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咏

张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4/1/18 12:01:59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基本资料

本名:张咏

别名:张忠定、张乖崖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濮州鄄城

出生日期:946年

逝世日期:1015年

主要作品:《张乖崖集》

主要成就:平定王小波、李顺起义

字号:字复之

官职:礼部尚书,枢密直学士

谥号:忠定

追赠:左仆射

爵位:开国公

人物生平

张咏少年时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客游在远方,却未尝觉得低人一等人。

少年时学习击剑,为人慷慨好说大话,乐为奇节。又爱好下棋,精通射箭,喜饮酒,晚年因此成疾。

由于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十九岁时,开始力学着文,家贫无书,借到手之后再抄下来苦读。他读书十分勤奋,没有书桌,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的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写的《劝学》诗中有这样两句:“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可以说是他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写照。

张咏于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做崇阳县令时,“民不务耕织,唯以植茶为业”。太平兴国初年,朝廷为避免以后受榷茶之弊,下令拔茶植桑,“民以为苦”。其后官府榷茶,鄂州其他各地茶园户或失业或贫困不堪,独崇阳县以缣纳税,免遭其害,生活安定富足。因而崇阳之民,对张咏殊为感激。后来担任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书丞、浚仪县令等职务。公元九九零年,四十五岁,提拔为湖北转运使。淳化四年,任命为枢密直学士。

淳化五年,张咏外调为益州知州。淳化年间,四川地方官压迫剥削百姓,贫民起而作乱,首领叫做王小波,将彭山县知县齐元振杀了。后来王小波为张咏统帅的官兵所杀,余众推李顺为首领,攻掠州县,声势大盛。太宗派太监王继恩统率大军协助张咏,击破李顺,攻克成都。

淳化五年五月,诏降成都府为益州。张余率起义军复起,攻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至道元年,张余被官兵俘虏。至道三年,西川广武卒刘旰又率众起义。张咏出兵击灭。后召拜给事中,充户部使。改御史中丞。

他在乱事平定后安抚四川,深知百姓受到压迫太甚时便会铤而走险的道理。后来他做杭州知州,正逢饥荒,百姓有很多人去贩卖私盐度日,官兵捕拿了数百人,张咏随便教训了几句,便都释放了。部属们说:“私盐贩子不加重罚,恐怕难以禁止。”张咏道:“钱塘十万家,饥者十之八九,若不贩盐求生,一旦作乱为盗,就成大患了。待秋收之后,百姓有了粮食,再以旧法禁贩私盐。”《宋史》记载了这一件事,赞美他的通情达理。

景德二年,六十岁,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被誉为“纸币之父”。伦敦的英格兰银行中央的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少见的中国桑树。因为张咏发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树叶。

大中祥符二年,升州失火,火势之大令令鸟雀飞逃之群遮蔽了太阳,往往从空中向下坠落,“烈焰忽飞,狂风并作,人不及走,目不暇旋”一顿饭之间,千室俱烬。真宗遣使抚问,认为张咏在升州,可以不用担心。张咏为伤者提供赈款救恤,死者官府埋葬。并斩首了放火者。

大中祥符三年,迁工部尚书再任。四年,加礼部尚书。大中祥符八年,卒。葬于陈州宛丘县孝悌乡谢村里。

人物评价

自评: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宋祁:惟公禀尊严之气,凝隐正之量。

苏轼: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

蔡襄:此君殊清节,可为世戒,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王安石:岂不以刚毅正直有劳于世如公者少欤。

钱易:公生平以刚正自立,智识深远,海内之士,无一异议。

韩琦:魁奇豪杰之材,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代之伟人也。

张颐:其英声骏烈,人人知之。

纪昀:平日刚方尚气,有岩岩不可犯之节。

金庸:张咏性子很古怪,所以自号“乖崖”,乖是乖张怪僻,崖是崖岸自高。

个人作品

《声赋》《放盆池鱼赋》《鯸鮧鱼赋》

《悼蜀四十韵》《劝学》《愍农》《缉书斋》《阳春曲》《劝酒惜别》《登崇阳县北峯亭》《登崇阳县美美亭》《县斋秋夕》《登黄鹤楼》《新秦遣怀》《登麟州城楼》

《詹何对楚王疏》《异兽图赞》《木伯传》《骂青蝇文》《麟州通判厅记》《春日宴李氏林亭记》

《送赵况进士谒李员外序》《送田锡韩丕之任序》《赠丘生别序》

轶事典故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张乖崖做崇阳县令,看见有小吏从库房出来,看到他的头发鬓角的头巾上有一枚钱币,张乖崖就盘问他,小吏回答说:“这是库房里面的钱。”于是张乖崖命令下属打了他,小吏很恼火地说:“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能够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够斩我。”张乖崖拿过笔来,上面判他说:“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走下台,然后自己拿剑斩了他,并向御史台上书自我弹劾。在崇阳至今还流传这个故事。

有个士人在外地做小官,亏空公款,受到悍仆挟制,若不将长女相嫁,便要去出首告发。合家无计可施,深夜聚哭。张咏听到了哭声,拍门相询,那小官只说无事,问之再三,方以实情相告。当下张咏不动声色,向士人借此仆一用,骑了马和他同到郊外去。到得树林中无人之处,挥剑便将恶仆杀了,回来后告知小官,说仆人不再回来,并告诫他以后千万不可贪污犯法。他曾对朋友说:“张咏幸好生在太平盛世,读收自律,若是生在乱世,那真不堪设想了。”

李顺虽然平了,但太监王继恩统军无方,扰乱民间,于是太宗派张咏去治蜀。王继恩捉了许多乱党来交给张咏办罪,张咏尽数将他们放了。王继恩大怒。张咏道:“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咏与公化贼为民,有何不可哉?”

王继恩部下士卒不守纪律,掠夺民财,张咏派人捉到,也不向王继恩说,径自将这些士兵绑了,投入井中淹死。王继恩也不敢向他责问,双方都假装不知。士兵见张咏手段厉害,就规矩得多了。

李顺乱蜀之后,凡是到四川去做官的,都不许携带家眷。张咏做益州知州,单骑赴任。部属怕他执法严厉,都不敢娶妾侍、买婢女。张咏很体贴下属的性苦闷,于是先买了几名侍姬,其余下属也就敢置侍姬了。张咏在蜀四年,被召还京,离京时将侍姬的父母叫来,自己出钱为众侍姬择配嫁人。后来这些侍姬的丈夫都大为感激,因为所娶到的都是处女。

张咏未中举时,有一次经过汤阴县,县令和他相谈投机,送了他一万文钱。张咏便将钱放在驴背上,和一名小童赶驴回家。有人对他说:“前面这一带道路非常荒凉,地势险峻,时有歹人出没,还是等到有其他客商后结伴同行,较为稳便。”张咏道:“天气冷了,父母年纪已大,未有寒衣,我怎么能等?”只备了一柄短剑便即程。走了三十余里,天已晚了,道旁有间孤零零的小客栈,张咏便去投宿。客栈主人是个老头,有两个儿子,见张咏带了不少钱,很是欢喜,悄悄地道:“今夜有大生意了!”张咏暗中听见了,知道客栈主人不怀好意,于是出去折了许多柳枝,放在房中。店翁问他:“那有甚么用?”张咏道:“明朝天没亮就要赶路,好点了当火把。”他说要早行,预料店主人便会提早发动,免得自己睡着了遭到了毒手。刚到半夜,店翁就命长子来叫他:“鸡叫了,秀才可以动身了。”张咏不答,那人便来推门。张咏早已有备,先已用床抵住了左边一扇门,双手撑住右边那扇门。那人出力推门,张咏突然松手退开,那人出其不意,跌撞而入。张咏回手一剑,将他杀了,随即将门关上。过不多时,次子又至,张咏仍以此法将他杀死,持剑去寻店翁,只见他正在烤火,伸手在背上搔痒,甚是舒服,当即一剑将他脑袋割了下来。黑店中尚有老幼数人,张咏斩草除根,杀得一个不留,呼童率驴出门,纵火焚店,行了二十里天才亮。后来有行人过来,说道来路上有一家客栈失火。

张咏少年时喜饮酒,在京城常和一道人共饮,言谈投机,分别时又大饮至醉,说道:“和道长如此投缘,只是一直未曾请教道号,异日何以认识。”道人说道:“我是隐者,何用姓名?”张咏一定要请教。道人说道:“贫道是神和子,将来会和阁下在成都相会。”日后张咏在成都做官,想起少年时这道人的说话,心下诧异,但四下打听,始终找他不到。后来重修天庆观,从一条小径走进一间小院,见堂中四壁多古人画像,尘封已久,扫壁而视,见画像中有一道者,旁题“神和子”三字,相貌和从前共饮的道人一模一样。神和子姓屈突,名无为,字无不为,五代时人,有著作,便以“神和子”三字署名。

张咏少年时,到华山拜见陈抟,想在华山隐居。陈抟说:“如果你真要在华山隐居,我便将华山分一半给你但你将来要做大官,不能做隐士。好比失火的人家正急于等你去救火,怎能袖手不理?”于是送了一首诗给他,诗云:“征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也须多谢鬓边疮。”当时张咏不明诗意,其后他知益州、知杭州,又知益州,头上生恶疮,久治不愈,改知金陵,均如诗言。世传陈抟是仙人,称为陈抟老祖。

张咏做成都知府时,依照惯例,京中派到成都的京官均须向知府参拜。有一个小京官,已忘了他的姓名,偏偏不肯参拜。张咏怒道:“你除非辞职,否则非参拜不可。”那小京官很是倔强,说道:“辞职就辞职。”便去写了一封辞职书,附诗一首,呈上张咏,站在庭中等他批准。张咏看了他的辞呈,再读他的诗,看到其中两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不禁大为称赏,忙走到阶下,握住他手,说道:“我们这里有一位诗人,张咏居然不知道,对你无礼,真是罪大恶极。”和他携手上厅,陈设酒筵,欢语终日,将辞职书退回给他,以后便以上宾之礼相待。

宋史评论张咏说:“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他生平不喜欢宾客向他跪拜,有客人来时,总是叫人先行通知免拜。如果客人礼貌周到,仍是向他跪拜,张咏便大发脾气,或者向客人跪拜不止,连磕几十个头,令客人狼狈不堪,又或是破口大骂。

他性子急躁得很,在四川时,有一次吃馄饨,头巾上的带子掉到了碗里,他把带子甩上去,一低头又掉了下来。带子几次三番的掉入碗里,张咏大怒,把头巾抛入馄饨碗里,喝道:“你自己请吃个够罢!”站起身来,怒气冲冲的走开了。

在澶渊之盟中大出风头的寇准做宰相,张咏批评他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后来两人遇到了,寇准大设酒筵请他,分别时一路送他到郊外,向他请教:“何以教准?”张咏想了一想,道:“《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去忙取《霍光传》来看,读到“不学无术”四字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说:“张公原来说我不学无术。”

张咏做杭州知府时,有一个名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沈彦分家产不公平。张咏问明事由,说道:“你两兄弟分家,已分了三年,为甚么不在前任长官那里告状?”沈章道:“已经告过了,非但不准,反而受罚。”张咏道:“既是这样,显然是你的不是。”将他轻责数板,所告不准。半年后,张咏到庙里烧香,经过街巷时记起沈章所说的巷名,便问左右道:“以前有个叫沈章的人告他哥哥,住在哪里?”左右答道:“便在这巷里,和他哥哥对门而居。”张咏下马,叫沈彦和沈章两家家人全部出来,相对而立,问沈彦道:“你弟弟曾自我投告,说你们父亲逝世之后,一直由你掌管家财。他年纪幼小,不知父亲传下来的家财到底有多少,说你分得不公平,亏待了他。到底是分得公平呢,还是不公平?”沈彦道:“分得很公平。两家财产完全一样多少。”又问沈章,沈章仍旧说:“不公平,哥哥家里多,我家里少。”沈彦道:“一样的,完全没有多寡之分。”张咏道:“你们争执数年,沈章始终不服、到底谁多谁少,难道叫我来给你们两家一一查点?现在我下命令,哥哥的一家人,全部到弟弟家里去住;弟弟的一家人,全部到哥哥家里去住。立即对换。从此时起,哥哥的财产全部是弟弟的,弟弟的财产全部是哥哥的。双方家人谁也不许到对家去。哥哥既说两家财产完全相等,那么对换并不吃亏。弟弟说本来分得不公平,这样总公平了罢?”

有一天,张咏在益州巡查,听到一个女子在哭,但哭声里没有哀伤只有恐惧,于是让吏员带到面前询问其原因。女子说:“丈夫暴病而亡。”张咏觉得事情并不简单,立即派人调查此事。吏员查了很久没有发现,回到家里后,妻子让吏员仔细查看尸体的头部。吏员听从妻子的建议,发现死者长钉入脑。张咏听到这个结果后,重赏了吏员,但把吏员的妻子抓来审讯,果然发现妻子也曾以这种方法杀死过前夫,便把两个女子一块斩杀示众。

张咏任江宁知府时,有一个过路的僧人递出验牒供他勘验,他看了很久后唤人把僧人打入死囚。第二天,所有官员都聚集而来,既不解又震惊,张咏命人把僧人带上公堂,问他出家几年。僧人说已经七年了。又问他额头上为什么会有系头巾的痕迹,“僧人”大惊失色,只能把案情一一供述出来。他曾与一个僧人结伴同行,路上萌生歹意杀死僧人,之后自己剃掉头发,穿上他的衣服,拿了他的验牒,伪装做僧人招摇撞骗。

张咏两度治蜀,共计七年,政绩累然。他的断案能力神乎其神,一般人在开头还以为他的判断有错误。但等他简明扼要地说出自己的思路时,人们都佩服他观察细致,明察秋毫。下属很久不能解决的案件都被他当机立断,结果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当时就有人把他的断案事迹编为《诫民集》,雕版刊行。

可惜的是现在这本书已经失传了,人们只能从其他资料里领略他当年的风采。

张咏为人严峻刚直,但偶尔也写一两首香艳诗词。

张咏在酒席上所作赠妓女小英的一首歌:“天教搏百花,作小英明如花。住近桃花坊北面,门庭掩映如仙家。美人宜称言不得,龙脑薰衣香入骨。维扬软毂如云英,亳郡轻纱似蝉翼。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又疑王母侍女初失意,谪向人间为饮妓。不然何得肤如红玉初碾成,眼似秋波双脸横?舞态因风欲飞去,歌声遏云长且清。有时歌罢下香砌,几人魂魄遥相惊。人看小英心已足,我见小英心未足。为我离歌送一杯,我今赠汝新翻曲。”这首歌颇为平平,张乖崖豪杰之士,诗歌究非其长。他算是西昆派诗人,所作诗录入《西昆酬唱集》,但好诗甚少。

家庭成员

原配:唐氏(卒)

继室:王氏

子:张从质

女:一人,适王禹偁子嘉佑

孙:张约、张综、张绰、张绅

历史传记

《宋史·张咏传》元脱脱

《张尚书行状》宋宋祁

《忠定公传》宋王称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

后世纪念

崇阳县大集广场建有一亭,名乖崖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亭内壁书有一段字:张咏(公元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山东鄄城人,幼年家贫,勤奋攻书,性情耿直,乐为奇节。公元980年,与名相寇准同科进士,知崇阳县,为政清廉,治县有方,关注民生,扶植农桑,恩威并用,惩贪官污吏,扬清廉之风,民畏而爱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遂出其口。在任四年,历任地方主官,朝中要职,政绩卓著,口碑甚佳。为缅怀其功德,建“乖崖亭”,纪念先贤,激励来者。丙年冬。

标签: 张咏

更多文章

  • 蔡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蔡攸

    蔡攸(1077年—1126年),字居安,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北宋末年宰相、奸臣,太师蔡京长子。初任微职于京城,遇交好端王赵佶。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信而宠之,赐进士出身,历任龙图阁学士、淮康军节度使、宣和殿大学士等职。宣和五年(1123年),代王黼领枢密院事,担任开府仪同三司、少保等重要职

  • 施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施全

    南宋刺秦桧而闻名于世的义士,小说《说岳全传》中岳家军将领。中文名:施全国籍:南宋民族:汉出生地:东平职业:将领主要成就:抗金义士刺杀秦桧未果施全(1107年—1152),生于宋徽宗元年(110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午时,卒于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月(家谱记载)。南宋刺秦桧而闻名于世的义士,小说《

  • 李修缘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修缘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1-2]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

  • 沈容姬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沈容姬

    沈容姬(414年—453年8月18日),女,吴兴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人。南朝宋时期太后,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子,宋明帝刘彧的生母。初封美人,受到宋文帝的宠爱。生下儿子刘彧,进封婕妤。元嘉三十年(453年),去世,时年四十岁,安葬于莫府山。孝武帝刘骏即位,追赠湘东国太妃。儿子宋明帝即位,追封

  • 尤袤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尤袤

    尤袤(mào)(1127年4月2日—1194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

  • 陈亮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亮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宋孝宗时,被婺州以解头荐。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

  • 隗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隗顺

    隗顺是一名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因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其生卒年不详。在岳飞无辜被害后,他冒着危险将遗体连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丛祠旁。中文名:隗顺职业:狱卒主要成就:掩藏民族英雄岳飞的遗骨而闻名于世性别:男生活时代:南宋职务:南宋首都临安的狱卒

  • 宋璟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璟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 张柔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柔

    张柔(1190年~1268年),字德刚,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乡河内村)人。蒙元初期中原地区的军阀之一,名将张弘范的父亲。元太祖八年(1213年),面对蒙古军南侵,聚集乡邻结寨自保,授定兴县令,迁中都留守兼大兴知府。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大战蒙古军于狼牙山,兵败被俘。归降于蒙古,

  • 王禀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禀

    王禀(?—1126),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字正臣。北宋名将,行伍出身。北宋宣和元年(1119),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童贯攻辽,败于白沟。七年,金攻宋,童贯弃太原还京,留他为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1126)六月,除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