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处直(862―923年),字允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的弟弟。门荫入仕,历任易祁二州刺史。乾宁二年(895年),出任义武军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900年),不敌朱温部将张存敬的进攻,投降朱温,驱逐侄子王郜,继任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王。朱温建立后梁后,受封北平郡王。开平四年(910年),归降晋王李存勖,保持半独立的状态,成为北方重要的割据势力。龙德元年(921年),联合契丹谋反。养子王都发动兵变,王处直被囚禁。天祐二十年(923年),病死。
基本资料
本名:王处直
字:允明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862年
逝世日期:923年(或922年)
主要成就: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
人物生平
接任节度
王氏祖辈世代都是长安的富豪,其父名为王寮(《新五代史》称王宗),善于经商,很是富贵,并且出任唐朝的神策军吏、左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王处直之堂兄王处存平定黄巢起义中建立功勋,被任命为义武军节度使。从此,王氏开始世袭统治定州(今河北定州),而王处直亦出任王处存辖下的易州、祁州刺史。
乾宁二年(895年),王处存去世,王处存之子王郜继任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为后院中军都知兵马使。光化三年(900年),朱温派大将张存敬进攻定州,王处直请求凭借坚固的城墙为依靠,以逸待劳,进击朱温。孔目官梁汶说:“当年幽州、镇州三十万大军来攻,当时我军人马不满五千,一战败之。今张存敬的兵马不过三万,我军已经十倍于往昔,为什么要向张存敬示弱,想要依靠城池来坚守呢!”王郜派王处直在沙河(今河北邢台沙河)抵抗张存敬,结果大败于张存敬,死者过半,随即部队发生哗变,众将领推举王处直为留后,率兵回定州驱逐节度使王郜。王郜逃归晋王李克用,王处直成为义武节度使。
张存敬大军进围定州,朱温亲至定州城下。王处直登城向朱温说:“我们对朝廷尽忠侍奉,也未尝侵犯您的领土,为什么要来攻我?”朱温回答:“你为什么要依附于河东的李克用呢?”王处直回答说:“我的兄长王处存与晋王李克用同时为朝廷平定叛乱,立下功勋,分封的区域接近,而且以互相结为姻亲,所以相互之间修好往来是常理,我可以改为臣服于你。”朱温听了之后同意了。王处直出绢十万匹犒劳朱温。
朱温上表唐帝,封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郡王。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朱温封王处直为北平王。
绝梁附晋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后梁派兵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的赵王王镕,王镕向晋王李存勖求救,此时,担心自己被后梁兼并的王处直派人到晋国,表示愿意背弃后梁,与晋结盟。晋王李存勖派兵救援王镕,王处直率五千精兵出征,大败梁军于柏乡(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其后的十数年中,晋王李存勖北上攻灭桀燕,南下进取魏博,与后梁大战于黄河,王处直都率兵相助。
王处直虽然归附于晋王李存勖,但却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是北方一个重要割据者,专制于义武镇。义武军统有易、定、祁三州,治于定州,王处直被封北平王后,北平国实质上已经建立,北平国东北与桀燕比邻,南与赵国和后梁相接,西部则是逐渐强盛的晋国,地理环境极其重要。王处直称雄北平竟长达二十二年之久。
宠溺奸幸
王处直好于巫术,他手下有个人叫李应之,是个道士,王处直得了病,李应之用旁门左道给王处直医治,结果王处直的病碰巧在这时好了,于是王处直便以为李应之是神人,很是宠信他,还让他穿着道士的衣服,封他为行营司马,军政大小事情都让他给决断。军中的将领们都知道这样潜伏着大的危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向王处直进谏。
李应之原在陉邑收养了一个小孩,本来叫刘云郎,李应之收他做了养子,后来因为王处直还没有儿子,便把刘云郎给了王处直,说这个孩子生有异样,王处直收其为养子,改名为王都,因而更加宠信李应之了。于是,李应之就更加骄横,他征集壮丁,另立新军。王处直的手下将领都知道这是一个祸患,但是还是没有人敢进谏直言。
幽州李匡筹借道中山到京师的时候,王处直派甲士埋伏在城外,以防不测。李匡筹的军队走后,甲士们进城包围了李应之的府第,擒杀了李应之。随后进见王处直,请求杀了王都,王处直不同意。第二天,在论功行赏的时候,王处直暗地里记下了甲士的姓名,在其后二十多年里,自队长以上的将领都被王处直以各种罪名杀死,无一人幸免。
遭囚身亡
后梁贞明七年(921年),赵王王镕被其养子张文礼(王德明)弑杀,李存勖派兵讨伐张文礼,王处直与将领们商议说:“镇州是定州的屏蔽,张文礼虽然有罪,但镇州被吞并,定州就不能独自生存了。”于是派人请求李存勖不要发兵。李存勖把张文礼写给后梁的蜡书给王处直看,说:“张文礼背叛了我,不可退兵!”
王处直有个儿子王郁,在王郜逃亡晋国的时候,也逃到了晋国,晋王把女儿嫁给了他,被封为新州防御使。王处直听说晋王李存勖决意要讨伐张文礼,心里很惶恐。于是就与王郁谋划,让王郁引契丹进军入塞,来牵制晋兵,并许诺让王郁成为他的继承人。王都听说后,很不高兴。
王郁引来契丹军后,定州的民众都非常怨恨,王都手下的一个小吏和昭训劝王都举事,于是王都发动兵变,将王处直软禁在西宅。王都自称义武军留后,大肆杀戮王氏子孙和王处直的手下将领。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天祐二十年)正月十八日,王处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天成四年(929年)二月,定州城最终被后唐攻破,王都和家属全都自焚而死,而王处直所创建的北平政权也随之灭亡。
主要影响
统治北平
王郜被驱逐,逃到晋后,王处直开始了对定州(今河北定州)长达二十二年的统治,成为北方重要诸侯之一。当梁兵进围定州时,王处直出绢十万匹犒劳梁兵,向梁军求和,表示愿意绝晋事梁。朱温上表封王处直为义武军节度使,累封太原王。朱温称帝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封王处直为北平王。此后又归降晋王,王处直虽然归附于晋王李存勖,但是却保持半独立的状态,是北方一个重要的割据者,专制于义武镇。义武军统有易、定、祁三州,治于定州。镇州(今河北正定)是五代赵国的都城,镇州与定州为邻。王处直被封为北平王后,北平国实质上已经独立。王处直周旋后梁、晋国等强大势力,长期称雄北平。
军事成就
梁开平四年(910年)后梁派兵攻打赵王王镕,王镕向晋王李存勖求救。同时,王处直也派人到晋,愿意叛梁附晋。晋兵救王镕,王处直派五千兵随从,破梁军于柏乡。其后,十余年来,晋王李存勖北上攻灭桀燕南下进取魏博,与后梁大战于黄河,每次战役王处直都派兵参战。
历史评价
薛居正:处直分易、定以为帅,亦既重侯。一则惑佞臣而覆其宗,一则嬖孽子而失其国,其故何哉?盖富贵斯久,仁义不修,目眩于妖妍,耳惑于丝竹,故不能防奸于未兆,察祸于未萌,相继败亡,又谁咎也!
轶事典故
王处直在碑楼见到一条黄蛇,王处直以为是有龙降世,于是将黄蛇藏起来祭拜。又看见了数百只野鹊在麦田中筑巢。王处直以为是自己为政不当所导致,定州的民众都说这是一件不吉祥的事情,有人说:“蛇本来应该在山泽之间生存,现在却被供到了人的居室;喜鹊本来应该在野外筑巢,而现在到了田间筑巢。这是有小人窃取高位,而在身居高位的人失去自己地位的预兆啊。”这件事过了不久王处直就被王都所囚禁。
人际关系
父亲
王寮(一说王宗),神策军吏、左金吾大将军、左街使、兴元节度使,追赠太保。
兄弟
兄长,王处存,义武军节度使。
妻子
崔氏,博陵郡夫人;费氏,豳国夫人;卜氏,楚国夫人;李氏,齐国夫人。
子女
儿子
王郁,光化三年(900年),投奔晋国,迎娶晋王李克用的女儿,任新州防御使。贞明七年(921年),引契丹军入塞援助王处直,以失败告终,遂归附契丹,成为耶律阿保机的养子,官至大辽的崇义军节度使。
王隇:王处直幼子,贞明七年(921年)王处直被囚禁时,逃亡契丹。
其他:王鄑、王郇、王邠、王䢼、王郴。
女儿
长女早亡,次女嫁幽州中军周绍弼,三女嫁李克用之子李存纪,四女出家为尼,五女情况不详。
养子
王都,王处直养子,原名刘云郎,官至节度副使。贞明七年(921年),发动兵变,夺取王处直的节度使之位,归附晋国。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反叛后唐,兵败,自焚而死。
历史争议
关于王处直的死亡时间和死因,在其墓志铭与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
《新五代史》、《资治通鉴》记载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正月元旦,王都到西宅拜谒王处直,王处直愤怒的捶着胸口大喊道:“逆贼,我何时负过你!”当时王都身边没有带人,王处直就想去咬王都的鼻子,王都甩开袖子离开。不同的是,《新五代史》记载王处直因此被杀,而《资治通鉴》记载王处直在此之后不久忧愤而死,此外《新唐书》也未记载王处直被杀,只说“为其子都废归私第,寻卒”。
王处直的墓志铭则说,王处直在天祐十八年(921年,后梁龙德元年)冬,主动让位于王都,天祐二十年(923年,后梁龙德三年)正月十八日病卒。考虑到墓志撰文者和少微很可能就是史书中提到怂恿王都发动兵变的和昭训,因此他所言王处直主动让位云云应为隐瞒事实的曲笔,但卒年当以墓志铭为准。
后世纪念
主词条:王处直墓
1994年春,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西燕川村西的坟山上的一个古墓被盗墓者所盗。1995年,河北考古工作者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从出土的墓志铭确定,古墓的墓主人就是王处直。王处直死后,被葬在曲阳县敦信乡的仰盘山(今灵山镇西燕川村西的坟山)。
王处直墓位于一个三面环山的风水宝地之中,是前后两室的双室墓。墓葬保留了大唐王朝的遗风,以青石砌筑,整个墓室绘满了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象等壁画。墓门后的甬道两侧是两块横眉立目的武士浮雕像。前室四壁上方有十二生肖像。在后室东西两壁,用两块浮雕表现了身着窄袖襦衫、外罩披帔、长裙曳地、手持贵族日常用品或各种乐器、列队侍候主人和乐队吹奏的画面。
史料索引
《旧唐书·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旧五代史·卷五十四(唐书)·列传六》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杂传第二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