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贾祖璋

贾祖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5 更新时间:2023/12/26 10:15:53

贾祖璋(1901—1988),著名科普作家与编辑家。中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普作协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届中央委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贾祖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88年

职业:科普作家、编辑家

毕业院校: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与文学》、《蝉》、《南州六月荔枝丹》

简介

贾祖璋(1901年-1988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室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福建省科协顾问、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顾问、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参议委员会委等职。

贾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中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学小品体裁,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简历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1919年,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当时的进步学生运动,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经常在陈望道老师处讨论新文化运动、时局、人生观、教育、文学等诸多问题。

1921~1922年,先后在姚和海宁的3所小学任教。

1922年,在《时事新报·学灯》发表第一篇地理知识科普作品《钱江潮》。

1923年,出于对生物学的爱好,报考商务印书馆仪器标本实习所。报到后经过3个月学习,分配到商务印书馆的标本部工作,并管理一个植物园。

1925年,结合工作自学日、英、德文,以读日文生物书较多,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和收集中国古代的鸟类文献,开始写作有关鸟类的文章。

1927年,在周建人主编的《自然界》杂志发表《中国产鸟类报告》,之后又写了《杜鹃》、《鸳鸯》、《燕》、《雁》等科普小品。

1928年,他的第一本科普读物《鸟类研究》出版,成名作《鸟与文学》完稿。

1929年底调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博物生理部任编辑,参与高小教科书《基本自然课本》等书的编辑工作。

1931年出版了《鸟与文学》、《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和《鸟类概论》4本著作。

1934年9月20日,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创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贾祖璋为此专栏写稿,成为我国科学小品最早的几位著名作者之一。这一期间,他又先后出版了《动物珍话》、《达尔文》、《笼鸟饲养法》等科普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局委托,与顾均正合编《高级小学自然课本》4册,一直印行到1952年底。

1951年出任开明书店编审部副主任,主编《进步青年》杂志,并曾参与教育部制订中学动植物课程标准工作。

1952年12月,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贾祖璋任出版社编委会委员兼四编室(自然科学)主任,主持《青年科学技术活动》等丛书的编辑工作。

1957年出任副总编,除参与多种大型丛书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外,还分管《旅行家》、《农村青年》等期刊。

1958年调科学普及出版社任副总编,分管生物科学编辑室及《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3种期刊。

1961年应邀去上海参加《辞海》的修订工作。

1961年秋到1962年夏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1年。回社后任大型《知识丛书》编委,承担科技部分书稿的选题策划和编审工作。

1978年5月到上海出席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从此开始了创作的辉煌时期。担任多种领导职务外,1980年出版了《生物学碎锦》,1981年出版了《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他的新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贾祖璋在生命的最后10年,创作科学小品100多篇,不少作品被《新华文摘》选载。科普出版社1988年出版了《贾祖璋科普文选》,福建科技出版社在他逝世后出版了《花与文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贾祖璋科普文选》。他还为《科学与文化》、《花鸟世界》等科普期刊的创办和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与许多报刊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年轻的作者和编者给予热心扶植,在审稿、评论、作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88年7月3日,这位勤奋笔耕、默默奉献近70载的老科普作家与世长辞,享年87岁。

成就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科学小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实践是贾祖璋写作的基础和源泉。贾祖璋写的科学小品,以花鸟鱼虫为描述对象,以他独到、深入的观察,细腻、精确的笔触,朴实、简炼的语言,勾勒出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贾祖璋毕生还酷爱书籍,他读书、编书、著书,终身与书为伍。他长年从事编辑工作的余暇,就孜孜不倦,手不释卷地阅读有关生物、文学、历史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营养,积累知识,拓展思路,发掘和充实写作的素材。

他的许多作品,涉及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倡导科学、破除伪科学和迷信邪说等诸多方面。在《金鱼》、《萤火虫》中批判“蚕子变金鱼”、“腐草化萤”;在《鸟类面面观》里,从分析麻雀的杂食习性与农作物的关系,判别它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的求实精神,对于今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仍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启示。

1931年,贾祖璋先生的《鸟与文学》,它是把鸟类的科学知识(包括形态、习性、种类等)同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包括历来的诗词、神话,民间传说等)结合起来,用作者的话说,“这是想用较有趣味的文字来写科学书”的一种“尝试”。当时发表这些文章的《自然界》杂志,辟出一个栏目叫“趣味科学”。并第一次揭出了“科学小品”这一新文体的名称。因此,无论是《鸟与文学》,还是《生物素描》,都是我国“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早期创作成果。现在看来,贾祖璋先生的这一系列作品。在我国科普创作的历史上的确具有奠基性和首创性的意义。时至今日,千千万万的中学生还可以从课本上读到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样精美的名篇。他写的《鸟与文学》和《花与文学》,这两本书应该成为我国科学小品创作的双壁。它不但反映了贾老毕生的创作历程,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创作的发展轨迹。

贾祖璋的科普创作写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一、20年代到40年代,他以旺盛的精力,写下了大量作品。《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二、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写过一些短文。如《夕餐秋菊之落英》、《白丝翎羽丹砂顶》、《一种似蟹非蟹的动物》等;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贾祖璋虽已耄耋之年;沐浴科学春天的阳光雨露,再度焕发创作青春,写下许多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连同《南州六月荔枝丹》、《蝉》、《兰和兰花》作为范文被选入高初中和中专课本。

十年动乱期间,身处逆境的贾祖璋,此时的心情虽说无奈,但他又不愿意虚度年华、浪费时光。他只身到野外的稻田、菜园、果园,观察植物生长、昆虫活动和鸟类繁衍的动态。同时,还大量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科学和农技书籍,从1970年到1976年的6年间,共写了50本读书笔记。这段时间的实践和阅读,为科学春天到来后的科普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才有了荣获“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范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兰和兰花》、《蝉》等名篇的问世。

当《福建卫生报》刚刚复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报。身为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顾问的贾老十分关心这张报纸的成长,不仅经常阅读本报,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亲自撰写科普文章。先后在本报科普版发表了“怎样种树”、“从恐龙时代繁衍到现在的蟑螂”、“青年人的生理变化”、“重视心理卫生”、“从感冒说到肺结核”、“病从口入”等十余篇文章,使本报增色不少,编辑人员留下了严谨求实、勤奋耕耘的深刻印象。

标签: 贾祖璋

更多文章

  • 张骏祥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骏祥

    张骏祥(1910年12月-1996年),男,江苏镇江人。中国电影、话剧导演,剧作家、理论家、事业家。笔名袁俊。改编或导演了《胜利重逢》、《翠岗红旗》、《鸡毛信》、《白求恩大夫》、《燎原》、《大庆战歌》等影片。其中,《翠岗红旗》、《鸡毛信》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影片奖。出版论文集《关于电

  • 陈公哲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公哲

    陈公哲(1890年-1961年),中山县南朗乡人(今中山市南朗镇茶东村)。清末富家子弟,商人,精武体育会创办人、发明家、作家、考古学者、书法家。一直是精武的领导核心人员,与卢炜昌、姚蟾伯有“精武三杰”“精武三公司”之称。中文名:陈公哲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61年职业:商人,考古

  • 吴杭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杭生

    吴杭生,低温物理学家。安徽桐城人,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长期从事低温超导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文名:吴杭生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桐城逝世日期:2003年12月4日职业:低温物理学家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主要成就:低温超导理论代表作品:《超导临界温度理论》吴杭生,低温物理学家。安徽桐城人,中科院院士

  • 吴组缃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组缃

    吴组缃(1908.4.5-1994.1.11),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原名吴祖襄,字仲华,安徽泾县人。1921年起先后在宣城安徽省立八中、芜湖省立五中和上海求学。在芜湖五中念书时曾编辑学生会创办的文艺周刊《赭山》,并开始在《皖江日报》副刊发表诗文,代表作品《一千八百担》。中文名:吴组缃外文名:吴组缃别名

  • 范镇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中文名:范镇别名:字景仁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出生日期:100

  • 黄乃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黄乃

    黄乃(1917.1-2004.1.30),原名黄一寰,汉语盲文专家,世界语者。湖南长沙人,为中国民族革命先驱黄兴之遗腹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研究室组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第一至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常委,中国残疾人

  • 王若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若虚

    王若虚,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中文名:王若虚外文名:WangRuoxu国籍:中

  • 任航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任航

    任航,男,中国著名新锐摄影师。诗人,杂志人,创办独立杂志《MOON》。任航1987年出生于中国吉林长春,曾居北京,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对人体摄影拍的特别好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都是cult味道的胶片。任航至今受邀举办过22个个展、85个联展,并出版了16本个人摄影集,一本诗集。2017年2月24日,因抑郁

  • 田起山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起山

    田起山(1908~1992),原名伯亭,字静川,号省非。田起山自幼勤学善读,随父亲田士杰学习书法。西河大鼓田派创始人、书法教育家,擅长草书。中文名:田起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92年主要成就:西河大鼓田派创始人、书法教育家田起山(1908~1992),原名伯亭,字静川

  • 罗洪先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