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豫让

豫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6 更新时间:2024/1/16 2:34:25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豫让为了给智伯瑶报仇,多次刺杀赵襄子,甚至用漆涂满全身使自己面目全非,吞炭使自己的声音改变,最后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为其所捕。豫让临死时,求得赵襄子的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尔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

基本资料

本名:豫让

所处时代:周朝→春秋战国(晋国)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以“士为知己者死”而广为人知

人物生平

知遇之恩

豫让最初是范氏家臣,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智伯很尊重他,主臣关系密切。

立志复仇

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正在他受知遇之恩的时候,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他曾受晋国分封的领土被三家瓜分,其中最憎恨智伯的赵襄子,甚至把他的头骨漆成饮具。

公元前475年,赵简子驾崩,其子赵襄子嗣立。豫让逃到山里,怀念智伯的恩情,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酒,便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的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打算伺机行刺。赵襄子正要如厕时,心下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发现是豫让,于是将其逮捕。被审问时,豫让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却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放走了他。

漆身吞炭

过了不久,豫让为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溃烂,如生癞疮,又吞下炭火使自己声音嘶哑,剃掉了自己的胡子和眉毛,以至于当他乔装而沿街讨饭时候,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朋友路过他是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他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他认为这样做有悖君臣大义,可见其心性正直。

赤桥伏击

最后,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提前一天,埋伏于赤桥(后被称为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邢台县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邻赤桥村)下。

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他猜到是有人行刺,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答:“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包围他。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豫让之死,一说“遂伏剑自杀”,另一说“赵襄子下令搜索,再度抓获豫让,遂下令将其处死。”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相关成语

谋刺赵襄子未遂,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传为成语“斩衣三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豫让所说。

历史评价

江淹:“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胡曾:”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周昙:“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徐钧:“君侯待我异中行,宗祀何期遽覆亡。一死谁言无所为,主知深处自难忘。”

张孟兼:“豫让桥边杨柳树,春至年年青一度。行人但见柳青青,不问当时豫让名。斯人已往竟千载,遗事不随尘世改。断碑零落野苔深,谁识孤臣不二心。豫让桥,路千里,桥下滔滔东逝水。君看世上二心人,遇此多应羞愧死。”

殷峄:“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椹愁。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心臣子莫径由。”

李孚青:“女为悦己容,士为知己死。壮哉一豫让,乃能达斯旨。吞炭复漆身,忠烈忘妻子。国士与众人,岂曰可方比。斩衣志未成,报智亦足矣。荒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

姚庆恩:“一望旌旗杂戍谯,寒沙莽莽路迢迢。长虹贯日荆轲水,满马悲风豫让桥。台上黄金能买士,樽前红粉可怜宵。感今抚昔苍凉甚,惟有诗情未寂寥。”

计东:“秋尽蓬山惨不骄,流泉夹岸夕阳遥。伤心国士酬恩地,瘦马单衫豫让桥。”

王葆谦:“侠肠烈胆矢精诚,只为报仇不为生。今日试听桥畔水,淙淙犹似剁袍声。”

八九先生:“飒飒西风起,伫立悼豫让。再寻三跃处,犹闻侠骨香。壮士死知己,青史留华章。不见后继者,惆怅复惆怅。”

方孝孺:“扶危于未乱,而捐躯于既败者,不足以当国士”。

赵翼:“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田中芳树:豫让这个人,也是刺客的一种典型,不为自己个人的利益,只是单纯地为了报恩,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悲壮美学。

后世纪念

史书记载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史记·刺客列传》

《吕氏春秋·不侵》

《吕氏春秋·王道》

邢台桥

邢台市邢台县翟村西南角,地势下洼,泉水潺潺,在那芦苇和垂柳的深处,有一座石板桥,名叫豫让桥(又名为“赤桥”)。据传这里是战国时期义士豫让刺赵襄子的地方。后人感佩豫让一片忠心,就把这座桥称为“豫让桥”。《邢台县志》详细记载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名胜而闻名四方。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载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的名胜而闻名。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诵豫让的故事。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州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道:“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其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广公路时做了桥洞基石。

邢台公园

邢台原有一座豫让桥,是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旧址,历代建有豫让祠纪念,后来被拆毁,如今在原豫让桥处近建有一处豫让公园,以纪念豫让的忠义。

标签: 豫让

更多文章

  • 聂政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聂政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

  • 李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

    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

  • 蒙恬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恬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

  • 蒙毅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蒙毅

    蒙毅(?―公元前210年),秦朝(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之弟,秦朝大臣。蒙氏家族三代仕秦,攻城略地,出生入死,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蒙恬管军事在外统兵,蒙毅掌朝政在内辅佐秦始皇,官拜上卿。蒙毅深受秦始皇的亲近,外出陪秦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左

  • 张耳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耳

    张耳(?~前202年),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秦末群雄之一,汉朝开国功臣。张耳少时为魏信陵君门客,曾任外黄令,与陈馀为刎颈之交,俱为魏之名士。秦灭魏,以重金悬赏缉拿人,乃与陈馀变名姓至陈县,为里监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参加陈胜、吴广反秦起义,为校尉,劝陈胜立六国王室后裔,未被采纳。又请兵

  • 陈馀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馀

    陈馀(?-前205年十月),一作陈余,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秦朝末年群雄之一。陈馀性格高傲,早年交好张耳,成为刎颈之交。大泽乡起义之后,同投奔陈胜,后跟随武臣占据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后,他出任大将军。武臣被部将李良杀死,陈馀与张耳立赵歇为赵王。李良引秦军大将章邯攻赵,张耳、赵歇败走巨鹿,被秦将

  • 彭越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彭越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砀郡昌邑人。秦末起义群雄之一,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与韩信、英布在当时被评价为“同功一体”,后世常习惯称此三人为“汉初三大名将”。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成为长期屯聚在魏国一带的独立武装势力。项羽分封诸侯王后,彭越先后帮助田荣、刘邦对抗项羽。后来率兵归顺刘邦,刘

  • 英布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英布

    英布(?—前195年),秦末汉初名将。秦末六(今安徽六安东北)人。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早年到骊山罚作苦役,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亡遁江中。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以众数千人归附番君。及项梁渡淮,以兵属之,封当阳君。后随项羽救赵,数次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

  • 卢绾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卢绾

    卢绾(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4年),泗水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汉朝开国功臣、异姓诸侯王之一。自幼交好刘邦,二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作为发小及同窗,深得刘邦的信任。刘邦做泗水亭长时,身随左右,共同起兵。楚汉战争中,屡立军功,官至侍中、太尉,封为长安侯。刘邦建汉,被封为燕王。汉高帝

  • 陈豨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豨

    陈豨(xī)(?—公元前196年),宛朐县(今山东省菏泽市)人。西汉开国将领之一。跟从刘邦征战天下。接受韩信指挥,平定赵国、代国。汉高帝六年(前201年),论功行赏,册封阳夏侯。白登之围后,担任代相,统领精兵据守边疆,防范匈奴进攻。历经淮阴侯韩信的煽动、赵国相周昌的告发、汉高帝刘邦的猜忌和调查,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