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显谟

朱显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66 更新时间:2024/1/17 4:51:02

朱显谟(1915年12月4日—2017年10月11日),男,上海崇明人,1940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现南京大学),中共党员。先后在江西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中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地学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17年10月11日,朱显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基本资料

名:朱显谟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崇明

出生日期:1915年12月4日

逝世日期:2017年10月11日

职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塿土(1964)》,《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江西省土壤志》

人物生平

1915年12月4日,朱显谟出生于上海崇明,高中毕业后,同时考上国立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和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后择定在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就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上海又爆发了八一三事变,朱显谟被阻在家,后得知中央大学内迁,蒙中央大学教授范存忠的资助,同行辗转到了重庆学习。

194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后转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

1947年,应北平地质所所长的邀请离赣赴平,后曾暂留中央地质所工作。同年秋天,朱显谟前往黄泛区调查,完成中牟幅五万分之一土壤图。

1948年,朱显谟又去鄂南、赣南一带调查,秋季配合农林部增产计划赴镇江调查。

1949年,全国解放后,朱显谟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任职。

1959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朱显谟来到杨陵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1995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工作。

1991年,朱显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

1997年4月,朱显谟在全国第六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的前前后后》,引起国务院重视。

1998年,朱显谟转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2002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朱显谟联合刘东生、孙鸿烈、吉均、赵其国等院士国家有关部委提出了有关维护加强土壤水库的建议。

2017年10月11日上午10:00,朱显谟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2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朱显谟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期间,随指导老师侯光炯先生赴四川铜梁县调查,后至贵州、广西、湖南,抵江西泰和地区调查,先后在江西坚持工作六七年之久,对江西的土壤进行了普遍的调查和分析,并作了红壤改良试验。在工作中他除完成土壤调查制图报告外,并撰写了多篇专题试验研究论文,其中《江西省土壤志》一篇,对红壤发生分布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江西红壤改良的方法中,以“客土”和“烧土”最为显著。

朱显谟提出华南红壤主要是古土壤和红色风化壳的残留以及红色冲积物的堆积而不是现代生物地带性土壤的观点。对国内外土壤剖面进行对比研究,明确了灰化土中的A2层不是R2O3的淋溶层而是硅的淀积层。阐明了黄土中土壤和古土壤粘化层的生物起源。对黄土和黄土高原的形成提出了风成沉积的新内容和风成黄土是黄尘自重、凝聚、雨淋三种沉积方式的融合体并赋予黄土高渗透性、高蓄水功能,并被着生生物所巩固和提高。是“整治黄土高原国土和根治黄河水患的“28字方略”和维护加强以土壤水库为本的“三库协防”的提出者。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0月,朱显谟编著了4部专著,他还参加编写和审定了中国土壤科学界的重要著作《中国土壤》(1978年)以及其他一些著作,发表论文150篇。以他为首的水保所科技人员撰写的《中国黄土区土壤》专文在国际土壤学会主办的《Geoderma》刊物上发表。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10月,朱显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5项。

实验室建设

朱显谟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创建了土壤地理、土壤侵蚀、土壤肥力等研究室,以及土壤标本陈列室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世纪60年代,在朱显谟先生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子午岭科学定位观测站。

指导学生

在朱显谟的指导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培养出了一支专门从事土壤和土壤侵蚀研究的科技队伍;20世纪80年代朱显谟带的硕士、博士生已成为中国土壤和水土保持学家,如刘保元、刘国彬、吴普特、李勇等。

社会任职

朱显谟先后任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长,全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生态学会和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理学组成员,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人物评价

朱显谟是中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著作等身,成绩卓著。朱显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中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

朱显谟给我的印象和发是在任困难和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丝毫放松自己的科学研究,这往往是一般科学工作者难以做到的。他是一个从不人云亦云的人,他也是一个尊重别人的科学意见的人,这样的研究应是一个科学家的本色,又是一个科学家难得的品质。(刘东生院士评)

人物影响

朱显谟院士百岁华诞暨水土保持战略研究会

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朱显谟院士百岁华诞暨水土保持战略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局长李婷出席活动,并宣读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贺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代表学校致辞,孙鸿烈、山仑、孙九林等院士专家出席活动。

后世纪念

2017年10月12日20:00,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小足球场举办了悼念朱显谟院士活动。

标签: 朱显谟

更多文章

  • 董乐山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乐山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美国文化研究学者。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1957年被划为右派。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

  • 邓秀廷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邓秀廷

    邓秀廷,汉族,原名邓文富,彝名“木呷克底”,凉山彝族一般称其为“汉呷丁家惹”或“丁家阿呷。”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四川省宁远府冕宁县甘相营(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附近彝汉杂居区的烂坝村(现属喜德县且托乡)。邓秀廷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民国时期四川和西康著名军政人员。中国民主政治同盟

  • 王统照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统照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现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大学

  • 蒋维乔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蒋维乔

    蒋维乔(1873—1958),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7岁入私塾,从师学习《鉴略》、《左传》、《古文观止》等,20岁中秀才。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常州府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

  • 林耀基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耀基

    林耀基(1937年——2009年3月16日)男,广州台山县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享誉世界的杰出音乐教育家、中国人民政协八、九、十届全国委员。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前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

  • 刘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达

    刘达(1911(辛亥年)-1994),1952年至1963年任东北林学院(今东北林业大学)院长,1963年5月至1975年1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1977年4月至1983年5月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7年4月至1978年6月为革委会主任,1982年7月不兼党委书记),1983年5

  • 陈端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端生

    陈端生(1751—约1796)清代弹词女作家。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中文名:陈端生别名:陈云贞国籍:清朝(中国0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钱塘出生日期:1751逝

  • 赵清阁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清阁

    赵清阁,河南信阳人。著名女作家、编辑家、画家,她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郭沫若、茅盾等都有过很深的友谊。与老舍交往甚多。蒋光慈夫人宋若瑜是第一个诱导她走向文艺道路的启蒙人。她在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文艺,15岁便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中文名:赵清阁别名:清谷国籍:中国民族:汉

  • 任鸿隽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任鸿隽

    任鸿隽(1886—1961),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月刊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科学事业的组织领导者之一,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促进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任鸿隽先生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一生撰

  • 张天福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天福

    张天福(1910年8月—2017年6月4日),1910年8月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著名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近现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茶业界普遍把张天福称为:“茶学界泰斗”。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