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98 更新时间:2024/1/16 2:45:39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名额尔德尼琪琪格。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之女,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的姑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国君福晋。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福临即位,为顺治帝,尊称国主福晋或中宫太后,但并未正式尊为太后(详见满文老档顺治朝:阿巴赖诺颜之小福晋向固伦额真福晋献马匹二十匹,额真福晋即指哲哲)。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葬于清昭陵。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基本资料

本名:博尔济吉特·额尔德尼琪琪格

别名:孝端文皇后,哲哲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蒙古族

出生地:蒙古科尔沁部

出生日期:1599年5月31日

逝世日期:1649年5月28日

主要成就:生育三个女儿、册为中宫皇后

封号:侧福晋→大福晋→皇后→皇太后

人物生平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四月十九日出生。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五岁的额尔德尼琪琪格远嫁给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当时,后金尚未正式建国,而贵族奉行一夫多妻多妾制,诸妻皆可称福晋。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

天命元年(1616年),后金建国,丈夫皇太极亦受封贝勒。

天命十年(1625年),额尔德尼琪琪格生下皇太极次女马喀塔;同年,额尔德尼琪琪格的一位侄女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亦嫁给皇太极为福晋。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

天聪二年(1628年)生皇太极三女。

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其母科尔沁大妃、嫂子科尔沁次妃、侄子乌克善、满朱习礼夫妇来朝。丈夫皇太极对其母家极为礼遇,“彼此相迎,以丈母礼,先见大嬷嬷、次见小嬷嬷。”。此时,她被称为汗妻大福晋。大福晋是否是正式的册封,无法考证。

天聪八年(1634年),生皇太极八女;同年,额尔德尼琪琪格的另一个侄女海兰珠再嫁皇太极,此时,姑侄三人已同嫁一夫。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崇政殿内举行豋基仪式并改国号为清;七月初十日为五位后妃举行册封大典,封清宁宫正宫大福金额尔德尼琪琪格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金,统管后宫一切事务。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予额尔德尼琪琪格象征皇后地位的册文,金印还有仪仗等等。以显示她的地位和威严。已故的父亲莽古思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母亲衮布则被封为和硕福妃,命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宫中诸妃嫔皆尊称其为哲哲(姐姐),

崇德元年(1636年))八月十六日,额尔德尼琪琪格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入清宁宫见她,固伦额驸额哲依和衮定古希喇嘛不曾起立,皇太极称额驸年幼无知,免去其罪,衮定古希喇嘛则被贬作果莽绰尔济喇嘛的使令;八月二十二日,察哈尔公主及固伦额驸额哲依要离开,皇太极便带同国君福晋、西大福晋、西侧福晋率领和硕福晋等命妇及文武各官,在巳刻出地载门,至十里外举行大宴。和硕郑亲王夫妇在礼毕后,迎送察哈尔公主夫妇离开。

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初二日,额尔德尼琪琪格所出的察哈尔公主马喀塔又再回京,皇太极命睿亲王、豫亲王率领大臣去迎接公主;十一月初三日,清宁宫国君福晋、麟趾宫贵妃、永福宫庄妃率领诸王、贝勒之福晋及诸大臣之妻,在十里外举行大宴迎接公主他们入城;十一月初四日,察哈尔公主进献琥珀素珠、嵌绿松子石青金石辔鞧对等物。

崇德五年(1640年),皇太极偕国君福晋、诸妃去察哈尔公主所在地行猎;同年十月,额哲依夫妇回京探亲。

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皇太极去世后以国礼焚化梓宫及安葬山陵时,在康熙版《世祖章皇帝实录》中,这两天的活动似均以额尔德尼琪琪格领衔,为完善制度位份称其当时已为“中宫太后”;而乾隆版《世祖章皇帝实录》则改以摄政和硕郑亲王领衔,删减大部分“皇太后”额尔德尼琪琪格的内容。

顺治帝继位后,未没有尊额尔德尼琪琪格为皇太后。

顺治朝满文版的《内国史院档》等史料记载蒙古进贡物品给哲哲抑或蒙古亲贵入宫时,都称额尔德尼琪琪格为国君福晋或固伦额真福晋,而和硕特汗国的顾始合罕哈屯在顺治初年曾写了一封信给哲哲,信中就写有“献给国君哈屯”的字眼。满文祭文内顺治帝对哲哲的称呼则为“母亲国君福金”。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十四日,蒙古科尔沁部和硕福妃衮布、和硕贤妃博礼、满珠习礼的妻子多罗格格和桑噶尔斋国舅夫妇进京朝见顺治帝,福妃、贤妃及桑噶尔斋舅母等女眷由固伦额真福晋额尔德尼琪琪格在所住宫室接待。九月二十日,皇宫内再次为福妃及贤妃等举行筵宴,依旧是由固伦额真福晋额尔德尼琪琪格招待。

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5月28日),身为国君福晋的额尔德尼琪琪格在北京紫禁城内病逝,享年五十一岁。初祭、大祭等丧葬礼仪与清太宗之例相同。

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丁亥,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二月戊子,奉移梓宫于昭陵。雍正、乾隆两朝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人物评价

后金天命、天聪年间,在满蒙联姻的鼓乐奏鸣声中,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莽古斯的女儿哲哲,莽古斯之子宰桑的女儿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先后步入清宫,都嫁给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成为姑侄三人同事一夫。这种不计辈分的婚姻,在当时的满蒙礼俗中是完全正常的。其中的布木布泰,即为后来追封为孝庄文皇后,她不但在清朝正史上多有记载,而且竟在辞世三百余年之后,仍不时地在现代银屏上“潇洒走一回”,成为清宫题材影视剧热炒的“明星”。另一位侄女海兰珠,后来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她和皇太极的爱情佳话,不乏当代文学和影视作品的记述。唯有哲哲却相形见绌,如今却不及她两位侄女的这般辉煌。但在细读清代档案和历史文献后,感觉还是应该为这位科尔沁女子说上几句。

明朝末年,崛起于长白山麓的建州女真健儿,在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率领下,挥舞着寒光闪烁的金戈,催动着奋蹄奔腾的战马,在统一女真各部、建国后金的同时,踏上了绥服蒙古、问鼎中原的征途。努尔哈赤倚仗军旅铁骑的威慑,对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落和亲嫁娶,以建立和巩固政治联盟,为击败主要敌手明王朝,创造先决条件。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年方十六岁的哲哲,辞别了生养她的父母,离开了哺育她的科尔沁草原,走上了出嫁皇太极的路途。努尔哈赤特命皇太极率众前往辉发扈尔奇山城,迎接科尔沁部送亲的队伍,并大设宴席,举办了隆重的婚礼。这桩婚事,使哲哲的父亲莽古斯与努尔哈赤结成了亲家。有趣的是,这对亲家原来曾是一对冤家,经历过一段“不打不成交”的过程。

莽古斯是科尔沁部首领之一,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他曾与弟弟明安、叔伯兄弟翁果岱一起,率兵与海西女真的叶赫等部落组成“九部联军”,合攻努尔哈赤,被杀得大败而回。后来因看到建州女真的势力日益强大,再加努尔哈赤又频频使出了恩威并施的手段,才开始与其互通婚嫁,结盟修好。在哲哲出嫁之前二年,她的叔叔明安将女儿(即安布福晋)嫁给她的公公努尔哈赤,此举是蒙古贵族首次与努尔哈赤家族通婚,开了满蒙联姻之先河。哲哲出嫁之前数日,蒙古扎鲁特部的两位女子分别嫁给了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和五子莽古尔泰。这样算来,哲哲可称作是满蒙联姻的第四人,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家族通婚的第二位。

哲哲的丈夫皇太极,当时与他的次兄代善、堂兄阿敏、五兄莽古尔泰,并为后金四大和硕贝勒,位居第四,称四贝勒。他幼年从军,能征善战,屡立奇功,深得父亲努尔哈赤赏识。哲哲并非皇太极的第一位妻子,在她出嫁时,皇太极至少已经娶过两妻。一位是元妃钮祜禄氏,她是后金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女儿,当时已经生有一个儿子,就是皇三子洛博会;另一位是继妃乌拉纳喇氏,她是乌拉部贵族博克铎之女,当时已经生有两个儿子,即皇长子豪格和皇二子洛格。由此看来,刚嫁给皇太极的哲哲,在其诸位妻妾之中并非是地位最高的,至少元妃和继妃二人都应排位在她之上。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后金越来越重视与蒙古各部,特别是科尔沁部的联盟关系,出身于科尔沁名门的哲哲,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极即后金国大汗位,改元天聪。数年后他废除了过去四大和硕贝勒并座的旧制,开始南面独尊,俨然成为后金皇帝。此时的哲哲,住进沈阳新皇宫的中宫清宁宫,称为“清宁宫国主大福晋”,成为后金第一夫人。清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皇帝。七月,他举行了册封大内五宫后妃典礼,授予哲哲皇后的金册金宝,使之成为大清国的第一位皇后。

在沈阳清代皇宫的中路,迈过大清门,穿过崇政殿,登过凤凰楼,就到达了内廷宫区。正面居中而建、坐北朝南的就是哲哲与皇太极居住的中宫———清宁宫。宫前东、西两侧,分别是与哲哲同时晋封的四位皇妃的寝宫。清宁宫是座五间硬山顶前后廊式建筑。宫门开在东侧第二间,进门后,东侧隔出一间是哲哲与皇太极的寝居之处,室内靠窗设炕。西侧四间连为一体,东边有烧炕和祭祀时煮肉用的锅灶,西边三间搭设了南、西、北三面转角相连的火炕。其中较宽的南北炕,可供人起居坐卧;较窄的西炕,供摆放祭器等物品,其上方的西墙用来安设祭神祭祖的供位。这座清宁宫,除了宫顶的琉璃瓦和屋檐下的彩画,内外都没有过多的装饰,用来作为帝后的寝宫,可以说是相当朴素的。

皇太极一生先后纳娶过后妃十五人,这些后妃共生过十一个儿子和十四个女儿。作为中宫皇后的哲哲,是怎样具体地母仪天下,统率后宫,管理这个大家庭的呢?档案和文献中都少有记载。既没有赞颂她的什么突出功绩,也没有哪桩宫廷是非牵涉到她。自从皇太极登上后金大汗宝座直至去世,共计十七年,在这么长的时期内,哲哲始终稳居中宫地位,根据这点来推测,她主持内宫各项事务,还是令皇太极满意的。我们想像她应该是一个平和端庄温柔大度的皇后形象。有记载的是,哲哲位居中宫期间,满蒙结盟联姻正在频频进行,每逢蒙古各部远道前来纳贡朝贺、订立盟约、送女出嫁及迎娶公主,哲哲都率领众后妃送往迎来,并举行热情而盛大的宴会,以尽东道之谊。哲哲因后金重视蒙古的联盟也受到重视,在天聪、崇德年间,哲哲的母亲、莽古思的妻子科尔沁大妃曾多次来朝,每次都受到皇太极的礼遇。他以尊崇的礼节迎送科尔沁大妃,宴赏优厚。在清崇德二年(1637年)科尔沁大妃到来时,皇太极为她举办了隆重的酒宴。宴中哲哲以皇后暨女儿的双重身份,率贵妃、庄妃向母亲行蒙古族礼。皇太极又追科尔沁贝勒为和硕福亲王,并立碑于墓前。还赐封科尔沁大妃为科尔沁和硕福妃。

哲哲没有生下过男孩,先后为皇太极生下的是三个女儿。第一位是皇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正月下嫁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这位额哲是因为率领其父林丹汗的余部投降皇太极,并献出了元朝皇帝的传国玉玺之功,而被封为亲王的。他当了六年驸马后去世,这位公主又改嫁给额哲之弟阿布鼐,并生下儿子布尔尼与罗不藏。第二位是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清崇德四年(1639年)正月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多罗郡王奇塔特。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亲的弟弟。母亲科尔沁大妃在父亲莽古斯逝世后,被宰桑-布和三子索纳穆收继。科尔沁大妃与索纳穆至少生下二女一子,达哲(多铎嫡福晋)、义皇后(多尔衮嫡福晋)、奇塔特。推算起来,哲哲是他的姐姐暨岳母,他是哲哲的弟弟暨女婿。皇太极册封奇塔特为驸马的丝绢诰命原件,制作华美,堪称档案精品,弥足珍贵,曾在科左中旗档案馆中保存了三十余年,不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遗失,想来真令人扼腕叹息!第三位是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这位巴雅思护朗的曾祖父翁果岱与哲哲的父亲莽古斯,是同一祖父的叔伯兄弟,他们曾一起参加九部之战与努尔哈赤为敌,兵败后逐渐归附。巴雅斯护朗的祖父奥巴曾与努尔哈赤结盟,并迎娶努尔哈赤的侄孙女肫哲公主为妻,成为科尔沁的首位后金驸马。

清一代,满蒙联姻始终是清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政策。多年前,哲哲出嫁皇太极原本就是这一政策的产物;他们的三位金枝玉叶、血管中奔流着满蒙两个民族鲜血的女儿回嫁蒙古名门望族,特别是其中两位还嫁回了哲哲的娘家科尔沁部,同样也是这一政策的继续。由此看来,哲哲在客观上不正是扮演了这一政策的体现者、实行者、推动者的角色吗?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清宁宫溘然长逝,走完了自己南征北战的戎马一生。顺治帝即位后,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后随清廷迁都到北京,住在北京紫禁城里。顺治六年(1649年)的四月十七日,哲哲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顺治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恭奉她的梓棺在宫中正殿,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都穿上了丧服,男摘冠缨,女去首饰,以示哀悼。按皇太极驾崩时的规格进行了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祭等一系列祭奠礼仪。次年(1650年)二月,哲哲的梓棺被运回沈阳,与她的丈夫皇太极合葬在昭陵,即沈阳北陵。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要根据已故帝后生前功德事迹为其恭进庙号、谥号。哲哲安葬时,顺治帝为她恭进的谥号为“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后来雍正帝和乾隆帝又恭加了“哲顺”和“慈僖”四字,这样谥号全称就成了“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故现在对哲哲都以“孝端文皇后”来尊称。

人物纪念

在清代,帝后的庙号、谥号都要用玉石制成谥宝和谥册,供奉在太庙之中祭奠。谥宝就是刻载这些庙号、谥号的玉印,这种印只起观念上的作用,并不能像帝后们生前的金印玉玺那样加盖使用。而谥册除了记载庙号、谥号外,还有一些对该帝后生平的赞颂文字。

孝端文皇后的谥宝和谥册如今还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谥宝为交龙钮,长宽各为12.6厘米,通高10.8厘米,印文为孝端文皇后谥号全称,左为满文本字,右为汉文篆体。谥册共十片,每片长28.9厘米,宽13厘米,厚1厘米,首尾两页各刻龙纹,其余五页刻满文,三页刻汉文,每页黄绫包边,黄丝线相系。如今,当我们看到这两件珍贵的文物时,就仿佛又回到了三百余年前的悠悠岁月。

家庭成员

父亲:贝勒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斯,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

叔叔:明安、洪果尔

母亲:清人称其为科尔沁部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丈夫莽古斯死后,被其孙索诺木(宰桑-布和的儿子)收继。

丈夫: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

同父异母哥哥:博尔济吉特·布和(科尔沁部忠亲王宰桑、宰桑-布和)

同母异父妹妹:达哲、义皇后

同母异父弟弟:奇塔特

堂兄:昂洪,吉塞阿寨

堂妹:寿康太妃,豫亲王嫡福晋博尔吉济特氏(多铎长女,三女的生母)

堂弟:绰尔济,多尔济,朗素

女儿:固伦温庄长公主固伦端靖长公主固伦永安长公主

侄女:孝庄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多尔衮第一任福晋

史籍记载

《清史稿·孝端文皇后传》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艺术形象

年份

影视剧名称

演员

1987

满清十三皇朝

孟丽萍

1989

庄妃轶事

李凤英

1992

一代皇后大玉儿

吴雪芬

2003

孝庄秘史

邬倩倩

2012

美人无泪

蔡少芬

2015

大玉儿传奇

蒋林静

2016

大清江山之龙胆花

岳丽娜

2017

独步天下

王渊

标签: 孝端文皇后

更多文章

  • 孝惠章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名阿拉坦琪琪格,为顺治帝第二任皇后,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清世祖废后堂侄女。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立为皇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仁宪”,居于慈仁宫;康熙五十六年冬(1

  • 孝懿仁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懿仁皇后

    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689年8月24日),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佟国维之女,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侄女,同父异母妹妹悫惠皇贵妃。康熙十五年(1676年)入宫,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康熙二

  • 孝仪纯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仪纯皇后

    清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满洲镶黄旗人(原为满洲正黄旗包衣),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

  • 孝和睿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孝和睿皇后

    清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1776年11月20日-1850年1月23日),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乾隆年间,为嘉亲王侧福晋。嘉庆元年(1796年),永琰继位,为嘉庆帝,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孝淑皇后崩逝,晋封为皇贵妃。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十八日,诏

  • 孝哲毅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孝哲毅皇后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同治帝的元配皇后,蒙古正蓝旗人(后抬入满洲镶黄旗),清朝第三位从大清门抬进紫禁城的皇后,封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孝贞显皇后姑表外甥女,恭肃皇贵妃侄女。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日生,于同治十一年(1873年)二月初三

  • 愍周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愍周皇后

    孝节烈皇后周氏(1611年5月10日-1644年4月24日),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祖籍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明思宗朱由检的皇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自缢而亡,与崇祯帝合葬思陵。南明弘光帝上谥号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清朝上谥号庄烈愍皇后。别名:孝节烈

  • 董海川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朱家务村人,武术家,一般被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和主要传播者。中文名:董海川别名:董明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797年逝世日期:1882年职业:武术家主要成就:威名震河朔创立和传播八卦掌出生地:河北省廊坊市

  • 庆亲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庆亲王

    和硕庆亲王是清朝世袭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被十五哥嘉庆帝颙琰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封庆亲王,其子依例降为郡王。后来其孙奕劻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懿旨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前后一共传

  • 胤礽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

  • 固伦淑慧长公主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固伦淑慧长公主

    爱新觉罗·阿图(1632一1700),清太宗皇太极之第五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及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同母。本名:爱新觉罗·阿图别称:固伦和顺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巴林公主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地:盛京出生时间:1632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