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攀龙

李攀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96 更新时间:2024/1/18 2:28:3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其诗多风尘字样,人谓之李风尘。

基本资料

本名:李攀龙

别名:沧溟先生

字:于鳞

号:沧溟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济南府历城

出生日期:1514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1570年9月18日

主要作品:《沧溟集》《古今诗删》

主要成就:“后七子”领袖

字号:字于鳞

擅长:七言近体

人物生平

李攀龙生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四月十八日,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去世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九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十八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三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难以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李于鳞《怀宗子相》诗:“蓟门秋杪送仙槎,此日开尊感岁华。卧病山中生桂树,怀人江上落梅花。春来鸿雁书千里,夜色楼台雪万家。南越东吴还独往,应怜薄宦滞天涯。”子相每诵中联,自叹以为不可及。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贵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著,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李按察攀龙》)。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隆庆元年(1567年),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年),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将士,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仅四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攀龙遂卧病不起,于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暴疾而卒,终年五十八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后人在其少年读书处趵突泉上建白雪楼,以寄托对诗人的追念之情。楼渐荒废,至解放初拆除。1996年又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建成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

文学成就

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

李攀龙诗文,由其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沧溟先生集》,其后屡有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所写《拟古诗》,临摹过甚,受人指摘。

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他所著的《答冯通书》就提到:“秦汉以后无文矣”。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语近情深,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诗作集粹

平凉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送元美、寄元美诸诗,可使乐人歌之。)

送子相归广陵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

落日千帆低不渡,惊涛一片雪山来。

和聂仪部明妃曲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塞上曲送元美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其三

胡姬十五汉宫妆。夹道杨花扑酒香。

处处红楼堪系马。莫教春色断君肠。

郡斋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平凉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寄送方山人归歙州

河水悠悠鴈影长。长安回首泪成行。

可怜三十年前客,明日扁舟是故乡。

答赠沈孟学

海门中断出吴关。北望江流九折还。

一日故人携酒处。白云千载凤凰山。

史籍记载

李攀龙,字于鳞,历城人。九岁而孤,家贫,自奋于学。稍长为诸生,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为诗歌。已,益厌训诂学,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举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稍迁顺德知府,有善政。上官交荐,擢陕西提学副使。乡人殷学为巡抚,檄令属文,攀龙怫然曰:“文可檄致邪?”拒不应。会其地数震,攀龙心悸,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何景明便,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

攀龙既归,构白雪楼,名日益高。宾客造门,率谢不见,大吏至,亦然,以是得简傲声。独故交殷、许辈过从靡间。时徐中行亦家居,坐客恒满,二人闻之,交相得也。归田将十年,隆庆改元,荐起浙江副使,改参政,擢河南按察使。攀龙至是摧亢为和,宾客亦稍稍进。无何,奔母丧归,哀毁得疾,疾少间,一日心痛卒。

李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摈先芳、维岳不与,已而榛亦被摈,攀龙遂为之魁。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诸子翕然和之,非是,则诋为宋学。攀龙才思劲鸷,名最高,独心重世贞,天下亦并称王、李。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好之者推为一代宗匠,亦多受世抉摘云。自号沧溟。

著作和思想

李攀龙所编的《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但这个本子有一个缺点,于宋元诗一字不选,唐诗后直接进入明诗,反映了他对宋诗的排斥和观点偏狭。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

标签: 李攀龙

更多文章

  • 王履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履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山(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本名:王履所处时代:元末明初出生地:昆山(今属江苏)人出生日期:约生于元

  • 周遇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周遇吉

    周遇吉(?-1644年),字萃蓭,明末锦州卫人。又按周氏家谱称其原籍为今江苏睢宁风虎山,明朝名将。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追赠太保,谥忠武。本名:周遇吉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辽东锦州卫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644年主要成就: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字号:萃蓭祖籍:山东蓬莱官职

  • 紫柏真可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四大高僧:莲池大师、藕益智旭大师、憨山德清大师、紫柏真可大师)。俗姓沈,字达观,晚年自号紫柏,门人称为尊者。亦自谓皮毬道人。万历中,慈圣皇太后钦佩师之道风,神宗皇帝也雅知师之学行,曾曰:“若此真可名一僧。”(《紫柏尊者别集附录》)遂取之为名。

  • 贺人龙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贺人龙

    贺人龙(?~1642),陕西米脂县北菜地峁(今属李家站乡)人,明末名将。万历年间武进士,初以守备官隶于延绥镇巡抚洪承畴麾下。崇祯年间,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作战悍勇,人呼“贺疯子”。崇祯四年(1631),洪承畴命他假意宽待诱降的义军将士,酒宴间以伏兵杀320余人。后又从属陕西巡抚陈奇瑜、孙传庭、总督杨嗣

  • 曹变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曹变蛟

    曹变蛟(1609~1642),山西大同(今山西大同市)人,明朝名将。名将曹文诏之侄。身怀勇力,少年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很受天子器重。先后被任命为参将、副总兵、都督佥事、左都督、总兵官。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曹变蛟统兵有方,敢战敢为,为抵抗满清异族统治作出了巨大

  • 王世贞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

  • 项墨林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项墨林

    项墨林(1525—1590),原名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少即英敏,博雅好古,绝意仕进。当时风雅之士来嘉兴必访项元汴,名画家文彭、文嘉等与项

  • 猪八戒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猪八戒

    猪八戒,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法号悟能(由观世音菩萨所取),浑名八戒(由唐僧所取),是唐僧的二徒弟,孙悟空的二师弟,沙僧的二师兄。在原著中,自投为猪胎之后,生的猪头人身,体型肥胖硕大,皮肤黑灰,獠牙长出嘴外,外形丑陋吓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精通三十六般变化,所持的兵器为太上

  • 白骨精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白骨精

    白骨精(又称白骨夫人、尸魔),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妖怪。她本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变幻成了人形,习得化尸大法。后来白骨精发现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长生不老。在经历多次变化后,最终被孙悟空识破继而将她打死。在原著中,她并无白骨精的称呼,且所占篇幅较少,也是

  • 卵二姐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卵二姐

    卵二姐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是猪八戒的前妻,和猪八戒结婚一年后病死。观音奉旨上长安路上,在福陵山碰到了猪八戒,卵二姐通过猪八戒的叙述,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场。中文名:卵二姐别名:卯二姐性别:女登场作品:《西游记》配偶:猪八戒国籍:乌斯藏国居住地:福陵山云栈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