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衎

刘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3/12/6 16:51:09

汉平帝刘衎(前9年-6年2月3日),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戊午日(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九月初一辛酉日(前1年10月17日)即位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刘衎死后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基本资料

本名:刘衎

别名:汉平帝、刘箕子

所处时代:西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中山国卢奴县(今河北定州)

出生日期:前9年

逝世日期:6年2月3日

谥号:孝平皇帝

在位时间:前1年—公元5年

年号:元始(公元1年)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刘衎,原名刘箕子,即位后因“春秋讥二名”而于元始二年(公元2年)改名“衎”。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衎的母亲卫姬,是汉宣帝妃子卫婕妤的哥哥卫尉卫子豪之女。

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日,刘衎的父亲中山孝王刘兴去世。

绥和二年(前7年),年仅三岁的刘衎继承中山王位。

继位为帝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七戊午日(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去世,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说:“大司马董贤年少,不合众心。应交还印绶,撤销其官职。”董贤当日自杀。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掌丞相事。

元寿二年(前1年)七月,派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立中山王刘衎。七月三十日,贬皇太后赵飞燕为孝成皇后,退居于北宫,汉哀帝皇后傅氏退居桂宫。孔乡侯傅晏、少府董恭等人都被罢免官爵,迁徙到合浦。

元寿二年九月初一辛酉日(前1年10月17日),刘衎即皇帝位,是为汉平帝,晋谒高祖庙,大赦天下。以次年(1年)为元始元年。

汉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下诏说:“朝廷每发布赦免令,是打算与天下重新开始,真心地希望百姓能洗心革面,以保全其品格与性命的。以往有关官员在量刑时多把赦令前所犯的过失重提,累增犯法者的罪过,甚至株陷无辜之人。违背了朝廷发布赦令是为了重信慎刑与希望有罪过的人涤心自新的原意。对于举荐的人才,也因为他在历史上曾犯过某种过错,以为不可信任,就废置而不举荐。这就完全背离了孔子说的‘赦小过,举贤才’的原则。对于虽有经济及品行方面的错误但无人告发而被举荐的人,一律不必查究。以便鼓励人才集中精力去追求进步,不因小的疵点而妨碍一个难得的人才。从现在起,有关机构的官员不必陈奏赦前所犯的过失。有不遵此诏书的为有亏皇恩,以违背帝诏论处。特明著此令,布告天下,使明知其事。”

后群臣奏言大司马王莽功德像周公辅成王一样崇高,特赐号为安汉公,对太师孔光等都加封,赏赐天下臣民爵一级。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试用期未满的都按已满看待。

少年去世

元始三年(3年)春,决定立王莽之女为皇后,行纳采礼。当时,汉平帝的母亲卫姬被王莽禁止来长安,卫姬思念儿子,日夜哭泣,王莽之子王宇希望王莽归政于平帝母家卫氏,屡次让卫姬上书骂丁、傅两家,希望能到长安,但王莽只增加她的食邑,不让她来长安。不久发生吕宽之狱,卫氏受到牵连,被王莽灭门,卫后也被废为家人,一年多以后去世。

元始四年(4年)二月,正式册立王莽之女为皇后。同年夏,加号王莽为“宰衡”,加九锡。

元始五年十二月丙午(实际上十二月没有丙午日,荀悦《汉纪》载丙子日即十六日),刘衎在未央宫去世,死因存在争议(参见“死因争议”目录),时年十四岁,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王莽称帝后追加庙号为元宗,刘秀又将庙号削除。

为政举措

政治

元始元年(1年)正月,诏令各诸侯王、公、列侯、关内侯等无子而有孙或养兄弟之子为嗣的,都可以为爵位继承人。公、列侯嗣子有罪,犯剃光头以上罪的先要请示朝廷。名列刘氏皇谱而因犯罪被开除族籍的,恢复其族籍。

元始元年(1年)二月,设置主管阴阳时序的羲和官,俸禄为二千石;设置外史、闾师,俸禄为六百石。

元始元年(1年)六月,设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农郡丞十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州,劝勉发展农桑。

元始四年(4年),分出京师一部分建立前辉光、后丞烈二郡,更改十二州的名称,划分郡国所属的界限。同年,在王莽的奏请下实行明堂、辟雍等古制,由羲和刘歆等四人负责,使汉朝比拟于周朝。

经济

元始二年(2年),各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其中青州最为严重,百姓到处逃荒。安汉公王莽、四辅、三公、卿大夫、吏民为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而捐献房屋与土地的有二百三十人,按照人口分配给贫民。并派遣使者负责灭蝗,百姓将捕杀的蝗虫送交官府,用石斗量蝗后按数付钱,天下的百姓的家资不满二万,以及受灾的郡县家资不满十万的,都免交租税。灾民中的病人,安置在捐献的邸舍房屋中,进行医治。给死者一家死六人以上的葬钱五千,死四人以上的三千,死二人以上的二千。撤销安定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建起官署与住房,招募贫民迁居于此,由县官发给口粮。贫民迁移到居住处后,由公家分配给房屋土地与用具,并借给犁、牛、种、口粮。又在长安城中,修住宅二百区,以供贫民居住。

文化

封赐圣贤之后

元始元年(1年)六月,封周公的后人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的后人孔均为褒成侯。奉周公与孔子的祭祀。

览观风俗

元始四年(4年),派太仆王恽等八人并置副使,持朝廷命令,分别循行天下,览观风俗。

征召精通经术之人

元始五年(5年),征天下能精通逸经、古纪、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以及《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的,从所在地乘传车,派到京师,到京师者有数千人。

民族

对匈奴

汉平帝在位时,发生了匈奴接纳西域都护府辖下的车师后王姑句、去胡来王唐兜的事件,汉朝派使者向中郎将韩隆、王昌、副校尉甄阜、侍中谒者帛敞、长水校尉王歙去匈奴索回,并召集西域诸国王,将二人斩首。随后与匈奴约定匈奴不得接纳四类人(中国人亡入匈奴者、乌孙亡降匈奴者、西域诸国佩中国印绶降匈奴者、乌桓降匈奴者)。其后,匈奴单于又按王莽的要求,将名字由“囊知牙斯”改为单名“知”。

对西羌

王莽派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人,让他们请求献地内属。随后以有东、南、北海郡而无西海郡为由,于元始四年(4年)设置西海郡,迁移天下犯禁的犯人到此处居住。

对乌孙

汉平帝在位时,逃亡康居的乌孙王子卑爰疐杀乌日领以自效,汉朝封他为归义侯。卑爰疐又入侵受汉朝保护的大、小昆弥,最终被西域都护孙建袭杀。

外交

汉平帝时,王莽为了粉饰太平,让益州郡招来塞外蛮夷,称其为“越裳氏”,重演周公时重译献雉的故事,又遣使者收买黄支国王遣使来献犀牛。此外,东夷王也渡大海来献珍宝。

历史评价

班固:①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亡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乎变异见于上,民怨于下,莽亦不能文也。②孝平不造。新都作宰。不周不伊。丧我四海。

刘渊: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

陵墓遗址

汉平帝死后葬于“康陵”。康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城北7.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陵东西横距216米,南北纵距209.7米,高30.6米。汉平帝皇后葬于康陵东南500米处。

家族成员

祖父母

祖父:汉元帝刘奭

祖母:昭仪冯媛(中山太后)

父母

父亲:中山孝王刘兴

母亲:卫姬

姐妹

修义君刘谒臣

承礼君刘哉皮

尊德君刘鬲子

妻子

孝平皇后王氏(又称黄皇室主),安汉公王莽之女。

死因争议

《汉书·平帝纪》只记载了汉平帝去世的地点和时间,并未记载平帝是被毒死的。其所收录的太皇太后的诏令则描述平帝的病情等说:“皇帝仁惠,顾念哀怜。每次发病,气往上涌,不能言语,所以来不及有遗诏。”而《汉书·王莽传》又明文记载平帝是病死的,并且王莽在平帝生病的时候曾效仿周公那样书写策文,表示愿意代替平帝去死。后来,王莽称帝的企图逐渐暴露,翟义拥立刘信为天子起兵反抗,并向各地发檄文,宣称汉平帝是被毒死的,使各地有所动摇;王莽篡位后,这种说法又被反抗者提出来,王莽为此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向群臣展示平帝生病时自己的策文。不过反莽势力所说的“王莽毒死平帝”的具体方式,并没有被班固在该传中记载下来。

颜师古在为《汉书·平帝纪》所作的注收录了汉代人的注释所提供的平帝被毒杀的经过:汉平帝逐渐长大,因为母亲卫姬的缘故,对王莽产生不满;王莽知道自己与汉帝的关系恶化,于是趁腊日向汉平帝进献椒酒时,在椒酒中下毒,致使汉平帝中毒害病而死。《资治通鉴》也采信了王莽在椒酒中下毒杀害平帝的说法。

对于这个问题,后世看法不一。卢弼认为:《汉书》中记载平帝葬于康陵,却未记载具体的下葬时间,正是因为平帝之死异乎寻常;依春秋笔法史官不忍直书君主被谋杀,故在记述时稍微改变体例。而《剑桥中国秦汉史》则认为,没有证据能证实或否定王莽弑君这个指控。但该书还列举了平帝刚与王莽女儿成婚不久、年龄尚幼、王莽当时不一定有篡汉之心以及弑君的风险等旁证,依据这些旁证,倾向于认为王莽是无辜的。

史籍记载

《汉书》卷十二《平帝纪第十二》,

《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第六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五《汉纪二十七》,

《资治通鉴》卷三十六《汉纪二十八》。

标签: 刘衎

更多文章

  • 顿弱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顿弱

    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顿弱记录很少,事见战国策中。《战国策》称此人为顿弱,《史记》中称此人为尉缭,然尉缭为秦王嬴政封秦国国尉之后的称呼,故此称号可能为游说诸国时用名。本名:顿弱别名:尉缭、魏缭、缭所处时代

  • 王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绾

    王绾[wǎn](生卒年不详),秦国丞相。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王绾主张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还有功臣们封到燕、齐、楚等国的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以保持国家的稳定。但是李斯以周室分封诸侯已不合时宜,说那样国家就会像东周时期一样混乱,而主张地方郡县,中央集权;即由中央

  • 姚贾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姚贾

    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中文名:姚贾国籍:魏国民族:华夏族职业:秦国上卿,主管邦交主要成就:多次出使山东六国,通过各种方式使六国合纵抗秦土崩瓦解,为秦国消灭六国做出重要贡献出生地:魏国官职:上卿-廷尉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

  • 尉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尉缭

    尉缭,秦王嬴政时期的国尉缭。他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相传尉缭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嬴政赏识之初曾经认定嬴政的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一旦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其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尉缭认为这样的嬴政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嬴政为他安排

  • 冯去疾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冯去疾

    冯去疾(?—前208),秦朝时任右丞相。当时,李斯做的是左丞相。秦代尊右,冯去疾名义上尊于李斯。本名:冯去疾所处时代:秦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前208职业:秦朝时任右丞相身为右丞相的冯去疾和将军冯劫在被捕前商量说:“将相不受辱”,即将军和丞相是不能被人侮辱的。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自杀了。最后,李斯也被

  • 隗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隗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秦王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本名:隗状别名:隗林所处时代:战国民族族群:汉族主要成就:制定度量衡秦国统一中国后,隗状奉命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秦始皇廿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隗状等十人从行,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

  • 干宝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干宝

    干宝(?―336年),字令升,汝南郡新蔡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后迁居海宁盐官之灵泉乡(今属浙江)。东晋文学家、史学家。父为东吴丹阳丞干莹。干宝自幼博览群书,出仕后曾担任佐著作郎。东晋建立后,负责国史《晋纪》的撰写。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骑常侍。咸康二年(336年)三月,干宝去世。干宝撰写

  • 王巾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巾

    王巾:[?年—505年](或曰巾当作屮[chè]),字简栖。南朝梁琅邪临沂人,起家郢州从事,征南记室。迁齐国录事参军。有学业,为《头陀寺碑文》,文词巧丽。卒于梁武帝天监四年中文名:王巾逝世日期:梁武帝天监四年字:简栖籍贯:琅邪临沂王巾:[?年—505年](或曰巾当作屮[chè]),字简栖。南朝梁琅邪

  • 王微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微

    王微(414年-453年),字景玄,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画家、诗人。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年三十九岁。太保王弘之侄。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与史道硕并师荀勖、卫协。生性喜爱观研山水,著有《叙画》一篇,强调观察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 王俭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俭

    王俭(452年~489年6月16日),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齐名臣、文学家、目录学家,东晋丞相王导五世孙、刘宋侍中王僧绰之子。王俭出身“琅邪王氏”,早年丧父,为叔父所养。自幼勤学,手不释卷。宋明帝时,娶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十八岁时任秘书郎,历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后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