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施蛰存

施蛰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1/14 16:25:19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大同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1937年起,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施蛰存博学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有《施蛰存文集》。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蛰存

别名:原名青萍,笔名安华,李万鹤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水亭址(水亭子)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2003年11月19日

职业: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

毕业院校:之江大学、上海大学、震旦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品唐诗》《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灯下集》《北山谈艺录》

人物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原籍浙江杭州。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底头》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1935年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2年)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因言获罪、因文罹难,上海的老作家施蛰存被打成右派还因为他的一篇文章《才与德》。这篇文章引历史典故说明“乱世”以“才”取人,只要真有能耐,即便是鸡鸣狗盗之徒也可以任用;而“盛世”用人可以注重“德”。那么新中国当然是“盛世”,共产党员都是有“共产主义道德”的有德之人,应该是很好的。但事实上还有品德坏的干部影响党的形象;同时他认为“老子打过游击”,这是“功”,不是“德”,有功可酬以利禄,何必以位?仅有德而不了解业务,恐怕也不顶事。所以文章最后还是归结到呼吁“不拘一格用人才”上面。于是他因“乱世说”、“才与德的谬论”而被打成右派。批判他,还挖出他的历史旧账——他曾被鲁迅命名为妄想在对立的斗争中保持中立的“第三种人”。而如今呢,“历史给他提升了一级”——“第三种人”变成了第二种人: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第二种人。这就是姚文元的大手笔。

在反右、文革中,姚文元的大手笔是许多人见识过的。当一干大文人小心翼翼不敢写文章、偷偷用寓言曲折抒发情怀的时候,姚文元出来了,文章写得雷霆万钧、煞有介事、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又生动活泼,看那文章可以感觉到,他写的时候一定非常过瘾。有学者粗略统计,仅在反右运动中、在上海范围内,姚文元批判过的作家就有若望、徐懋庸、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鲁莽、流沙河等人。

姚文元关于施蛰存的奇文两例。其一,开篇横扫一大片式的:“自从右派分子向党发动进攻以来,他们就把最大的仇恨倾注在共产党头上。不论是储安平的"党天下",葛佩琦的"杀共产党",徐仲年的乌鸦啼,施蛰存的"才与德"……不管有多少花言巧语,其剑锋都是对准了党的领导。”(《对党领导的态度是辨别右派分子的试金石》)其二,生动泼辣式的:“如果说,施蛰存是用阴险的冷箭射向共产党,徐仲年是用仇恨得发抖的手握着刀砍向共产党,那鲁莽就是在地上大爬大滚披头散发用流氓手段扑向共产党和靠近共产党的民主人士——这是一种向党进攻的新的战术。”(《鲁莽耍的是什么把戏》)曾有人回忆姚文元小时候写作文,被他的国文老师笑评为:为了追求文章效果(感人或惊人),写一篇作文,就要写死一个人。这倒像是一个隐喻或谶语?此时的姚文元煽惑性已不可小觑了。那个原来见到施蜇存总是恭恭敬敬唤一声“施伯伯”的姚篷子的儿子,已是被张春桥赏识的大笔杆子。他定了批施蜇存的调子,后来人或认同,如翻译家王道乾的“正像姚文元同志说的,施已从"第三种人"转变为"第二种人"——反社会主义的人”,或者像文艺理论家以群进一步发展姚观点,说施蛰存其实也并没有“做定”第三种人,“他二十余年来一贯"做定了"的倒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文学的第一种人”。当时人人都要表态,巴金等作家也曾联名撰写批判文章;施蛰存的同事、学生纷纷检举揭发施蛰存的种种“罪行”。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已刊行的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底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还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和大量译作。

施蛰存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小说家,并且通过他主编的三十年代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现代》,培植出中国现代文学最成熟最完善的现代派,使现代主义进入中国现代文坛并形成气候,造成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足鼎立的现象——施蛰存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和对中国文坛的贡献是不能低估的。

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

2003年11月19日8点47分,施蛰存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9岁。

施蛰存故居:岐山村。从1952年迁回岐山村居住,直至2003年因病逝世。他在岐山村内蛰伏了近半个世纪。

人物经历

1905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水亭子)。

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

1922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

1923年入上海大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

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翻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和奥地利作家显尼志勒的《倍尔达·迦兰夫人》。

1928年後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与戴望舒等合编《文学工场》、《无轨列车》,发表《妮侬》、《雨》等小说、新诗。

1930年与戴望舒等编《新文艺》月刊,刊载《鸠摩罗什》、《凤阳女》、《阿秀》、《花》等小说,心理小说《将军底头》。

1932年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发表《创刊宣言》、小说《残秋的下弦月》、散发《无相庵随笔》等。短篇小说集《李师师》出版。

1935年应聘上海杂志公司,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主编《文饭小品》六期,编纂《晚明二十家小品》,译德国小说家格莱赛《一九〇二级》,译美国里德《今日之艺术》出版。

1939年任教云南大学,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

1943年任教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

1952年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1954年《轭下》新版于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1年编撰《後汉书征碑录》、《蛮书征碑录》。

1963年编撰《云间词人姓氏录》、《三国志征碑录》、《隋书征碑录》、《魏书征碑录》、《北山楼碑跋》。

1964年编撰《云间碑录》等,续撰《北山楼碑跋》,辑录《金石遗闻》、《宋金元词十遗》。

1974年撰作《浮生杂咏》,续撰《北山楼词话》。

1978年撰着《唐诗百话》,续撰《北山楼词话》。

1980年主编《百花洲文库》,译法国象征派诗人庞维尔、达尔尚、马拉尔美、孟代思、韩波散文诗编为《法国散文诗十篇》。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施蛰存文集·文学创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诗百话》、《北山谈艺录续编》。

2002年《施蛰存日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人物评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乡土派、人生派等小说均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施蛰存逐渐避开中国作家对他的近距离文化辐射,在对外国文艺的译介中慢慢潜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内部,选择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指针,以修辞绵密瑰丽的的语言演绎情节开阂有致的故事,终于成为弗氏思想在中国文坛上的“双影人”——这是中国文艺界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波浪潮。施蛰存和1940年代的“九叶诗派”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履痕不及西土而西风自然风行水上的独特文化景观。

施蛰存的小说,宛如身着华丽的中式旗袍,在传统民乐的伴奏下跳着异国的华尔兹。施蛰存胸襟豪放超然,不耽于党同伐异的文坛纷争。当编辑,他便积极扶植新锐;当作家,他又能挣脱俗务(他曾在上海松江县立中学当教员),黾勉力行,自当楷模,所作虽不多,但大都是精心策划之作,决不像一般海派作家稍有题材便率尔操斛,所以能在19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独当一面,站稳脚跟。他不惟新文学,即古籍校勘亦从容做来,成绩斐然(施编辑有《晚明二十家小品》等古书)。

施蛰存的小说成就在二十世纪的小说史上是被遮蔽的;他的为大众注意,多半导源于1930年代他和鲁迅关于《庄子》和《文选》的那场笔墨官司。施因此在文革中受到牵连,而关乎他崇高文学价值的小说创作则长期受到漠视,他的作品在图书馆里曾经备受冷落。

人物著作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品唐诗》(2015年)

《北山楼诗》(2000年)

标签: 施蛰存

更多文章

  • 郭万钧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万钧

    郭万钧,男,满族,1942年出生于哈尔滨市,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是当时高材生,后来成为一名导弹技术专家,参与了某些型号战略导弹的设计。因为伙同沃维汉出卖军事情报,2008年在北京被依法执行死刑。中文名:郭万钧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哈尔滨出生日期:1943逝世日期:2008职业:导弹技术专家毕

  • 韩菁清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菁清

    韩箐清本名韩德荣,原籍湖北黄陂六指街郑田村,1931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西庐山,歌星、影星,作家梁实秋之妻。作品有《一夕缘》、《女人世界》、《近水楼台》等。1994年8月10日,韩菁清去世,年仅63岁。中文名:韩菁清别名:韩德荣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庐山出生日期:1931年10月19日逝世日期:1

  • 杨沫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杨沫

    杨沫(1914.09.25~1995.12.11),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1995年12月11日逝世。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其代表作是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 黎磊石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黎磊石

    黎磊石(1926.10-2010.3),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中国肾脏治疗创始人,成果多位于国际前沿,培养无数顶尖学生,被称为一代医学宗师。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解放军肾病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个同胞兄弟,统称“黎氏三院士”。中

  • 冯理达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理达

    冯理达(1925.11~2008.2.8),女,安徽省巢湖人,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之一,是著名免疫学专家。1947年参加工作,1973年3月入伍,1975年12月入党,专业技术2级。冯理达,主编学术专著8部260万字,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她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消毒研究室和我军第一

  • 王忠诚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忠诚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山东烟台人,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1月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忠诚在神经外科诊断、治

  • 张天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

  • 叶正明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叶正明

    叶正明(1931—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父亲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我军创始人之一的叶挺将军。原名叶福麟,别名李明,祖籍广东惠阳。1931年4月13日出生在澳门。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文名:叶正明外文名:YeZ

  • 方俊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俊

    方俊(1904.10.26-1998.5.5),字君选,江苏武进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固体潮研究的开拓者。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唐山交通大学肄业,195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俊主要致力于地图投影及地球重力学研究,发表

  • 汤一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汤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