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饶毓泰

饶毓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28 更新时间:2024/1/15 18:02:32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设研究实验室,使北京大学物理系迅速位居国内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前列;执教40余年,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等一批知名物理学家,“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残酷迫害,自尽身亡。

基本资料

中文名:饶毓泰

别名:名俭如,字树人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临川钟岭

出生日期:1891年(辛卯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1968年(戊申年)10月16日

职业:物理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早期研究斯塔克效应的光谱学家

爱因斯坦去世前带的博士

代表作品:《论铷和铯的基本线系的二次斯塔克效应》

人物生平

1891年12月1日,饶毓泰出生于江西临川钟岭,幼年在叔父和舅父教导下学习《四书五经》。

1903年,饶毓泰进入抚州中学堂(现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学习。

1905年,废科举三年后,饶毓泰只身去上海,就读于中国公学;后转入“中国新公学”,饶毓泰的高班同学胡适,曾在新公学教其英语。

1911年,饶毓泰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1912年,饶毓泰回到故乡,进入临川中学(现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任教半年。

1913年,饶毓泰考取江西省公费留学,初入美国加州大学,后转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

1917年冬,饶毓泰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

1918年,饶毓泰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后转入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物理学家康普顿教授。

1921年,饶毓泰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

1922年,饶毓泰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研究低压电弧的电子发射速率的实验成果。同年8月返回祖国,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聘请,来到南开大学任教授,创立物理系并任主任(至1929年8月)。

1929年,饶毓泰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奖助金,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进修,从事原子光谱线的斯塔克效应的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论铷和铯的基本线系的二次斯塔克效应》论文。

1932年,饶毓泰回国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33年,饶毓泰到北京大学任物理系主任

1935年,饶毓泰兼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饶毓泰先后在湖南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培养了杨振宁、黄昆、张守廉、邓稼先、李政道等一大批优秀物理学家。

1944年,饶毓泰休假到美国,与A.H.尼尔森(Nielsen)等合作进行分子光谱研究。

1947年初,饶毓泰回国,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和物理系主任等职务。

1948年,饶毓泰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饶毓泰拒绝去台湾,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49—1951年,继任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学校校务委员。

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时,饶毓泰辞去院、系领导职务。

1954年以后,饶毓泰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届政协常委。

1955年,饶毓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和迫害,饱受折磨。

1968年10月16日,“清理阶级队伍”时,饶毓泰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上吊自杀身亡。

1978年,饶毓泰平反昭雪。

主要成就

1922年,在美国权威杂志《物理评论》上发表论文《水银蒸气的低压弧光和它对荧光的影响》,回答了当时世界性难题“在小于最小电离电动势的电压下,产生电离所需要的能量问题”,在物理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荣获哲学博士学位。这是当时气体导电研究的一项新成就,饶毓泰则是在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开垦播种”阶段十人世界物理学的先声人物之一。

饶毓泰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设研究实验室,使北京大学物理系迅速位居国内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前列;

饶毓泰采用发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引人入胜。讲课能抓住本质,突出重点,基本概念反复阐述,有时还讲一些科学史上很有启发性的事例,所以学生受益匪浅。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的学生,很多人曾受教于饶毓泰,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如吴大猷、马大猷、吴大任、郭永怀、马仕俊、江泽涵、申又振、陈省身、郑华炽、郭永怀等一批知名物理学家。

这一时期,他还担任国内教育部特约编辑、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立北平科学研究院海外研究员等职。他及时传递国外最新的科研信息,与国内的物理学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32年,回国应聘于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次年调入北京大学,先后担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自1935年起兼任理学院院长。

抗战期间,北大南迁至昆明,在西南联大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亲自开设和讲授《光学》、《光的电磁理论》等课程。饶毓泰德高,资深望重,他是“部聘教授”。他和联大许多有名的教授,如吴有训、叶企孙、赵忠、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张文裕、郑华炽、霍秉权等人齐心协力,精心培育了不少优秀人才,如杨振宁、黄昆、张守廉、邓稼先、李政道等。这在中国科学教育史上堪称辉煌的一章。

1944年,饶毓泰再次自费赴美,与人合作进行分子光谱的研究,测定了光谱的退偏速度,获得了含同位素气体分子的转动光谱和分子内部运动的重要信息。1947年,回国继续担任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在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中的崇高地位,人们把他和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并称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四大名旦”。1947年初回国,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和物理系主任等职务,并开设多门课程。

1948年3月,饶毓泰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特派飞机接饶毓泰去台湾。但他不顾威胁利诱,断然予以拒绝,坚决留在北平,终于迎来了1949年1月31日的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49-1951年,继任北大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学校校务委员。1952年北大院系调整时,辞去院、系领导职务。1954年以后,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届政协常委。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召开,饶毓泰被评选为新中国首届院士(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饶毓泰后来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但仍一如既往地坚持自编讲义,为中、青年教师和外校进修教师开设了《原子光谱》、《气体导电基本过程》、《光的相干性理论》、《塞曼斯效应与共振辐射》、《荧光辐射的强度与偏振》、《光磁双共振》等反映世界最新科技发展课程,帮助青年教师赶上激光问世后光学和光谱学迅速发展的步伐。

饶毓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和迫害,于1968年10月16日含冤自尽离世。

素来沉默寡言的饶毓泰在逝世前两天的教研室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解放前我们看到祖国落后,被外国人看不起,很难过。如何使中国富强起来呢?当时想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解放后学习了一些马列原著和毛主席著作,思想上受到很大教育,特别是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自己的教育最深刻。”最后他难过地说:“我们这样的人已经老了,没有用了。今后建设国家的担子落在你们年轻人身上。”这反映了科学界老前辈的真诚、殷切的希望。

1978年,邓小平、乌兰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为饶毓泰平反昭雪的追悼会上送了花圈,方毅、王首道等参加了追悼会。

1984年,北大物理系光学教研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及其弟侄的要求,将他生前留下的5万元积蓄设立“饶毓泰奖学金”,以鼓励先进,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科研生涯

饶毓泰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K.T.康普顿(Compton)教授研究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的激发电压远小于汞的电离电势以及电弧的维持电压又远小于激发电压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理论与实验相一致的明确结论。

在20世纪20年代初,气体导电在国际上属于前沿性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到1932年间,他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研究Rb和Cs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应时,观察到这2个元素主线系谱线的分裂和红移。

20年代至30年代,正是对原子倒斯塔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的时期,用微扰理论处理和计算倒斯塔克效应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他的这项工作丰富了这个领域的实验数据,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抗日战争前,饶毓泰积极购置和安装大型光谱仪器(色散较大的Steinheil型摄谱仪以及分辨率高达180000的8米凹面光栅),建设了能自制仪器设备的金工车间。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物理系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分子光谱理论和光谱学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亲自与吴大猷、沈寿春一起用拍摄喇曼光谱和测定谱线退偏振度的方法研究ClO3-、BrO3-、IO3-的结构,得出它们具有立体的金字塔形结构,而不是一般文献上所说的平面结构的结论(这篇论文于1937年2月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

1944年饶毓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曾与尼尔森合作研究了C12O216和C13O216分子的振-转光谱,采用分辨率达0.07cm-1的棱镜-光栅分光光度计,把含不同碳同位素的两种CO2分子的ω3转动谱带同时清楚地记录下来。获得这一成果是很不容易的,这为研究含同位素的气体分子的振-转光谱提供了新的方法。他还用红外小阶梯光栅研究了丁二烯的吸收谱带。以上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

1933年9月,饶毓泰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在北京大学,饶毓泰特别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十分强调高等学校教师只有认真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他还十分重视演示实验。他经常向年轻教师介绍德国泊尔教授讲课时如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情形。

他把原北京大学理学院的一个小礼堂改为阶梯教室,建立了演示实验室,用以边讲课,边演示,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他还特别注意聘请教授到校任职,曾先后聘请了周同庆、张宗蠡、朱物华、吴大猷、郑华炽等教授,使得教师队伍阵容整齐,面貌一新。此时北京大学物理系不仅培养本科生,还招收研究生,开设了一系列研究生课程,如数学物理、电光及磁光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二、气体导电一、气体导电二、原子与分子光谱、喇曼效应与分子结构、电网络理论等。马仕俊、郭永怀就是当时的研究生,后来成为国际上的知名学者。

个人生活

父饶之麟,清朝举人、拔贡生,曾任七品京官户部主事。母余峨之。饶毓泰自幼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幼年随叔父和舅父学习四书和经史。

人物评价

饶毓泰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界泰斗”,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创建人、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

吴大猷说:“学生由他获益处,不在流畅的演讲而在其对学术广解之深,对求知态度之诚,对学术的欣赏与尊敬.以及为人的严正不阿的人格的影响、”并且,对吴大猷“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到了关键的、亦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影响”。

后世纪念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饶毓泰物理奖授予光学、声学、原子和分子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标签: 饶毓泰

更多文章

  • 任应秋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

  • 谢无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男,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清末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民国初期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

  • 陈彬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彬

    名字为陈彬的人有9人,分别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少将;海军总医院副院长;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吉林省文融文化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教授;起点专栏作家;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漳州市芗剧团作曲。这里着重介绍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彬。中

  • 张青莲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青莲

    张青莲(1908.7.31-2006.12.14)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辅仁、清华、北大等大学教授,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晚年

  • 童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童寯

    童寯(拼音:TóngJùn),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

  • 郑证因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证因

    郑证因(1900一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40年代武侠小说作家。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后来开始武侠小说创作,共有武侠小说88部。郑证因是民国旧派武侠小说“北派五

  • 母国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母国光

    母国光,教授。辽宁锦西人。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历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物理系主任、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美国光学学会国际活动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学协会副理事。从事图像科学、光学设计及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 陈乐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乐民

    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欧洲学会原会长。是在中国首倡“欧洲学”观念的人。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亚非拉欧美各地,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

  • 丁西林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 吴双艺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双艺

    吴双艺,男,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小港戚家山人,滑稽戏演员。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上海滑稽剧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48年拜姚慕双、周柏春为师学艺。1949年10月与师兄弟组成“双字第一班”,在上海各广播电台播演滑稽节目。1950年加入蜜蜂滑稽剧团,开始演滑稽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