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才,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山东梁山人,农工党党员,博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会主委,自治区中医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不驻会)。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孟庆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梁山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
毕业院校:新疆中医学院
出生地:新疆
人物履历
2017年12月,当选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
2018年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不驻会)。
现任农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农工党中央委员会常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不驻会)。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职务任免
2023年1月,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孟庆才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不驻会)。
人物事迹
孟庆才,从1986年毕业于新疆中医学院以来,一直从事骨伤专业从此于骨伤科结下不解之缘。二十几年的工作已经是他的技术日臻完善,但不满足的他,通过认真的学习于2004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去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医院里,其不仅为中医骨伤主任医师、副教授,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在学术方面其担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新疆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二十年来一直从事骨关节,创伤专业工作,并先后师承新疆名老中医师王继先主任医师,在中医骨伤学方面有独特见解,其后又继续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施杞主任医师,在骨关节病方面研究较深入。
同时,本着专业发展和技术提高的思想,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专科学习培训。在临床工作中锐意进取,先后在我院开展了全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术、脊柱肿瘤摘除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综合治疗、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等多项新技术、新手术,提高我院骨科知名度。在创伤外科方面积极参与全疆的创伤急救工作,并先后开展了多例心胸创伤急救、心脏贯穿伤手术及多发严重创伤急救等,拓展了我院创伤急救的参与度。身为中医师结合中医特色,还开展了多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药浴治疗风湿性关节病、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软组织卡压症、足部微创配合软固定矫形术、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外固定钳夹治疗等。为我院骨科的发展壮大作出巨大成绩。
获得成就
孟庆才同志在医疗工作中,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带领医院骨科参与了多次的社会突发事件急救;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疑难患者解决病痛,深受广大病患的爱戴。并于2002年获新疆医科大学十佳中青年医务工作者称号;连续五年获得年度优秀工作者称号;2005年度自治区的名医推荐等。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该同志身为业务副院长,严格按ISO9000管理流程认真落实各项规章,改善流程,加强监督,使医院各部门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2005年度医院被评为全国级精神文明单位,并使我院成为享誉全疆内外的优秀医疗单位。在学术上,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先后申请国家级课题一项,总经费六万元。自治区级课题一项,并已获得区级科技成果鉴定奖。同时,还承担多项院内科研项目工作,指导研究生培养6人,为中医骨伤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十余人。在国家级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项目、一项自治区级科技成果奖及多项个人工作表彰。个人获得第五届中国医师奖。
挽救病人
步入医院的大门,进入电梯,随处可以看到那句宣言,“不只是服务,更是心灵本真的相容,超越服务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切,你不仅是住院,更住在我们心中。”在询问病人后,更会感到这不只是口号,更是每个中医院人的心里的写照,是一个在具有先进政治思想的领导班子指导下的有完整企业文化,以关爱病人为服务理念的医院的完美诠释。谈到这个龙正齐老大爷非常的激动,2003年10月27日,59岁汉族病人龙正齐老人由“右股骨颈骨折术后”收住骨二科。2003年11月6日出院,住院押金300元,共计花费2628.75元,由于病人经济困难,作为科室主任的孟庆才同志当即决定,龙正齐老人住院期间每日餐费由科室承担7元,减免治疗费490元。并向医护人员发起了捐款,自己给病人捐款200元,在老人无陪护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老人解决基本的需求。这不仅是对医务工作者本质的体现,更是对其制定的理念的贯彻,对党的思想的落实。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震灾十分严重。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安排,在第一时间召集医院相关领导研究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工作,孟庆才院长率先报名参加,并担任中医医院医疗队队长,作为医疗队队长,孟庆平同志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坚持一切为了灾区群众,从防病治病,疫苗接种,到重大抢救等都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在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时时想到的是灾区病人,关心的是医疗队的同志,身先士卒想方设法克服困,带头鼓舞士气,尽力为大家创造工作生活条件,受到医疗队同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