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龙(1963.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获得2021年度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安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加州大学
职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位:博士
个人简介
徐安龙,男,汉族,1963年6月生,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入党。2013年1月24日起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徐安龙教授以文昌鱼为核心,系统研究免疫系统的演化:一是揭示了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起源的规律,发现一个“天然免疫大爆发”,特别是揭示了适应性免疫免疫球蛋白重排机制的起源与结构功能的演化;二是揭示APA参与免疫调控,以此发现新的抗病毒免疫和参与免疫调控的新机制。
学习经历
1981--1985.07中山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学生
1986--1992.07美国伊利诺大学分子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2.07--1994.07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医学系博士后,在世界著名的血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HelenM.Ranney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的研究。
1994.07--1996.07美国加州圣地亚哥联合制药公司研究员(ResearchScientist)
1996.0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
1996.07--2000.0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系主任
2002--2008.12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03--中山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下发教任〔2011〕59号、教党任〔2011〕75号通知:任命徐安龙为中山大学副校长。
2013.01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拟任职人选
2013年1月24日任中共北京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试用期一年)
担任职务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
兼职情况
2000年起兼任国家药典会第八、九和十届委员;2000年起兼任国家“十五”863计划技术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2007年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09年被聘为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生物学);2009年被聘为国际发育和比较免疫学会副主席;2011年被聘为“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二届专家组成员;国际杂志AnnualReviewofAnimalBiosciences(ARAVB)和AnimalBiotechnology编委;BMCGenomics的AssocEditor;NationalScienceReview的编委(主编白春礼院士);ActaPharmacolSin编委。
2021年12月27日,担任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成果
主要从事各种不同进化地位物种的免疫基因与分子的功能与演化研究。回国16年来,集中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共获中国发明专利42项和美国发明专利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138篇,其中IF≧10论文5篇,如GenomeRes、AmJHumGenet;5<IF<10论文14篇,如JImmunol、JBiolChem、CellRes等。关于“外源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脊索动物中的发现”的文章以封面介绍的论文发表在ScienceSignaling(科学信号)上,并入选201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所发表的文章被Nature、NatRevImmunol、NatRevGenet、NatRevMicrobio、NatRevDrugDiscov、ImmunolRev、PNAS、CurrOpiMicrobio、CurrOpiImmunol、GenomeRes、CurrBiol等IF大于10杂志他引16次。2篇文章被Nature和ScienceSignaling作为重点评述的文章。徐教授与他人合作分别在NewEnglJMed、Nature、PNAS等发表文章。在与中医药相关的研究方面,在如下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PlantaMed、CurrMedChem、JAlternComplementMed、JMedChem、BioorgMedChem、EuroJMedChem、BiochemPharmacol。他发表文章他引总数超过1000多次。
所获荣誉
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998年获首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奖”
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5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05和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海洋开发战略研究,这是广东建国以来第一个这样成果的一等奖)
2011年获得“广州第二届十大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创新人才”
2012年入选“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得2021年度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2021年12月30日,入选“2021年岐黄学者支持项目人选名单”。
2022年9月17日,徐安龙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个人成就
徐安龙教授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回国后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中心项目以及欧盟第六框架项目。
徐安龙教授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适应性免疫研究的两个方面,一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多样性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二是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进化。自1996年回国后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论文发表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The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PloSONE,TheJournalofImmunology,MolecularImmun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DevelopmentandComparativeImmunology,Genomic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同时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报告。徐教授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项以及美国和欧盟的国际(PCT)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