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男,汉族,湖南长沙人,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于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物理博士。凝聚态物理学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丁洪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8年4月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
主要成就:2008年在铁基超导体中首次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
2015年实验上首次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
出生地:湖南长沙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86年9月-199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5年7月,美国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的物理博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8月,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博士后
1998年9月-2008年5月,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College)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
2008年6月,丁洪辞去美国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成为美国物理学界第一位全职回国的正教授。
2008年6月-2022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李政道讲席教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十三届政协常务委员,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实验研究,主要利用光电子能谱研究高温超导体和新奇量子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机理,取得了许多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重要成果。1996年在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发现赝能隙,2008年在铁基超导体中首次观察到s-波超导序参量,2015年首次利用同步辐射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的重大成果入选了美国《物理》评选的2015年国际物理学8大标志性成果、英国《物理世界》评选的2015年国际物理学10大突破、和中国科技部评选的2015年中国科学10大进展。
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60篇学术论文,其中高端杂志文章55篇(《Nature》5篇,《NaturePhysics》4篇,《NatureCommunications》4篇,《PhysicalReviewLetters》37篇,《PhysicalReviewX》4篇,《PNAS》1篇),被SCI引用超过9000次,H-引用指数为45,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超过70次。
社会兼职
1.InstituteforComplexAdaptiveMatter:ExecutiveCommittee,BoardofGovernors,ScienceSteeringCommittee
2.Journaleditorialboardmember:PhysicalReviewX,ReportsonProgressinPhysics
所获荣誉
1995年,获美国WisconsinSynchrotronRadiationCenter的阿拉丁光源奖
1999年,获美国斯隆奖
2003获,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College)杰出科研成就奖
2005年,获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
2009年,获中国科技大学“严济慈讲席教授”称号
2010年,获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
2011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2014年,获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和科研团队奖
2018年8月20-23日,在瑞典斯特哥尔摩召开的欧洲先进材料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研究员获得了欧洲先进材料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