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蔡文姬

蔡文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3/12/30 17:49:06

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

基本资料

本名:蔡琰

别名:蔡文姬、蔡昭姬

字:文姬、昭姬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曹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陈留郡圉县

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人物生平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

曹操又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人物评价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①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②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馀。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王进玉: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女书法家蔡琰,即蔡文姬,她的成名与其父亲蔡邕,以及其一波三折的生平有着紧密关系。

人物成就

文学

蔡琰归汉后,作有《悲愤诗》两首,一首为五言体,一首为骚体。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琰的五言诗:“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大意是说蔡琰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骚体《悲愤诗》由于旨在抒情,首尾两节对被俘入胡和别子归汉的经历都比较简略,中间大篇幅自然风景用以渲染蔡琰离乡背井的悲痛心情,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极言它们与她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形容自己在这与中土迥异的环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愤。

音乐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乐府琴曲歌辞,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书法

蔡琰的父亲蔡邕是一位大书法家,创造了八分字体。蔡琰本人对书法也很擅长,韩愈曾说:“中郎(蔡邕)有女能传业。”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写古籍,说自己不管是真书还是草书都可以写。

轶事典故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人物争议

丈夫争议

关于蔡琰在北方是否嫁于左贤王历来有不一样的看法:据《后汉书》记载,蔡琰是“没于”左贤王,而不是“嫁于”左贤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称为“阏氏”,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没有这个称号,所以认为蔡琰与左贤王并不是夫妻关系;但另一种说法认为,曹操赎回蔡琰花费了非常大的价钱,远远超过了普通奴隶的价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边的地位也不低。一些文艺作品像京剧等就将蔡文姬写成左贤王的王妃。两种说法孰是孰非,仍存争议。

作品争议

郭沫若在为曹操翻案的同时发表论文质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郭沫若等人认为《后汉书》所著录的《悲愤诗》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点:1.据《后汉书·董祀妻传》,文姬是“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的,诗中不应说是为董卓部众所驱虏。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视,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权里爵位很高,董卓死后他才被王允所杀,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后,而诗中说为董卓所驱虏入胡。3.骚体一章中有“历险阻兮之羌蛮”一句,与文姬为南匈奴所掠获事实不合。又有“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二句,与当时南匈奴所处地域河东平阳一带地理环境不合。

但谭其骧认为这三项中,没有一项是站得住的。因为:1.董卓的部众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愤》中说“卓众来东下”,“来兵皆胡羌”,这些胡兵不正是“胡骑”?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来已分裂为二部分,一部分内徙河东,另一部分仍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如果“南匈奴”是指留居在那里的一部分,地理环境与所描叙的就正相符合。3.董卓的部众纪律很差,当时蔡文姬在关东原籍被掳,蔡邕远在长安,而她被掳后三个月蔡邕即被杀,无从获得消息,更谈不上营救。董卓部队中的羌胡都是关中人,蔡文姬被掳后被西驱入关,入关后到过羌蛮之地,也就毫不足怪。所以可以肯定《悲愤》二章确是蔡文姬的作品。

生年争议

蔡琰的生年一说是174年,一说是177年,但都是猜测,没有史料依据。

后世纪念

纪念墓冢

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有一处名叫蔡文姬墓的墓冢,墓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蓝田县又在此建文姬展览馆一座,将文姬轶事及境内出土文物陈列展出,用四体书法镌刻《胡笳十八拍》于18块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不过在史书中,未曾发现关于蔡琰归宿的记载。

纪念馆

蔡文姬纪念馆,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有《蔡文姬生平展》详细介绍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和东汉末年社会的风土人情。还有《蓝田文物精品展》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纪念馆收藏了有关蔡文姬文物130多件,其中拥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0件。

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79年正式颁布了这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史诗南音

2022年8月,取材自千年历史故事及《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的史诗南音《文姬归汉》在厦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首演。

标签: 蔡文姬

更多文章

  • 项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橐

    项橐(xiàngtuó),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日照)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中文名

  • 刘孝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孝绰

    刘孝绰(481-539年),本名刘冉,字孝绰,小字阿士,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梁大臣,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的儿子。七岁能文,善于草隶,号称“神童”。门荫入仕,初为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水部郎中,出任江州(萧秀)记室、金部郎中,迁太子洗马、上虞令、秘书丞、荆州(萧秀)谘议参军、司徒右长史事,

  • 阴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

  • 徐陵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徐陵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出身东海徐氏,以诗文闻名。善于撰文,精通《庄子》《老子》,博涉史籍,颇有口才。梁武帝时期,举秀才出身,起家雍州参军,出任东宫学士,历任度支郎、通直散骑常侍、尚书吏部郎、尚书左丞、给事黄门侍郎、

  • 杨炯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炯

    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垂

  • 曹冲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冲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中文名:曹冲别名:曹仓舒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年逝世日期:208年

  • 孔巢父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巢父

    孔巢父:唐朝冀州(今河北冀县)人,字弱翁,孔如珪次子,孔岑父之弟,孔子三十七世孙。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沔、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由李季卿推荐,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

  • 韩准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准

    韩准,号鹤山,宋朝人,作品有《浣溪沙》。本名:韩准别名:鹤山先生号:鹤山所处时代:宋朝民族族群:宋朝人主要作品:《浣溪沙》性别:男韩准,号鹤山,宋朝人(《宋诗纪事》卷七○)。

  • 裴政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裴政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梁豫州刺史邃孙。初为邵陵王府法曹参军,转起部郎、枝江令。湘东王召为宣惠府记室,除通直散骑侍郎。侯景之乱,加壮武将军,封夷陵侯。徵授给事黄门侍郎,加平越中郎将、镇南府长史。入周,为员外散骑侍郎,授刑部下大夫,转少司宪。隋受禅,转率更令,加上仪同三司。进散骑常侍,转左庶子,出为

  • 张叔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叔明

    张叔明,唐名士,隐者,“竹溪六逸”之一。山东宁阳梧桐峪(今属华丰镇)人。本名:张叔明所处时代:唐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山东宁阳梧桐峪主要成就:名士与李白、杜甫等交游频繁。孔尚任《石门山记》云:“唐张叔明,亦鲁诸生也,卜宅其麓。杜子美有《访张氏隐居》诗;又有《与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李太白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