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黄乃

黄乃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77 更新时间:2024/1/16 21:07:50

黄乃(1917.1-2004.1.30),原名黄一寰,汉语盲专家,世界语者。湖南长沙人,为中国民族革命先驱黄兴之遗腹子。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研究室组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第一至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常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是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49年3月双目失明后,他潜心研究盲文。1952年提出《新盲字方案》,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推广。黄乃是现行盲文的创制者、汉语双拼盲文方案的发明人,因为有他,新中国几代盲人的命运被改变了。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917.1

逝世日期:2004.1.30

职业: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汉语盲文教育家,世界语者

毕业院校:长沙楚怡小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主要成就:创制盲文,盲文推广,创办中国盲文出版社

原名:黄一寰

人物生平

(1917—2004),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盲文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盲文之父”。原名一寰。黄乃在他父亲的8个子女中是最小的一个。当黄乃还在娘胎里时就经受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他的父亲——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黄兴,在他出世的前一年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因极度的悲痛,导致腹中的他早产。1917年1月的一天他来到这个世界,从此便开始了他多难而坎坷的一生。年轻时一次意外,使黄乃右眼失明。在左眼也高度近视的情况下,为了继承父志,他克服重重困难去日本留学,回国后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到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初期,他又遭遇左眼失明之痛。然而他凭着惊人的毅力,献身于中国的盲文事业,终于创制出一套最新汉语双拼中国盲文方案。从此黄乃先生被人们誉为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黄乃先生于2004年1月30日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生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

家庭成员

黄乃先生有过四次婚姻。前三个妻子婚后不久纷纷离异,三个妻子各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其中,关于第三个妻子还有这样一段趣闻,她是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著名女记者彭子冈报导的黄乃的事迹后,不顾家人的阻拦,跑到北京找到黄乃伯伯,坚决要嫁给他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黄乃从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调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期间,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恋爱。1942年与第一个妻子结婚,有了一个儿子,他的这个儿子现已年过花甲,是个画家,现在定居美国。

学生时期

黄乃自幼受父亲和兄长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他在长沙楚怡小学上五年级时的一天,北伐军打到长沙,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黄乃带着自己的小伙伴,走出校门,欢迎北伐军的到来。那时的黄乃,就已将一册《三民主义三百问》背得滚瓜烂熟。

黄乃是在南京上的中学。在读初二时,黄乃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蒙教育,并参加了由共产党秘密领导的“读书会”,在这里,他阅读了胡愈之写的《莫斯科印象记》,鲁迅的《彷徨》、《呐喊》,达的《现代社会学大纲》、《经济学大纲》等进步书籍。进入高中时,黄乃开始为一些进步文艺刊物《新野》、《文友》等撰写文章。受其影响,儿时的黄乃就已踌躇满志,立志日后一定要继承父业,投身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斗争之中。

正当他豪情满怀之际,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1934年,也就是他读高中之时,黄乃在一次上体育课踢足球时,不慎右眼被撞伤,导致视网膜脱落,由于手术失败致使右眼失明,于是休学回到长沙老家。

1936年初的一天,因右眼受伤正休学在家的黄乃从报上看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正积极开展救亡运动的事迹,很受感动,决定重走父亲的路,去日本留学。他把这一想法给母亲和哥哥们一说以后,立即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母亲虽然舍不得这个自幼失去父亲的孩子,但考虑到儿子的前途,再想到日本还有一些丈夫黄兴的生前挚友,可以代为照顾儿子,也就没有表示反对。

黄乃来到东京,进入日本大学,攻读社会科学。在此黄乃也加入了中共东京特别支部的外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同盟和“中华留日世界语协会”等进步组织,负责“现代问题座谈会”。在这期间,黄乃经常出席左派文化团体的各种会议,为文化救亡运动做了不少的工作。他的行动,惹怒了日本军国主义,1937年6月,黄乃被日本警察拘捕入狱。

就在黄乃被捕不久,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前田九二四郎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出面四处周旋,不久日本警察便释放了黄乃。20岁的黄乃,第一次遭遇这次牢狱之灾的考验后,更坚定了他一生要跟共产党走的信念。黄乃晚年回忆起这次在日本被捕的事情时说:“从那以后,我就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不管我身上背着多么沉重的十字架,对党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

延安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从日本监狱中出来的黄乃回到了祖国,于第二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泽东还亲自接见了他。在延安,他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入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并任马列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副主任。1939年,黄乃调中央宣传部任干事,专门研究日本问题,后又调入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工作,任日本问题研究秘书兼组长。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黄乃先生负责副刊《敌情》的主编。在任主编期间,他发表的一篇题为《南进还是北进》的文章准确地推断了在华日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得到验证之后,曾经轰动一时。此间,不少文章还得到了毛泽东的好评。1942,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时,毛泽东在马列学院的开学典礼上讲话,讲到调查研究时对广大学员说:“你只有进行了调查,进行了研究,才有发言权,比如说黄乃,他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日本问题上,他最有发言权。”

当年一些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说,青年时代的黄乃才华横溢,他会日语、俄语、英语和世界语。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流传有“十大公子”,“十大才子”的排行榜,而黄乃均进入这两项排名。

完全失明

解放战争期间,黄乃长期处于艰苦紧张的工作环境之中,常年伏案到深夜,仅有的一只高度近视的左眼视力也迅速下降。1949年进入北京时,左眼视网膜又脱落。那时,刚出任新中国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得知黄乃的病情后,立即安排他去苏联治疗,但为时太晚,因拖延太久,病情沉重,未能治愈。去苏联时,他的左眼睛还能看到“人民日报”四个大字,回国后,双眼已经全部失明。

创制盲文

在苏联治疗期间,当他得知自己的眼睛已完全没有复明希望时,他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前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盲胞。于是,在回国前,他参观了莫斯科的盲校,听到了不少盲人自强不息,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后,使刚刚坠入黑暗深渊的他,在心灵深处又点燃一缕希望的火,并产生了创制中国盲文的念头。

从苏联回国后,黄乃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思考中国的盲人问题:盲人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与正常人一样,也要为社会效力。要做到这样,盲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而盲文则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必备工具。

解放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中国还没有统一的盲文,只有南北两种不同地域使用的很不完备的盲字。为了发展我国的盲人教育事业,尽快扫除盲胞中的文盲。1952年春天,黄乃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关心盲人事业,并四处游说,各方斡旋,同时还集中精力搞一套中国自己的盲文。就这样,一个刚刚跌入黑暗且又刚刚接触盲文的人,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设计出了一套全国统一的盲胞通用的盲文初步方案,其中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当周恩来总理得知黄乃设计的盲文初步方案成功后,亲自接见了黄乃,并握着他的手表示祝贺,鼓励他进一步完善这个方案。当毛泽东主席看到了新中国第一个盲文刊物——《盲人月刊》时,有人告诉他,这套盲文是民主革命先驱黄兴的幼子黄乃设计的,毛泽东高兴地说:“黄乃同志我知道,有创造性。”

盲文推广

盲文方案是制定出来了,但要推广开去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1977年,教育部决定先在9所盲校进行试验时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试验新盲文,教师要从头学习,教材要重新编写,再加上试验周期长,不但要花费不少资金,而且困难不少。不久有的学校停止了试验,同时,国家文字改革委员对这套方案也有不同意见。当试验正面临着停止之时,黄乃亲自找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胡乔木同志,盲文的试验终于在胡乔木同志的亲自干预下得以继续。经过黄乃多年的努力和实践,以及反复修改,黄乃先生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新盲文方案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批准。这套方案的实施,使近1000万中国的盲人重又有了明亮的“眼睛”。

1991年12月,黄乃先生被国务院批准为作出特殊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黄乃先生是享受此项殊荣的惟一的一个残疾人。

盲文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由张文秋(毛泽东亲家)和黄乃等人创建,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家以出版盲文书刊、盲人有声读物为主业的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建社近五十年来,已出版各类盲文书刊六千种,四百多万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现每年出版盲文书刊一百五十余种,六万余册;年译制二千五百多万盲字;年印制九十多万印张。通过低价格发行和免费借阅的方式,全国877万盲人读者提供盲文图书阅读和语音服务。目前,中国盲文出版社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盲文出版体系,并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设备和盲文出版专业人才,盲文图书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1998年起,又开辟了普通文字的出版业务,采取汉盲对照两种版本的方式,出版了一批普通文字的本版书,作为盲文出版业务的补充,扩大了中国盲文出版社图书的出版种类。

世界语者

黄乃(1917.1-2004.1.30)湖南长沙人。三十年代留学日本,自学世界语。曾任八路军总政部敌工部研究室组长、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中国盲人哑人协会第一届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常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第二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盲文专家。1952年提出新盲字方案,经批准在全国推行。曾是延安世界语协会负责人、曾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中国世界语之友会成员。

标签: 黄乃

更多文章

  • 王若虚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若虚

    王若虚,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中文名:王若虚外文名:WangRuoxu国籍:中

  • 任航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任航

    任航,男,中国著名新锐摄影师。诗人,杂志人,创办独立杂志《MOON》。任航1987年出生于中国吉林长春,曾居北京,是中国现存唯一一个对人体摄影拍的特别好的摄影师。他的作品都是cult味道的胶片。任航至今受邀举办过22个个展、85个联展,并出版了16本个人摄影集,一本诗集。2017年2月24日,因抑郁

  • 田起山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田起山

    田起山(1908~1992),原名伯亭,字静川,号省非。田起山自幼勤学善读,随父亲田士杰学习书法。西河大鼓田派创始人、书法教育家,擅长草书。中文名:田起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日期:1992年主要成就:西河大鼓田派创始人、书法教育家田起山(1908~1992),原名伯亭,字静川

  • 罗洪先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

  • 吴蔚然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吴蔚然

    吴蔚然,男,汉族,1920年11月24日出生,江苏省常州市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长期从事外科医学的临床及研究工作,中国最早开展胰岛移植治疗技术的专家之一,最早在中国开展临床营养学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共中央原委员、北京医院名誉院长吴蔚然同志因病于2016年8月8日0时40分

  • 严恺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严恺

    严恺(1912.8.10--2006.5.7),祖籍福建闽侯,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墨西哥科学院三冕院士,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河海大学创始人、校长、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 胡德华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德华

    胡德华,笔名高沙。女。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1947年肄业于民治新专新闻系。1949年前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历任新少年报社社长、总编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全国第三、六、七届人大代表、第七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中纪委委员。1955

  • 韩念龙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念龙

    韩念龙(1910年3月---2000年6月2日)杰出的外交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原常务副部长。贵州遵义市仁怀人,1935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三军政委,上海警备司令部副政委等职。1949年12月入外交部,历任驻巴基斯坦、

  • 赵太侔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太侔

    赵太侔(1889—1968)中国戏剧家,现代教育学家。原名赵海秋,曾用名赵畸,太侔为其字,后来即以字行(也有说法认为他又名赵畸,字海秋)。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东关青龙街)人。原以戏剧创作与教授著名,后脱离戏剧工作,曾任山东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执教。中文名:赵太侔别名:

  • 段仲宇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段仲宇

    段仲宇(1914—2010),河北蠡县人。,1931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九期、陆军大学第十七期毕业。中共地下党员。1948年11月任国民政府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铁道西路守备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务委员,上海解放前夕,段仲宇利用与中国国民党上层要员的关系,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机智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