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任

何任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1/19 5:04:32

何任,浙江杭州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后随父学中医。曾开业行医。1955年后,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浙江分会会长。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临床长于内科、妇科病的治疗。喜用“金匮方”,对湿温急证以及胃脘痛、崩漏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颇见功力,著述甚丰。

基本资料

名:何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21年11月1日

逝世日期:2012年2月23日

职业:中医专家、教授

毕业院校: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主要成就:浙江中医学院院长

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

代表作品:《金匮要略通俗讲话》、《金匮要略归纳表》、《金匮要略校注》

人物经历

1921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1947年创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

1950—1953年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委员。

1955—1959年任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9—1979年任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

1978—1983年任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

1979—1984年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

2009年5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何任先生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全国仅有三十位名老中医获此殊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老校长、国医大师何任老先生于7:30(2012年2月23日)与世长辞。

人物贡献

为中医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中医传统的教学是以师带徒方式进行的,这对多培养中医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是不够的。早在1947年,何任就创办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将平时读书、临证心得,整理成《实用中医学》、《医摘便览》等函授教材,初步积累了办中医教育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在主持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浙江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期间,率先开展中医函授教学,于1957年6月在学校内设立函授教学部,招收在职内科中医师等函授学员400名,采用自学、小组讨论、大组座谈,印发学习资料和巡回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全国中医界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医函授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国的高等中医教育是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建立起来的。50年代虽然各地相继建立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但对怎样搞好高等中医教育仍无较完整的经验可供借鉴。从教育计划到教材编写,从教学方法到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安排,都处在摸索中。何任在担任了浙江中医学院的领导职务以后,亲临教学第一线,给学生讲课,批改作业,带学生临床实习。前后讲授的课程就有《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多门。他每上一堂课都认真备课,并十分讲究授课艺术,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活泼,条理清楚,说理透彻,深受学生的好评。何任还非常注意按照中医学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善于从实践中找出规律,加以总结提高。他认为,中医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相比有它自身的特点。因为中医不少理论常常是取类比象,还有不少问题难以口授,需在实践中体会,掌握。例如脉象往往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所以学生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就应该注意早临床、多临床。1956年、1964年他分别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了《对中医进修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初探》两篇研究中医教学的论文。

生平介绍

1921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一个世医家庭。父亲何公旦是杭州颇负盛名的中医,就诊者远及湘、滇、蜀、粤、苏、鲁等地。家庭陶冶,使何任从小就萌发了学医志趣。中小学时,除涉猎《四书》、《史记》、《古文观止》等书外,还熟读了《本草备要》、《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心悟》等医书,这对他以后医学深造,奠定了基础。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将战火烧到浙江,何任一家避难到浙东缙云乡间。1937年7月他考取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二年级插班生。当时的医学院设备简陋,环境艰苦,何任只能住在里弄中一个小亭子间里。他每天除上课之外,便刻苦自学,潜身于图书馆的医书之中,还经常向中医和西医各科老师请教,遂使他对中医理论和诊治疾病的方法逐步有了全面的了解。4年后,何任于新中国医学院毕业。此后不久,其父逝世。当时江浙一带疾病流行,诸如天花、鼠疫、疟疾等烈性、急性传染病随处可见。出校门不久的青年中医何任沉着应诊,并不断地总结、摸索诊治温病的规律,使许多危重病人转危为安。1947年,他在杭州开设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何任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人民共和国的中医事业。他先是负责杭州市中医协会工作。1955年负责筹建浙江中医进修学校并任副校长。1959年该校发展成为浙江中医学院,他担任副院长,1979年被任命为院长。1984年,开始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近40年来,何任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从学校的学制长短、课程设置,到教学计划,学生工作等,都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他长期坚持临床医疗,经验丰富,屡起沉疴;在教学、医疗之余,他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医学术,勤于著述,出版了研究《金匮要略》的专著等7种,在中国外中医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是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知名专家。在此期间,他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1991年改称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中医学会副会长、会长,浙江省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何任还是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五、六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起,为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潜心中医教育事业,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等职,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桃李满天下。

主要论著

1何任.实用中医学(第1~3集).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7。

2何任.医摘便览.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49。

3何任.金匮要略通俗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4何任.金匮要略归纳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5何任.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

6何任.金匮要略新解.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何任.何任医案选.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8何任.金匮要略提要便读.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何任.何任医论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潜心研究

潜心于《金匮要略》的研究《金匮要略》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内科杂病方书,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因年代久远,文辞晦涩,错讹颇多,亟待整理研究。有感于此,40余年来,何任从理论到临床,孜孜不倦地对该著作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中国外研究《金匮要略》的知名专家。50年代,研究《金匮要略》的专著尚且不多,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何任的第一部研究《金匮要略》的专著——《金匮要略通俗讲话》。1960年又出版了他的《金匮要略归纳表》。前者将深奥的《金匮要略》原文,用浅显的白话表达,使其通俗易懂;后者则是他从事《金匮要略》教学的经验体会,将丰富且又琐碎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这两部书的出版,对中医界学习和继承《金匮要略》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金匮要略通俗讲话》自1958年问世后,前后印刷5次,印数达20万册。《金匮要略归纳表》则广为《金匮要略》教学所使用。1981年、1983年他又在上述基础上,将多年临床应用《金匮要略》方剂的经验、体会加以补充、发挥,分别出版了《金匮要略新解》和《金匮要略提要便读》。鉴于何任研究《金匮要略》的造诣,1983年,卫生部委托他主持卫生部科研项目——“《金匮要略》整理研究”,并承担全国《金匮要略》函授教材的编写。在从事“《金匮要略》整理研究”这一科研工作中,何任选择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孤本——元·邓珍刊本为校勘的底本,悉心校勘,补缺正误,剖析疑难,历时4年,三易其稿编成《金匮要略校注》一书,1988年9月通过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审定。专家们称之为当今《金匮要略》的最佳版本。

人物评价

何任研究《金匮要略》不仅在中国享有盛名,而且在国外也有较大的影响。早在1981年10月北京“日中《伤寒论》学术交流会”上,日本访中团团长、医学博士藤平健就曾赞扬何任的有关《金匮要略》专著是“中医学杰出著作”。1985年12月他应日本东京医药专门学校的邀请,去日本东京作《张仲景方之应用》的讲演,并同时为东洋学术出版社作“《金匮要略》之认识”的学术讲座,深得好评。东京医药专门学校校长、医学博士桑木崇秀先生称何任为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者”。除《金匮要略》外,何任对《伤寒论》等其他古典医著亦有广泛而深刻的研究。40多年来,出版的著作有15种,撰写的学术论文近百篇。数十年来,何任在中医药园地里辛勤耕耘,成绩斐然,深受中医界的同道和师生们的好评。1978年他出席了第六次中国共产党浙江省代表大会。1981年10月8日《浙江日报》第四版以“献身于洁白事业的人”为题,报道了何任的事迹。他虽年逾古稀,仍壮心不已,不知疲倦地奋战在中医教育、医疗、科研战线上。“老年明知夕阳短,无待扬鞭自奋蹄”,是他为浙江中医学院外宾接待室所写的条幅,也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事记

1921年1月11日(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初三)

出生于杭州世医之家。

1924年1月~1937年6月

在家庭教师教导下学习古文,包括《四书》、《五经》、诗词等;上小学、中学;随父亲何公旦学习中医。

1937年7月~1938年6月

“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战争爆发,随家南迁缙云;随父行医。

1938年7月~1941年7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

1941年8月~1949年4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任盐局中医师;1947年举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开始从事中医教学;编写《实用中医学》一、二、三集;行医。

1949年5月~1955年

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兼卫生人员训练所中医课程授课;1953年4月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中字06437号中医师证书;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负责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教学工作。

1955~1956年

参与省卫生厅、省中医进修学校等购置大学路老浙江大学校址后,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省卫生干校分开,单独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958年

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兼中医授课并门诊;举办中医师资班;筹办浙江省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制三年),编写教材兼授课。

1958年~1959年5月

“整风反右”运动开始,为领导小组成员;筹建浙江中医学院。

1959年6月~1960年3月

浙江中医学院成立,任副院长;招收首届六年制中医专业本科生;《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出版;被评为浙江省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奖章、证书;筹建浙江中医学院函授部,编写出版《函授通讯》,并代厦门大学筹编海外中医函授讲义。

1960年4月~1963年8月

浙江中医学院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撰写《谈治学》一文;《金匮要略归纳表》出版;组织教师编写《温病条辫白话解》、《中医内科手册》、《中医儿科手册》、《中医妇科手册》、《中医针灸手册》、《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白话解》等,并先后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发行。

1963年9月~1966年5月

恢复浙江中医学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医学院党员大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回顾过去四年办学经验,组织教师编写《中医学院各课教案与教学经验集》;《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66年6月~1970年6月

“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县三界、华堂等地劳动,前后共3年。

1970年7月~1973年10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担任浙江医科大学中

医学院副院长。

1973年11月~1977年7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单独成立;恢复工作后,筹建《浙江中医学院通讯》。

1977年8月~1979年1月

根据省委(77)163号文担任党委委员、院革委会副主任,以后改为副院长;任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首批评定为教授;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何任医案》编印成册;组织全院老中医编成《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1979年2月~1983年12月

根据省委(79)68号文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为浙江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1981年赴北京参加首届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代表中方作学术讲演;1982年10月在全国四版中医教材编审会上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任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会长;为浙扛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何任医案选》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1988年1月

根据省委(83)183号文改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何任医论选》、《金医要略提要便读》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访问讲学;((金匮要略讲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8年2月~1991年5月

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湛园医话》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详编《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语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出版。

1991年6月~1992年12月

国家级名老中医带高徒;获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金医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金医要略百家医案评议》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1997年12月

何任中医基金会成立;业绩载录于英国剑桥名人录;经人事部批准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参加全国《金匾要略》学术研讨会,作学术讲演;应香港医学会邀请,赴香港访问讲学;何任中医基金会两次向在中医领域作出贡献人员和品学兼优学生颁奖;进修中国画;担任浙江省名中医馆馆长。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何任临床经验辑要》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计42万余字;从事中医医疗、讲座等工作;被评为浙江中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匾额;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哈尔滨、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请,为讲习班讲课、座谈;浙江卫视拍摄临床工作录像;被《中医杂志》聘为第三届编委会顾问。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江苏讲学;天津讲学、义诊;上海讲学;中央电视台《黄帝内经》摄制组拍制写作、科研、临床工作录像片;浙江电视台拍摄“名中医馆”录像片;自传式书稿《诗意流年》在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电视台拍摄“精彩人生”录像片;学院第二门诊部成立,应邀门诊;被《中医药学刊》聘为顾问。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奖牌;浙江省劳动模范协会颁发“省先进工作者01670会员证”;被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为理事,参加北京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教材编委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书画展”优秀奖;第七期全国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讲习班授课并招收弟子;被《中医杂志》聘为第四届编委会顾问;被《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聘为专家编委会常委;《何任医学经验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抚今忆昔说中医》发表,驳斥“取消中医”之谬论;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中医研究所成立;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任名誉院长、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被浙江省中医院聘为首席学术顾问;浙江省何任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国家中管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高级讲习班”北京讲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大讲堂”首场报告会讲学;国家中管局邀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秋赏月;主编《名医手稿》,由华宝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国强副部长在杭州为何任教授颁发证书,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王贺文、副省长郑继伟亲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何任教授当选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何任名中医工作室建立;《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等讲课;“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中医药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医人要有中医思维”,在《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专文刊登;《金医要略临证发微净》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浙江电视台拍摄《中医故事》纪录片;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华中医昆仑·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再版;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撰稿等工作。

2012年2月2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二)7时38分.

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标签: 何任

更多文章

  • 邓铁梅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邓铁梅

    邓铁梅(1892年10月29日-1934年9月28日),出身镶红旗满洲佐领,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今本溪市)磨石峪邓家村,抗日将领。中文名:邓铁梅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辽宁本溪出生日期:1893年2月15日逝世日期:1934年9月28日职业: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898年进入私塾学习。

  • 孙明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明瑾

    孙明瑾,中国国民党爱国将领,著名抗日英雄。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转战各地,屡挫强敌,以战功升任陆军第十军第十预备师少将师长。1943年12月初,在日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之际,孙明瑾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被敌弹击中,尔后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56年5月,中华人

  • 钟汉华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钟汉华

    钟汉华(1909-1987),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文名:钟汉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杨振基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振基

    86岁。他是我国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1931年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弟子。中文名:杨振基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永年县闫门寨村出生日期:1921年6月20日逝世日期:2007年3月27日主要成就: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1926年起即跟随父亲杨澄甫学习正宗嫡传

  • 孙德成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德成

    孙德成(1953年2月18日-2012年9月5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湾著名资深配音员。《小飞侠》是其成名之作,配音作品:《戏说乾隆》中的四爷、电影电影《赌神》中为周润发、《赌圣》中为周星驰、《倩女幽魂》中为张国荣配音。2012年9月5日9时40分,孙德成因肝癌病逝,享年59岁。中文名:孙德成国籍:

  • 周文轩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文轩

    香港著名工业家,曾任南联实业主席,他在工业界的成就早已被肯定;而近十多年来,他热衷中医药研究发展的推广保健,创立香港保健协会,百草堂有限公司,致力中医药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文名:周文轩国籍:中国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2007年11月23号职业:工业家,南联实业主席主要成就:

  • 白庚延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庚延

    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美展评委等职,在美院教学期间,对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师从王颂馀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所作山水继承传统,并取西画之长,朴实厚重,气势畅达。中文名:白庚延国籍:中

  • 西村晃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村晃

    西村晃(KôNishimura,1923年1月25日-1997年4月29日),生于北海道札幌市,毕业于关西学院中等部,后进入日本大学专门部艺术科。日本男演员。作品有《风雪20年》、《真空地带》、《亿万长者》、《被盗的欲望》、《猪和军舰》、《伊豆的舞女》、《华丽的家族》等。中文名:西村晃外文名:KôN

  • 于希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希宁

    于希宁(1913—2007),山东潍坊人,原名桂义,字希宁,及长以字行。别署平寿外史,鲁根、管龛、梅痴,斋号劲松寒梅之居。于家世代以翰墨著称。诗文歌赋,传名于后世者,不乏其人。擅国画。原山东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文名:于希宁别名:桂义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潍坊出生日期:1913逝世日期:2007职业:

  • 于宝林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于宝林

    于宝林(1921-2005):1921年10月出生,回族,天津人。1937年拜张振圻为师学习单口相声和太平歌词。1943年拜马寿岩为师学习评书,评书艺名于枢江。1952年拜马三立为师,艺名于笑澜,擅长表演相声。中文名:于宝林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21年10月逝世日期: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