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毛伯温

毛伯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80 更新时间:2024/1/16 23:06:46

毛伯温(1482年-1545年),字汝厉,号东塘,江西吉水(吉水县八都镇圳上毛家村人)人,祖籍浙江三衢,明朝兵部尚书,将领。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嘉靖初年,升为大理寺丞,误判李福达重罪被革职。嘉靖十五年(1536年),因明世宗欲图征讨安南,毛伯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靖十九年(1540年),毛伯温不费一刀一剑讨平安南归朝,封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毛伯温上书巩固边防,明世宗同意。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毛伯温被人诬陷发放边疆,途中被赦免还乡,还乡后不久病发去世。隆庆元年(1566年),明穆宗给毛伯温恢复了官职,并赐予恤典,天初年,明熹宗追谥他为“襄懋”。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下诏夸奖毛伯温功绩。毛伯温工诗,有《毛襄懋集》十八卷、《平南录》,《东塘诗集》十卷及《毛襄懋奏议》二十卷。(概述图片来源)

基本资料

本名:毛伯温

字号:字汝厉

号东塘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吉水

出生时间:公元1482年

去世时间:公元1545年

主要作品:《东塘诗集》等

主要成就:征讨安南,稳固边防

人物生平

明朝弘治初年,毛伯温游历至广东省惠州府博罗县主簿丁震家,丁震对毛伯温一见深器,就收留了他,并供他读了三年书。毛伯温离开广东后还专门寻找过丁震,并给丁家赠送了匾额。

正德二年(1507年),毛伯温中举人。

正德三年(1508年),毛伯温考中进士,初任绍兴府推官。

正德六年(1511年),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先后巡按福建、河南。任河南巡按期间,在湖南郴州汝城修建了绣衣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专门旌表监察官员的牌坊。

嘉靖元年(1522年),宦官张锐、张忠等被判死刑,其同党萧敬、韦霦暗中想拖延行刑。毛伯温上书请求一并杀了萧敬、韦霦,宦官们因此才闭上了嘴巴。

嘉靖初年,毛伯温升为大理寺丞,后又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后因李福达一案被重提,毛伯温因为在大理寺时误判重罪,被罢官归乡。

嘉靖十一年(1532年)九月,毛伯温因为他人推荐而恢复旧职,朝廷令其巡抚山西,后又改为巡抚顺天,但他都没有上任。朝廷于是让毛伯温改为办理都察院的事务。

嘉靖十二年(1533年),毛伯温升任为左副都御史。在这个职务上,他又受到赵王府的族人朱祐椋的攻击,被解除官职听候考察。过后又被开除了职务。

嘉靖十五年(1536年)冬天,皇子朱载壡出生,明世宗打算向外国颁布诏书。礼部尚书夏言认为安南多年不来朝贡,不应当派遣使节,并进而请讨伐它。明世宗于是起用毛伯温为右都御史,让他和咸宁侯仇鸾整兵待命。毛伯温以父丧在身推辞,明世宗不答应。

嘉靖十六年(1537年)五月,毛伯温到达北京,递上六条方略。恰好这时安南国王孙黎宁派遣陪臣郑惟僚等人来诉说莫登庸弑君篡权,请明朝兴兵替他们复仇。明世宗怀疑情况不真实,命令毛伯温暂缓出兵,传令两广、云南守臣调查以后报上来,同时让毛伯温协助办理都察院的事务。御史何维柏奏请让毛伯温守完丧,世宗不答应。毛伯温只好称病不出,一直到除丧服的祭祀过后才出来理事。同年冬天,毛伯温升任工部尚书。

嘉靖十七年(1538年)春天,黔国公沐朝辅等拿莫登庸的降表献给朝廷,请求宽恕其罪,允许安南来朝贡。在此之前,云南巡抚汪文盛奏称,莫登庸听说朝廷将发兵前往讨伐他,派人偷偷来侦察我们。明世宗已传令要大臣按照以前的诏书出兵,汪文盛又采纳安南投降过来的武文渊的计策,上书说莫登庸可以拿下来的情况,一面又传檄要莫登庸向朝廷上表献地。此时,明世宗在大臣的意见下改命毛伯温担任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限期上任。后又因为明世宗的个人原因加上兵部尚书张瓒的无能,没有什么像样的计策,明世宗感到不高兴,责怪了张瓒一番,军队又停止出征了,毛伯温受命再次协助办理按察院的事务。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明世宗住在承天,诏令毛伯温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务。不久选用东宫官员,又给他加官,兼任太子宾客。大同所管辖的镇边、镇川、弘赐、镇河、镇虏五座城堡,距城二百多里远,是接近敌人营帐的最边远地带。自从巡抚张文锦因为修筑这些城堡导致兵变后,没有人敢再主张维修它们了。伯温说:“兵变所以发生,是因为张文锦用人不当,并不是他的建议有什么不对。”于是修复了这些城堡,招募三千士兵在这里防守,分给他们空闲的田地,永久地免除他们的田赋。边防依仗这一点很有威力。论功,毛伯温被晋升为太子少保。时,莫登庸害怕明朝讨伐他,几次上书请求投降。明世宗也想借此机会安抚他,就派侍郎黄绾去招安。黄绾过多地提出各种要求,明世宗一怒之下罢了黄绾的官。然后又下交群臣议论,大家都说应当讨伐安南。明世宗同意了,就在闰七月里命令毛伯温、仇鸾南征,文武三品以下官员不听命令的,允许他们按军法处治。伯温等到达广西后,召集总督张经,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参政翁万达、张岳等商定,征调两广、福建、湖广狼土官兵共十二万五千多人,分置三处哨所,从凭祥、龙峒、思陵州挺进安南,再用两支奇军作为声援部队。又传令云南巡抚汪文盛率兵驻在莲花滩,也分兵三路进军安南。部署已定,碰上仇鸾因罪被召回,就让柳珣取代了他。

嘉靖十九年(1540年)秋天,毛伯温等人进驻南宁,传檄安南臣民,告诉他们大明王朝要选择黎氏子孙继承祖宗的家国,只治莫登庸父子的罪,有带领郡县投降的,就拿这个郡县封赏他。又悬重赏缉拿莫登庸父子,同时传令登庸只要交上土地、人民的簿册并依此纳款,就照诏书中讲过的那些饶恕他的罪过。莫登庸非常害怕,派了使臣到万达那里求降,措辞很是可怜。万达把他们送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奉命答应了,向他们传达了天子的恩德和威严,收取了安南国的地图、户籍,还有他们所归还的钦州四峒地区,暂且命令莫登庸的使臣回国听令。伯温把这些情况飞章上奏,明世宗极为高兴,发布诏书把安南国改名安南都统使司,让登庸当都统使,世代相承,在境内分设十三个宣抚司,由他自己安排。毛伯温接受讨伐安南的任务一年多时间里,没射过一支箭,安南就被平定,这是因为世宗本来就不打算动兵的缘故。事后论功,毛伯温被加官为太子太保。此战后,毛伯温将功劳很大的翁万达、张岳推荐给明世宗,二人遂得任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正月,毛伯温班师回朝,仍旧办理都察院的职事。边关上几次传来警报,毛伯温请修建京师外城。明世宗已批示说可以,给事中刘养直说修庙的工程正在进展中,物力跟不上,世宗就传令暂停修筑外城。同年十月,兵部尚书张瓒去世,毛伯温就代理兵部的事务。张瓒为人迷恋权柄,不能尽职,在兵部当了八年尚书,军事设施全给荒废了。毛伯温召集朝臣们商议后奏上二十四条防边建议,军令为之一新。有言官建议核实新军、京军及内府力士、工匠名额,以便节约开支,充实国库储备。毛伯温于是递上关于应当裁减的冗滥人员的二十多条意见,举凡锦衣、腾骧等卫,御马、内官、尚膳等监,这些一向被宦官们占据的部门,都在裁减之列。明世宗称赞这个建议,命令立即照此清理。朝廷中多年来存在的这些弊端得到了很大改善,却得罪了朝廷之中的宦官。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二月,明世宗南巡承天府,下诏让毛伯温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不久,遴选宫僚,加兼太子宾客。毛伯温建议将大同管辖的镇边、镇川、弘赐、镇河、镇虏五五堡重新营建,募军三千防守,因此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天,顺天巡抚朱方因为防秋结束请撤回临时派驻的客兵。不多久,北寇大举入侵,直逼京师近郊。明世宗大为震怒,一并逮捕了总督翟鹏,让他充了军,把朱方打死在大棍之下。御史舒汀说,朱方只是建议撤回蓟镇的客兵,主张把宣府、大同的客兵一起撤回的是毛伯温和职方郎韩最。明世宗于是把毛伯温削除官籍,把韩最打了八十大棍,发配到最边远的地方充军去了,途中被赦免归乡。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毛伯温因背上长出疽疮而死。

人物成就

毛伯温征讨安南既用军事攻略,又用政治攻势。他调集两广、福建、湖北等官兵12万余人,分三路包围莫登庸,又向安南官兵宣传“揖让”政策,后不费一刀一箭平定了安南,靖边安民,创造了明朝有史以来兵不血刃的战绩,扩大了明王朝的版图。其后,毛伯温又稳固边防,修筑了很多防御措施,为明朝的边防作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明史》:①伯温气宇沉毅,饮啖兼十人。临事决机,不动声色。②毛伯温能任翁万达、张岳,以成安南之功,不失为持重将。万达饬边备,整军实,其争复套,知彼知己,尤深识远虑云。

《四库全书》:伯温文格颇疏畅,诗非其长。

明神宗:往征南粤,克清万里之妖氛,晚遂优游,久闻沦谢,眷老成之在念,宜恤典之荐加。

轶事典故

帝王赠诗

毛伯温奉命出征安南时,明世宗写诗一首赠予其,诗名《送毛伯温》。

与俞大猷

安南地区叛乱,毛伯温受命出征,时俞大猷向毛伯温毛遂自荐,还陈述了自己的作战方案。毛伯温看后十分欣赏,还夸奖了他几句,但最后并没有任用俞大猷。

修三贤祠

毛伯温担任河南巡按御史期间,为了纪念三位诗人,在开封古吹台上雕塑三贤像,修建了三贤祠。

知恩图报

毛伯温年少时受过丁震的资助,后来毛伯温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后,为了报答丁家的恩情,出资在丁家村建造了宏伟壮观的“鸦鹊巢”。“鸦鹊巢”堂内分上厅、下厅,中间设有天井,厅上由八根直径40厘米的石柱支撑起大厅的木构梁架,呈三角形屋顶。祠堂内雕梁画栋,造型奇特,形式各异。梁托上雕有人物、动物、花草、鸟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属于典型的客家建筑风格。

标签: 毛伯温

更多文章

  • 王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王本仁的儿子。正如李志敏所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于河南孟津县。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

  • 曹鼐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鼐

    曹鼐(1402年-1449年9月1日),字万钟,号恒山。北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人。明朝初年名臣。曹鼐自少为人豪爽,有大志,博览群书。宣德元年(1426年),中乡试第二,任代州训导,改派江西泰和县典史。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成癸丑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年)

  • 徐鸿儒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鸿儒

    徐鸿儒,男,山东钜野人。自明万历二十九年前后,他与王森、王好贤父子联手,利用"闻香教"组织农民,秘密活动20余年。(1622年6月19日),率众在巨野西部、郓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乘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用红中为标志,义军

  • 高桂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桂英

    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俗称壶芦旦)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本名:高桂英别名:高皇后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主要成就:成为大顺皇后诰封:节孝贞义一品夫人高桂英,米脂县城北壶芦山(俗称壶芦旦)人,高一功之姐,李自成夫人。李自成兵败后,高夫人带李过、李通、李来亨及贺

  • 叶小鸾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叶小鸾

    叶小鸾(1616~1632)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蝶,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中文名:叶小鸾出生日期:1616年逝世日期:1632年出生地:江苏吴江北厍镇叶家埭(今叶周村)字:琼章身

  • 沈周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书法家,文学家,医学家,明中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少时师从陈宽学习诗文,青年时期师从伯父沈贞,还有刘珏、杜琼、赵同鲁等学习绘画。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

  • 仇英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仇英

    仇英(约1498年—约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明代画家。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

  • 杜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杜堇

    杜堇,明代画家,生活在十五至十六世纪初,原姓陆,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中文名:杜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出生日期:明代十五世纪逝世日期:明代十六世纪初代表作品:《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纂》、《无声诗史》。杜堇,明代画家,生活在十五至十

  • 诸大绶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大绶

    诸大绶(1523-1573),字端甫,号南明,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漓渚(今浙江绍兴漓渚镇)人。明代官吏。嘉靖三十五年会试第二、进士第一,状元,授翰林修撰,预修《承天大志》、《世宗实录》,校录《永乐大典》,升左春仿左谕德,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卒谥文懿,有《诸文懿公集》。概述图片来源本名:诸大绶

  • 张煌言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煌言

    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朱以海,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