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方俊

方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49 更新时间:2024/1/15 2:11:52

方俊(1904.10.26-1998.5.5),字君选,江苏武进人,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固体潮研究的开拓者。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唐山交通大学肄业,195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俊主要致力于地图投影及地球重力学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一份测绘科技杂志《测量》,在地球形状学方面,他科学地提出平均异常和方格模板的改进方法,并称为“方俊模板”;他率先开拓大地重力学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方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州

出生日期:1904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1998年5月5日

职业: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德国耶那地震研究所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指导研制重力测量仪

代表作品:《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地图投影学》和《固体潮》

人物生平

1904年(清朝光绪三十年)10月26日,方俊生于广州市教育世家,父亲方遥早年到广州办学,创“随官学堂”,任总监兼教数学,方俊自幼受家学熏陶。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就读于苏州第一师范附小,之后由于其父在北京任职,随家北上。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进入北京崇德中学。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毕业后转入本科土木工程系学习。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方俊因家境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考入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当练习生,主要在陕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从事野外测量工作。

1930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方俊被介绍到由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主持的北平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协助进行申报馆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他翻译出版了第一本译作《投影几何》。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得到了中华文化基金会提供奖学金赴德国进修的机会,师从著名的重力测量学家迈塞尔学习地球重力学。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底,回国后,先后受聘于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被聘到中央大学讲授大地测量学。

1941年-1943年,任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被聘为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任副研究员及副主任,并兼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接受申报馆委托,继续编制《中国新地图集》。

1950年,方俊被调往南京,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组长、研究员。他组织了黄河、淮河水利委员会天文三角测量工作,为治黄、治淮作出了贡献。他参加中科院西藏科学工作队,开展了重力摆仪器测量试验,创办主编了《测绘通报》刊物,翻译出版了《测量仪器学》一书,还参与了中国科技十二年规划的制定工作。

1954年-1958年,先后3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苏中测绘会议,访问了苏、捷、匈等国。并翻译出版了《测量仪器学》一书。他还参与了中国科技12年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1956年起,方俊作为中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开始培养研究生。

1957年,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提出方格模板计算方案,被苏联、东欧和中国的教科书称为“方俊方格模板法”。

1959年,方俊推出以平均重力异常为基础的方格模板计算方法,论文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国际重视,先后被苏联、东欧及中国教育部门编入教科书,被称之为“方俊方格模板法”。

1961年,扩建为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方俊任所长(1983年任名誉所长)。

1978年,他以74岁的高龄率队出国考察访问,与比利时科学家梅尔基奥尔合作,完成了9个站的重力潮汐观测,共同发表了论文,并撰写了《固体潮》专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地球固体潮的著作。

1987年之后,方俊继续开拓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这是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重要途径。

1979年,他又设计了新方案,不但为大地测量数据的归算提供了依据,而且可以利用它编制出准确的大地水准面图,从而把中国局部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连接起来。

1981年,被批准为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

1980至1988年,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多次出国访问,参加过厄特沃斯地球物理讨论会,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大会,第9届国际地球潮汐科学讨论会,担任过国际地潮常设委员会委员,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1987年之后,方俊继续开拓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他先后发表了《地球的自由振荡(一)》、《地球的自由振荡(二)》的论文,并指导学生从理论上结合高低阶简正模信息反馈地球内部构造做了有益探索。

1998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方俊率先开展中国空间引力场的研究,并为观测中国人造卫星的跟踪站提供了初步的地面坐标参数,完成了中国参考坐标系与地心系统转换问题的研究,他所估算的中国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满足了急需,在中国首先开拓固体潮的研究,为中国该领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基础性的贡献。他还开拓了中国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为后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另一种重要途径,他认为在计算中先应用环型振荡数据在地幔中的两个参数,其次应球型振荡数据作全球的反演。由此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世纪30年代初,方俊和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是中国第一幅较完整的地形图。他在地图投影、天文重力水准、垂线偏差估算、潮汐改正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他参与和领导了中国50—60年代的重力基本网及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建设,积极开展地球形状与地球重力的研究。60年代后,又致力于人造卫星轨道的地球引力摄动研究,为空间科学提供测绘保障。

1976年后,转固体潮及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他花费10余年时间,完成《地球形状》与《重力测量学》两本专著,总结了地球重力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著作

社会任职

方俊曾任中国测绘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委测量制图组副组长,地学组组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固体潮常设委员会委员。是第五、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1930年-1941年,在北平及重庆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任制图员、测量员等职。

1943年-1947年,任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大地测量组主任,兼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

1951年-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大地测量组主任。

1957年,被选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委员。

1958-1985年,任中国测绘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58年-1961年,任中国科学院测量制图研究所所长。

1962年-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1978-1987年,任第五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人物评价

方俊为中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他毕生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是我们测绘界的楷模,我们要以先生为榜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维森评)

方俊院对事业的执着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尤其令人钦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许厚泽评)

方俊院士的杰出成就和为母校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他精湛的学术造诣和开拓性的学术业绩为中国测绘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的为人为学,堪称一代楷模和后学典范。(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评)

标签: 方俊

更多文章

  • 汤一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汤一介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2014年9月9日),男,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

  • 吴运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运铎

    吴运铎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中文名:吴运铎国籍

  • 郭世英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世英

    郭世英(1942—1968),在郭沫若先生的11个子女中他排行第八,在郭沫若先生的7个公子中,他排行第六。1942年出生在陪都重庆。自幼聪明过人,才华出众的郭世英经过打磨之后本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一场“文化大革命”使这个“最具人性魅力”的青年(作家、学者周国平语)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死时年仅

  • 阳翰笙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阳翰笙

    阳翰笙(1902-1993),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文艺理论家、编剧、戏剧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华汉等,四川高县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7年底参加创造社。1928年初起陆续发表小说,并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文艺理论的文章。1933年以《铁板红泪录》开始电影

  • 芦秀梅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芦秀梅

    芦秀梅(1957年2月18日-2012年3月1日),女,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拥有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多次参加春晚被评为十大民族女高音歌唱家。芦秀梅演唱的代表作歌曲《春天在哪里》、《南湖颂》、《

  • 钱均夫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钱均夫

    钱均夫(1880—1969),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曾在原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多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9年去世;他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新中国文史专家。吴越国王太祖武肃王钱镠之32代孙,钱学森之父。中文名:钱均夫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

  • 罗广斌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罗广斌

    罗广斌(1924--1967),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

  • 蔡东藩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蔡东藩

    蔡东藩(1877年7月23日—1945年3月5日),浙江省山阴县临浦(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著名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14岁中秀才,后又进京朝考,名列优贡,分发福建候补知县,因不满官场恶习,数月即称病回乡,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绍兴等地教书。1916年开始蔡东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朝通俗

  • 黄昆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昆

    黄昆(1919.9.2-2005.7.6),北京人,祖籍浙江嘉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获年度国家最

  • 梁思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思顺

    梁思顺(1893—1966),字令娴,诗词研究专家,梁启超长女。外交官周希哲夫人,中央文史馆馆员。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编有《艺蘅馆词选》。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后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中文名:梁思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3逝世日期:1966职业:诗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