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3/12/14 17:13:50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朝道士,曹魏太常司马馗后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开元二十三年,羽化于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时年九十六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追赠正一先生。

基本资料

本名:司马承祯

字:子微

号:白云子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

出生日期:639年

逝世日期:735年

主要作品:《形神版坐忘论》《天隐子序》《服气精义论》

主要成就: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仙宗十友”之一

谥号:正一先生

法号:道隐

人物生平

唐人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称司马

承祯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司马承祯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

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洛阳讲道,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离京时,武则天特诏麟台监李峤在洛阳桥东为其饯行。后结庵于王屋山中岩台,自号中岩道士,并创建紫微宫。后返浙江天台山。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宰相张九龄张说等皆师之。开元十五年召入都,卒,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正一先生”。

附:《道门通教必用集》中为“正一先生”,《全唐文》中为“贞一先生”。前者成书较早,故编者取“正一先生”。人物思想

玄宗开元元年(713)来南岳衡山,先是住九真观附近白云庵修炼,后来又在祝融峰顶建息庵,法从者甚众。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超。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后至南岳,结庵九真观北。张九龄屡谒之。

开元九年(721),玄宗遣使迎司马承祯到东都洛阳,请司马承祯授以法箓,并尊其为道首。命校正《道德经》,深加礼待,呼为“道兄”。

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诏司马承祯入东都洛阳内殿,受上清经法,并允其在王屋山“自选形胜,置观以居之。”司马承祯遂至济源王屋山,在天坛峰下选“丹凤朝阳”之地,建阳台宫,建成后玄宗亲题“寥阳殿”榜额。

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按照唐玄宗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句文,刻为石经。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去世,葬于王屋山西北的松台。其弟子表奏皇帝,表中称:“(师)死之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玄宗闻后,深为感叹,旋即下诏:“混成不测,入寥自化。虽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固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遐霄以旷,言念高烈,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赐银青光禄大夫,号贞一先生。”并御制碑文,在王屋山刊立。现在可以看到的《有唐贞一先生碑》为北宋哲宗年间(1094年),天坛山都监道士崔可安重刻。

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诏以其南岳旧居为降真观,命弟子薛季昌主其观。复命衡州铸铜钟一口赐观中,重四千斤。

标签: 司马承祯

更多文章

  • 王适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适

    王适,唐代幽州籍历史人物中文名:王适所处时代:唐代王适,唐代幽州籍历史人物王适、〔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幽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后天授初前后在世。工诗文,初见陈子昂感遇诗,惊其必为天下文宗。武后临朝,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所求才俊,适与刘宪、司马锽、梁载言相次入第二等。官至雍州司功参军。

  • 毕构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毕构

    毕构(650年—716年),字隆择,原籍东平(今属山东),河南偃师人。父亲毕憬,武则天时为司卫少卿。毕构年少时便中进士。神龙元年(705年)升任中书舍人。唐睿宗时任吏部尚书、广州都督。景云元年(710年)历任陕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所任均有治绩,曾受睿宗玺书嘉奖,后任御史大夫、封

  • 倪若水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倪若水

    倪泉(661-719年),字若水,恒州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唐朝时期良吏。早年进士及第,授秘书正字,授咸阳县丞。入为监察御史,按察剑南道,迁吏部员外郎。开元初年,授中书舍人,外放治理宋州、慈州和汴州,兼任河南道采访使。政绩卓著,拜户部侍郎。开元七年(719年),授尚书右丞,卒于任上,时年

  • 韦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韦温

    韦温(788-845年),字宏育,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时期大臣,太尉韦肇之孙,司空韦绶之子。出身京兆韦氏驸马房,举明经进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出任咸阳县尉,历任监察御史、著作佐郎、翰林学士、左补阙、侍御史、考功员外郎、太常少卿、给事中、太子侍读、抚州司马,迁尚书右丞、兵部侍郎,出为陕

  • 宇文节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宇文节

    宇文节(?—654年),字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鲜卑族。唐朝时期大臣,宰相宇文融祖父。贞观年间,担任尚书右丞。唐高宗继位,拜黄门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侍中,成为宰相。永徽三年(652年)冬,卷入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反,流放桂州(今广西桂林),死在流放地。本名:宇文节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

  • 刘眘虚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刘眘虚

    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本名:刘眘虚所处时代:唐朝出生地:江东职业:诗人性别:男参考文献:《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唐才子传》作“

  • 张谓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谓

    张谓(生卒年不详),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本名:张谓别名:张十四字:正言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出生日期:约711(唐诗汇评)逝世日期:约780(唐诗汇评)主要作品:《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张谓,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

  • 陶翰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陶翰

    陶翰唐代诗人,男,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官宦之家出身,字号不详,生卒年亦不详,开元十八年登进士及第,连登博学宏词、拔萃二科,授华阴丞。天宝年间,思陟大理评事、太常博士,官终礼部员外郎。有诗文全集共17首。本名:陶翰所处时代:唐出生地: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主要作品:《古塞下曲》《燕歌行》等性别:男职

  • 李颀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颀

    李颀(690年~751年),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省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省登封市)一带人,唐代诗人。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主要作品《李颀集》。本名:李颀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

  • 高适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