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随

王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11

王随(约975~1039年),字子正,北宋河阳(河南孟县)人。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机语契合,竟明大法。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并删次《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为《传灯玉英集》十五卷行世。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也有史书作“丞相”)。临终书偈而逝。

基本资料

本名:王随

字号:字子正

所处时代:北宋

出生地:河阳(河南孟县)

出生时间:约975年

去世时间:1039年

主要作品:《传灯玉英集》十五卷

谥号:章惠→文惠

生平事迹

王随,字子正,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登进士甲科,历知州郡,宋仁宗明道年中官至宰相。他一向倾慕唐朝宰相裴休居士的为人处事,执政外严而内宽。每遇饥馑,则开官仓济民,流民因此而复业;又建立孔子庙,修建学舍,敦促百姓子弟入舍就学,州民喜蒙其惠。然而对奸滑小民,又每失于宽容。此政治之得失,与他的佛教信仰是相联系的。

子正(王随)素仰佛法,喜与禅师交游。先谒首山省念禅师,得言外之旨;后又参小寿禅师,机语契合,践履日深,竟通达佛法。真宗天禧年中,子正出镇钱塘时,往小寿禅师处拜谒,二人籍地而坐,笑语终日。有次子正又来参拜时,寿僧撞钟集众出迎,小寿禅师则趋前躬候。子正远远望见,遂下轿步行,及至跟前,与禅师伸手相握,不解地说道:“今日为何异于平常,行此隆重礼节?”禅师笑答:“中丞即得,奈执事嗔何?”子正是以御史中丞(监察郡国行政之职)的身份出镇钱塘的,小寿此言,意思是理所当然。(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二十三页“小寿”条)

时有长水子璇禅师疏解《首楞严经》,书成后,请子正为其写序,子正欣然应付。子正在《序》中称赞了璇禅师的佛学造诣和该经的重要性,他说:“《首楞严经》者,乃竺干之洪范,法苑之宝典也……信受则为世津梁,开悟则入佛知见。”认为璇禅师的疏解“功济大千”,“可以开前疑而决后滞,披迷云而睹慧日。”子正在《序》中还叙述了自己的感想,说“随日在外护,惭无内学,因获览阅,辄述序引,归依法宝”。(见《居士传》傅二十一)王随在此称自己“惭无内学”,实为谦虚。他的佛学修养也是很高的,他曾将《景德传灯录》和《天圣广灯录》两部“灯录”删繁就简,编定为十五卷《玉英集》,受到诏书嘉奖。《陈氏解题》于《雪峰广录》下,也称“(王)随与杨大年,皆号参禅有得者”。(见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卷四引)

王随又是一个忠臣孝子。真宗年间,领任京西转运副使(驻洛阳掌管水陆粮食运输事务的副官),走马上任之前,特向真宗辞行,说:“臣父母家路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赞其有忠孝之心,因赐其羊酒束帛,让王随路过家门时献与父母。(见《宋史》卷三一一)

子正死于宰相任所。临终前手书一偈曰:“画(《五灯会元》卷十一作‘尽’,疑为笔误)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云。”(《居士传》传二十一)死后,朝廷追谥“章惠”,后改“文惠”。

释正受《嘉泰普灯录》载:丞相王随居士,尝谒首山省念禅师,得言外之旨。自尔践履益深,竟明大法。至临终日书偈曰:“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

由此则材料可见,王随于首山省念处得法,普济《五灯会元》卷11也将其列为首山省念法嗣。首山省念之师为风穴延昭,风穴延昭之师为南院慧顒,慧顒之师为兴化存奖,而兴化存奖得法于临济义玄,故王随为临济宗居士。元觉岸《释氏稽古略》于“首山省念”条记曰:“其嗣师之法道者,汾阳善昭、叶县归省、神鼎洪諲、谷隐蕴聪、广慧元琏、丞相王随公等凡一十二人。”

由此可知,王随与汾阳善昭、谷隐蕴聪、广慧元琏为师兄弟,而广慧元琏为杨亿之师,谷隐蕴聪为李遵勗之师,则王随于杨亿、李遵勗为师伯或师叔。

史籍记载

《宋史·王随传》: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迁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磨勘司。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且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迁淮南转运使,父忧,起复。时岁比饥,随敕属部出库钱,货民市种粮,岁中约输绢以偿,流庸多复业。徙河东转运使,三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一日,帝谓宰相曰:“随治南京太宽。”王旦曰:“南京,都会之地,随临事汗漫,无以弹压”。改知扬州。再加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

仁宗为太子,拜右庶子,仍领府事。周怀政诛,随自陈尝假怀政白金五十两,夺知制诰,改给事中、知杭州。乾兴初,复降秘书少监,徙通州。以州少学者,徙孔子庙,起学舍,州人喜,遣子弟就学。母丧,起复光禄卿、知润州,徙江宁府。岁大饥,转运使移府发常平仓米,计口日给一升,随置不听,曰:“民所以饥者,由兼并闭籴,以邀高价也。”乃大出官粟,平其价。

复给事中,为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秦卒有负罪逃入蕃部者,戎人辄奴畜之,小不如意,复执出求赏,前此坐法多死。随下教能自归者免死,听复隶军籍,由是多来归者。又建请增蕃落卒,给废陷马地,募民耕种。坐事,徙河南府。入为御史中丞,同知礼部贡举,迁尚书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

明道中,为江淮安抚使,还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请与同列日献前代名臣规谏一事。议者谓非辅弼之职,其事遂寝。加吏部侍郎、知枢密院事,为庄惠皇太后园陵监护使,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自薛居正后,故事,初相无越迁门下侍郎者,学士丁度之失也。

顷之,以疾在告,诏五日一朝,入中书视事。为相一年,无所建明。与陈佐、韩亿、石中立同执政,数争事。会灾异屡发,谏官韩琦言之,四人俱罢。随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阳。薨,赠中书令,谥章惠,后改文惠。

随外若方严,而治失于宽。晚更卞急,辄嫚骂人。性喜佛,慕裴休之为人,然风迹弗逮也。

传世佳作

宋仁宗景祐元年,王随删节《景德传灯录》为15卷,题名曰《传灯玉英集》。书成之后,上书奏进,请同《景德传灯录》例,编入大藏,仁宗诏许之。同年于京师印经院开版印刷。此书宋代之后,湮没不闻,仅《至元法宝勘同目录》著录。及于近世,学者方由广胜寺《金藏》中发见此书之残卷,存卷2、卷3、卷5、卷6、卷8、卷10、卷12、卷14与卷15,共9卷,而此9卷之中也时有残叶,其余6卷则已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矣。此书后收入《宋藏遗珍》第3册,《中华大藏经》第72册、蓝吉富主编《大藏经补编》第14册。净慧主编《中国灯录全书》第2册也收录此书。

《玉英集》卷15之末载有王随自撰《〈传灯玉英集〉后序》,文中详述此书之缘起曰:真宗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在宥之九载,有江吴僧道源(即道原)采七佛而下暨历世高贤尊宿言句,编成《传灯录》三十轴,诣阙进焉。寻诏名臣刊修臻毕,遂成巨典,模印颁行,懿圣代之奇书,为真乘之妙教。(中略)

臣早以余暇,恭披是录,精究义谛,偶达宗旨。而又顾绲縢之重,卷帙稍广,谅参学之者,津携颇难。因思佛门律论,尚资纂钞,儒家史传,具存纪略,遂择乎精粹,撮其机要,删为十五卷,题之曰《传灯玉英集》。

《景德传灯录》虽为“圣代之奇书”“真乘之妙教”,然卷帙颇大,携带不便,故作者抄其英华,以利学者。

王随称《玉英集》乃是自己“恭披是录(《传灯录》),精究义谛”“择乎精粹,撮其机要”而成之作,可见王随作此书非常用心,非是随手抄集,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王随于后序中虽未明言,然通过《玉英集》与《传灯录》的勘比,仍有线索可寻。

人物轶事

【原文】

王章惠公随举进士时,甚贫,游翼城,逋人饭,被执入县。石务均之父为县吏,为偿钱,又馆给之于其家,其母尤加礼焉。一日务均醉,令王起舞;舞不中节,殴之。王遂去,明年登第,久之为河东转运使,务均惧而窜。及文潞公为县,以他事捕务均,务均急往投王,王已为御史中丞矣,乃封一铤银至县,令葬务均之父,事遂得解。

【译文】

宋朝人王随(字子正,卒谥文惠)中进士前生活贫困。有一次在翼城(县名,在今山西省曲沃县东)欠人饭钱,被抓进县府。

当时石务均的父亲是名县吏,不但替王随清还了饭钱,还邀请王随到家里住下,石务均的母亲对王随更是殷勤接待。一天,石务均喝醉了酒,强要王随跳舞,王随跟不上节拍,石务均就借着酒意殴打王随,于是王随便离开石家。

第二年,王随中了进士,过了一段时间便升为河东转运使。石务均怕王随仍记着昔日被殴的旧事,不敢与他见面。直到文彦博做县令时,以某罪名搜捕石务均,石务均这才急忙向王随求救,这时王随已是御史中丞了。王随得知后,立即命人拿一锭银子送至县府,令县府好好收葬石务均的父亲。县府接获银锭大吃一惊,立即停止缉拿石务均。

标签: 王随

更多文章

  • 陈尧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1-2]),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

  • 章得象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言,建宁军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寺评事,知玉山县,拜大理寺丞等。天圣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

  • 晏殊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

  • 杜衍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知永兴军、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

  • 贾昌朝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昌朝

    贾昌朝(997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府获鹿县(今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人。北宋宰相、训诂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赐同进士出身,任为国子监说书。宋仁宗朝,历任天章阁侍讲、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判大名府等职,累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封爵魏国公

  • 陈执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执中

    陈执中(990-1059年),字昭誉,虔州石城(今江西石城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北宋名相陈恕之子。幼以父荫,选为秘书正字,累迁卫尉寺丞,出知梧州。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庆历元年(1041年),出知青州,改永兴军。四年,召拜参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 文彦博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

  • 宋庠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赏识,被越级擢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仁

  • 庞籍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北宋宰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

  • 梁适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适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虽然“状元父子”双双早逝,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人称“忠孝三梁”(梁颢,梁固,梁适),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