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戴思恭

戴思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4/1/17 0:52:12

戴思恭(1324年-1405年),字原礼,号肃斋,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戴士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丹溪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明洪武年间,戴思恭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由于他的疗效特别好,每次都能药到病除,所以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朱元璋得病而久治不愈,下令逮捕医官,唯独慰勉戴思恭说:“你是仁义人,不用怕。”仍重用他。不久,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后,将诸多侍医治罪,唯独提升戴思恭为太医院使。永乐初,以年老求归。永乐三年(1405年)夏,再次奉召入京。冬,病卒,享年82岁。成祖亲撰祭文,派人致祭。戴氏在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在学术上继承了丹溪学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并有所发挥,提出“阳易亢,血易亏”气血盛衰理论,强调顾护胃气,辨证精到,施治圆活。著作有《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含《证治要诀》十二卷及《证治要诀类方》四卷);《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基本资料

本名:戴思恭

字号:字原礼

号肃斋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

出生时间:1324年

去世时间:1405年

主要作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推求师意》二卷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主要成就:继承丹溪学说,倡“气血盛衰论”

主要传人:汪机

人物简介

戴思恭医学理论,多能阐《内经》之旨,开诸家之悟。翰林学士王汝玉认为,戴思恭之医学“所得于丹溪者,触而通之,类而比之,研精殚思,明体适用……后之人能知丹溪之学者,是公有以倡之也。”朱国桢称其为“国朝之圣医”,后人誉为“明代医学之冠”。著有《订正丹溪金匮钩玄》、《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推求师意》等。《明史》有传。

戴思恭出身于读书人的家庭,他的祖上曾经有好几代人做过医生。戴思恭从小就深受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元至正三年(1343),戴思恭和弟弟戴思温跟随父亲,徒步走到乌伤(今浙江义乌),父子三人一同拜著名医家朱震亨(丹溪)为师。当时,朱丹溪门下有众多的弟子。而戴思恭颖悟绝伦,刻苦好学,最受丹溪的赏识,所以得到的医学传授也最为精深。后来,戴思恭学成回乡,他高明的医术闻名于江浙一带地区。

御医生涯

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戴思恭被朝廷征为正八品御医,授予了“迪功郎”的官职。由于他治病疗效特别好,明太祖朱元璋非常看重他。

戴思恭曾为晋王治愈了肢瘫的病症。但后来,朱元璋第三子晋恭王因旧病复发而死。朱元璋大怒,逮捕了王府的御医,要将他们治罪杀死。戴思恭上前从容进言道:“我曾经为晋王治过病,并且对您说过,今日虽然病好了,但因为他的病已深入膏肓,如果再复发就性命难保,今天果然如所言了。”听了戴思恭的这一席话,太祖朱元璋才免了各位御医的死罪。

洪武三十一年(1398)5月,太祖朱元璋患病久治不愈,迁怒于御医,下令逮捕医官。朱元璋唯独慰勉戴思恭说:“你是仁义人,不要怕。”仍重用他。不久,明太祖病逝。建文帝即位后,将诸多侍医治罪,唯独提升戴思恭为太医院使。

到了永乐初年(1403),78岁的戴思恭因年老告辞回乡。三年后,再次被征召入朝,当时的皇帝为朱棣。早在洪武年间,朱棣尚为燕王时,因患症瘕之疾,燕王府良医正(后升院判)韩彝久治不愈,太祖朱元璋就派戴思恭前往燕京(北京)诊治。戴思恭先询问了韩彝所用的药方,又问燕王有什么饮食嗜好,朱棣答:“生芹”。戴思恭说:明白了。他一剂药下,即排出诸多寄生虫,燕王的病就好了。因此,朱棣对戴思恭十分敬重。戴思恭再次入朝时已80高龄,朱棣对他特别关照,免去了他的跪拜之礼。这一年的年底,戴思恭又告老还乡。返乡十天后,戴思恭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安葬在浦江之滨的独秀山。

在戴思恭最后离开朝廷返回故里之时,朱棣曾颁布诏书“朕复招汝,汝即来也”,可见已为皇帝的朱棣对戴思恭的期待与敬重,仍然期待着让戴思恭关注他的保健医疗。戴思恭死后,皇帝传谕旨予以祭奠,说了许多称赞之辞。

传扬丹溪学说

戴思恭的著作有《证治要诀》十二卷;《证治要诀类方》四卷;《推求师意》二卷;以及校补《金匮钩玄》三卷。

戴思恭得到了朱丹溪学术的真传,在继承中对丹溪未竟之论予以补充、发挥,不愧为丹溪高足。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戴思恭则补充说:“气属阳,动作火”,并进一步解释说:“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丹溪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戴思恭则根据临床,对此加以引申,指出“传化失常”是导致郁证的关键。戴思恭写的《推求师意》一书,便是本着其师朱丹溪之道,予以研究阐发,发挥了老师的未竟之意。难能可贵的是,戴思恭身为朱丹溪弟子,对丹溪的心法领悟最深,但也善于灵活运用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之长,而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垂暮之年的戴思恭,对恩师朱丹溪仍然怀着深深的敬重。公元1405年,82岁的戴思恭离开朝廷返回故乡,十天后病逝。而就在这十天里,他还抱病祭奠了先师朱丹溪的陵墓。

宋濂在《宋学士文集·翰苑续集》中撰文称赞戴思恭医术高妙,非一般医生可及,可以看出戴思恭当时的医名。明史中评价戴思恭“人谓无愧其师云”,该是对朱丹溪这位优秀弟子的最高嘉许。

贡献

滋阴学说的提出,在临床医学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但由于丹溪习医较迟,兼且在学医过程中,几乎误入歧途,后来虽然获得名师之指点,但岁月不饶人,丹溪学成已经四十四岁了,难得他仍然能够在临床病症中发现滋阴之法,但是滋阴之学术在他的手中并未能够完全成熟,直到其门人戴思恭,在他的著述中修订了丹溪之学,而间以本身的学说填补其中,滋阴之学说才比较能被人了解和接受。所以在滋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戴思恭在其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标签: 戴思恭

更多文章

  • 李中梓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

  • 缪希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缪希雍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

  • 王肯堂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肯堂

    王肯堂(约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

  • 李攀龙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攀龙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其诗多风尘字样,人谓之李风尘。本名:李攀龙别名:沧溟

  • 王履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履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山(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本名:王履所处时代:元末明初出生地:昆山(今属江苏)人出生日期:约生于元

  • 周遇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遇吉

    周遇吉(?-1644年),字萃蓭,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风虎山,明朝名将。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追赠太保,谥忠武。本名:周遇吉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辽东锦州卫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644年主要成就: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字号:萃蓭祖籍:山东蓬莱官职

  • 紫柏真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四大高僧:莲池大师、藕益智旭大师、憨山德清大师、紫柏真可大师)。俗姓沈,字达观,晚年自号紫柏,门人称为尊者。亦自谓皮毬道人。万历中,慈圣皇太后钦佩师之道风,神宗皇帝也雅知师之学行,曾曰:“若此真可名一僧。”(《紫柏尊者别集附录》)遂取之为名。

  • 贺人龙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贺人龙

    贺人龙(?~1642),陕西米脂县北菜地峁(今属李家站乡)人,明末名将。万历年间武进士,初以守备官隶于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年间,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战悍勇,人呼“贺疯子”。崇祯四年(1631),洪承畴命他假意宽待诱降的义军将士,酒宴间以伏兵杀320余人。后又从属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庭、总督杨嗣

  • 曹变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曹变蛟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曹变蛟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

  • 王世贞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