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靖远

杨靖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4/1/17 6:31:11

杨靖远(1902年——1938年)满族,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资料

名:杨靖远

别名:原名赵荣山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38年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个人生平

17岁时,考入中医专科学校,三年业满,即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到沈阳兵工厂做工,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远组织8名爱国志士,在沈阳皇姑屯的两洞桥用手榴弹炸死几名日军,后因日伪军警搜捕,他来到了北平,被中共河北省委安排在北平的黄荣胡同隐蔽。

1935年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的高潮。杨靖远积极投身运动,不久,被推举为“华北救国总会”执行委员,在平、津地区积极组织和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后来杨靖远又担任了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委员。

1938年4月5日,杨靖远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中共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他坚决遵照共产党的指示,深入动员群众,发展地方武装,正确执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收编倾抗日的地方武装,打击顽固派。

1938年5月,杨靖远所在部队的党政机关暂驻庆云县城。国民党委任的鲁北督察专员兼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率200人向庆云扑来。杨靖远机动灵活地指挥杜步舟的第三路军主动出击,把攻城部队全部击溃。刘景良失败后,又纠集沧县、盐山的地方武装3000余人再次围攻庆云县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杨靖远亲率220多名战士,出其不意地乘夜袭击了城南30余里的纪桥,直捣刘景良的后方机关,迫使刘景良部撤回,其余攻城部队也不打自溃。这次战斗以后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威名大振。

1938年9月,第三十一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杨靖远任司令员。杨靖远率部连续出击,在庆云、乐陵、宁津一带与日伪军进行了频繁的战斗,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不久,津南地区的盐山、沧县、南皮、东光、吴桥、宁津6个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杨靖远任专员。

1938年秋,盘踞盐山四区(现属黄骅市)的土顽势力,与附近乡镇地主武装势力联合建立了四区民团。这支武装近千人,他们以贾象为中心驻地,其势力范围南到苏基、丁村,东至杨庄、羊二庄,西连旧城、马闸口一带,扼住了津南要道。为开辟盐山四区,打通津南一带的交通要道,杨靖远亲赴四区,劝说民团首领孙仲文,争取其抗日。杨靖远对其晓以民族大义,讲解抗日形势,言明共产党的政策,使孙仲文的态度有所转变,他表示发展武装是为了防匪防日,不打八路军。10月间,杨靖远再次来到贾象,在孙仲文、刘陆桥的陪同下,参加了民团武装的阅兵仪式。杨靖远借此机会向全体民团人员讲话,宣传共产党坚持抗日的决心和联合各个阶级、阶层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在场的民众深受鼓舞。阅兵结束后,杨靖远又与孙仲文进一步磋商团结抗日的问题,孙仲文表示,决不与八路军为敌,愿意为抗日出力。从此,四区的形势暂时安定下来,津南交通也为之畅通。

1938年11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密谋,拼凑了所谓“冀鲁联盟”。国民党暂编第一军政训处主任马皋如受沈鸿烈、鹿钟麟之命,到盐山四区,对孙仲文等封官许愿,拉拢收买,把孙仲文部收编为国民党“五三游击支队”,任命孙仲文为支队司令。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孙仲文不再听从杨靖远的忠告,从民团中精选出100余人成立了一个大队,名曰“官团”,由军阀出身的傅玉洪负责专门训练。孙仲文当上国民党“五三游击支队”司令后,带队扑向盐山五区区委驻地,将机枪架在区委门口,又扣留区委往来人员,蓄意制造摩擦。

面对孙仲文的立场转变,边区军民再也不能容忍。12月的一天夜里,杨靖远带领冀南支队500人向四区进发,兵分两路,一路由崔岳南带领打贾象,一路由杨靖远和副支队长傅祥吉带领,直取许官大赵村孙仲文的老巢。杨靖远带部队进入大赵村后,迅速包围了孙仲文的住宅,然后命令部队向孙仲文喊话。孙仲文听到动静后从后门逃走,他的岗哨向杨靖远部开枪,双方了短兵相接的战斗。杨靖远在围墙附近的草垛旁指挥战斗,不幸腰部中弹。警卫员杨炳章为保护杨靖远也负伤。孙仲文部将杨靖远和杨炳章二人掠去。

第二天,孙仲文残忍地杀害了杨靖远,并在贾象村悬首示众。1939年1月2日凌晨,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五、六支队,分别由周贯五、崔岳南和符竹庭带领,分两路将盘踞在许官的孙仲文包围,3时整发起全面进攻。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孙仲文千余名民团全部被歼灭,彻底摧毁了孙仲文顽匪势力。

1940年8月,中共冀鲁边区党委作出决定,将盐山县南部和乐陵县北部划出,设立靖远县,以示纪念。

2014年8月29日,杨靖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主要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一日,与其他同志乘敌不意,在沈阳打死数名日本兵,即偕夫人陈华英乘车入关。到北平后,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常与朱瑞等人在香山召开秘密会议,在平、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38年4月5日,受党组织派遣,到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员。他坚决遵照党的指示,深入动员群众,发展地方武装,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收编地方倾向抗日的杂牌武装,狠狠打击那些顽固派。同年秋,任冀南第六专署专员,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主地方政权。他经常率领部队在庆云一带活动。

1938年,三刘(刘延臣、刘佩臣、刘景良)围攻庆云城,刘景良的部队到板营、大刘等村,他率部队迅速包围,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懵头转向,并在赵家桥设伏,使逃敌遭到了沉重打击。清明节之夜,他亲自组织40余名精干的手枪队员夜袭纪王桥,直捣刘景良的司令部,活捉了刘景良的参谋长,消灭敌人200多名。他身先士卒,深受战士们爱戴,在一次战斗中因高血压晕倒,苏醒后再战,实在支持不住了,才由同志们用担架抬着,仍指挥战斗。为了扩大抗日武装,不避艰险,或打或谈,想方设法收编地主、土匪和国民党武装。他深入虎穴,到盐山县四区大赵村与反动地主武装头子孙仲文谈判,劝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孙仲文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在第三次谈判中,企图搞暗杀。他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安然脱险。

1938年秋任冀南区第六专署专员,兼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38年10月下旬,他指挥部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8年12月14日壮烈牺牲。

革命历程

杨靖远生于1902年。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4月任冀鲁边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后任冀南抗日根据地第六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38年被反动地主武装杀害,时年36岁。在河北与山东交界处,有一条河流叫鬲津河。抗战时期,鬲水两岸流传着杨靖远烈士的动人故事。“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英勇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这是肖华司令员得知杨靖远牺牲后的亲笔题词。杨靖远,原名赵容山,又名赵先周,满族人,190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日军占领东北后,杨靖远的父母兄弟都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身负国仇家恨的杨靖远参加了东北抗日自治联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北平,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在平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4月,杨靖远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前往冀鲁边区担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副司令。当时他留了又长又浓的胡须,表示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绝不刮掉,因此人称“杨胡子”。同年9月,三十一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平津支队。杨靖远率部连续出击,在庆云、乐陵、宁津一带与日伪军进行频繁的战斗,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不久,津南地区的盐山、沧县、宁津、南皮、东光、吴桥六县相继建立了抗日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冀南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杨靖远任专员。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杨靖远不顾危险,单刀赴会,积极争取游杂武装。是年10月,盘踞在盐山北部的反动地主武装孙仲文部截留粮款,扣押抗日工作人员,破坏抗日统一战线。为顾全大局,杨靖远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亲自找到孙仲文等晓以民族大义,争取其抗日。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孙仲文表示不打八路军,发展武装防匪防日。10月,杨靖远再次单刀赴会,与孙仲文进行进一步磋商。孙仲文表示,绝不与八路军为敌,愿意为抗日出力。但是,11月,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派人对孙仲文封官许愿,拉拢收买,孙仲文自以为有了靠山,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意制造摩擦。为铲除祸患,杨靖远带领冀南支队500余人分三路向西区进发,一路攻打贾象,一路攻打许官。杨靖远和副支队长傅祥吉带领一、三大队各一部直取大赵村孙仲文的老巢。激战中,杨靖远不幸受伤被俘,后被孙仲文杀害。为纪念烈士,1940年,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决定,将盐山北部和乐陵北部划出,设立靖远县(1945年8月,靖远县与盐山县合并,仍称靖远县,1949年5月复名盐山县。

社会评价

冀鲁边区党、政、军机关在旧县镇隆重举行杨靖远烈士等人追悼大会。“挺纵”司令员肖华介绍了杨靖远生平,十分痛心地亲笔写下两幅挽联:“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

1940年,为纪念杨靖远烈士,经上级批准,将乐陵、盐山和庆云三县各一部划为靖远县,1945年盐山县与靖远县合并为靖远县,至1949年5月撤销靖远县改为盐山县。

他牺牲后,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亲笔为他题写了“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的挽联。

标签: 杨靖远

更多文章

  • 危全讽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危全讽

    危全讽(?—909年)字上练,又字忠练,唐末五代时人,江右民系豪杰。籍贯江西抚州,于唐末黄巢起义时以自卫乡党为名起兵,逐步据有抚州全境,割据称雄。主政抚州27年,在唐末战乱连连时期,修筑城池,安定环境,发展农桑,使抚州成为众人向往的“名邑”。中文名:危全讽别名:上练、忠练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

  • 王赞斌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赞斌

    王赞斌(1891—1976)广西凭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早年在龙州师范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参加北伐战争,任广西将校讲习所第三队队长、陆军第六团连长、营长。1930年任15军44师副师长兼团长,1932年任师长,1936年1月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37年任第一七四师师长。1941年任广西

  • 曹丹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丹辉

    曹丹辉(1915年-1977年),江西省南康县人。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文名:曹丹辉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省南康县人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77(1915-1977)江西省南康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

  • 周寿恺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寿恺

    1906年11月10日出生在厦门中华片区“周宝巷”。是厦门文化名人周殿薰之子。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兼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内科学一级教授。周寿恺知识渊博,除了医学上的成就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有高深的造诣:他对立体电影、血白细胞计算器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他深入钻研过我国的文字、提倡简化汉字,出版了有

  • 邓肃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永安)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倡和,为忘年交,入太学。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言守令搜求扰民,被屏出学。钦宗立,召对便殿,补承务郎,授鸿胪寺簿。金人犯阙,被命诣金营,留五十日

  • 石醉六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醉六

    石醉六,辛亥革命元老,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中文名:石醉六别名:石陶钧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出生日期:1880年3月28日逝世日期:1948年6月职业: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哲学家性别:男天生聪慧,酷爱读书与思考。1886~1889三年随父在其授课的私塾学习。

  • 傅伟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傅伟勋

    傅伟勋1933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在伊利诺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台湾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亥俄大学哲学系任教。中文名:傅伟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台湾省新竹市出生日期:1933逝世日期:1996职业:学者毕业院校:台湾大学傅伟勋,男,哲学家。1971年,担任美国费城州立

  • 文森特·普莱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森特·普莱斯

    文森特·普莱斯(VincentPrice),1911年5月21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于1993年10月25日逝世,美国男演员。中文名:文森特·普莱斯外文名:VincentPrice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出生日期:1911年5月21日逝世日期:1993年10月25日职业:演员文

  • 孙润华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润华

    孙润华(1907—1993),解放军少将军衔,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中文名:孙润华外文名:SunRunhua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93年3月11日主要成就:解放军少将军衔1931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举行了“宁都暴动”,暴动后,他随二十

  • 查国桢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查国桢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文名:查国桢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出生日期:1905逝世日期:198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