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钱毅

钱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8 更新时间:2024/1/19 5:02:08

钱毅,原名钱厚庆,安徽省芜湖人。中共党员。1925年4月出生。16岁时随父亲、著名学家阿英(钱杏村)到达苏中抗日根据地。抗战初期在上海读书,同时参加抗日活动,曾主演《高尔基童年》等话剧。后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当文工团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厚庆

别名:钱毅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芜湖

出生日期:1925年4月

逝世日期:1947年3月

职业:记者

信仰: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著有《庄稼话》、《大众诗歌》等

生平

1944年7月,钱毅调《盐阜大众》报担任编辑。不久,又担任报社副主编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他深入到解放区的老百姓和部队中采访,采写的战地新闻通讯和解放区群众新生活的报道,都洋溢着激情,思想性强,短小精悍,生动可读。采访中,他虚心群众学习,在认真实践和钻研“文化大众化”这一课题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简洁、纯朴、生动的语言特点。他采写的大量充满战斗气息、贴近群众的新闻、通讯、墙头诗和小故事,用事实反映了解放区农民的优秀品质,在报纸上刊登后,迅速在军民中广为流传。

他还用最大的精力帮助、辅导通讯员,使一大批通讯员成长为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和作家。他在1945年、1946年间撰写了近10万字的《怎样写》一书对解放区的“工农通讯员运动”和新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947年3月2日,他作为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在苏北淮安县石塘区采访时被国民党军队俘获。几天以后,年仅22岁的钱毅被敌人残酷地杀害。

钱毅牺牲后,诗人柳亚子先生为他题词:“是人民文学,是民族的精英,从墨写的言辞中,辉映着血写的生命的火花。”

黄克诚同志于1949年10月题词,高度评价钱毅的一生:“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著有《庄稼话》、《大众诗歌》、《怎么写》、《海洋神话与传说》等。

事迹

“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这是黄克诚将军为纪念钱毅烈士写下的题词。钱毅原名钱厚庆,是现代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屯)的长子,1925年4月14日(阴历3月22日)生于安徽芜湖,1941年初参加革命,194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1日凌晨在淮安小蒋舍被捕,不日被敌杀害,年仅22岁。钱毅是一个在革命文艺家庭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知识分子。他慧敏好学,酷爱文艺戏剧,先后参加了上海剧艺社、新艺剧社,曾主演《高尔基童年》、《古庙钟声》、参演《夜上海》、《一年间》、《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剧。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驻上海各租界,钱毅与家人开始撤出上海。进入苏中抗日根据地后,钱毅留在新四军一师一旅服务团剧组工作,后经数月辗转,全家人抵达驻阜宁的新四军军部。钱毅先在新四军三师鲁迅艺术团工作,后调东海大队任文化教员。不久,中共盐阜区党委宣传部根据陈毅代军长的提议,决定出《新知识》杂志,由阿英任主编,钱毅亦调到杂志社当编辑。一年后他又调到《盐阜大众》报社做编辑工作,后任《盐阜大众》报副主编。1946年12月底,钱毅担任了盐阜第三中心县委记者组组长,不久来到日夜思念的淮安。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与北联防(离淮城南门最近的一个联防)在一起,每天随他们上西活动(砖桥一带),我看到那古城的城头,真是难以形容的滋味啊!”钱毅于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在淮安整整一年。钱毅的大部分作品得以在淮城汇编成册并出版。淮安历史记载了他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他用自己的笔热情讴歌淮安人民血染的风采。1947年2月25日,钱毅参加了石塘、平桥区干部扩大会。这时,报社已通知他回去,但他因为砖桥、黄庵两个乡的典型材料没搜集完,不愿“功亏一篑”,仍坚持在石塘区靠敌最近的涧河联防队采访。2月28日,钱毅随联防队活动夜里回到芦受乡蒋舍宿营(车桥西南十华里)。不料,因还乡团告密,蒋军出动了一个主力连的兵力,由东向西封锁包围了蒋舍;拂晓,敌人进逼,被岗哨发觉后即开枪鸣示。这时敌人的子弹正密集地射来,我联防队员仓促应战,大家想将钱毅抬过河去(钱毅因不谙水性),钱毅怕连累大家,就一个人隐蔽在草堆里。敌人进庄后,立即进行搜索,钱毅不幸被捕,他的文件和材料也被敌人搜去,暴露了身份。一个还乡团得意地问他:“你是不是新四军?”钱毅斥责道:“你没有资格同我讲话!”敌人没想到第一句训话就碰了个“钉子”。敌人将钱毅押到前面的屋子里,由一个姓张的团长和欧阳副官进行审问。他们将搜出的文件和材料摊在桌上,副官问钱毅“是否在滨海中学读过书?”试图先拉“同学”关系,只见他脸上堆着笑说:“我的母校亦是滨海中学,我们还是老同学呢!”钱毅昂着头说:“可不是‘同志’。”副官顿时语塞,一副尴尬相。过了一阵子,副官又问:“国父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难道你不赞成吗?”“我只信仰共产主义!”敌团长一旁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叫喊:“你小子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给我吊起来打!”皮鞭抽打在钱毅身上,敌团长还在喊着:“打!打!狠狠打!”敌副官低声劝钱毅说:“你考虑考虑,免得受皮肉之苦。”钱毅从咬紧的牙缝中送出一句话:“宁可枪毙,决不自首。”不几日,敌人将他枪杀于石塘镇附近的涧河北岸。钱毅牺牲后,郭沫若、柳亚子等为烈士题写了墓碑、挽词。他的英名将永留人间!

标签: 钱毅

更多文章

  • 兰锡纯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兰锡纯

    兰锡纯(1907—1995),普通外科和心脏血管外科专家,首次在中国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改进了胆石症手术的方法,为发展中国的胆道外科奠定基础。又是中国心脏血管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国内施行了首例二尖瓣分离术。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培养出大批医学精英。中文名:兰锡纯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省河津县东母庄村出

  • 楼之岑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楼之岑

    楼之岑(1920.1.28-1995.3.23)浙江省安吉县人,生药学专家。1942年毕业贵州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1950年获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楼之岑主要从事生药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对常山、大黄、龙胆、败酱、五

  • 张松鹤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松鹤

    张松鹤,生于1912年10月10日,广东东莞人。193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入国民第二军第四师任中尉艺术科员,绘编抗日宣传画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东江抗日纵队,历任抗日民主区长、联区主任,东江南岸第三战线副指挥,华北《行军快报》、《行军画报》主编。建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

  • 应崇福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应崇福

    应崇福,1918年6月15日生于中国宁波,物理学家、超声学研究奠基人、声学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国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科院院士。应崇福是中国超声学研究和检测超声等诸多超声应用的开创者之一。50年代在美国发表的有关固体中超声散射的论文,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开拓之作。他在固

  • 杨耀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耀

    杨耀(1938-2017),1938年生,别名耀珍,字子虚,自号林泉室主。陕西延川籍。工山水、花鸟、书法与篆刻,亦能吟诗。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6月1日6时51分,杨耀因病医

  • 闻立时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闻立时

    闻立时,1936年3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原籍湖北省浠水县。1952年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学苏联选送名额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获得冶金工程师资格。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薄膜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太阳能科技泰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

  • 蔡梦慰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蔡梦慰

    蔡梦慰(1924.9—1949.11.27)四川遂宁人。新闻记者,诗人,革命烈士。1948年4月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蔡梦慰同志在狱中坚持写作,用竹签子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写出血泪和仇恨的记录——《黑牢诗篇》。中文名:蔡梦慰别名:蔡懋

  • 华中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中一

    华中一(1931—2007)男,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2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教授。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物理系。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电子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真空学会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T

  • 雷天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雷天觉

    雷天觉(1913~2005),中国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37~1942年在美国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曾任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1949年后,历任上海机床厂前身虬江机器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分局总工程师,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

  • 靳树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靳树梁

    靳树梁,冶金学家,炼铁专家,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40年代他极积开拓小型高炉技术,并取得突出成绩,使威远铁厂的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居当时中国同类型高炉之冠。靳树梁多年从事高炉强化理论研究,开拓了承德钢铁公司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在办学中,他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厂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