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淑

徐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18 更新时间:2023/12/14 8:58:44

徐淑,(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东汉女诗人,陇西(今甘肃通渭)人。徐淑有诗集传世。(《补续汉书艺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淑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不详(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逝世)

职业:女诗人

出生地:陇西(今甘肃通渭)

社会关系:诗人秦嘉之妻

性别:女

人物概述

徐淑,东汉女诗人。她的丈夫秦嘉,在汉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生卒年、字号均不详。陇西人,秦嘉妻子。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秦嘉、徐淑夫妇恩爱,都能诗文。今存秦嘉诗6首、文2段;徐淑诗1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秦嘉的《赠妇诗三首》为赴洛留别之作:“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其二),深情依恋,笃诚叮咛;“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其三),痴心絮语,真挚可爱。徐淑答诗说:“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晖。”同样一往情深、无限衷诚。这几首诗共同特点是:“絮叨衷情,如同对晤,明白如话,真实动人。钟嵘《诗品》把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指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女诗人。而清代沈德潜指出:“词气和易、感人自深、然去西汉深厚之风远矣。”(《古诗源》)恰道出他们的、诗歌与无名氏《古诗》一样具有东汉后期文人抒情诗的时代特点。

相关事件

在甘肃省通渭县城西八十华里的榜罗镇附近有个秦家坪,坪上有一座合葬墓,里面安静地睡着甘肃省东汉时期的杰出“夫妻诗人”——秦嘉和徐淑。

据《辞海》释,秦嘉是东汉诗人,字士会,陇西(今甘肃通渭)人,为郡上计吏。所作今存《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及《赠妇诗》四首,《述婚》诗一首。徐淑是东汉女诗人,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南)人,桓帝时,其夫秦嘉为郡上计吏,赴洛阳,徐淑病居娘家,未能当面告别,因此相互以诗书赠答,表示怀念之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散失,今仅存《答秦嘉诗》一首及答书二篇秦嘉和徐淑感情极好,这种纯真的感情体现在创作上,便是感情真切,凄楚动人,婉转和谐,流畅自然。例如,秦嘉的《述婚》诗是这样写的“纷纷婚姻,福祸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战战兢兢,惧其不俦。神其吉,果获好逑。适我之愿,受天之休。”翻译成现代文,其大意就是:观察那纷繁的婚姻现象,它可以带来幸福也能产生祸殃。春秋战国时期的卫女使齐国兴旺,而褒姒一笑却使西周灭亡。因此人们选择配偶无不谨慎,唯恐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对象。而我却得到上天的垂顾,所以得到了徐淑这样美好的新娘。她真使我满意极了,感谢天地神灵实现了我的愿望。

秦嘉和徐淑的诗,受到了我国历代诗论家和诗选家的称赞,也得到历代读者的尊敬。如今,他俩的合葬墓和碑刻,已成为通渭县的著名古迹之一。人们怀念这对“夫妻诗人”敬仰他俩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也十分钦慕他俩那种始终不渝的笃诚爱情。

人物生平

秦嘉、徐淑,东汉诗人。秦嘉,生卒年不详。字士会。陇西(今属甘肃)人。桓帝时,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徐淑,生卒年及字号均不详。陇西人,秦嘉妻。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守寡终生。秦嘉、徐淑夫妇恩爱,都能诗文。今存秦嘉诗6首、文2段;徐淑诗1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秦嘉《赠妇诗三首》为赴洛留别之作:“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其二),深情依恋,笃诚叮咛;“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其三),痴心絮语,真挚可爱。徐淑答诗说:“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晖。”同样一往情深,无限衷诚。这几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絮叨衷情,如同对晤,明白如话,真实动人。钟嵘《诗品》把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的女诗人。而清代沈德潜说:“词气和易,感人自深,然去西汉深厚之风远矣。”(《古诗源》)恰道出他们的诗歌与无名氏《古诗》一样具有东汉后期文人抒情诗的时代特点。

历史资料

秦嘉是东汉桓帝朝陇西郡人。时任郡上计掾一职。在徐淑生病回娘家修养期间,他接到上级命令,去首都洛阳出差。从他的《赠妇》诗中看,临走,他是想见老婆一面的。“遣车迎子还,空往空复返。”他派车接老婆了,没有接到。只是搞不清楚,他派的是私家车,还是公车私用。公事再小都是大事,私事再大都是小事,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敢马虎。他给老婆留了一封信,这就是《重报妻书》。如下:车还空返,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稀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緉;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东汉的陇西郡,郡治不在今天的陇西县,而在临洮。临洮到兰州一百多里,兰州到西安一千多里,走渭水河谷这条路的话,难走!宝(鸡)天(水)间,崇山峻岭,这段铁路大约一半以上是隧道。西安到洛阳又是一千多里。东都西都间开通大道,大约是隋唐以后的事情。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报秦嘉书》。如下:既惠音令,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异物于鄙陋,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不知是徐淑误会秦嘉的意思了,还是太懂得丈夫的心了,她表示,你不在家,我一不化妆照镜子,二不弹琴焚香,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我容给谁看呢。

秦嘉到洛阳后,被留下来当了黄门郎了。不久,他病死于任,还很年轻。死者长已矣,生者何以堪。留在老家的徐淑悲痛欲绝。可麻烦还不在这里。她本来一心要忠于自己的爱情誓言的,把弱儿幼女拉扯成人。谁知,她的兄弟却强迫她改嫁。她为了抗争:“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史通·人物》)她还写了封《为誓书与兄弟》,义正辞严,大有三军可夺帅,匹夫(妇)不可夺志之气概。但,不久,徐淑却因悲伤过度而死。

秦嘉与徐淑的来往信件见于《艺文类聚》,徐淑给兄弟的信,见于《太平御览》,而夫妇俩的诗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秦嘉徐淑成为千古恩爱夫妻的榜样。诗文中,戏剧中,民间语文中,少不了拿他俩的故事说事儿。大约是清代吧,一首香艳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可人夫婿是秦嘉,风也怜他,月也怜他。”

后代评价

说到徐淑的诗歌成就,还是要联系着她夫君秦嘉一起说的。夫妻二人都可以诗文,当下存秦嘉诗六首和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3段;除徐淑《为誓书与兄弟》外,都为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发展过程来看,秦嘉与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渐趋成熟。诗歌评论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他们列入中品。以为“夫妻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并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为汉代难得的女诗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女诗人、徐淑一生为一个情字而活、为情坚守、为情发光。所谓“比目连心游、鸳鸯结伴啼。河枯石已烂、身影不见离”。

答秦嘉诗杂谈

徐淑的这首《答秦嘉诗》在流传了若干年之后,居然遭遇了"抄袭门"事件。有人说这首诗是从《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两诗中"扒"来的,若将三首诗罗列就不难看出其中"奥妙"。以下为《答秦嘉诗》:"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沈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展风翼,焉能凌风飞?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出于对学术的尊重,以上三首诗是否"雷同"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又有人说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不会抄了。不怪人家徐淑,蔡邕的《翠鸟》不就是"抄袭"无名氏的《庭中有奇树》吗?郦炎的《见志诗》不也是"抄袭"无名氏的《冉冉孤生竹》的吗?孔融的《杂诗》"抄袭"《驱车出东门》和《去者日以疏》。纵观所列之诗,无不可见其无法掩盖的"师承关系"。关于这一观点,笔者倒愿意提出几个疑问?假如"抄袭"成立,那些名家为什么要抄袭无名氏?"抄袭"到底该如何界定,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为什么作品出名了,就会常常出现"抄袭门"事件?为什么古往今来,敢于承认抄袭的人少之又少,总是找各类理由掩盖污点?说不清,恐怕永远也说不清。

标签: 徐淑

更多文章

  • 上官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上官皇后

    孝昭上官皇后(前88年-前37年),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人,6岁为汉昭帝皇后。上官安与霍氏之女,外祖父是大将军霍光。出生于公元前88年(汉武帝后元元年),于公元前83年(始元四年)被汉昭帝纳入宫中;初封婕妤,月余,立为皇后;公元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死,汉废帝、汉宣帝时期上官氏为皇太后;

  • 傅昭仪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傅昭仪

    孝元傅昭仪(?—公元前2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汉元帝刘奭的妃嫔,定陶恭王刘康生母,汉哀帝刘欣的祖母。傅氏初为上官太后的才人,汉元帝刘奭为太子时,得以进幸。汉元帝即位后,立为婕妤,盛得宠幸,生有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刘康。元帝十分爱重傅婕妤,于是晋封昭仪,赐以印绶。竟宁元年

  • 丁姬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姬

    丁姬(?-公元前5年),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易学大师丁宽玄孙女,庐江太守之女,定陶恭王刘康之妾,汉哀帝刘欣的生母。定陶恭王刘康初山阳(治昌邑,今山东巨野)王时,纳丁姬为妾。河平四年(前25年)生子刘欣。绥和二年(前7年),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尊奉丁姬为恭皇后,后改号为帝太后。建平二年(公元前

  • 孝平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孝平皇后

    孝平皇后(公元前9年—公元23年),新朝皇帝王莽与孝睦皇后所生的长女,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氏被立为皇后。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2月),汉平帝去世,王莽立汉宣帝玄孙刘婴为太子,号为孺子,王莽摄帝位。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即大位,建立新朝,降刘婴为定安公,王氏改称定安太后,后

  • 曹氏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氏

    曹氏,亦作曹夫人,生卒年均不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做亭长时的“外妇”。曹氏在吕雉嫁给刘邦前就与刘邦生活在一起,并为刘邦生下了长子刘肥,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立刘肥为齐王。曹氏的生平事迹在《史记》、《汉书》仅有简单记载。本名:曹氏别名:曹夫人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沛郡丰邑(今江苏丰

  • 戚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戚夫人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亦称戚姬,秦汉时期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人,姬姓周王室之后,汉高祖刘邦宠姬。刘邦做汉王时纳定陶戚姬,戚姬生刘如意。太子刘盈仁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打算改立如意,说“如意类我”。如意被封为赵王,留居长安,有好几次几乎被立为太子,但公卿大臣竭力反对,到了叔孙通进谏时,吕后采

  • 赵美人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美人

    赵美人女,汉代真定人,为赵王张敖美人。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刘邦击韩王信余部于真定,过赵,赵王将赵美人献上侍奉刘邦,怀有身孕。张敖为其建外宫居住。九年十二月,贯高等图谋杀刘邦,事败,张敖及其家眷尽行被逮,赵美人也随之押于河内(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县)。赵美人告诉看押的吏卒,往日得幸皇上有孕,吏卒

  • 管夫人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夫人

    管夫人是汉高祖的妃子。汉高祖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刘邦打败魏王,将魏王宫里的宫人全掳到了荥阳,管夫人、赵子儿也在其中,被掳的还有后来生下汉文帝的薄姬,三人因年龄相当,关系十分要好,并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后来,她们三人同被刘邦看中而召入宫中。管夫人、赵子儿两人因容貌姣好而被封为美

  • 赵子儿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子儿

    赵子儿是刘邦的美人。汉高祖三年(丁酉,公元前204年),刘邦打败魏王,将魏王宫里的宫人全掳到了荥阳,管夫人、赵子儿也在其中,被掳的还有后来生下汉文帝的薄姬,三人因年龄相当,关系十分要好,并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后来,她们三人同被刘邦看中而召入宫中。管夫人、赵子儿两人因容貌姣好而被封为美人

  • 唐姬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姬

    唐姬,亦作唐山夫人,姓唐山,生卒年、家世不详,汉高祖宠姬。唐山夫人应该算是汉朝的第一个女诗人,但是正史中少有记载。高祖乐楚声,姬为作《房中祠乐》。惠帝时,更名为《安世乐》。《汉书·礼乐志》改题为《安世房中歌》。本名:唐姬别名:唐山夫人所处时代:西汉主要作品:《房中祠乐》唐姬有文才,汉初女诗人。刘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