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是对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她是<红岩>中江雪琴的原形.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
红岩>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江竹筠
别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
出生日期:1920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49年11月14日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农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红色遗书》
政党:中国共产党
江竹筠人物生平
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作通讯联络工作。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职业作掩护,因此,党组织指示她要学习会计,学拨算盘珠子,她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
1940年秋天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同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
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当时由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她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在学校开展工作。
1941年夏末,重庆。二十一岁的江竹筠从中国公学附属高中和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毕业,被川东特委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同时兼任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发行工作。
1943年5月,党组织安排她给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假夫妻,以掩护彭咏梧工作。彭咏梧的社会职业是中央信托局职员,他俩建立“小家庭”后,住在机房街(后来搬到中信大厦)。这个“家庭”即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
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6年毕业后她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4月,在华西医院生下了儿子彭云。由于难产,丈夫又不在身边,她决定同时进行剖宫产和绝育手术。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挺进报》在几个月的时间,就进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夏,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江竹筠个人家庭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与彭咏梧的独子彭云。1947年11月底江竹筠去信请求谭正伦到重庆照顾年幼的彭云。1948年2月,谭正伦来到了重庆,此后扶养彭云长大成人。江竹筠的儿子彭云后定居美国,为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发展。
江竹筠人物评价
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
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共产党人,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种忠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江姐就象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江竹筠相关报道
2018年11月23日报道,四川大学近日发现了江姐化名江志炜在四川大学“潜伏”时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这些档案包括江竹筠亲手填写的《国立四川大学学生入学登记表》《公费生膳食补助领取清册》,江竹筠在华西医院做生产和绝育手术的《手术记录》等。
江竹筠后世纪念
江姐故居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村,2007年对外开放,成为四川省和自贡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姐故居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分为实物厅和展览厅两个部分。实物厅陈列了江姐及其家人生前使用过的部分物品;展览厅里展示的则是江姐生平事迹及图片资料。
江姐纪念馆在江姐曾经居住的四川大学女生院旧址之上,是全国首家江姐纪念馆,也是西南高校首家专题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由一个144平方米的江姐事迹主展厅、16平方米的江姐宿舍场景复原展厅、77平方米的川大英烈事迹展厅、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小型院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