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霞

陈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19 7:45:10

陈霞,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6年4月出生于四川万源。从事宗教学理论与当代宗教、道教善书、道教与当代社会等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基本资料

名:陈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6年4月

毕业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

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出生地:四川万源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

陈霞,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66年4月出生于四川万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曾在西昌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任教,也曾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布朗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

从事中国哲学、道家与道教文化、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道教劝善书研究》,主编有《宗教学原理》、《中西文化视野中的人性》、《道教生态思想研究》,参加了《马丁·路德的神学》《道教与生态》《人类的宗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著作的翻译,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国际伦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70多篇。

主要经历

1983~1986年,就读于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

1986~1987年,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1~1992年,在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1992~1998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先后获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99~2000年和2001~2002年,先后在哈佛燕京学社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

曾执教于西昌农业专科学校和四川大学,任英语教师和宗教学研究所教授。

科研成果

一、中文论文

1.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分析述评,《宗教学研究》1993.(1-2):68-742

2.当代社会的新宗教运动,《四川大学学报》1995.1:39-4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1995.3:13-18全文转载。

3.佛教苦乐观略论,《宗教学研究》1995.4:32-35

4.《十戒功过格》及其伦理思想特色,《宗教学研究》1996.4:36-40

5.《圣经》伦理简述,《宗教学研究》/1997.1:78-82

6.佛教劝善书略谈,《宗教学研究》1997.2:89-92

7.道教劝善书的界定及主要特征,《宗教学研究》1998.3:40-44

8.宗教与生态关系初探,《宗教学研究》1998.4:101-105

9.论宗教道德的结构关系,《四川大学学报》,1999.5:39-45

10.《试比较金丹派南宗内丹修炼与荣格精神分析》,《道韵》,1999.5:250-265。

11.《宗教道德的社会历史作用》,《宗教》,1999.2:60-64。

12.高校知识女性潜能发挥状况及思考,《高教研究》,1999.1:67-69。

13.关于“宗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应遵循的几个原则,《高教研究》,1999年专刊:36-39。(第二作者)

14.道教公平观念与可持续发展,《宗教学研究》,2000.1:9-14。

15.“从道教‘重人贵生’与‘天人合一’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论”,《中国道教》2000.2:30-32。

16.“浅谈道教贵柔守雌女性观与生态女权思想”,《西南民院学报》2000.8:37-40。

17.“道教与基督教女性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初探”,《妇女研究论丛》,2000.1:31-34。

18.“道教与可持续发展”,载《宗教:关切世界和平》,作安、卓新平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8月,236-244。

19.“略谈宗教学的起源与发展”,《宗教学研究》Vol.53,2001.4:93-99。

20.“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6期,78—81。(第二作者)

21.“从梓潼阳戏看道教的民俗化”,《宗教、社会与区域文化——华南与西南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22.“少思寡欲、返璞归真——诗意地栖居”,《中国道教》Vol.76,2003.4:31-33。

23.“国外道教与深生态学研究简介”,《世界宗教研究》,2003.3

24.“道教无为而治与生态政治”,《宗教学研究》,2004(4):45-50。

25.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中国道教》2004.6。

26.宗教与生态的对话与互动,《世界宗教研究》,2004(4):16-21。

27.形神俱妙——道教身体观的现代阐释,《哲学动态》2005(4):35-39。

28.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纲要,《宗教学研究》2006(2):36-44。

29.试论先秦道家的道物无际观,《哲学研究》2006(2):57-59。

30.道教天人关系及其生态意义,《道家文化研究》第21辑,317-333。

31.从《内经图》看道教身体观的生态意义,《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5-38。

32.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中国哲学史座谈会”的反思,《博览群书》2007年第7期,4-10页。(梁志学、陈霞)

33.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论道教天人关系,《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338-354页。

34.“为学”与“为道”——道家对理性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9日。

35.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道家与生态研究,《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5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页199-211。

36.“率性而为”——试析道家自然人性论,《学术中国》,2007年11月,p.86-92.

37.我言故我在,《读书》,2008年6期,页73-77。

38.悟“道”的信仰实质及其现代价值,台湾《宗教哲学》2009年11月,第39期。

39.幽谷的风:静静地拂过我们的心田,《读书》2010年第6期,第88-92页。

40.道教善书对生态伦理的发,《弘道》,2010年第一期,页31-35。

41.陈霞、林巧薇撰《一本通俗化的<道藏>入门书——<道藏说略>》,刊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10年第5期,总471期,第20~24页。

42.试论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43.简析道家认识论的方法、特点及意义,《老子学刊》2010年第一期,创刊号。(陈霞、汪伊举)

44.论道家道德哲学的几个特点,《宗教学研究》2010年建所30周年专刊,

45.论“道”与“无”和“有”,《开拓者的足迹:卿希泰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210年8月。

46.试论“道”的原始二重性——“无”和“有”,《哲学研究》,2011年第4期。

47.论老子关于万物本原及其生成的自然哲学思考,《江汉论坛》,2011年第9期。

二、英文

48.TrilogyinaCentury:ReligiousStudiesInMainlandChina,AARNewsLetter,2007,October.

49.“PerfectioninBothBodyandMind:AModernInterpretationofBodyinDaoism”,J.Chinese,Indian,andIslamicCulturalRelations,Fall2008,Vol.Ⅱ.1,p.49-68.(NewYork:StateUniversityatOldWestbury,distributedbyGlobalScholarlyPublications)

50.“Daois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IntegrativePerspective”,co-authoredwithChenYonginTheDialogueofCulturalTraditions:AGlobalPerspective,(WashingtonD.C.):theCouncilforResearchinValuesandPhilosophy2008,pp.307-319.

51.“‘weixue’(thepursuitoflearning)and‘weidao’(thepursuitofDao)——aDaoistReflectionofReasonandBelief”,conferencepaperfor“Belief,Philosophy,Science”heldfromJune16-18,2009,BeijingUniversity.

52.ADaoistResponsetoClimateChange,ChenXia,MartinSch&ouml;nfeld,JournalofGlobalEthics(7),2011.

译文

53.中国东南部的民间宗教派别(节译),(德)休伯特.塞维尔特著,《宗教学研究》1994(2-3):64-71。

54.“世界宗教市场——苏为德教授访问四川大学宗教所演讲摘要”,《宗教学研究》Vol.59,2003.2:89-90。

55.DaoismandEnvironmentProtection,ChenXia,inTheDialogueofCulturalTraditions:AGlobalPerspective.Washington,RVP,2003.

56.从参照到敬重:道家与自然,DavidL.Hall,“FromReferencetoDeference:DaoismandtheNaturalWorld”,HistoryofChinesePhilosophy,2006(1):53-61.

57.古代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美)安乐哲(ROGERT.AMES),《世界哲学》2006年第5期,第一译者,49-60。

58.古典儒家与道家自我修持之共同基础,(美)安乐哲(ROGERT.AMES),《中国文化研究》,2006(3):1-22,第二译者。

59.21stCenturyStrategiesforNew-Daoism——AComprehensiveRenewalofChina’sDaoistCulture,(汉译英),原作者胡孚琛,translatedbyChenXiaandShawnAuthor,J.ofEmptyVessel,2005.8,USA.

60.地方性及焦点性在实现道教世界中的作用,(美)安乐哲(ROGERT.AMES),《中国哲学史》2006(1):53-61。

61.希马:“对一切构成问题的对谁也不是问题:实体二元论、物理主义与身心问题”(KENNETHEINARHIMMA,WHATISAPROBLEMFORALLISAPROBLEMFORNONE:SUBSTANCEDUALISM,PHYSICALISM,ANDTHEMIND-BODYPROBLEM,AmericanPhilosophyQuarterly,Volume42,Number2,April2005),《哲学动态》2006年第8期,73页。

62.玄冥:王弼与郭象的理,(BrookZiporyn,LiinWangBiandGuoXiang:CoherenceintheDark),《中国哲学史》2006.3,24-36。

63.郝大维:“从指涉到顺应:道家与自然”(DavidL.Hall.,“FromReferencetoDeference:DaoismandtheNaturalWorld”,inDaoismandEcology:WayswithinaCosmicLandscap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哲学动态》2007年第7期,75页。

64.拉法格:“道家的‘自然’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Lafargue,M.“Nature”asPartofHumanCultureinDaoism,DaoismandEcology:WayswithinaCosmicLandscap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PhilosophicalTrends,2007(7):76.

三、著作

1.《道教劝善书研究》(独著),巴蜀书社、香港圆玄学院,成都,1999年9月。

四、主编

1.《宗教学原理》(新版),合作主编,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1999年9月。

2.《宗教学原理》(新版修订版),合作主编,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3年1月。

3.《中西文化视野中的人性》,与美国学者KellyClark合作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明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5.《道教生态思想研究》,主编,巴蜀书社,2010年6月。49万字,并写作前言、导论、上篇第一、二、六,中篇第六。

五、参加写作

1.《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陈麟书主编,石衍丰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1996年7月。参与撰写。

2.《古今中外宗教概观》,李刚主编,巴蜀书社,成都,1997年4月。参与撰写。

3.《中外宗教概论》,卿希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参与撰写。

4.《中国道教思想史》,卿希泰主编,詹石窗副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四编第三十二章第一节,“南宋至明中叶的劝善书与文学中的道教思想”,页525-544。

六、译著

1.《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卿希泰主编,(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1996年2月。将其中10万汉字翻译成英语,第一译者。

2.《马丁.路德的神学》,译林出版社,南京,2002年10月。(负责将其中第一部分“认识上帝”译成中文)

3.《人类的宗教》(第七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负责神道教)

4.《道教与生态——宇宙景观的内在之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译者)

标签: 陈霞

更多文章

  • 陈国庆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国庆

    陈国庆,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山西和顺人,198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二级大检察官。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中文名:陈国庆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山西和顺出生日期:1963年10

  • 陈宗荣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宗荣

    陈宗荣,男,汉族,1964年11月生,甘肃镇原人,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副部长级)。中文名:陈宗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甘肃镇原出生日期:1964年11月毕业院校:

  • 陈星灿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陈星灿

    陈星灿,生于1964年,河南省长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陈思源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思源

    陈思源,男,汉族,1964年11月生,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兼一局党委书记、局长,副总警监警衔。中文名:陈思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4年11月曾任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太阳宫派出所政委(副处级)、南磨房派出所所长、大屯派出所所长,朝阳分局副局长,宣武分局党委

  • 林文勋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文勋

    林文勋,男,汉族,1966年3月出生,云南曲靖人,中共党员,1991年7月参加工作,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理论界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云南省委委员,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 金学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金学锋

    金学锋,男,汉族,1962年4月生,湖北罗田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系,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文名:金学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

  • 赵昌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昌华

    赵昌华,男,汉族,1964年11月生,辽宁康平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0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职大学学历。现任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中文名:赵昌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辽宁康平出生日期:1964年11月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历任武警

  • 胡建淼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建淼

    胡建淼,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我国当代行政法学家。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硕士学位。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兼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行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

  • 胡衡庐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胡衡庐

    胡衡庐,男,汉族,1972年4月生,湖南湘潭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学历。现任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研究室主任。中文名:胡衡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湖南省湘潭市出生日期:1972年4月毕业院校:昆明工学院、中共中央党校1989.09—

  • 贺小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贺小荣

    贺小荣,男,汉族,1963年11月生,陕西子洲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第四巡回法庭庭长、二级大法官。中文名:贺小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子洲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