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马天水

马天水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32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32

马天水,原名马登年,1910年12月26日出生在河北唐县北罗镇南上素村。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唐县政府经济科长,第4、3区区长等职。1939年冬到延安抗日军大学学习,次年毕业后历任晋察冀边区党内考察领导小组秘书长,中共山西繁峙县县委书记、中共冀晋五分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第3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哈尔省第5地委书记,晋察冀冀热察区察动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区委副书记兼军区后勤司令部政委等职。参加了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任皖南区委第四书记、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业部长。1954年10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革”中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积极参与“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活动。是中共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中央委员。1976年10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8年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天水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唐县

出生日期:1912年9月

逝世日期:1988年12月

职业: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简介

马天水(1912年9月-1988年12月)曾用名马登年。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962年11月至1967年1月)河北唐县人。江青反革命集团在上海的重要案犯。

人物生平

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开除党籍),县立师范毕业。1927年至1937年9月在河北省唐县、定县任小学教员(其间:1928年初至1930年参加国民党,任国民党唐县第七区分部委员)。1937年10月至1938年8月任唐县四区动员会主任、县政府财经科长、三区区长。1938年8月至1939年12月在延安抗大学习。1939年12月至1941年12月任中共冀晋区委秘书。1942年1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山西繁峙县委书记,中共晋察冀第五地委书记、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第三地委书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平北察东分区地委书记,中共冀热察区委副书记。1949年5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皖南区委第三书记、副书记、第三副书记、书记,皖南区委农村工委书记。1952年至1954年11月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业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华东局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10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54年11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1956年7月至1959年7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1959年7月至1962年1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兼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主任。1962年1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1967年2月至1971年1月任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6年10月至1981年12月接受审查。因“文化大革命”中犯有罪行,1981年12月被判刑,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2年4月至1988年12月因病取保候审。1985年7月被开除党籍。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88年12月在上海去世。

人生歧途

马天水,1912年出生,河北唐县人。青年时代参加了抗日游击战争,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在晋察冀解放区从事地方工作。全国解放后,马天水调到安徽省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上世纪50年代后,他被调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专管工业。马天水身躯高,背微驼,很早就谢了顶,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得多,所以,不到50岁就被泽东称为“马老”。他穿着很朴素,不嗜烟酒,是个工作狂。那时,上海的1万多家工厂,他去过的有五六千家。每到一家工厂,他或是向干部、工人了解情况,他因此在上海的群众中声望很高。由于马天水对计划经济下的上海工业生产情况十分熟悉,所以,每一届中共上海市委都离不开他。到张春桥接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时,还是想到要用他。

张春桥的资格没有马天水老,原来在党内的地位也没有马天水高。“文革”开始后,张春桥凭借江青的推荐和毛泽东的提携,当上了“中央文革”副组长。马天水一度对运动影响生产有所不满,甚至在全国工交会议上发过牢骚,当场受到主持会议的林彪的批评。事后,张春桥找马天水,希望这匹“识途老马”及早转弯子。

1967年初,林彪、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姚文元等人勾结在一起,首先在上海进行篡权活动,刮起了所谓的“一月风暴”。

上海夺权后,在张春桥的策动下,马天水终于站了出来,他在全市电视斗争大会上“反戈一击”、“义愤填膺”地揭发、批判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和市长曹荻秋。于是,在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建立以后,马天水被委以主管全市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重任。

洪文发迹立下大功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1968年4月12日,上海掀起“炮打”张春桥的热潮,要把张春桥赶下台。此时,马天水“挺身而出”,为张春桥说话:“春桥同志的历史我是了解的。春桥同志没有被捕过,没有坐过牢,一天也没有。谁‘炮打’春桥,就是‘炮打’中央文革,就是‘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张春桥就把从林彪、江青那里摸到的“路线”,向马天水交底说:“文化大革命是改朝换代的大事。”“无产阶级司令部到姚文元为止,八个人……”这些“路线”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泄露的“天机”。对于马天水这样的政客来说,这叫“路线交底”。对出卖灵魂的人来说,这个“路线交底”,就是“升官之路”。

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马天水最初连九大代表都不是。会议中途,张春桥和姚文元突然想到要安排这匹“识途的老马”,便临时提名马天水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当选以后,马天水被连夜召到北京参加九届一中全会。马天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还会进入中央委员会。刚下飞机住进京西宾馆,就急忙写了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信件,第二天当面递交到张春桥、姚文元手里。

不仅如此,马天水还为王洪文的发迹立过大功。1968年10月,马天水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毛泽东主席时,就为王洪文(注:其时王洪文尚在上海工作)提出要求见毛主席。于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见了王洪文,这为王洪文捞到了“资本”,抬高了身价。

马天水为王洪文立功,最大一次要算在中共十大上。1973年8月,中共十大预备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对中央领导机构成员进行酝酿,别的省有人对王洪文提出异议。这时,马天水跳出来仗“义”执言,说:“我和洪文同志相处工作多年,他看问题、处理问题很全面,不是一个冲冲杀杀的人。他在上海主持工作,我觉得他比我强得多。”

1972年,王洪文从上海调到中央,马天水受命主持上海的日常工作。

揭发邓小平“策反”阴谋

1975年6月12日,复出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趁着陪外宾到上海的机会,想对马天水这个在“文革”前就熟悉的老干部做做工作,把他从“四人帮”的营垒里分化出来。6月12日,邓小平到达上海。傍晚,邓小平约见马天水。马天水将准备好的材料一五一十地汇报起来。邓小平听了片刻,打断马天水的话:“我们都是老同志了,有些情况应该跟你通通气。最近,毛主席对有人批评经验主义很生气……你想过没有?要批的经验主义,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各省市的代表人物又是谁?再发展下去他们就要揪人啰!”

邓小平转了一个话题,问马天水在北京有没有老熟人?马天水一时摸不着头脑,说熟人很多。邓小平又问他与李先念、余秋里熟不熟,马天水说与他们很熟。邓小平最后说:“以后你到北京,可以找他们,也可以直接到我家去,找我谈嘛!”

此次见面后不久,马天水就将邓小平与他个别谈话的情况报告了姚文元,姚文元很快又将情况告诉了张春桥和王洪文。1975年底,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政治局开会把邓小平“右倾翻案”的问题提出来了。马天水接受王洪文的布置,把邓小平和他个别谈话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整理。王洪文拿到这份记录,立即报送毛泽东。这份记录被“印发政治局各同志”,作为批邓的重要材料。

1976年2月,中央把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召集到北京,召开批邓打招呼会议。会上,马天水在张春桥的鼓励下,连揭带批,端出了邓小平对他进行“策反”的全过程,痛骂邓小平搞非组织活动,“挖墙脚”,分裂党。

批邓打招呼会议结束前的一个下午,张春桥把马天水叫到钓鱼台谈话,说:“上次洪文到上海已经给你吹过风了,中央考虑把你调到北京,负责国家计委的工作。”眼看就要戴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桂冠”了。可是,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后,10月,“四人帮”被隔离审查,马天水的“荣升”之梦破灭了。

最后结局

1977年初,马天水被停职审查。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马天水被宣布为“四人帮”死党;1978年,马天水被开除党籍,并以反革命罪被正式逮捕。

1982年,上海市司法部门宣布:“江青反革命集团在上海的重要案犯马天水,在关押期间,于1978年患反应性精神病,丧失供述、申辩能力,经司法医学鉴定属实,上海市公安局依法中止预审,待病愈后再予追究。”之后,马天水在河北老家的弟弟提出把他领回赡养。上海市委经请示中央同意后,批准了他弟弟的请求,让其把马天水领回河北老家赡养。

1988年11月15日,马天水死于精神病院,时年77岁。据《党史文苑》,“文革”中,“四人帮”的三个主要人物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都是在上海起家的,当时上海市委与革委会的主要成员,有不少是和“四人帮”沆瀣一气的同党,马天水就是其中一个。

标签: 马天水

更多文章

  • 伍绍祖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伍绍祖

    伍绍祖(1939年4月8日-2012年9月18日),衡阳耒阳人,生于陕西西安,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物理专业研究生肄业,少将军衔。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党组书记,首任国家体育总

  • 郭勋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勋祺

    郭勋祺(1895—1959),字翼之,1912年参加入藏新兵,随军西征。入藏征战数年,于1915年返回成都,在潘文华部历任排、连、营、团长。1921年随潘投刘湘部,遂成为刘的得力战将,因功升任旅长兼重庆城防司令。1925年8月,参加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的活动,思想逐渐倾向进步。1926年9月,

  • 秦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牧

    秦牧,1919年生于香港,广东澄海人。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中国作家、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杂志主编、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文联委员、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

  • 钱基博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钱基博

    钱基博,生于1887年,1957年11月30日逝世,字子泉,别号潜庐,中国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教育家。早年参加革命。1913年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文史地教员。1918年任无锡县立图书馆馆长。1920年后任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国文与经学教员及教务长。19

  • 刘鹏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鹏

    刘鹏,男,湖南省湘乡市金石乡舒塘村刘家组人,1912年出生,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少将,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曾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中文名:刘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湘乡市金石乡舒塘村刘家组出生日期:1912

  • 袁雪芬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雪芬

    袁雪芬(1922.3.26~2011.2.19),女,浙江绍兴人,中国越剧泰斗,越剧袁派创始人,工正旦。袁雪芬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袁雪芬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中文名:袁雪芬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嵊县出生日期:19

  • 陈竹隐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竹隐

    陈竹隐(1904年—1990年),四川成都人,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1932年8月,与朱自清在上海结婚。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院,为齐白石、溥西园的弟子,工书画,善度曲。婚后育有二子一女。陈竹隐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工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1990年去世。中文名:陈竹隐国籍:中国民族:

  • 周小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小舟

    周小舟(1912年(壬子年)11月11日-1966年(丙午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人;1931年8月湖南大学预科班毕业,后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就读,1935年毕业;在校入党,为“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后曾任毛泽东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委书记,庐山会议中他支持彭德怀的正确观点

  • 王人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人美

    王人美(1914—1987),祖籍湖南浏阳,出生于湖南长沙,民国时期电影演员。1927年入上海美美女校就读。1931年后主演或参加演出电影《野玫瑰》、《芭蕉叶上诗》。所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在1935年苏联第一届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1949年赴香港,1950年从香港返回内地,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相继拍摄

  • 朱良春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良春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逾70载。2015年12月14日凌晨0点06分,因突发肺栓医治无效在南通中医院去世,享年98岁。中文名:朱良春外文名: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