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其昀

张其昀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22 更新时间:2023/12/23 22:07:43

张其昀(1900年9月29日—1985年8月26日),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晓峰,浙江宁波鄞县人。张其昀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哈佛大学等单位任职。1949年到台,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张其昀创办中国化大学、中华学术院等,著有《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华五千年史》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其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宁波鄞县

出生日期:1900年9月29日

逝世日期:1985年8月26日

职业: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国立东南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提倡华学

创立全神教

创办中国文化大学

代表作品:《中华民国史纲》、《中国地理学研究》等

人物生平

1919年,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宁波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当时的南高声誉蜚腾,公认为南方第一学府,名师荟萃,师从哲学大师刘伯明、史学大师柳诒徵、地学大师竺可桢等人。

1923年毕业时,正好是南高改制易名东大,出于对南高的挚爱,坚持领取了南京高师最后一届毕业生文凭。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其间主编的《高中中国地理》,与戴运轨主编的高中物理教科书、林语堂主编的高中英语课本构成当时全国通用的三大课本,对中学教育起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1927年,在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地理学系任教,曾主讲中国地理。

1935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中央评议会聘任评议员,是从未出国留学的当选评议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193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兼主任、史地研究所所长,后又兼任文学院长。

1941年,当选为首批教育部部聘教授。曾任中国地理学会总干事。

1943年,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聘在哈佛大学研究讲学。

1949年到台,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秘书组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教育部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员兼主席团主席、总统府资政等职。

在台湾创办了中国新闻出版公司、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发起创办《学术季刊》等多种学术期刊以及“中国历史学会”等组织。对台湾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甚巨。

1985年8月26日,在台北逝世。

学术思想

张其昀先生对中华文化眷恋倾恭,除著书《中华五千年史》外,还先后创办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中华学术院、中国文化学院;出版中华丛书、《华学月刊》,形成了研究中国文化之中心。他自喻一生治学,不外五事,一曰国魂,以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二曰国史,探索中华文化之渊源;三曰国土,研究中国在世界之地位;四曰国力,衡断经济建设对国计民生之关系;五曰国防,以唤起爱国思想与民族正义,培养新生力量。

作为学者,张其昀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鼻祖。国际权威之《科学》杂志对他在自然地理学上的成就也有好评。在方志学方面,其主编的《遵义新志》,在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开创了中国人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研究的先河。他也是中国第一位研究现代国家战略学(方略学)的学者。

张其昀在台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期间,促成多所大学的复校和新学校的建立,开创博士学位教育,著力中小学基础义务教育,基本奠定了台湾的教育格局。

张其昀先生对中华文化眷恋倾恭,是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和儒学复兴运动的中坚,时间之长,影响之远,令人感念。他早年是南高史地学派和学衡派的重要成员;嗣後中大时代成为国风社的一位灵魂人物;再後於浙大创办《思想与时代》,汇集了张荫麟、谢幼伟、郭斌龢、熊十力、钱穆、陈康、贺麟、冯友兰等学者,世人评说当时浙大蔚然有重振东大学衡之风、复兴人文主义之势。在台湾,除著书《中华五千年史》外,还创办中华学术院和中国文化学院(中国文化大学),执教的文史学者便有钱穆、杨家骆、黎东方、梁嘉彬,蒋复聪、陈立夫、高明、宋晞、曾虚白、谢然之等人;设立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出版中华丛书、《华学月刊》,形成了研究中国文化之中心。

张其昀自喻一生治学,不外五事:

一曰国魂,以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曰国史,探索中华文化之渊源;

三曰国土,研究中国在世界之地位;

四曰国力,衡断经济建设对国计民生之关系;

五曰国防,以唤起爱国思想与民族正义,培养新生力量。

个人观点

张其昀提倡华学。他认为,西方所谓Sinology,应为华学,而非汉学。西方学者把藏学、满学等排除在Sinology之外,有造成破坏中国统一之嫌。满、蒙、藏诸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上有著最密切的交融关系,这些研究也共同构成了中国学。华学不仅研究汉学,也研究藏学、满学、蒙古学等中国少数民族之学。

1949年初,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面临彻底垮台,国民党去何从让蒋介石彻夜不眠。直到有一天,张其昀他说了一句话:“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蒋介石心头一震,马上请他进密室详谈。张其昀认为:以长江天险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张,势如破竹的共产党绝不会同意。退守西南、海南也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才可成为国民党最后的庇护之所。

张其昀不同寻常的“东撤论”深深打动了他。张其昀坚定地认为西撤川康不妥,详述东撤台湾的优势:台湾海峡海阔浪高,可以暂时阻止共产党军队的乘胜追击。其次,台湾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之处:一、台湾物产丰富,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二、台湾交通便利,工业有日据时代留下的基础,若善于经营,经济可望起飞。三、台岛有海峡与大陆相隔,易于防守。且台湾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美国不会弃之不顾,若得美援,台湾防守将万无一失。四、台湾居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回到祖国怀抱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正可利用来稳定社会秩序。五、台湾岛长期与大陆相隔,中共组织与人员活动较少。未来即使社会稍有动荡,台湾四面环海,极易镇压不稳定因素以稳定社会。

师徒保钓

竺可桢在常年的教育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地理学、气象学的青年才俊,其中就包括张其昀、沙学浚,只是张、沙二人1949年后都去了台湾。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了“联合探勘探勘亚洲近海地区矿物资源合作委员会”。经过长期勘测及研究,该会于1968年发布研究报告,称在琉球群岛、台湾至日本本土间的大陆礁层边缘地带,黄海及渤海,都可能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一消息震动日本,日本立即采取行动,企图将钓鱼岛攫为已有。日本的行动引起中国有识之士的警觉。

1969年11月11日,竺可桢致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我们目前虽忙于开发大陆的石油,无暇顾海上资源,但不能不为长远着想。”建议:“似乎此时我们应作一消息,声明钓鱼岛地区油田开采权应属于我所有,以为日后有必要时作为外交部正式抗议地步。”

1970年9月,日本发表“尖阁列岛主权及大陆礁层资源开发主权之主张”,妄称“钓鱼岛海域属于日本”。

1972年,张其昀为历史学家杨仲揆的专著《中国·琉球·钓鱼台》一书做序,引用了一则历史典故: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之际,日本侵略者制造济南惨案。日本政治家币原喜重郎在大阪演说,指出“新时代之外交政策,在于经济上之合作与繁荣,而非土地之占领与扩张”。但日本少壮派军人一意孤行,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当日本一些民众欢庆时,币原却说“日本吞下一个炸弹”。张其昀借此指出,“世变沧桑,曷胜感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他警告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窃占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等于“日本又吞下了一个炸弹”,将再次坑害日本人民。

张其昀与恩师竺可桢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但他们在海峡两岸不约而同地上书著文,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在竺可桢等人的努力下,1972年10月,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明确将钓鱼岛海域划入中国版图,并用大字标出。

1972年后,台湾出版的地图也明确标出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群岛,而属于台湾省宜兰县。这一系列行动对于维护钓鱼台列岛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意义深远。

学术著作

《中国地理学研究》

《中国区域志》

《中华民国史纲》

主编书籍

《金史》

《元史》

《清史》

《国父全书》

《抗日战史》

人文地理学著作

《初级中学人文地理编辑例言》

《江浙两省人文地理之比较》

《人生地理学之态度与方法》

《人生地理学》

《中国人地关系概论》

《中华五千年史》巨著(全书总目初分为三十二册)

《华夏远古史》(中华五千年史第一册)

《西周史》(中华五千年史第二册)

《春秋史》(中华五千年史第三册:春秋史前篇,第四册:春秋史中篇,第五册:春秋史後篇-孔学今义)

《战国史》(中华五千年史第六册:战国史前篇,第七册:战国史後篇-战国学术)

《秦代史》(中华五千年史第八册)

《先总统蒋公全集》(四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民国七十三年版。

人物评价

张其昀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标签: 张其昀

更多文章

  • 李昌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昌

    李昌(1914.12~2010.09),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塔卧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青年工作、科教工作和纪律检查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主席团执行主席,原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

  • 罗尔纲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罗尔纲

    罗尔纲(1901.01.29~1997.05.25),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193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毕业后随校长胡适学习考据学。1932年,由辨伪考信而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史。此后,

  • 冯亦代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亦代

    冯亦代,原名贻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办《中国作家》(英文),主编《电影与戏剧》,曾任重庆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笔名楼风、冯之安等。民盟成员。历任中外文化联络社经理,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务理事、上海分会负责人,民盟上海市委负责人,民盟中央干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

  • 喻宜萱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喻宜萱

    喻宜萱(1909年9月6日-2008年1月8日),江西萍乡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新中国声乐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并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将民歌《康定情歌》唱红。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在20世纪50年代,喻宜萱为建立和完善中国

  • 叶君健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叶君健

    叶君健(1914年-1999年1月5日)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民盟成员。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1938年在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从事国际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香港主编英文刊物《中国作家》,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师,1944年应聘赴英任中

  • 黄君璧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君璧

    黄君璧(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 杨华生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华生

    杨华生(1918年——2012.5.24),男,原名杨宝康,浙江绍兴人,师承滑稽鼻祖鲍乐乐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著名滑稽戏泰斗,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2012年5月24日,杨华生于上海

  • 张孝若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孝若

    张孝若(1898-1935年),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子。191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回国后从旁辅佐父亲,1922年北洋政府任命他为考察欧美日九国实业专使,他因此多次前往欧美考察。曾担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吴佩孚联军司令部参赞、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曾被任为中华民国驻智

  • 冯基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辽宁法库人,六岁在县立小学读书,十三岁到高级班学习,同年考入私立中学读书。十六岁考入省城平治中学读书,十九岁进入北平中国大学读书。1931年,冯基平加入共青团,同年成为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基平参加东北抗日救国会,成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四军司令部秘书长、辽阳县委书

  • 方豪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方豪

    方豪(1910—1980),历史学家,天主教神父。字杰人,笔名芳庐、绝尘、圣老,浙江杭县(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基督教圣公会家庭。后改宗天主教。中文名:方豪别名:杰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杭州出生日期:1910逝世日期:1980职业:历史学家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蒙席称号1922年入杭州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