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华

邓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4 更新时间:2023/12/5 3:36:26

邓华(1910.4.28—1980.7.3),湖南郴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邓华

外文名:DengHua

别名:邓多华,字:实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郴州市鲁塘乡陂副村

出生日期:1910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1980年7月3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南华法政学校、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中共中央党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参加平型关战斗

参加了百团大战

率部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

代表作品:陆军上将

军衔:

人物生平

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28日,邓华生于湖南省郴州(今郴县)永宁乡(今鲁塘乡)陂副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幼年读私塾。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到长沙,先后入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21日,“马日事变”后返回家乡。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第33团2营6连党代表、第31团1营营委干事、第31团党委组织干事、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下旬,邓华参加了在上杭古田举行的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民国十九年(1930年)起,任红12军教导队、第1纵队3支队、第36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其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曾率部协同红1团激战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10月,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师政治委员、红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起,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并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并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建立了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初创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领导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中,曾亲率一个营夜攻南坡头据点,消灭日军70余人。

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多次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11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戌司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任辽西(后改为辽吉)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在辽西地区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率部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中,率部主动出击,17天内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歼敌3个师,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任第44军军长。平津战役中,曾根据前方态势,提出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所采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受命指挥东集团,参与指挥解放天津的战斗。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湘赣、广东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7月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1951年7月,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停战谈判。

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胜利后,邓华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4年,回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1955年11月,组织导演了有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

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在5年多的时间里,曾深入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进行调研。

1977年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邓华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主要成就

平型关参战

1937年9月,在平型关前线,邓华作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政训处主任(同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邓华改任该团政治委员)会同团长杨得志指挥所部,参加该师迎战猖狂一时的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战斗。平型关之战共歼日军1000多人,取得了中国军队抗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晋察冀抗日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邓华被任命为涞灵战役左翼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第1、第2、第6、第26团和察绥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9次,歼日伪军500余人。

1941年9月19日,邓华率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主力在古树台附近设伏,毙伤日军150余名。仅留一个连在南北强安地方,运用麻雀战牵制日军3000多人,从上午10时直打到下午5时,打死日军达120余人。

1942年1月至8月,邓华率第4军分区与日军战斗2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9月至12月,邓华率第4军分区军民共歼日伪军812名,摧毁堡垒11个,恢复和开辟村庄144个。

1943年2月1日至10日,邓华指挥主力部队攻克西口头、三打刘库池、夜袭东寺、强攻谭庄,共毙伤日伪军782名。9月至12月,第4军分区军民共与日伪军作战432次,歼日伪军2400余人。

辽西夺五城

1948年9月底,邓华指挥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21师远距离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公里,于10月1日拂晓前包围法库,全歼国民党守军暂编第177师。接着又指挥第7纵队主力夺彰武、下新立屯、克阜新、取新邱、攻黑山,连战皆捷。17天时间,接连拿下5城,歼国民党军3个师,受东北野战军总部通令嘉奖。

围歼廖耀湘

1948年10月20日至28日,邓华率第7纵队急行军北上,参加在黑山、大虎山地区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第7纵歼廖兵团1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等高级将领多人。

指挥打天津

1949年1月14日,邓华指挥两个纵队由东向西突破天津国民党守军防御工事,与兄弟部队一道,经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指挥攻海南

1950年4月16日,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全面进攻海南岛,发起了消灭国民党薛岳守军10万人的海南岛战役。第四野战军邓华、洪学智指挥的第15兵团2个军11万人于17日凌晨突破了薛岳部海陆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海南岛北部海岸强行登陆,至4月30日,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军最后一个据点榆林港。5月1日,宣告全岛解放。海南岛战役共歼国民党守军3.3万余人,击毁飞机2架,击伤军舰5艘,击沉军舰1艘。邓华直接组织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先例,创造了用落后的木船战胜现代兵舰的奇迹。

决战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委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金城反击战

1953年7月13日夜,邓华组织指挥金城反击战,1000余门大炮,发射了炮弹1900余吨。共歼李承晚的军队达7.8万余人,活捉伪“首都”师副师长,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迫使美方于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人物轶事

主动让贤

1951年春天,陈赓和宋时轮率兵入朝作战后,鉴于陈赓在军内威信很高,而宋时轮也是位老资格的将领,邓华提议由陈赓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宋时轮任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兵团司令。彭德怀斟酌了一番后回绝了邓华的请求。1951年5月15日,邓华以他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并毛泽东主席发了电报,再次提出主动让贤。5月27日,彭德怀向毛泽东主席发电,要求邓华留任第一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德怀建议,邓华位子不变。

主要作品

《论青年人生观》

《渡海作战几点经验》

《偷渡与强行登陆作战经验》

《帆船对军舰作战经验》

《雄狮飞渡天险,踏破伯陵防线》

《对美敌作战的初步经验》

《论朝鲜战场之持久战》

《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

《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三年来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介绍》

《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

《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

《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

所获荣誉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亲属成员

父亲:邓养源

原配:邱青娥,郴县华塘乡社里人,1925年冬,由父母做主,与邓华结婚。

夫人:李玉芝

儿子:邓穗,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员。

长女:邓青青

二女:邓燕

三女:邓英

人物评价

新华社:邓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五十多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决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邓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元帅彭德怀: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何雷:邓华指挥作战,善于抓住重点,挈领全局。邓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文化、善学习、爱思考,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一员战将。邓华在作战指挥实践中,从不囿于现成的结论、原则,而是随着时空诸方面条件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敢于立论、善于创新。

后世纪念

人物墓址

邓华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十渡村平西烈士陵园

人物故居

邓华故居湖南省郴州市鲁塘乡陂副村,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诞辰

2010年4月22日,在邓华诞辰100周年之际,军事科学院举行邓华军事思想研讨会。

2010年4月27日晚,郴州在湖南省昆剧团古典剧院隆重举行纪念邓华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

2010年4月28日,郴州市举行纪念邓华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纪念文集

《邓华纪念文集》,由“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百年功勋追思”、“文献与遗著”和“传略年表”等4部分组成,75万字,2010年06月01日,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形象

画传

《邓华画传》,收录了邓华的历史照片200余张,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传记

《邓华将军传》,传记文学,作者罗印文,1995年08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电视

《解放海南岛》,电视连续剧,龙沐春饰邓华,2010年10月05日,CCTV-1综合频道首播。

标签: 邓华

更多文章

  • 卢慕贞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卢慕贞

    卢慕贞(1867年—1952年),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原配夫人,广东香山县恭常都外坣村(今珠海市香洲区金鼎镇外沙村)人。卢慕贞虽然和孙中山先生离婚,但她心地善良、纯朴,十分理解孙中山先生。卢慕贞十七岁时与年方十八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婉。与国父孙中山先生离异后,卢慕贞夫人一直蛰

  • 王者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者兰

    王者兰,江泽民继父江上青妻子。王者兰是江上青姑夫朱右村的外甥女,从小就和江上青相识,王者兰在扬州期间,就和江上青在朱右村处同窗共读。中文名:王者兰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11年(辛亥年)逝世日期:1941年(辛巳年)性别:女王者兰,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继父江上青遗孀,生于191

  • 吴昌硕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

  • 张彻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彻

    张彻(ZhāngChè,1924年-2002年6月22日),出生于杭州,成长于上海,导演、编剧。1940年,在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而得到张道藩的器重,担任文运会专员,参加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从事戏剧工作,后就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1948年与蒋经国结下友谊,为国防部

  • 江竹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

  • 高欢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欢

    北齐高祖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

  • 马相伯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相伯

    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阳马家村(今镇江市丹阳市),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杰出教育家蔡元培

  • 傅斯年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傅斯年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 陈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明

    陈明(1902―1941),字少微,学名若星,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龙聚坑人。1941年11月30日牺牲,时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文名:陈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龙岩市东肖镇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期:1941年11月30日职业:军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余程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余程万

    余程万(1902-1955),广东台山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及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1931年就任南京警卫军少将教官,次年转入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学历之高,在国民党军队将领中少见。早年长期从事政工工作,1940年任74军57师中将师长,1943年11月至12月率部8000守卫抵挡日军116师团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