功力,便买宣纸来请他写,而且求者日众。因此,他年方二十五便在灌县举办了个人的首次书法展览。受到了行家好评。此后,他便在成才以卖字为生,又举办第二次个人书展。

抗战胜利后,先后辗转重庆、上海、香港,其间曾任秘书、编辑、新闻记者。吴丈蜀为谋生经重庆并顺流而下东到上海,在荣宝斋悬卖字。这期间书法家马公愚等人在《中国生活》杂志上介绍了他的书法艺术,辟有专版,介绍的作品是马公愚等在一次书法作品评选会上选出的。称赞他和书法艺术格调很高,由是吴丈蜀的名声不仅由四川走向全国,并开始远播到国外。

1951年从香港回到祖国内地,在武汉出版部门任文学编辑,并同时从事学术研究与写作。不久,吴丈蜀应海外之邀去了香港,在宣传民主自由的《周末版》任职。由于经费困难,同仁挤在亭子间工作,“民主建国会”港九分会文凭委员宽诚爱其字,惜其才,欲以厚薪、高位招入他所办的企业,吴丈蜀毫不动心,一侔全国解放,即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湖北武汉市。吴丈蜀在湖北人民出版社为读者编辑内容健康的读物,未尝稍懈,讵未料于一九五七年竟被划为“右派”,发配农场劳动。这时期他是什么农活都干,还养猪养牛,但得到监督者的评语只是:“干什么不像什么,你就是思想抵触!”吴丈蜀也自知他的“劳动”确实很不称职,但不管怎么改进依然如此。以后,再出去放牛,他索性就把这牲畜放到草地上去自由活动,自己则思考诗、词、书法。人自忖早年就盼望着共产党快来,曾投奔过延安,到了汉中,由于国民党军、警、特的拦截,自己贫病交加才折返四川的。他相信冰山总要消融、万物总必复苏,国运自会昌盛,他这块“料”也应该吃一碗笔杆子饭实现夙愿。因此,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他以沙土为笔,把大地作纸练字,闲来“书空”自娱,吟咏作乐,无怨无悔。世事洞明,精神反而充实得很。六十年代,他被分配在出版社的纸张仓库作勤杂工,扫地时就把仓库的抛弃的废纸拾起来裁成十六开大小稿纸成叠,从事写作。首先著成《读书常识》作第一册,在他“右派”改正后立即将此书稿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到1957年初,前后不到6年,就出版了7种著作。正值他学术研究与文艺创作的奋进时期,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迫辍笔22年。1978年恢复工作。

个人作品

第一,以实事求是和辩证的观点从事诗词研究。第二,以史统率,全面考察,探源寻流。第三,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完美结合。第四,学术研究与普及工作相结合。

吴丈蜀创造了“古今无此体”的独家书艺,以拙寓巧,以朴寓华,似拙非拙,似朴非朴,富有神韵天趣而蕴含风神独绝之美。笔墨随心而天机随触,富于浑厚而灵秀,古拙而清隽,浑成而超逸的风致;灵机妙造而自然天成,似不求而成,不工而臻,达到似有意而无意,似无法而有法的淳美艺术境界,具有内在超越性而深得艺术哲学之精髓。这种风格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认为“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须广读书”,“须冶千碑方创体,能藏万卷始言家”,“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书法要博采众长而自出新意,要重视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强调字外功夫的锻炼和培育,认为书家不能为名利所缚而应执著追求书法本体。

吴丈蜀非常注重把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术研究上,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侧重诗词格律系统研究,主编了《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共同主持完成了《楚风补校注》,并参撰《唐词大全》、《唐宋词鉴赏辞典》、《文艺轶事辞典》等多部辞书;在创作实践上,他的诗词多取材于深切的社会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底蕴,情感真挚而情调真淳,清新俊朗而雅淡自然,用律严谨,造语坦易,声调和悦,雅俗共赏。

著作

说明

《词学概说》

中华书局1983年6月第1版,8.5万字:2000年4月新1版,9.2万字,“诗词常识名家谈”丛书四种之一。

《读谈常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7.7万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一。

《诗词曲格律讲话》

12万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1986年9月出版增订本,15万字。

《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

130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词牌汇释》

3万字,收入《唐宋词大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

《词牌简介》

3.6万字,收入《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

《文艺轶事辞典》(书法部分)

个人撰写10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词律改革刍议》

1.5万字,《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人物成就

作为书法家,吴丈蜀出版了《吴丈蜀书兰亭序》、《吴丈蜀书法集》、《吴丈蜀书法辑》;作为资深学者,他的专著有《读诗常识》、《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作为知名诗人,他既研究诗词又创作诗词,发表作品2000余首,其代表作有《回春诗词抄》。

1978年恢复工作以后,短短数年间便先后出版了《读诗常识》、《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等著作,发表了《词律改革刍议》、《论唐代的边塞诗》等学术论文。与此同时,在诗词创作和书法艺术上也成果繁富,出版了词集《回春诗抄》、书法集《吴丈蜀书法集》、《吴丈蜀书兰亭序》、《吴丈蜀书法辑》。此外还有以通俗形式阐明学术观点的《中国历史三字经》。《中国当代诗词选》、《五四以来诗词选》、《当代中华诗词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等诗词选集,都有吴丈蜀的诗词入选。

除以上个人学术、创作成果外,作为研究员和学术带头人,吴丈蜀曾多年主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担作《楚风补校注》主编,该书卷帙浩繁,洋洋百余万言。另外还主编《中国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此书100多万字,由句及篇,全文注释,集近些年来所出同类书精华之大成。

(吴丈蜀图册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同多数书家不同,吴丈蜀没有经历由临帖到创作的系统研习过程,而只是“关照”各位古代大家的作品,吸取众长。他的这种学书方法在古今书家中都是少见的。吴丈蜀自己也坦言,他从来没有用笔临写过一天碑帖,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都有几十年的临池经验。

吴丈蜀学习书法以“读帖”为主,以自己过人的记忆力、深厚的学养以及宽广的胸襟,博观约取,食古而化,将其在汉魏六朝等历代碑帖中所得化为自己的笔墨语言。他的书法乍看平淡无奇,久看则韵味悠长,书风朴实凝重,含蕴深厚,疏淡娴雅,格高趣清,充溢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吴丈蜀一直注重书外功,他说古来文、墨并称,可见文字与书法的血缘关系。同时,他认为书法应无村俗之气,不做作,不雕琢,不剑拔弩张,也不四平八稳,无媚气,无媚骨,无火气,无霸气,无粗俗之气;人雅字自雅,人俗字自俗,人倔字自倔,如其他艺术一样: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法亦然。而这也正是吴丈蜀在书法中所追求的一种归真返璞、天人合一的至妙之境。

(吴丈蜀作品图册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 吴丈蜀

更多文章

  • 蒋民华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蒋民华

    蒋民华(1935.8.16-2011.5.6),浙江临海人,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是中国功能晶体研究和开发的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蒋民华于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78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1987年,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任山东大学

  • 张如心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如心

    张如心(1908-1976年),广东省梅州兴宁县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6年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国民党留苏学生党部领导工作,是坚定的国民党左派。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八大代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 卢良恕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卢良恕

    卢良恕LuLiangshu(1924.11.03-2017.01.04),小麦育种、栽培、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浙江湖州人,出生于上海,1947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

  • 翟树岩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翟树岩

    翟树岩生前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的资深摄像记者。2013年3月21日晚,翟树岩在宜宾境内的高速路上车祸中受伤,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3年3月27日上午十点在八宝山竹厅举行。中国记协2013年4月22日在京举行翟树岩同志事迹座谈会暨追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 翁闿运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翁闿运

    翁闿运,字慧仁,男,汉族,原籍浙江杭州,1912年生于江苏苏州,为清光绪进士、诗人翁有成之少子,国学大师唐文治及名书家萧蜕弟子。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大学文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

  • 兰茂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兰茂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

  • 黄耀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耀祥

    黄耀祥(1916.08.17一2004.2.22),广东省开平人。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黄耀祥开创水稻矮化育种,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发现和利用新的具有sd-g的矮性基因源,开创丛生快长

  • 陈茹玉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茹玉

    陈茹玉(1919年9月24日-2012年3月11日),化学家和教育家,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的农药事业及有机化学尤其是有机磷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功绩,还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了近300余篇的科学论文,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同行专家的关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科研人才。由于在科学工作中

  • 杨季康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季康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

  • 熊卓为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熊卓为

    熊卓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医学教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任研究员,她关于脂蛋白的研究,获得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熊卓为教授于生于武汉一个医学世家,父亲熊旭林教授是全国著名的泌尿科专家,母亲管慧英教授是著名儿科专家。她在农村插队时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熊卓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