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寿华

汪寿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4/1/9 18:13:15

汪寿华(1901—1927),浙江诸暨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4月11日深夜被青帮头目杜月笙指使打手活埋于上海城西枫林桥,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第一位牺牲的共产党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寿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诸暨檀溪乡泉畈村

出生日期:1901年

逝世日期:1927年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家

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

个人经历

汪寿华,190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檀溪乡泉畈村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汪寿华的父亲是个前清秀才,在其教导下,幼年时的汪寿华学习勤奋,很受乡亲们赞许。

1917年秋,汪寿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进步氛围的感染下,他的思想随即发生变化。在校期间,汪寿华阅读了大量的《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他还联合同学,组织了学生“书报贩卖团”,以“锻炼心身,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推销全国进步书刊。

1920年9月,经俞秀松介绍,思想激进的汪寿华参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汪寿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作为远东职工代表,赴莫斯科出席了国际反帝同盟会议。

1925年初,汪寿华奉命从莫斯科回国,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关于职工运动的报告。

从1926年5月开始,作为上海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成员的他,多次发动上海各行业工人进行大规模罢工斗争,并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的第一、二次武装起义。

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席会议,总结前两次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上海区委在领导前两次起义中不够有力,决定组织特别委员会作为武装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开始积极准备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特别委员会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首,主要成员有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尹宽、彭述之等。汪寿华负责联络上海国民党及各方人士共同反对北洋军阀。

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时,汪寿华作为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就曾与上海的国民党头面人物和商界人士广泛接触,进行统战联络工作;在领导第二次武装起义时,他还一再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对付军阀,而非对付资本家。”此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确保第三次起义的成功,汪寿华积极活动,与上海的国民党人士、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青洪帮头目等广泛联系,做他们的工作,并从他们那里了解政治、军事等各种消息,及时向中央和上海区委汇报。

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整个行动由特别委员会会议指挥,紧急情况时由罗亦农、周恩来、汪寿华、陈独秀指挥。整个起义期间,汪寿华和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全面指挥战斗,日夜不息,把眼睛都熬红了。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起义这么紧张,工人兄弟们都在和敌人厮杀,我怎么能休息呢?说完,仍继续守在指挥部里,密切关注着工人纠察队的最新战况。

起义开始时,汪寿华曾派人到龙华请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白崇禧派部队配合工人起义,希望能内外夹攻,消灭军阀。但白崇禧已接到蒋介石的密令,按兵不动,妄图借军阀之手消灭工人武装。汪寿华知道后十分气愤地说:他们不来,我们自己干!经过28小时的血战,起义军最终消灭了敌人,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地区,起义取得了胜利。

起义胜利的当天,在上海南市召开了有4000多人参加的第二次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汪寿华当选为临时市政府委员。稍后,党内亦决定罗亦农和汪寿华等为市政府党团干事会成员。次日,在市政府委员会议上,经汪寿华的说明,决定接受总工会在第三次起义前提出的22条政治经济总要求。1927年3月28日,区委主席团会议上又内定汪寿华兼任市政府劳动局局长。

在起义胜利后的日子里,整个上海到处都是庆祝的人群,群众的革命热情达到顶点。汪寿华的工作也更加紧张、繁忙。3月23日,他下令工人纠察队协助北伐军维持地方治安,同时通知,除武装纠察队外的全体工人于24日一律复工。24日,上海总工会迁至湖州会馆办公,各工会及学生代表纷纷前来祝贺、慰问,汪寿华又为接待事宜忙得不亦乐乎。27日,在汪寿华的主持下,上海总工会召开了全市工人代表大会,有1000多名工人代表参加。会上,汪寿华报告了起义的经过,并提出收回租界、肃清一切反动派、工人武装自卫、改善工人生活、发展和整顿工会组织等17项任务。会议还选出了汪寿华等40人为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次日,执行委员会推选汪寿华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此后,在汪寿华的领导下,上海工人运动发展迅速,至3月底,加入总工会的工会即达到502个,会员82万人;工人纠察队经过整编,成立14个大队共2700人,拥有机枪20多挺、步枪4000余支。

上海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和工会力量的不断壮大,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他们无视总工会的命令,阻挠工人复工,并非法逮捕工人。汪寿华得知后,立即向英租界工部局总办爱德华、法捕房总巡费沃礼提出强烈抗议,并限时答复,否则将取消复工命令,重行总同盟罢工。由于汪寿华领导工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帝国主义被迫答应工人复工,并同意改善工人待遇。汪寿华在工人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了。

上海总工会有一名财务人员,与汪寿华是同乡。有一天,那人对汪寿华说:现在形势这样紧张,我们发点财算啦!汪寿华听后,厉声问道:你讲什么?那人说:我们拎几箱银洋走掉算啦。汪寿华愤怒地说:你这样是来革命的吗?你把箱子留下,马上给我滚!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此时,蒋介石已暗中与上海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合作,利用青帮子弟冒充工人纠察队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诿罪于工人纠察队,并在社会上散布工人纠察队要冲击租界等种种谣言。面对种种诬蔑和挑衅,汪寿华领导上海总工会接连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戳穿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和借口,表示了革命到底的坚强决心。27日,汪寿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面见蒋介石。在第二天的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上,汪寿华汇报了会见蒋介石的情况:昨见老蒋,先加慰劳,他并无赞扬上海工人。我报告一点上海工人暴动的经过,他不大注意。蒋介石提出外交方面要工会方面听军事当局指挥,我没有答复。

为防患于未然,上海总工会在汪寿华的领导下,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27年4月11日,杜月笙邀汪寿华晚上去其府上赴宴,汪寿华即向组织上作了汇报。中共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等人劝汪寿华不要去,时任工人纠察队总队长的顾顺章提议即使去也至少要带一个排的人去。为了摸清敌人的底细,揭露敌人的阴谋,更好地团结工友们与敌人进行斗争,汪寿华泰然表示:我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宁愿牺牲一切。为安全起见,组织上决定由李泊之陪同前往。但就在两人即将到达杜宅时,汪寿华要李泊之在华格臬路杜月笙住处附近等他,如果两小时他还不出来,即有意外,要李泊之立即报告组织。进入杜宅后,汪寿华即被杜月笙指使手下流氓芮庆荣、高鑫宝、马祥生和叶焯山等人打昏后装入麻袋,残忍活埋于沪西枫林桥。汪寿华牺牲时年仅26岁。

时隔22年,终于有人为这桩血案付出了代价,遭到了报应。上海解放前夕,参与杀害汪寿华的凶手芮庆荣和高鑫宝已于此前相继离世,杜月笙逃往香港,而另两名凶手马祥生和叶焯山因没有及时逃出上海,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被逮捕,在枫林桥汪寿华的遇害地点举行万人公审大会,马祥生和叶焯山二人被执行枪决。远在香港的杜月笙在报纸上看到马祥生和叶焯山被处决的消息后,一病不起,在1951年病死于香港。

成就贡献

中共四大后,汪寿华先后担任了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委员、常委、区委农工部主任委员、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

五卅运动爆发时,汪寿华转任上海总工会宣传部主任,积极协助李立三、刘华、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

五卅运动结束后,李立三、刘少奇相继离沪,刘华被敌人杀害,汪寿华遂任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

在发动工人方面,汪寿华十分重视工人在武装起义中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工人阶级广泛参与,起义才有胜利的希望。为此,汪寿华做了大量发动工人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所属工会会员到1927年2月底即达到28.9万人。他还注重组织工人纠察队,强调要对其进行武装训练。1927年3月4日,他主持召开工会干部会议,决定组织5000人的工人纠察队。会后,汪寿华还请来军事教官对纠察队员进行武装训练,使工人纠察队的整体军事素质和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历史评价

汪寿华,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4月11日深夜被杜月笙杀害于上海,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人物故居

汪寿华故居,坐落在赵家镇泉畈村。从村里的横街进去,离何文庆故居大约百米,可以看到一个很小的台门。与气势恢宏的何宅相比,汪寿华故居门楣低矮,天井逼仄,也没有石匾,更显得破旧。汪寿华故居坐南朝北,筑重檐式楼屋。正屋面阔三间,屋架穿斗式,筑封护山墙顶,平面布局呈三合院封闭式建筑。这是清代建筑,早在1985年,就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汪寿华故居已经毫无“重点保护单位”的样子,瓦屋零乱,屋面漏水;梁、柱、檩、椽、楼板、搁栅等,也有部分霉变,屋顶甚至已经出现坍塌。而由于门楼横梁与天盘等木构件已经朽蚀霉烂,大门开合困难。

标签: 汪寿华

更多文章

  • 梁从诫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从诫

    梁从诫(1932-2010),男,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北京市。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师从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

  • 袁克定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幼年随袁世凯历任各地,清末,荫候补道员,后升任农工商部参议、右丞。辛亥革命爆发后,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

  • 包玉刚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包玉刚

    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浙江宁波人。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

  • 李可染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

  • 李清云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清云

    李清云(1677年—1933),原名周亮,后改名叫王尧峰,籍贯阳澄湖,有说是苏州城附近的人,又有说是木渎附近的,后经一个名叫陈媞媞的史学家鉴定,确定其是香溢澜桥附近的,当时经营一家面馆,在当地小有名气。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

  • 张恨水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恨水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

  • 胡汉民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胡汉民

    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鹳,后改名胡衍鸿,字展堂,晚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八

  • 沈浩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沈浩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萧县人,原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1986年6月,毕业于铜陵学院。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安徽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到到凤阳县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

  • 拓跋宏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

  • 卢汉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卢汉

    卢汉(1895年-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高级将领。1914年,卢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任卢汉为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等著名战役,升任军团长,集团军副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