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卢藏用

卢藏用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00 更新时间:2023/12/5 23:16:19

卢藏用(约664-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刑部尚书卢承庆侄孙、魏州司马卢璥之子。出身范阳卢氏。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依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卢藏用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基本资料

本名:卢藏用

字:子潜

所处时代: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

出生日期:约664

逝世日期:约713

主要作品:《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

家世:范阳卢氏

人物生平

卢藏用出身大族范阳卢氏,他叔祖卢承庆就曾官至度支尚书,自己又是天下最有名的文学青年之一,精通琴、棋、书法,人称“多能之士”,所以很容易就考上了进士。不过,考上进士后的卢藏用却怎么也得不到吏部主管官员的赏识,好久都没有安排他的官职。心情极度郁闷之下,他写了一篇《芳草赋》发了一通牢骚,然后就跑到终南山当起隐士来了。在山中,他跟随道士们学道术,据说颇练得一身辟谷的本事。

不过,卢藏用胸怀大志,做隐士和道士可不是他的追求。窝在终南山中的日子里,他一直琢磨着如何下山觅个官儿做做。卢藏用选择了隐居作为自己入官的路径。在古代,一个人要是下定决心做隐士,别人便觉得他淡泊名利,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假隐士就是瞅准了人们这种心态,才躲在山中沽名钓誉。看官们不妨想想,天下偌多名山大川,哪里不能隐居?要不是心里打着歪主意,哪里用得着非杵在终南山里头呢?终南山离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非常近,站在山上都能望到大明宫的屋脊。要是在终南山中隐居,一有了名声立马便能被皇帝知道,然后便能顺利地进入官场了。

卢藏用苦心孤诣地在山中混了好些年。皇帝在长安办公,他就住终南山;皇帝移驾洛阳,他就跟着跑到嵩山隐居。于是卢藏用获得给他一个“随驾隐士”的外号。武则天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之后,终于把他请出山去了,赏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务。左拾遗虽然是八品,比县令还低了一级,但却是引人眼热的清望之官;同时,因为是在天子身边工作,容易升官。果然,卢藏用不出几年就做到了吏部侍郎。

如果说官场是一棵大树,那官员们就是树上的猴子。猴子爬得越高,下面就有越多的人能清楚地欣赏到它丑陋的红屁股。卢藏用如愿以偿做了官,却把自己的人格缺陷暴露出来了。他在官场上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做吏部侍郎时,面对各路权贵跑官要官,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出卖自己的良心。史书中说他“趑趄诡佞,专事权贵,奢靡淫纵”。再后来,唐玄宗以他曾经拍过太平公主的马屁为由,甚至把他流放到岭南。

轶事典故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记,卢藏用考中进士,先去长安南的终南山隐居,等待朝廷征召,后来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遗。后来,另一隐士司马承祯亦被征召而坚持不仕,欲归山,卢藏用送之,指着终南山云:“此中大有嘉处。”这就是“终南捷径”。

史料记载

新唐书

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父璥,魏州长史,号才吏。藏用能属文,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少室二山,学练气,为辟谷,登衡、庐,彷徉岷、峨,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

长安中,召授左拾遗。武后作兴泰宫于万安山,上疏谏曰:“陛下离宫别观固多矣,又穷人力以事土木,臣恐议者以陛下为不爱人而奉己也。且顷岁谷虽颇登,而百姓未有储。陛下巡幸,讫靡休息,斤斧之役,岁月不空,不因此时施德布化,而又广宫苑,臣恐下未易堪。今左右近臣,以谀意为忠,犯忤为患,至令陛下不知百姓失业,百姓亦不知左右伤陛下之仁也。忠臣不避诛震以纳君于仁,明主不恶切诋以趋名于后。陛下诚能发明制,以劳人为辞,则天下必以为爱力而苦己也。不然,下臣此章,得与执事者共议。”不从。

姚元崇持节灵武道,奏为管记。还应县令举,甲科,为济阳令。神龙中,累擢中书舍人,数纠驳伪官。历吏部、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坐亲累,降工部侍郎。进尚书右丞。附太平公主,主诛,玄宗欲捕斩藏用,顾未执政,意解,乃流新州。或告谋反,推无状,流驩州。会交趾叛,藏用有捍御劳,改昭州司户参军,迁黔州长史,判都督事,卒于始兴。

藏用善蓍龟九宫术,工草隶、大小篆、八分,善琴、弈,思精远,士贵其多能。尝以俗徇阴阳拘畏,乖至理,泥变通,有国者所不宜专。谓:“天道从人者也。古为政者,刑狱不滥则人寿,赋敛省则人富,法令有常则邦宁,赏罚中则兵强。礼者士所归,赏者士所死,礼赏不倦,则士争先,否者,虽揆时行罚,涓日出号,无成功矣。故任贤使能,不时日而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吉;养劳贵功,不祷祠而福。”乃为《折滞论》以畅其方,世谓“知言”。子昂、贞固前死,藏用抚其孤有恩,人称能终始交。始隐山中时,有意当世,人目为“随驾隐士”。晚乃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

无子·弟若虚,多才博物。陇西辛怡谏为职方,有获异鼠者,豹首虎臆,大如拳。怡谏谓之鼮鼠而赋之。若虚曰:“非也,此许慎所谓鼨鼠,豹文而形小。”一坐惊服。终起居郎,集贤院学士。

旧唐书

卢藏用,字子潜,度支尚书承庆之侄孙也。父璥,有名于时,官至魏州司马。藏用少以辞学著称。初举进士选,不调,乃著《芳草赋》以见意。寻隐居终南山,学辟谷、练气之术。

长安中,征拜左拾遗。时则天将营兴泰宫于万安山,藏用上疏谏曰:

臣愚虽不达时变,窃尝读书,见自古帝王之迹众矣。臣闻土阶三尺,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者,唐之德也;卑宫室,菲饮食,尽力于沟洫者,大禹之行也;惜中人十家之产,而罢露台之制者,汉文之明也。并能垂名无穷,为帝皇之烈。岂不以克念徇物,博施济众,以臻于仁恕哉!今陛下崇台邃宇,离宫别馆,亦已多矣。更穷人之力以事土木,臣恐议者以陛下为不忧人、务奉已也。

且顷岁已来,虽年谷颇登,而百姓未有储蓄。陛下西幸东巡,人未休息,土木之役,岁月不空。陛下不因此时施德布化,复广造宫苑,臣恐人未易堪。今左右近臣,多以顺意为忠;朝廷具僚,皆以犯忤为患。至今陛下不知百姓失业,亦不知左右伤陛下之仁也。臣闻忠臣不避死亡之患,以纳君于仁;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垂名千载。陛下诚能发明恕之制,以劳人为辞,则天下必以陛下为惜人力而苦己也。小臣固陋,不识忌讳,敢冒死上闻。乞下臣此章,与执事者议其可否,则天下幸甚。

神龙中,累转起居舍人,兼知制诰,俄迁中书舍人。藏用常以俗多拘忌,有乖至理,乃著《析滞论》以畅其事,辞曰:

客曰:“天道玄微,神理幽化,圣人所以法象,众庶由其运行。故大挠造甲子,容成著律历,黄公裁变,玄女谟,八门御时,六神直事。从之者则兵强国富,违之者则将弱朝危,有同影响,若合符契。先生亦尝闻之乎?

主人曰:“何为其然也?子所谓曲学所习,曘昧所守,徒识偏方之诡说,未究亨衢之通论。盖《易》曰“先天不违”,《传》称“人神之主”。范围不过,三才所以虚中;进退非邪,百王所以无外。故曰:“国之将兴听于人,将亡听于神。”又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自作。”由是言之,得丧兴亡,并关人事;吉凶悔吝,无涉天时。且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为不善者,天降之殃。高宗修德,桑谷以变;宋君引过,法星退舍,此天道所以从人者也。古之为政者,刑狱不滥则人寿,赋敛蠲省则人富,法令有常则国静,赏罚得中则兵强。所以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礼赏不倦,则士争先。苟违此途,虽卜时行刑,择日出令,必无成功矣。自叔世迁讹,俗多徼幸,竞称怪力,争诵诡言,屈政教而就孤虚,弃信赏而从推步。附会前史,变易旧经,依托空文,以为征据。覆军败将者,则隐秘无闻;偶同幸中者,则共相文饰。岂唯德之增惑,亦乃学人自是。呜呼,习俗讹谬,一至此焉!

昔者,甲子兴师,非成功之日;往亡用事,异制胜之辰。人事苟修,何往不济?至若环城自守,接阵重围,无阙地形,不乖天道。若兵强将智,粟积城坚,虽复屡转魁刚,频移太岁,坐推白虎,行计贪狼,自符难斗之祥,多贻蚁附之困。故曰,任贤使能,则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则不卜筮而事吉;养劳赏功,则不祷祠而得福。此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公犯雨,逆天时也,韩信背水,乖地利也,并存人事,俱成大业。削树而斩庞涓,举火而屠张郃,未必暗同岁德,冥会日游,俱运三门,并占四杀。杜邮齿剑,抑唯计沮,垓下悲歌,实阶剚印。若以并资厌胜,不事良图,则长平尽坑,固须恒济,襄城无噍,亦可常保。是知拘而多忌,终丧大功;百姓与能,必遗小数。金鸡玉鹤,方为楚国之殃;《万毕》《枕中》,适构淮南之祸。刻符指盗,反更亡身;被发邀神,翻招夷族。嗟乎,威斗赭鞭,不禳赤伏之运;筑城断罔,何救素灵之哭!火灾不验,裨灶无力以窥天;超乘阶凶,王孙取监于观德。九征九变,是曰长途;人谋鬼谋,良归有道。此并经史陈迹,贤圣通规,仁远乎哉,讵宜滞执?

客乃蹙然避席曰:“鄙人困蒙,不阶至道,请事斯语,归于正途。而今而后,焚蓍龟,毁律历,废六合,斥五行,浩然清虑,则将奚若?”答曰:“此所谓过犹不及也。夫甲子所以配日月,律历所以通岁时,金木所以备法象,蓍龟所以筮吉凶。圣人以此神明德行,辅助谋猷,存之则协赞成功,执之则凝滞于物。消息之义,其在兹乎”!客于是循墙匍匐,帖然无气,口去?心醉,不知所以答矣。

景龙中,为吏部侍郎。藏用性无挺特,多为权要所逼,颇隳公道。又迁黄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转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先天中,坐托附太平公主,配流岭表。开元初,起为黔州都督府长史,兼判都督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余。有集二十卷。

藏用工篆隶,好琴棋,当时称为多能之士。少与陈子昂、赵贞固友善,二人并早卒,藏用厚抚其子,为时所称。然初隐居之时,有贞俭之操,往来于少室、终南二山,时人称为“随驾隐士”;及登朝,趑趄诡佞,专事权贵,奢靡淫纵,以此获讥于世。

标签: 卢藏用

更多文章

  • 司马承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道士,曹魏太常司马馗后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

  • 王适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适

    王适,唐代幽州籍历史人物中文名:王适所处时代:唐代王适,唐代幽州籍历史人物王适、〔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幽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后天授初前后在世。工诗文,初见陈子昂感遇诗,惊其必为天下文宗。武后临朝,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所求才俊,适与刘宪、司马锽、梁载言相次入第二等。官至雍州司功参军。

  • 毕构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毕构

    毕构(650年—716年),字隆择,原籍东平(今属山东),河南偃师人。父亲毕憬,武则天时为司卫少卿。毕构年少时便中进士。神龙元年(705年)升任中书舍人。唐睿宗时任吏部尚书、广州都督。景云元年(710年)历任陕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所任均有治绩,曾受睿宗玺书嘉奖,后任御史大夫、封

  • 倪若水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倪若水

    倪泉(661-719年),字若水,恒州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唐朝时期良吏。早年进士及第,授秘书正字,授咸阳县丞。入为监察御史,按察剑南道,迁吏部员外郎。开元初年,授中书舍人,外放治理宋州、慈州和汴州,兼任河南道采访使。政绩卓著,拜户部侍郎。开元七年(719年),授尚书右丞,卒于任上,时年

  • 韦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韦温

    韦温(788-845年),字宏育,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太尉韦肇之孙,司空韦绶之子。出身京兆韦氏驸马房,举明经进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出任咸阳县尉,历任监察御史、著作佐郎、翰林学士、左补阙、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太常少卿、给事中、太子侍读、抚州司马,迁尚书右丞、兵部侍郎,出为陕

  • 宇文节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宇文节

    宇文节(?—654年),字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鲜卑族。唐朝时期大臣,宰相宇文融祖父。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唐高宗继位,拜黄门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侍中,成为宰相。永徽三年(652年)冬,卷入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流放桂州(今广西桂林),死在流放地。本名:宇文节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

  • 刘眘虚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刘眘虚

    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本名:刘眘虚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江东职业:诗人性别:男参考文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唐才子传》作“

  • 张谓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本名:张谓别名:张十四字:正言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出生日期:约711(唐诗汇评)逝世日期:约780(唐诗汇评)主要作品:《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

  • 陶翰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陶翰

    陶翰唐代诗人,男,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宦之家出身,字号不详,生卒年亦不详,开元十八年登进士及第,连登博学宏词、拔萃二科,授华阴丞。天宝年间,思陟大理评事、太常博士,官终礼部员外郎。有诗文全集共17首。本名:陶翰所处时代:唐出生地: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主要作品:《古塞下曲》《燕歌行》等性别:男职

  • 李颀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颀

    李颀(690年~751年),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本名:李颀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