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逖(tì)(696年~761年),字子成,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人。唐朝时期大臣,宋州司马孙嘉之之子。学穷百家,善于属文。十五时,撰写《土火炉赋》,得到宰相崔日用称赞。考取进士,授山阴县尉,迁秘书正字。开元十年(722年),通过制科考试,授左拾遗,迁起居舍人。开元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得到吏部侍郎王邱和相国燕国公张说推崇。掌管选拔人才二年,提拔杜鸿渐、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等人。随同苗晋卿一起成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充任河东道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迁太子詹事。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广德二年,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有集三十卷。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基本资料
本名:孙逖
字:子成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博州武水
出生日期:696年
逝世日期:761年
主要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
主要成就:唐朝宰相选拔人才
人物生平
孙逖(696年-761年),幼时英俊,文思敏速。15岁时谒见雍州(今陕西西安市)长史崔日用,因其年幼,崔日用低眼轻视,令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崔日用看后骇然,即为其才气叫绝,相约结为忘年之交。
开元二年(714年),中进士。哲人奇士,手笔俊拔,三科第一,成为朝野尽知的少年状元。授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尉,迁秘书省正字。主考官考功员外郎王邱"降阶约拜",待以贵宾。当朝宰相燕国公张说看了他的进士策论后,则拍案"心醉",并命儿子张均、张垍去拜访求教,唐玄宗皇帝召入奖掖。开元十年、十四年(722年、726年),高中文藻宏丽、贤良方正二科,名震长安,拜左拾遗。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招孙逖为从事,李与蒲州(今山西临猗县正南)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孙逖为之作《记》,深得文士赞赏。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孙逖以起居舍人被入为集贤院修撰,后改考功员外郎。次年,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史称其"精核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取多俊杰之士,如杜鸿渐官至宰相,颜真卿为尚书,诗词"超绝群类"的王昌龄,以及李华、萧颖士、赵晔等皆称其为师。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拜为中书舍人。他忠心报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其父亲才能出众,便上表玄宗:"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频迁省闼,又拜掖垣。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皇帝被感动,优诏奖之,授予孙嘉之宋州司马。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孙逖任河东道(今山西省)黜陟使,天宝三年(744年)权判刑部侍郎,天宝五年(746年),改太子左庶子。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頲、齐瀚、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晚年因病转太子詹事。
上元二年(761年),去世,广德二年(764年),代宗皇帝追封孙逖为尚书右仆射。
亲属成员
五代祖:孙惠蔚,后魏光禄大夫。
曾祖:孙仲将,隋朝寿张县丞。
祖父:孙希庄,韩王(李元嘉)府典签。
父亲:孙嘉之,宋州司马。
母亲:广平宋氏,蒲州安邑县令宋斌之孙,滑州司士参军宋郁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