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僧皎然

僧皎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58 更新时间:2024/1/16 5:59:26

(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澈、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基本资料

中文名:僧皎然

字:清昼

简介

人物介绍

皎然

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茶道之父

一提起中国茶业之祖,肯定大家都会说是陆羽,他一人也被称为是茶神、茶圣、茶仙、茶祖,一连串光环!

但我们认为茶业、茶学与茶文化、茶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学科方向,中国茶业、茶学之祖肯定应该是陆羽,然而中国茶文化、茶道之祖应该另有一名奇人,他与陆羽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甚或是更伟大更漂逸的无名英雄,他就是以前只称为诗僧、茶僧的大诗人,一代高僧佛学大师——皎然。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用现代话我们可以归结为: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著作

《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①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②。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③。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释

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就,后隐居苕溪。有《茶经》传世。

②带:近。郭:泛指城墙。

③扣门:叩门。

背景

这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

相关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他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近人俞陛云说:“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诗境浅说》

赏析

移家至城廓之旁,人烟尚稠,但居处却是桑麻遮道(这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刚刚在篱边种满新菊,所以秋天到来,还未开花(这又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联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第五句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一般说来,写到这里,“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王士祯借用禅学,创为“神韵”之说,以不说尽为妙,但纯任自然,当发则发,当止则止,也是禅门风范。这还是就作者而说的。从另一角度看,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评道:“此诗之潇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可谓的评。

标签: 僧皎然

更多文章

  • 李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

  • 王忠嗣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忠嗣

    王忠嗣(705-749年),初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人。唐朝名将,丰安军使王海宾的儿子。王忠嗣出身太原王氏,起家尚辇奉御。父亲战死殉国后,成为唐玄宗抚养的假子,赐名忠嗣,交好忠王李亨。开元十八年(730年),出任河西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玉川战役,轻骑偷袭吐蕃,

  • 苏定方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00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名将。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

  • 郭子仪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出身太原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复两京有

  • 李光弼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他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又成功守卫太原,

  • 韦皋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韦皋

    韦皋(745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名臣、诗人。韦皋出身“东眷韦氏郿城公房”,排行第二十三。唐代宗时任建陵挽郎,转调华州参军,历佐地方使府,累官至殿中侍御史、署陇州行营留后事务。泾原兵变时,韦皋起兵举义,力抗叛军,被唐德宗特授为奉义节度使。兴元元年

  • 张议潮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议潮

    张议潮(799年-872年),一作张义潮,沙州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唐朝将领。张议潮出身沙州豪族,自少有大志。大中二年(848年),他乘吐蕃内乱之机,率众驱逐沙州的吐蕃镇将,遣使向唐廷告捷,被唐宣宗任命为沙州防御使。此后逐步收复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之地,派使者携十一州地图户籍

  • 程咬金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骁勇善战,善用马槊。隋朝末年,加入瓦岗军,担任内军骠骑,兵败投顺王世充。武德初年,归降大唐,跟随秦王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册封宿国公,参与玄

  • 刘仁轨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仁轨

    刘仁轨(601年-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刘仁轨出身尉氏刘氏。他自少孤贫,却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在唐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唐高宗即位后,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镇守百济期间,因救援新罗,

  • 钱镠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钱镠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吴越开国国君。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