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延年

陈延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3/12/14 6:44:13

陈延年(1898~1927),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革命烈士。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915年入上海法语补习学校、震旦大学学习。1919年1月与黄凌霜等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1922年6月,与赵世炎周恩来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经中共中央正式承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被选为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不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英勇就义。2009年9月,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延年

别名:陈遐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怀宁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27年7月4日

职业:中共早期领导人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复旦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创办《进化》杂志

人物生平

1898年,陈延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的南水关旧居。在他6岁时,母亲高晓岚就将他送到私塾里读书,辛亥革命后,进新式学校。延年自幼身体壮实,皮肤粗糙黝黑,性格内向,脾气像父亲一样倔强,平时沉默寡言,看上去不像个读书人,家中人因此称他为“黑面武生”。

陈延年读起书非常用功,且头脑聪明,记忆力强,还借更多的书来读。

陈延年的童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陷于苦难深渊之时,陈独秀奔走革命,在家时间甚少,因此与孩子没有多少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延年也像当年的陈独秀一样,越来越渴望走出安庆,到外面去求学。1915年,陈独秀返回上海,并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他接到老家来信,得知陈延年兄弟俩的心愿,立即表示赞成,并将他们接至上海,接受更多新思想。

初到上海时,延年兄弟俩与父亲及继母高君曼同住。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从父亲处搬出,寄宿于《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四马路亚东图书馆)店堂地板上,白天在外工作,谋生自给,晚上去法国巡捕房附设的法语学校学习法文,半工半读。直到去法国勤工俭学之前,延年兄弟俩也没有回家吃住过。

1915年,陈延年和二弟陈乔年离家到了上海,初进同济大学学习法语,后进复旦大学。各种思潮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广为传播。无政府主义传播比较早,它主张个人绝对自由,不要政府,对一些不满和反抗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颇有影响。当时年青的陈延年,还缺乏识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认为无政府主义激进最彻底因而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组织“进化社”。后由华法教育会负责人无政府主义者吴稚辉介绍,陈延年兄弟于1919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翌年2月3日抵巴黎,进巴黎大学尉设学校学习。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组织“工余社”,主编《工余》杂志。

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组成了各种社团,陈延年积极学习理论,研究、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常常引起争论。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人活跃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陈延年在参加讨论中受到影响,对马克思主义逐步有所了解。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曾发动三次重大的斗争。陈延年在斗争过程中对无政府主义从怀疑到失望,认识起了重大变化。当他看透吴稚晖欺世盗名的面目时,思想剧变,奋然而起,毅然与无政府主义者决裂。

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忙于筹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赵世炎,观察到陈延年的巨大变化。赵在1922年4月26日致陈公培信中说:“有一部分之安那其倾向颇变,其最著者为陈延年一趋向极为可爱。”30日的信中又说:“二陈等近时倾向大变。”并要求陈公培“即以青年团为题”速即写信与陈延年接洽。在赵世炎等争取团结下,陈延年的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青年团,出席了1922年6月在巴黎郊区布森林广场举行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成立大会。后被选为执委,和赵世炎编印《少年》杂志。在10月前后,陈延年、赵世炎、萧三等由法共党员阮爱国(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共,是年冬,中共旅欧总支部成立,陈延年等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3月,党组织送陈延年、赵世炎等十二人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1924年9月,陈延年回到上海,10月,他任团中央特派员来广州,参加5日召开的团粤区代表会议,主持团粤区执委改组工作。11月,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兼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陈延年任区委秘书。1925年1月中共“四大”后,广东区委在执委会内设立有陈延年、周恩来、彭湃、刘尔崧等人组成的主席团,陈延年任书记。广东是大革命的中心和根据地,广东区委的决策和工作,影响全国大局。陈延年和区委特别重视党的建设。首先健全了区委的领导机构,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区委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广州重要支部会议,派人到外县党委巡视,具体指导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同时陈延年着力于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团结。他在《告同志》《我们的生活》发刊词中,强调要“推进党的教育与训练”,“要在党的正确的政策下面,很坚固的团结起来。”区委逐渐建立了党课制度,开办学习班、训练班、党校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础知识。随着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广东党组织也迅速发展。到1927年3月,成为有9000多名党员,有凝聚力、有战斗力,团结坚强的组织。陈延年被誉为“两广王”。

陈延年依靠工农群众的观点明确坚定。他在《民族革命与工农阶级》文中指出“革命运动中只有最受资本帝国主义与军阀压迫的阶级是最能革命的阶级,这个最能革命的阶级就是工人与农民。陈延年到工人中去参加活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加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陈延年在《我们应做什么》一文中,号召青年们要“坚决与一切黑暗的过去奋斗”,参加到革命斗争中去。陈延年和区委加强青年团和新学生社的领导,成立了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协助周恩来组建青年军人联合会。陈延年非常重视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他和周恩来决定选派一批党团贯到黄埔军校学习,以培养军事干部。1924年11月,他协助周恩来建立以徐成章为队长的铁甲车队。1925年,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了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区委抽调有军事知识的干部副农会,扩大健全农民自卫军,把广州工团军改编为工人自卫队,建立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这些由党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支援工农革命运动,保护了工农利益。后来叶挺独立团被派为北伐先遣队,工人纠察队和自卫队成为日后广州起义时赤卫队的骨干力量。1925年6月,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在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之前,左派和右派的斗争已非常尖锐,陈延年、周恩来等商定了“打击右派,孤立中派,扩大左派”的方针,计划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中彻底铷截和打击右派。但遭到陈独秀的反对。到3月,新右派蒋介石一手炮制了“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突然袭击,陈延年和周恩来都支持毛泽东反击蒋介石的正确主张,但又遭到陈独秀、张国焘的反对和阻止。时隔两月,蒋介石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抛出了旨在排斥共产党、分裂国共合作的“整理党务案”。当时参加会议的共产党人以及陈延年和广东区委都极力反对,但张国焘迫使共产党人接受。陈独秀等接二连三对右派妥协,作了三次大让步,成为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主张,陈延年一再反对和抵制。他在逸委会议上,曾尖锐批评陈独秀“不相信工农群众力量”,“在行动上始终不敢同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将会把革命断送。”

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杨虎为了得到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用尽酷刑,但陈延年如钢铁般坚强,宁死不屈。1927年7月4日晚(被捕后第9天),刽子手以乱刀残忍地将他砍死。这位壮烈牺牲的革命者就是陈延年,当时他年仅29岁。

成就贡献

陈延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一起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和宣传部长,负责编辑少共机关报《少年》月刊。他协助周恩来组建了以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扩大和健全了农民自卫军;组织了武装的工人纠察队;选派了一批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培养出党的军事干部。

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人物评价

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本来各种人才都很缺乏,特别是共产党党内。因为共产党成立还没有几年,所以人才就更缺乏。像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周恩来对陈延年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广东的党团结得很好,党内生活也搞得好,延年在这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

董必武称赞:“延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

赵世炎称赞他说:“延年同志的生活非常俭朴,他是个只知工作不管其他的人。’’

陈独秀孙女陈长璞说:“我的伯父陈延年、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2009年9月14日,陈延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后世纪念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三)》纪念邮票一套5枚,其中第一枚是“陈延年”。

陈延年墓位于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内。

标签: 陈延年

更多文章

  • 周恩寿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恩寿

    周恩寿(1904~1985),周恩来的小弟弟,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字同宇,出生后因皮肤稍黑一些,家里人给他起了乳名“小黑子”,学名恩寿。中文名:周恩寿别名:同宇,桐宇,小黑子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904年4月8日逝世日期:1985年5月13日胞兄: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周恩来

  • 梁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左

    梁左,1957年9月3日生于中国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与英达一同创作了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他一生创作了众多广受好评的喜剧作品。1976年中学毕业后于北京平谷县农村插队。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

  • 于承妍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于承妍

    于承妍(1983年05月24日-2009年04月27日),1983年05月24日出生于首尔。韩国女演员,曾出演过电影《Herb》、喜剧短篇《Yap》、《影子杀人》等。2009年04月27日,于承妍突然自杀。中文名:于承妍外文名:우승연WooSeung-yeon别名:雨承妍国籍:大韩民国民族:朝鲜族星

  • 冯德麟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冯德麟

    冯德麟(1868—1926),1868年生于奉天海城。民国时期担任盛京副都统、奉天军务帮办、三陵承办、陆军第28师师长。早年投身绿林,为张作霖前辈,后成为清朝左路巡防营统领。1916年,冯德麟与张作霖共同驱赶奉天督军段芝贵,把持东北大权。1917年,支持溥仪复辟,被段祺瑞击败俘获。经张作霖运作,获释

  • 吴玉章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玉章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吴玉章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而成为跨世纪的革命老人,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吴玉章从参加同盟会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孙中山先

  • 丁汝昌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

  • 冯庸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冯庸

    冯庸(1901-1981.2.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

  • 张景惠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景惠

    张景惠(1872年5月4日-1959年1月11日),字叙五,满族,辽宁台安人。奉系军阀首领,中国军人,政治家。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曾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1872年生于奉天八角台(今辽宁台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张景惠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上。当时各地枭雄一时乘机而

  • 吴阶平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阶平

    吴阶平(1917.1.22-2011.03.02),名泰然,号阶平,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

  • 张国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国华

    张国华(1914.10.22—1972.2.21),曾用名张福桂、李亚霖,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