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方云

方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87 更新时间:2024/1/17 3:44:02

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男,1962年10月生于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艺术家、禅者、学者。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方云

外文名:FangYun

别名:四方方云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1962.10.

职业:艺术家、禅者、学者

毕业院校:南昌大学

信仰:佛学

主要成就:方云禅画

代表作品:《云禅画》系列

祖籍:云南曲靖沾益

性别:男

人物概述

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1962年10月生于南昌。祖籍云南曲靖沾益。禅者、学者、艺术家、中国画家。

毕业于南昌大学,结业于荣宝斋画院第二届高研班、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李少文首届造型艺术工作室。

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

专著分别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和平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

《云禅画》美术作品于法国、日本、中国海峡两岸等地巡展。

作品被政府机关及专业美术机构收藏。

专著出版

9)2017年:云禅画系列《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自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8)2017年:云禅画系列《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修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7)2017年:云禅画系列《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般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2017年:云禅画系列《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心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2013年:《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4)2012年:《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3)2010年:《漫画西方礼仪》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2004年:《西方礼仪漫画大全》中国物资出版社

1)1990年:《笑画笑话大连环》(入中国美术馆美术著作)中国和平出版社

专栏开设

于《中国连环画》》《荣宝斋》《《英语画刊》《涉世之初》《人间福报》等媒体开设专栏

专版介绍

作品于《美术报》《荣宝斋》《收藏》《艺术界》《民族画报》《四方画家》《微信小说选刊》《星火》《景德镇陶瓷》《中国陶瓷》《读者》月刊《孔子学院》《文化月刊》《双休日》《东方航空》《中国连环画》《英语画刊》《涉世之初》《人间福报》《商学》《百花洲》《江西移动》《作品与争鸣》《南方文物》《江西日报》《大江周刊》《江西晨报》《江南都市报》《文化参考报》《中国日报》《南昌晚报》等报刊专版介绍。

作品入选多部画册,传略收入十余部词典。

媒体云禅

江西日报:《云禅画》与星云大师相遇后的那些事

合平文(2014年8月1日)

先生方云,多年来,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探索。

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

他的云禅画,独创说禅画禅的表现形式,以禅入画,画中山水澄明脱尘、人物禅定澹泊、画面哲理叠应、书法天真拙朴,打上了禅宗里“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印可。

“我在禅画中想表达的,是从浮躁功利的欲求回归平静无尘的自在,是从盲目迷从的我执回归至善圆满的自性。它带领我回到大自然中去,如同回到童心一样。”这是方云的创作感受。

“家国身世,与我感受,最精妙在于一个‘淡’字。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现在我画笔之下,是和谐共生的,犹如‘淡’字的水火交融。轻重之间,见山见水,面山思定,临水照心,最要紧的,是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突破传统绘画观念约束的“心无挂碍”、“五蕴皆空”,有时也会让一些受众难以理解。但他不争不辩。

江西厚重而深远的禅宗文化影响着方云。绘画之余,他参访江西各禅宗祖庭,诵习禅学经典,并将心得用独到的文字和画面记录下来,写成《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有同修造访,他必拱手合十,敬贻一本;有上门求画的,却一概婉辞,他是想留着办巡展。

“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找些禅机,安顿此心。”

粗衣布履,淡定从容。

庭前闲坐,不问流水。

方云就这样坚持着。

与星云大师结缘,是在一年前。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7日,承台湾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先生、研发长谢大宁先生推挹,应台湾佛光山邀请,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方云在庄严殊胜的佛陀纪念馆本馆,举办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云禅画——方云百幅禅意作品特展”。3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在开幕式上研讨云禅画。台湾媒体以“现代王维”评价方云及其作品,甚至开出《云禅画》专栏,连载其作品。

2013年4月16日。一个春熙暖照的午后。星云大师在佛光山开山寮特别助理慈惠长老、佛光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方云。

谈笑间,大师,是一位慈祥的尊者,也是一位返璞归真的赤子:

“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家庭里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人人本着佛法的慈悲智慧,彼此尊重包容,欢喜融合,真心实意相待,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要找寻快乐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时候‘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真个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难能可贵了!”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大师包容的胸襟,感动了我们。

2013年10月11日,大师回江苏宜兴佛光祖庭大觉寺,再次接见方云。期间,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告知我们,将安排《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展》在海峡两岸举办为期三年的巡回展。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清秋的大觉寺,草木丛林尽放光。

这一年,大师慈悲的目光,如灵源清净的菩提月,穿过时空,加持着我们。

这一年,与佛光人遇见的感动,一幅一幅,浸润着如水的回忆,温暖而馥郁。

禅心佛性,千里相惜,相系。

于是有了《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说偈》的云禅画系列丛书。

书稿的创作、编辑是夜以继日的。

佛光山宗委妙凡法师鼓励方云:“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云在青天水在瓶,佛在心中禅在身,此中情境,亦如大师说偈语中的——

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

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

书稿完成后,星云大师嘱大觉文化满观法师及法堂书记室发来大师墨宝《心经》和大师一笔字,做书中卷首及辑页。极承挚爱殷拳,方云铭感五中,决定将与大师合作的这套丛书的版税全部捐助于慈善事业。

大师迄今撰有百余种佛学著述,大师说偈,是其中之一,在解说历代的禅宗大德的偈语时,大师将一己化作灯芯,以一生的磨难点燃自身,指出修行是在日常吃饭穿衣、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的一念一言一行之中,是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服务大众勤勉工作之中,是在实实在在活好当下的生活之中。

而《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说偈》中的画面,也形象地映照着偈语中的每个生命、每一事例,暖暖含光,念念分明。领略云禅画,恍如入禅之梦境神游。画中,流云、远山、峭壁、悬枝、孤荷……不过是意识幻化之物,禅者端坐巍然峭壁、流云之端、悬枝之末,孤荷之中的那份无畏无惧,安详自如,才是云禅画的张力所在。

萤光,可以为小,可以为大,一念三千,只要发心,萤光也能遍照大千世界。

星云大师是临济正宗第48代传人。

大师曾在一首诗里写道:“欲去江西,一花五叶,禅门五宗的文化,至今人人都向往。江西得道的马祖,洞庭湖的石头(石头希迁禅师),多少人在‘江湖’来往……”

生活在江西的我们,也常常想起一年前的佛光山。

那里的夜,是水蓝色的。空气中好像洒了薄薄的银粉,温润,恬静。

月华如水,万籁俱静中一声蛙鸣,心跟着一片空阔,几至忘我。

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在朝山会馆挂单住下。窗外不远处,30米高的金身接引大佛崇伟肃穆,在深蓝的夜幕中,传达光的所在。

第二天一早醒来,站在窗前,见台阶下的菩提广场,有善美的佛光人在晨曦里打扫落叶,一下一下。

更远处,百鸟争树,翡翠山光。

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灵。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此时,《云禅画》海峡两岸巡展,正在扬州的瘦西湖畔,示现江西禅文化的“一朝风月”与“万古长空”。

写下这段文字,为感恩我们所有的遇见。

中国日报:江西禅宗文化交流系列报道之一

《云禅画》海峡两岸巡回展首展在苏州开幕

这是星云大师的禅话与艺术家方云的禅画,在美丽的苏州河畔的拈花一笑。

2014年5月21日,《云禅画——方云禅画创作展》海峡两岸巡展在苏州胥江之畔的嘉应会馆美术馆开展。展出的画作,是著名艺术家、学者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的六十件系列作品,其中包括纸本、陶瓷、影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大师的慈悲智慧,在方云禅画中,以无量寿无量光,在一刹那里,展现般若的光芒;在一微处中,示现禅意的真谛。

艺术家方云家学渊源,其父乃黄埔出身,抗日期间戎马倥偬,屡立战功,战后却闲云野鹤,淡然隐居于贤士湖畔,带着妻小渔樵耕读,逐渐形成了四方家族书香门第的家风,方云与方家伯仲四兄弟联合成立的江西四方书画院,也有着一门九画家的文化传承。

这样的血脉传承与地域文化,让方云与禅学、禅画有着某种奇妙的因缘。

多年来,方云几乎走遍了江西各大禅宗祖庭,2006年,他前往北京进修,师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导李少文教授。他的创作尝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赞赏,这坚定了他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继续探索。七年后,完成了《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方云希望,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安顿此心。

2013年4月,应台湾佛光大学邀请,方云先生的《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特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佛光缘美术馆开展,来自十二个国家和我国两岸三地的三百余位哲学界、佛学界泰斗、学者出席开幕式并观展。

在这次画展上,方云先生与星云大师结下殊胜因缘。星云大师亲切会见了方云先生,嘱托方云先生“用禅画来传播真善美,希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把人间喜悦传播到更多人的心中”。星云与方云的相约,成就了禅话与禅画的相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就如何将大师著作的艺术化委托给了方云先生,并安排了《云禅画——方云禅画创作巡回展》在海峡两岸巡回展的档期。

据悉,《云禅画》巡回展今年五月至七月,在苏州嘉应会馆美术馆展出;七月至九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美术馆展出;九月至十一月在嘉兴大觉寺美术馆展出;之后,将在台湾环岛巡回展,从明年五月至八月,在台湾屏东佛光缘美术馆;明年九月至十一月,在台湾台南佛光缘美术馆;明年十二月至2016年一月,在台湾彰化佛光缘美术馆;2016年三月至五月,在台湾台北佛光缘美术馆展出。

展出的作品,是方云《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系列作品,从六十余米国画长卷共计300余副禅画中精选出的代表作,希望借此让更多读者得大师慈悲智慧光耀。

江南都市报:禅画:由禅入画画中悟禅

——陈东有先生专访禅画艺术家方云先生

一、由禅入画:墨彩染空尘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

陈东有:中国的禅宗已是博大精深,中国的绘画也是意境万千。您现在正在从事禅画研究和创作,敢问:什么是禅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禅宗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禅画、禅宗与我们江西有什么殊胜的因缘?

方云:禅宗有两个涵义:一是提倡用禅观概括佛教全部教理和修行的主张。二是指中国佛教宗派,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摩诃迦叶微笑为其滥觞,奉菩提达摩为中华始祖,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禅宗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方式相传,即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不立文字,不是说和文字过不去,而是反对文字所裹挟的“理性”,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及自身知识的局限性。

中国禅宗文化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经元、明、清诸代发展演变,而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我们江西对禅宗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性的,禅宗发展史上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就是指早期中国“佛教化”开始步入佛教“中国化”后,传衍为“五家七宗”,其中的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沩仰、临济、曹洞及黄龙、杨岐。

如著名的禅师马祖道一,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创丛林,二是开创理念。他当年在南昌开元寺,就是现在的佑民寺弘法,四方信徒云集洪州,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洪州禅由此发源,其理论核心,就是“平常心是道”。这一命题,对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学禅人明白,禅道就是生活之道。“平常心”、“无造作”是禅的内核:“困了就歇,饿了就吃”,一切顺其自然,“要眠即眠,安坐即坐”,“本来面目”就是无污染,无附着的未然。

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恰恰有与禅宗禅意的相通之处,它可以通过有限的笔墨来传达无穷的气韵。我觉得,禅者用简、空的境界来表达禅事、禅理所绘的画,应该就叫禅画吧。简而见其功,空而得万物。禅画的笔法和主题,是禅者心境,明心见性是其根本,扣合禅宗“法无定法,以心生万法”的特色。禅画所表达的,是从“我执”“法执”的桎梏回归无拘无束的自在,是从浮躁功利的社会回归平静无尘的自性。从某个角度讲,禅画是画禅者与观画者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水月中,创造广大无边的境界;而观画者“以禅悦为味”,对画面中万里长空、万籁寂静的虚空,产生轻安寂静的感觉,适悦身心,如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这才是圆满的妙高顶上不可言说的禅的境界。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首开禅画先河的,当为唐代王维;唐末贯休、宋代梁楷;明末清初的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和弘仁;近代的虚谷,现代的弘一、丰子恺,在禅画史上都很有影响。“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成就了文化史上蔚为清流的禅画大观。

江西人,享受着得天独厚禅声入耳,禅风拂面,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空境界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所以,溯本归源,禅宗、禅画都成长于中国,盛极于江西,我们作为后人,自当尤其努力,以激发禅文化的潜德幽光。

二、禅、画相融:观空境逾寂

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

陈东有:禅讲究禅定和智慧,在参禅的过程中,体悟世间觉;画讲究品格和境界,在绘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意象的理解和追求,或生动气韵,或经营位置。二者一为抽象、一为形象,一为哲理、一为艺术,如何相融、相生?

方云:真正的艺术离不开宗教情怀。禅宗,正是让佛学舍弃了高高在上的哲学上层结构,因而更大众化了、更亲近人了。

前面我说了,禅宗向来主张“不立文字”、而强调悟道者能“以心印心”,所以,禅画之境,本质上也是不可言说的。我想,真正的画禅者,只有心在无任何杂念的状态下,在真性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才能达到禅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画的画,也才能叫禅画。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大了,《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所谓“观自在”,首先就是要关照我们的自心还在不在。

“禅”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对画禅画而言,“禅定”,是对画的境界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本身修养的要求。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世间相,内不动心,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与画才能相融相生。清代书画家笪重光说:“山林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这就是禅、禅者、禅画之间辅车相依的关系。

我个人最为膺服的八大山人,一生虽出入三教,但正如八大山人在自题《个山小像》时说:“生在曹洞临济有,穿过临济曹洞有。”八大山人艺术作品的孤迥特立(见八大作品《孤鸟图轴》)与曹洞宗、临济禅宗风有着深刻的联系。曹洞禅推崇机关不露,在有限中体现无限,所谓“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见方云禅画《默知神自明》)。临济禅讲究大开大阖,强调破,用峻烈的手段扫掉人的执着。八大山人曾在评价石涛的绘画中表达了自己的艺术核心追求,即“画者东西影”。他在花鸟鱼图中的所谓怪诞,并不是为了表达晦涩的哲理、怨愤的王孙情感,而是为了在寻求“实相”中确立生命的意义。《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画禅画、观禅画,应是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在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八大研究是个显学,然而,禅画、画禅其实并不被标举,这实在是颇为缺憾之事。

我创作的云禅画中的人,是解脱自在的、是无有分辨的、是物我为一的,他们以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为友,我想表达的,就是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三、画者求禅:人生若得如云水

禅的生活,不是依靠想象力掩盖不如意,而是用禅意智慧明朗地照亮心念,自我净心,通达物我两忘、冷暖皆知的至高境界。

陈东有:您在什么情况下会想到把自己的绘画与禅结合起来?有无融禅的机缘、或者缘分?

方云:家严乃黄埔出身,抗日期间戎马倥偬,屡立战功,战后却闲云野鹤,淡然隐居于贤士湖畔;家慈为虔诚的居士,吃斋茹素,知足常乐,年近九旬尚勤于作务,乐善好施。我们方家伯仲联合成立的江西四方书画院,也有着一门九画家的文化传承。这样的血脉传承,让我与禅学、禅画有着某种奇妙的因缘。

江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祖庭众多,是推动中国禅宗文化向高峰发展的重要地域。多年来,我几乎走遍了江西各大禅宗祖庭,览习禅学经典,并将心得用简约的文字和简空的画面记录下来。2006年,我前往北京进修,师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导李少文教授。我的创作尝试得到了导师的支持和赞赏,这坚定了我在禅画道路上寂寞而愉悦地继续探索。七年后,完成了《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一书。我希望,快生活的人们,或可在这里停一停,安顿此心。

真正的净土其实就是一颗干干净净的心。于禅者,每一心念,都可在禅意之光下检视。

说到《云禅画》,当感恩与星云大师结下的殊胜因缘。

2013年4月13日至5月17日,应台湾佛光大学邀请,我的《云禅画——方云禅画作品特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佛光缘美术馆开展,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位哲学界、佛学界泰斗、学者出席开幕式并观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禅画作品展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台湾媒体以“现代王维”评价云禅画作品,并破例开出《云禅画》专栏,连载这些作品。

2013年4月16日,星云大师在佛光山亲切接见了我。他说:“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2013年10月11日,星云大师回江苏宜兴佛光祖庭大觉寺,再次接见了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执行长、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并就如何进一步将大师著作的艺术化委托给了我。

四、画中悟禅:无去无来本湛然

画禅画让我领会世间觉:在俗世,能超越世俗,不慕虚荣,就具备了仙人风骨;在凡尘,却悲悯人生,以苦拔乐,就具备了菩萨胸怀。

陈东有:对禅的领悟、对禅画的执着,使您在艺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也是对大千世界的一种宏观。如果再进一步,进入微观,从禅画的体悟中是否也有对大千世界的新知呢?

方云:您果然问到要处。有这样一首禅诗“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绝瑕翳,光明透出满人间。”是说人的佛性是无所谓去亦无所谓来、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它是那样的湛然通透,就像一颗没有一点瑕疵的水晶,散发出来的般若光明洒满人间。禅画气象,最精妙也在于一个“淡”字。人生中的大起大落,表现在画家画笔之下,是和谐共生的。我以前多画石狮,狮显霸气;后来我画禅意,禅意淡定。二者看来不是一回事,但我却领会到意象各表虽有不同而情曲互通,犹如“淡定”之“淡”字,不也是水火交融而成一体么。也许,从霸气中走出来的淡定会更实在。我画纸本,亦画陶瓷,二者质地不同,画法也尽不同,相差很大,但轻重之间,山水本一,我可尽得举重若轻、也举轻若重之悟。见狮见禅,有石有云,见山见水,若高似低,抚狮思禅,面山思定,临水照心,其最要紧的,是使对立的东西在自己的淡定从容中成为一种和谐。

从台湾回来后不久,我即收到邀请函,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安排了《云·禅·画——方云禅画创作巡回展》在海峡两岸巡回展的档期。今年五月至七月,是在苏州嘉应会馆美术馆展出;七月至九月在扬州鉴真图书馆美术馆展出;九月至十一月在嘉兴大觉寺美术馆展出;之后,将在台湾环岛巡回展,从明年五月至八月,在台湾屏东佛光缘美术馆;明年九月至十一月,在台湾台南佛光缘美术馆;明年十二月至2016年一月,在台湾彰化佛光缘美术馆;2016年三月至五月,在台湾台北佛光缘美术馆展出。

同时,我和我同修一起,敬绘、编辑了《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系列丛书,其中包括六十余米国画长卷《云禅画1:星云大师话心经》、以及《云禅画2:星云大师观自在》、《云禅画3:星云大师说般若》、《云禅画4:星云大师行精进》,共计200余副禅画,并将由大觉文化授权江西教育出版社结集出版成四部书,分别用星云大师法语、云禅画来诠释古德禅偈,一偈一画一大师法语,以“观、说、行”的逻辑递进关系结构全书,希望借此让更多读者得大师慈悲智慧光耀。

书稿完成后,星云大师再次慈悲助缘,发来大师墨宝《心经》和大师一笔字,做书中卷首及辑页。极承挚爱殷拳,我们铭感五中,匪言能罄,发心将《心经》长卷敬赠大师以感恩佛缘,并将四本书的版税全部用来供养常住。我也希望《禅画星云大师般若》系列丛书中大师的慈悲智慧,亦能以无量寿无量光,在一刹那里,展现大师其人其事的至真;在一微处中,示现禅宗文化的真谛。

我也一直在悉心研读江西禅文化史上的禅宗大德,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仰山慧寂、洞山良价、虚云大师等的禅宗思想、禅林宝训,希望以禅画的形式,播些禅法的菩提种子,为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提升江西地域文化美誉度尽绵薄之力。

嘉宾名片:

方云,字学水,号四方方云。生于江西南昌,祖籍云南。艺术家、学者。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代表作《云禅画》。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1952年冬生于江西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台湾《人间福报》日报:“现代王维”方云禅画领人觅自心

台湾2013.4.17.《人间福报》周俊雄:佛光大学姊妹校南昌大学的教授、艺术家方云,即日起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本馆展出“四方缘·云禅画”,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傅法师十五日在开幕茶会致词时赞扬,方云可说是“现代王维”,因为他的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方云是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应邀在佛陀纪念馆本馆二楼展出百幅画作和陶瓷创作,展期至五月十九日。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南华大学校长林聪明等,应邀参加揭幕典礼,与会的各国来宾和观众数百人。

方云现场慨然捐赠“不俗是先骨”、“多情乃佛心”、“观空有色西江月”、“听潮无声南海音”等四件瓷器作品给佛光山与佛光大学,由慧传法师代表接受。慧傅法师说,看过方云的禅画和瓷器艺术作品,可以从内心获得一份宁静和感悟,人人可以借艺术作品,发掘内心的佛性。

方云致词时表示,科技发展改变人的外部世界,忙碌的现代人需要心灵的开发,才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

他感谢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和佛光大学杨朝祥校长的邀请,此次展览所展出的禅画作品,是他八年来的心血结晶,也希望透过展览,促进两岸和两校的艺文及学术交流。

杨朝祥赞扬方云一家四兄弟都是艺术人才,他也期盼南昌大学与佛光大学加强互动与交流;此次佛教研究中心开幕研讨会与方云禅意画作品展,即是两校扩大交流的具体表现。

南方文物:方云禅话八大之作

方云(2012年第4期)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为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约1626年出生,其时年十九,明朝亡,便奉其母之命,携弟出家至江西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

朱耷度过十三年佛家生涯之后,又入道观,六十岁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佛教之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其周围共有八山八海围绕,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外围有八大山、八大海顺次环绕,整个世界之形相团圆,有如铜烛盘。朱耷因其性,离开佛门,回归自然,以其号观之,其心依然向往佛国,愿为佛国世界中“八大山人”,此乃梦想与现实之中,而得其心平衡,或可曰之为中庸之道。

八大一生,经儒释道洗礼,而得禅道。八大自经儒家熏染,劫后入佛门,又至丛林生活,晚年大隐隐于市之生涯,成就其作品“愈简愈远,愈淡愈真。天空壑古,雪个精神。”如禅家所言“不立文字、别外心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八大之作,便为禅家之悟。八大山人为禅宗曹洞宗人,其宗之“鸟道”论,对八大影响深远。唐代大中末年,曹洞宗的创始人良价禅师,于豫章高安之洞山(今江西宜丰县境内)创普利院,开宗宏法,接引学人,前后约十六年,大行禅法,世称“洞山良价”。“鸟道”与“玄路、展手”合称为“洞山三路”,为洞山良介指导禅僧修行方式之一。原意为崎岖难行之林间小径,转意为禅道空寂险峻、人迹罕至,须靠自力,直下体悟。洞山良价认为万物皆为虚幻,万法本源为佛性,故无须四处求佛,佛在自性中,心即是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得道靠顿悟。众生顿悟在于认识生命之本质,参透个体生命与世界之联系,寻求解脱之道。《洞山语录》记载了良价与禅僧的对话:

师问僧:“世间何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师曰:“不然。”云:“师意如何?”师曰:“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良价意在,人生之大事,是为觉悟真如本性,求得解脱。禅宗以为,只有觉悟方能“明大事”,方能认识世界之本质,方可求得“无上正觉”。八大借以曹洞宗“鸟道”,告诫世人悟后之快感.

八大之型:此图名为《孤鸟图轴》,纸本墨笔,纵102厘米,横38厘米,1692年作,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此图空多于实。空相,空即归零,相为观念。《大知度论》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般若心经》曰“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相指诸法皆空之相状,真空之体相。“空”可以理解为动态、无常之变化状态。佛经有语:“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我”可代表所有事物,“我”为永恒无常变化之中,亦无永恒之“我”。八大以型留“空”,又不执著于“空”,亦无烦恼,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其“空”留于来者去认知。当人对空有所悟,可以平常之心,认识当下,此乃悟者之觉。短暂一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归本源,活在当下。可谓“悟来大道无多事,勘破机关总是空”。

八大之眼:此图为《安晚册》之二十一《鹌鹑》(局部),纸本墨笔,该册22开,纵31.8厘米,横27.9厘米,1694年作,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八大画眼有如日如月之意,是谓以智慧之眼观之天下。日月在禅宗文化里具有象征意义,六祖慧能将日、月作为般若智慧之象征。六祖慧能云:“日如智,月如慧,日月常照。”月又如佛性,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意为千江如众生,江河无大小,有水就有明月,众生无高低,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在众生自性之中,众生之有佛性如夜之晴空皓月,了无云翳。六祖慧能将世俗意念比为浮云,“白日一照,浮云自开”,太阳出来一照,空中之浮云皆散。禅者将人的清纯、天然、本真的佛性喻作白日,白日彻照之处,浮云自开、清澈无尘,佛性自见。出身于宁王之后的朱耷为王室贵族,可谓荣华一时,然,国破家亡之后,八大孑然一身,潦倒于破庵之中,实为“凡夫只知死之易,而未知生之难也”。八大之眼,向上内观,求之内心,悟道后的八大着意于众生之内心,于屈辱中呼唤人性之回归,以鸟兽通灵之眼表达自身之智慧。

八大之心:此图为《安晚册》之十久《水仙》,纸本墨笔。心在修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金刚经》即从心开始讲解法理。八大花鸟之作中,水仙如佛祖之手,意在会心。禅门有“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八大以水仙为津梁,作以心图。仙与山人有关,人为避免世俗而逃至山中,曰“仙”,此乃小隐;而八大“癫疾”复发之后返回南昌,生活窘困破落,甚至沦落于街头为时人耻笑,于满目萧瑟中而绘水仙佛手,不可不谓其佛性之高。自觉、觉他,八大即以水仙图写照内心关照后人,可谓大隐隐于市。

此图为《书画合璧册》之四《瓜鸟》,纸本墨笔,该册5开,纵24.5厘米,横22.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八大所绘之鸟,或窝或立。窝者,卷身向内;立者,单脚而立,险而求稳,意在内求自心。慧能曰:“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者以为:一切世间佛法皆在内心,无需外求。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者,觉也”思想之发展。觉悟自己首先了解自身,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八大画鸟,以求自强,禅道空寂险峻,人迹罕至,须依靠自力,直下体悟,这便是洞山良介之鸟道,自强可见性成佛。人在现实生活中要从根本上解除烦恼,就要超越相对之世界,不二法门即为超越一切对立而获得大自在的智慧之门。

八大山人所处境遇更需“自他不二”,圆融一切,从自然中体悟宇宙间的天然本真之性,回归至道之本质,以禅悟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心随缘,从而达到无限的天然存在状态,享受无穷的清纯人生乐趣。

另见站立图《安晚册》之七《鸟石》,纸本墨笔。

江西日报:让人入静益智的一本好书:《云·禅·画》

——读方云先生:《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

[作者:蒋泽先2012-10-12]

做人做事是有境界的,或说人是生活在一种境界里。随着成长成熟境界在不断地变化,或上升,或下降或静止。

商者说,入商之门时是人找钱,尔后是钱找钱,最后上升为钱找人。

学者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赞同禅师说,初悟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尔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东坡大师参禅前后的境界更是让人深思:初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禅时是:庐山风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风雨浙江潮。悟道后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何谓境界?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人生的境界。

“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境界。

“知足常乐”是一种内心和谐的境界。

“顺其自然”是一种求安的生存之道。

“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当下,置身闹市,还有一种境界:倾听寂静。来来往往均为利,熙熙攘攘均为权。在这样一个喧嚣、竞争的环境里,怎样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能做到于有声之地闻无声。

我手边有一本书,书名叫《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术》,作者方云先生为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之院主。他的家坐落在闹市一隅,步于其间,一片寂静,默坐片刻,可以闻画笔在宣纸上行走之声。再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墨彩在宣纸上移动之音,往下,会感到,纸上的禅师、笔下的禅语在与你交流。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那一线悬着蓝色的古朴油灯,亮如白昼。是豆油灯么?是心灯。心灯佛智,“心灯白明,自性敞亮”禅联有画,画昭禅意。有禅意可以益智,有禅术可以养心。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江河不分大小,有水就有月,人不分高低,有人就有佛性。淡蓝的天,淡蓝的水,淡蓝的山,淡蓝的树,月沿江流,山随水行。一弯之处,两树之间,月照草舍,舍住草民。对月饮酒。临江吟歌,好不自在。是知足常乐?是随遇而安?是顺其自然?是水到渠成?禅画一体,一览自悟。

在红尘,在闹市,在喧嚣之后,在拼搏之余,泡一杯茶,读一本书。其乐无穷。读着,读着,可以入静。入安。这本书可以让你倾听寂静。

静有何用?且读禅。

一老僧在古树下参禅,一老鹰追击野兔,在慌不择路之际,野兔钻入老僧的百衲衣内。老鹰追至,落在老僧的肩上,老僧微眯双眼,泰然静坐。千山万壑一片静寂。暮色至,老鹰无奈飞去,野兔惊出,躲进山谷。

老僧不扬手,老鹰不惊走,也不让野兔做其口中之食。佛心禅意,处变不惊。

静美净显。想到一句话,用出世精神做人,用入世精神做事。这就是《云·禅·画——中国百副名联中的养心禅》这本书教你倾听寂静,学会的本领。

美术报:耐得住寂寞,承得起热闹

——方云先生“云禅画系列”画作观感

陈雄

认识方云先生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禅画系列画作最能与方云先生的外表、性格相匹配:睿智而平和。

方云先生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即便不笑,他的眼神里闪烁着的些许调皮,也会让你感觉到他的笑意,当然眼神里更多的是平和与智慧。他说话的语气总是那样平静,那样不紧不慢。方云先生话平时并不多,但偶尔也会看到他开开小玩笑,话说完之后,自己也跟着乐哈哈的,笑完之后拍拍对方的肩膀,然后转身走开,步调也和他的语气一样从容淡定。

在方云先生创作的两个主要画作系列中,工笔重彩系列画作中的古石狮、古建筑给人的感觉都是威严而厚重,气势恢弘,霸气逼人。而禅画系列扑面而来的却是宁静悠远,安详而平和。不知情的人也许很难想象两组风格迥异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人之手!

看完工笔重彩系列画作再看禅画系列画作,感觉有如从喧嚣的大都市突然来到了与世隔绝的深山幽谷,由锦衣玉食的富家子弟忽然沦为粗茶淡饭的山野村夫,由显赫张狂变得谦恭内敛,这样的突变和反差,或多或少会让人有些不习惯,但这样悬殊的差异却真真切切地集中在方云一个人身上。方云先生说:人的性格是多重的,它们代表着我性格的不同侧面。

明代画家石涛曾经说过:“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也就是说绘画来自心灵的深处,是画家心灵的表现,方云先生其实也只是在抒写他内心对世界的感受罢了。而且,人的心灵世界的丰富程度还远不是能用哪几种风格概括的。一旦你理解了这一点,当你得知方云先生还创作抽象画时,就可以避免惊诧得过于夸张。

正如石涛所言,画源于画家心灵的表达,禅画也正是源于画家的禅心。

禅,出自佛教,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禅在梵语中是“静虑”之意,禅表达的是人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和顿悟,代表着人的智慧。它关注人的心灵深度,反映的是人生态度。于是我们可以把禅画理解为画家用笔墨表达的自己所参悟出来的禅理。

唐代的王维(字摩诘)最先将禅的禅的思想和意境引入绘画之中,开创了禅画的先河。以至后来苏东坡感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自王维之后,禅画不断发展,禅诗画进一步融合,到了明末清初朱耷(号“八大山人”)的禅画更是儒、释、道并融,把禅画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方云先生的禅画系列,延续了前人将禅意寄寓于山水的传统表现手法,但又有所创新。

古人的禅画讲求素雅,多为水墨写意,用色也较为单一。山水多为简单的线条勾勒,神韵多于具象。方云先生将山体的形(具象)与意(神韵)相结合,或平缓或突兀,有细腻的刻画,也有简约的勾勒,山体以灰、蓝、绿为主,再以树木点缀其间,这样就使得山的层次感和生命力跃然纸上,又使画面在视觉上显得空旷而辽远。

山体之间的空白处,都可以看作是富于灵性的水。画面中的水,与山相簇相拥,与云相接相融,若云若水,这样山与水就巧妙地连成了一体。

山的高远,水的灵动,树木的静默,一个清幽旷达、超凡脱俗的禅境就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现。见此情景,“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感觉油然而生,自然山水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洗涤人们的心灵尘埃,使人重获返璞归真的轻盈,这也是参禅悟道所需要的宁静。

禅画一般以“简、空、虚、无”为底蕴,风格多为静谧清逸,人物通常用于点题,多为简笔白描,突出神韵。方云先生在他的禅画系列中,却将人物当成画中与山水并重的另一个主体。人物位于画面的下方,与身后连绵不断山形水势相映衬,更显禅境之空旷寂静。

禅境如此空灵悠远,那么禅境中的人又如何呢?

读书、论道、健体成为方云先生禅画人物活动主题,以文人为主,亦有似僧非僧之人。他们或一人,或两人。或漫步沉吟,或并肩倾谈,或挥刀舞剑,或倚石而读,或掩卷深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怡然自得的随性情怀真切可感。

方云先生刻画人物的笔法质朴自然,画中人物神态各异,表情丰富,长袍敝履,衣袂飘逸,动感十足,立时为清新恬静的山水景致增添了生气。这样,山水的禅意和人物的禅趣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智者的动和仁者的静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了画作之中,同时也寓意参禅者耐得住寂寞又承得起热闹。

所谓道艺合一,画境与禅境是相通的,禅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禅。禅来源于生活中的顿悟,画家得禅于心而寓之于画。因此,每一幅画都表达着一个禅理。方云先生的禅画系列画作中的每一道题款,其实也就是方云对人生的一种参悟,虽然简短,却耐人寻味。

题款依画而落,兼具结构之美。书法拙而不笨,圆润锋藏,那是浮华褪尽之后的恬淡,那是看淡世事之后的平和,书法何尝不是禅意的一种表达。

方云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说:“绘画的真正意义存在于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中。每每在作画时总觉得万事皆空,唯有思绪的驰骋,心弦的共振和感应在血脉中自由地流淌,是灵魂中自然产生出来的那种空灵坦荡。”一个在艺术上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又承得起热闹的画家,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衷心祝福方云先生。

2007年于南昌半边街

标签: 方云

更多文章

  • 蓝爱子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蓝爱子

    蓝爱子(Aiko),2002年12月21日出生,中国台湾地区的偶像、歌手、演员,与吴兆弦均是大小姐组合的成员。是Hello!Project中年纪最小的。在Hello!Project第一次海外选秀中,总决赛录取六人(现为冰淇淋少女组)以外,兆弦&爱子获得特别奖,之后于2009年1月,应邀参加日本Hel

  • 薛乐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薛乐

    薛乐,男,中共党员,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2005年进入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任《今日关注》栏目副监制,《今日关注》、《新闻最前线》栏目主持人;曾任《热点追踪》、《超级采访车》栏目主持人,并主持过广东电视台“南粤红歌会”、“南粤万家颂中华”等大型现场直播晚会主持人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国庆六十周年阅兵

  • 文·瑞姆斯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文·瑞姆斯

    文·瑞姆斯,1959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男演员、制片人。1985年他在电视电影《GoTellItOntheMountain》首次亮相荧屏,后在《迈阿密风云》(MiamiVice)、《霹雳神兵》(TourofDuty)等电视剧中饰演小角色。获演1994年影片《低俗小说》(PulpFicti

  • 河静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河静静

    河静静她是CCTV央视星光大道特邀评委,华语情歌天后!她用自己独特风格演绎神曲《要嫁就嫁灰太狼》,2016《我想静静》爆红全国!她是演唱会百变精灵,出众的音乐才华,独特的嗓音,极具表演和演奏天赋,备受瞩目引领音乐时尚风潮!在原创基地人气突破千万记录。进入大学就表现出卓越的创作才华,得到多位音乐教授的

  • 欧阳莎菲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欧阳莎菲

    欧阳莎菲(1923年10月18日-2010年8月3日)本名钱舜英,江苏苏州人,电影演员。1963年进入邵氏公司拍摄电影。70年代中期,除了邵氏公司,也在“协利”、“天宝”等公司拍摄电影。1981年,欧阳莎菲赴台湾定居,但任台湾中华电视台演员,期间也参加电影拍摄。欧阳莎菲塑造角色众多,演技也相当出众。

  • 蛇足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蛇足

    蛇足,1977年3月2日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日美混血儿,身高168CM,被称作”永远的33岁“。他是日本的ニコニコ动画(NICONICO动画)上的著名翻唱歌手之一。中文名:蛇足外文名:dasoku别名:永远の33国籍:日本星座:双鱼座血型:O身高:168cm体重:54kg出生地:日本北海道出生日期:1

  • 魏克强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克强

    魏克强King不落皇旗大型网络游戏社团-(会长)”ZhAn“小队队长(职业:潜行者)中国技嘉世界精英电子竞技俱乐部CWOW分部成员之一绰号:(尊king)(尊神)签约公司:暴雪娱乐公司中文名:魏克强外文名:King别名:尊king,尊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黑龙江省鸡西市出生日期:1992年5

  • 章宗义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章宗义

    章宗义,1924年3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艺名六龄童,绍剧表演艺术家。专工武生,以演孙悟空著名,人称“南派猴王”。《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之父。章宗义幼时痴迷于社戏,并在观看中偷师学艺,六岁就开始登台,很得观众喜爱。但遭遇受伤和“倒嗓”之后章宗义决定转型,开创绍剧猴戏。他拜猴子为师,终至演艺大

  • 卓毓彤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卓毓彤

    卓毓彤,艺名“熊熊”,1986年9月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女艺人、模特。2013年因《台湾美女通信》写真DVD一炮而红,同年成为台湾网络票选宅男女神。参加「国光帮帮忙」、「康熙来了」等节目成为艺人,入围2014新宅男女神。2015年《熊2出没!~注意!卓毓彤的内心深处》写真书出版中文名:卓毓彤别名:熊

  • 钟楚红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钟楚红

    钟楚红(CherieChung)香港电影女演员,原籍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西埔村,1960年02月1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年与周润发合作出演许鞍华执导的《胡越的故事》饰演一个名叫沈青的越南少女而成名。1983年凭《薄荷咖啡》提名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7年与周润发主演《鬼新娘》,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