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文,1966年4月生,四川开江人,化学工程专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教授。许光文于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2000年3月任东京Mugen公司电厂安全分析师;2000年4月—2003年3月任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研究员;2003年4月—2004年5月任任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员;2004年6月—2006年8月任日本IHI株式会社高级工程研究员;2006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3月—2011年5月任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副总经理;2014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2015年—2017年任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2017年2月任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化工产业化技术研究院院长,7月任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2018年8月任沈阳化工大学校长;202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许光文主要从事能源转换过程中的多相流、热物理、热化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许光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66年4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籍贯:四川开江
人物经历
1966年4月,许光文出生。
1986年,入读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6月—1998年9月,在日本群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年10月—2000年3月,任东京Mugen公司电厂安全分析师。
2000年4月—2003年3月,任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研究员。
2003年4月—2004年5月任,任汉堡-哈尔堡工业大学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员。
2004年6月—2006年8月,任日本IHI株式会社高级工程研究员。
2006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2009年3月—2011年5月,任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副总经理。
2013年2月,加入中国致公党。
2014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助理。
2015年—2017年,任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
2017年2月,任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化工产业化技术研究院院长;7月,任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
2018年8月,任沈阳化工大学校长。
202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许光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许光文致力于以“热解”反应为核心的煤炭、生物质等的清洁利用反应测试、转化技术和烟气脱硝与净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原创颗粒热驱动热裂解快速反应的微型流化床测试法、首创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发现热解反应产物定向与作用强化的反应解耦调控新机制,攻克生物质中低温气化焦油生成抑制、煤基高品质热解油气高效率制备技术难题;发明溶剂热反应催化剂浆料、浆料成型结构化宽温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截至2021年6月,其成果对15个省及直辖市的焦化、钢铁、医药、白酒等重要工业行业应用,建成工厂及工程100余套,形成仪器设备用户100余家,经济产值50亿元,支撑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工业生产显著节能和减排。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7月,许光文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引11000余次。
承担项目
截至2022年3月,许光文已主持973、863、科技支撑、重点基金等重大项目及课题数十项。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角色
|
2008年4月—2010年3月
工业燃烧设备烟气污染控制SCR技术与中试
院级级
主持
|
2008年10月—2011年9月
工业煤气生产及显热回收发电新技术
院级级
参与
|
2009年1月—2011年1月
颗粒反应监测与测试系统
院级级
主持
|
2009年1月—2011年1月
大剂量快速升温加压TG-FTIR系统
院级级
参与
|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富含纤维素发酵残渣制备功能材料及其对
国家级
参与
|
2009年10月—2011年9月
典型煤炭转化过程低阶煤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国家级
主持
|
2010年1月—2015年12月
气化技术研发
市地级
主持
|
2010年2月—2013年6月
双床热解气化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研发与示范
国家级
参与
|
2010年7月—2012年12月
高效低成本SCR脱硝催化剂及原材料制备技术与示范
国家级
参与
|
2011年1月—2012年12月
中低阶煤分级转化联产低碳燃料和化学品的基础研究
国家级
参与
|
2011年1月—2013年12月
煤炭两段分级热解气化制备富甲烷合成气基础
国家级
参与
|
参考资料
|
发明专利
截至2022年7月,许光文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授权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号
|
1997年
一种抑制氮氧化物的无烟燃煤锅炉
发明专利
96222640.8
|
1999年
一种抑制氮氧化物的无烟燃煤方法及燃煤炉
发明专利
1110776
|
2007年
燃煤锅炉的低污染高效率燃烧方法及燃烧装置
发明专利
CN101025266
|
2007年
制备无焦油产品气的贫氧流化燃烧下吸式气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CN1916123
|
2008年
解耦燃烧炉及解耦燃烧方法
发明专利
CN101650025
|
2008年
固体燃料联合热转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CN101294092
|
2008年
解耦流化床气化方法及气化装置
发明专利
CN101139532
|
2009年
燃煤锅炉的燃烧方法及燃烧装置
发明专利
ZL200610011353.7
|
2009年
一种煤的解耦提质方法和系统
发明专利
CN101613615
|
2009年
制备无焦油产品气的贫氧流化燃烧下吸式气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ZL200510086256X
|
2009年
含水固体物料的置换脱水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0910076741.7
|
2009年
煤热解气化高值利用的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专利
200910165604.0
|
2009年
生物质成型燃料解耦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
发明专利
CN101270875
|
2010年
合成气催化甲烷化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0910078381.4
|
2010年
气固反应动力学参数分析仪
发明专利
ZL200610171515.3
|
2011年
固体颗粒物料气力分级预热调湿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1010287765.X
|
2011年
煤热解层燃装置及其燃烧方法
发明专利
ZL200710120221.2
|
2011年
一种固体燃料的多段分级热解气化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1110027951.4
|
2011年
一种基于环流循环流化床的半干法烟气脱硫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专利
201110020755.4
|
2011年
低氮氧化物排放煤粉解耦燃烧器及煤粉解耦燃烧方法
发明专利
201110033811.8
|
2011年
一种宽粒度分布物料脱湿预处理装置
发明专利
CN201110444621.5
|
2011年
一种纤维素工业生物质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装置
发明专利
CN201110237368.6
|
2011年
分控相变热系统
发明专利
201120034353.5
|
2011年
一种含碳物质热解的强化方法及热解装置
发明专利
CN201110098415.3
|
2011年
一种表面沉淀型蜂窝状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201110149575.6
|
2011年
一种表面沉积型蜂窝状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PCT/CN2011/001617
|
2011年
一种含碳物质热解的强化方法及热解装置
发明专利
201110098415.3
|
2011年
分控相变换热系统以及分控相变换热方法
发明专利
201110034409.1
|
2012年
一种用于宽粒径分布煤的干馏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PCT/CN2012/000331
|
2012年
一种用于宽粒径分布燃料的两段气化方法及其气化装置
发明专利
201210144562.4
|
2012年
气固反应等温微分化分析方法与等温微分分析仪
发明专利
PCT/CN2012/073570
|
2012年
一种制备无焦油富氢气体的热解气化方法及热解气化装置
发明专利
PCT/CN2012/087190
|
2012年
一种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及其原料钛钨粉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201210167211.5
|
2013年
碳氢原料固体热载体干馏反应器及干馏方法
发明专利
201310346633.3
|
2013年
一种废弃物两段干法消化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专利
201310056268.2
|
2013年
一种用于粘结性碎煤成型与干馏产物生产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专利
2013105751708
|
2013年
一种合成气催化甲烷化方法及装置
发明专利
201310320927.9
|
参考资料
|
科研奖励
截至2022年3月,许光文已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省部级一等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2项。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
1996年
-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
2001年
-
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
|
2003年
-
中国专利优秀奖
|
2010年
-
优秀论文奖
|
2010年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10年
-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自主创新金奖
|
2014年
质谱集成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与实验装备展览自主创新金奖
|
2019年
流程工业反应表征和过程气体分析新方法与新仪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19年
固体燃料反应解耦分级热转化基础与技术
辽宁省科技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2021年
宽温结构化脱硝催化剂及炉窑烟气超净排放关键技术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22年
碳氢原料燃料热解的产物生成调控与高值利用科学基础
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
2008年9月
海内外青年学者过程工程前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
2008年10月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
2008年11月
第五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
2008年12月
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
|
2009年5月
第20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
-
|
2010年5月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
|
2021年9月
2021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辽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峰会
沈阳
|
许光文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许光文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任教期间,讲授“工业反应工程”等课程。
学术讲座
时间
讲座名称
合作院校
|
2020年12月
“结构化宽温脱硝催化剂及工业炉窑烟气净化应用”学术报告
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
|
培养成果
姓名
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备注
|
熊燃
硕士研究生
化学工程
已毕业
|
姚常斌
|
董鹏伟
|
耿爽
|
姚梅琴
|
季颖
|
曾玺
博士研究生
|
赵志刚
|
彭翠娜
|
刘姣
|
纪文峰
硕士研究生
化学工艺
|
朱传强
|
刘周恩
博士研究生
|
余剑
|
韩江则
|
张纯
|
钟梅
工业催化
|
张喻
硕士研究生
化学工程
在读
|
田勇
|
孙延林
|
崔佃淼
博士研究生
|
钱亚男
|
张志凯
|
赖登国
|
耿淑君
|
韩振南
|
耿素龙
|
甘丽娜
化学工艺
|
林兰忻
|
张奎
|
许世佩
|
成帅
硕士研究生
|
(表格内容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网站,摘录时间:2022年12月24日)
|
许光文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
2021年
五一劳动奖章
辽宁省总工会
|
2021年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中国化工学会
|
2022年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中国化工学会
|
2022年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
|
2022年9月
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
2007年2月—2010年7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客座教授
|
2007年8月—2010年7月
日本IHI株式会社客座主任研究员
|
2008年—2013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2008年—2013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二届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08年7月—2009年7月
《燃料加工技术(FuelProcessingTechnology)》客座编辑
|
2008年10月
第一届国际气化及其应用研讨会(ISGA2008)主席
|
2009年9月
第九次中日C1化学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0年2月
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10年3月
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会理事
|
2010年3月
《过程工程学报》编委
|
2010年4月—2011年4月
《燃料(Fuel)》客座编辑
|
2010年7月
第二届国际气化及其应用研讨会(ISGA2010)副主席
|
2010年7月
中国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10年7月
中国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
|
2010年8月
可持续能源国际研讨会执行主席
|
2010年9月
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
2010年9月
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11年7月—2013年7月
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
2011年7月—2014年7月
科廷大学客座教授
|
2012年7月
《化工学报》编委
|
2012年9月
2012年世界资源论坛组织委员会委员
|
2013年—2015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2013年—2018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十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3年9月
中国科学院(CAS)—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洁净煤技术发展研讨会主席
|
2014年7月
循环流化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4年11月
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国际会议咨询委员会主席
|
2015年—2019年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十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2015年3月
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无患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
2015年5月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特聘教授
|
2022年12月
中国致公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2023年1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主委
|
-
致公党辽宁省委员会委员
|
-
致公党辽宁省高校联盟理事长
|
中国致公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许光文在化学工程领域展现了杰出的学术领导力和做出了开创性研究工作,在创新以产物定向和过程强化为技术特征的化石和可再生资源热化学转化技术和过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皇家工程院评)
“许光文是工程热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坚守创新和人才培养,极大推动了中国工程热化学的发展。”(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
“许光文担当尽责,创新进取,治学严谨,致力攻关,对辽宁振兴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沈阳化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