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沈鹏飞

沈鹏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16 3:49:07

沈鹏飞189307.05-198301.06),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毕生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事业,除讲授多种林学课程外,还考察过西沙群岛、海南、广东等地森林,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曾参与创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室、稻作试验场、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南京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及华南农学院森林经理研究室等;还参加了我国橡胶事业的开拓工作。

基本资料

名:沈鹏飞

别名:字云程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番禺

出生日期:1893年7月5日

逝世日期:1983年1月6日

职业:林学家、林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北京清华学堂

性别:男

履历

1921—1922年任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林科主任。

1923—1924年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副教务长。

1924—1926年任广东大学农科教授。

1926—1932年任中山大学森林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中山大学事务管理处主任。

1932年任南京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1934年任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教授。

1936年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7年任广东省粮食管理委员会委员,粮食管理处处长。

1945年任战地服务团秘书,南京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园林处处长。

1949年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1952年任华南农学院教授、林学系主任。

1958年任广东林学院教授、代院长。

1962年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副院长。

1963年任中南林学院教授、院长。

1966年任华南农学院教授。

1980年任华南农学院森林经理研究室教授、主任。

1983年1月6日病逝于广州。

历任广东省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还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委和第八届中央委员。

生平

沈鹏飞,字云程。广东番禺人,生于1893年7月5日,幼年在番禺私塾读书,聪颖好学,打下了比较好的文学基础。14岁入两广方言学堂学习,以诗词文章在同辈中闻名,曾被誉为“番禺才子”。辛亥革命时,他满怀激情参加革命军,稍后到北京清华学堂学习,191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取赴美留学。初拟攻读炸药化学,因患肺病在俄勒冈大学转学森林工业,1919年获林学士学位。旋在耶鲁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林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

1921年9月回国,就任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林科主任、教授,讲授制材学和森林经理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林业教育生涯,培育了几代林业科学技术人才。

1923年1月应章士钊校长之邀,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副教务长。1924年孙中山创办广东大学,沈鹏飞又南返广州任广东大学农科教授。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沈鹏飞先后被任命为中山大学森林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事务管理处主任。1926年至1931年期间,曾以事务管理处主任身份代行校长职务,与当时任教务长的鲁迅有过一段友谊。

1923年至1932年期间,沈鹏飞除讲授森林经理学外,还讲授过植物学、测树学、制材学、森林工学、森林较利学等课程,显示了他多方面的知识和造诣。在这期间,他与陈焕镛创办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前身);与丁颖创办了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还创办了广东第一模范苗圃和中山大学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他还参加组织了对西沙群岛的考察工作,其编写出版的《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成为我国研究西沙的早期文献而被各方所引用。他和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德国专家G.芬茨尔(Fenzel)等,共同进行了中国早期的森林经理调查,编制了白云山模范林场森林施业案。这是中国最早的森林施业案之一。至今广州白云山林场还大致保持当年规划的格局。

1932年,沈鹏飞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在此期间,与于右任等人一起参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34年之后,他在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和广西大学任教,并担任暨南大学校长。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南京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1954年改为中山陵园)园林处处长,在此期间与郑万钧筹办南京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

1949年,沈鹏飞重返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50年担任该校林业专修科主任,率领当时森林系与林业专修科师生,对海南岛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森林调查,为海南岛热带森林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对新中国建设充满热情,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今年五十九,南行复北走”,指的就是他为中国林业建设奔波于海南和大小兴安岭之间的情形。

1951年,沈鹏飞积极参加了当时橡胶事业的开拓工作,而且在中山大学森林系和林业专修科开设橡胶经理学课程,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橡胶经理学讲义。这本讲义对我国橡胶事业发展初期的规划、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由于当时师资缺乏,他还讲授过林业经济与企业组织、英语等课程。

1952年之后,沈鹏飞一直任职于农林专业院校,在各种教学行政职务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不但仍然坚持课堂教学,而且坚持亲自指导课程实习。他对学生既和蔼可亲,又非常严格。据当年听过他讲课的学生回忆,他对实习、作业一丝不苟,详细指出弊端的影响或认真修改,使学生日后难忘。一个学生30年后谈起当年实习情景时说:“自从那次沈老指出绘制标准地草图的病之后,我至今不忘。在工作中我未曾因此受过批评,反之,其他学校毕业的同志有的就不太注意这类事情”。

贡献

沈鹏飞毕生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事业,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橡胶经理学讲义,主编了《森林经理学》。组织白云山林场建设,组织领导西沙群岛资源调查、海南岛森林调查。是中国林学会第四届和中国环境遥感学会名誉理事长、广东省林学会、广东省遥感研究会理事长。

沈鹏飞认为:“林业教育必须与林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博取众长。主要代表作有:《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农业与林业之关系》、《广东造林运动与森林教育之进程》、《重视森林经理、发展森林经理──我国森林经理实践意见和问题》、《南方遥感试验场建设的探讨与工作报告》。教育论文有:《对于办理农业专门教育之管见》、《为提倡农专改办大学者进一解》、《中山大学农林学科之使命及其概况》、《近百年广东林业教育史略》。

1沈鹏飞.美国全国森林教育会议记.森林,1921,1(1).

2沈鹏飞.世界森林损耗与水灾之关系.森林,1921,1(4).

3沈鹏飞.农业与林业之关系.森林,1922,2(2).

4沈鹏飞.世界松柏科木材之缺乏与俄国之供给.森林,1922,2(3).5沈鹏飞.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28.

6沈鹏飞.等广东杉木地方材积表编制的初步报告.林业科学,1957,3(3).

7沈鹏飞.关于打枝和密植问题.中国林业,1957(7):9—10.

8沈鹏飞.广东林业教育发展史略.农史研究(第一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9沈鹏飞.积极推进我国森林经理事业.林业调查规划,1982.

10沈鹏飞.重视森林经理,发展森林经理——我国森林经理实践意见和问题.森林合理经营永续利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11沈鹏飞.中山大学校史(1924—1949)序.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12沈鹏飞.南方遥感试验场建设的探讨与工作报告.森林经理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沈鹏飞教学几十年,始终坚持认真备课,而且注意融进当时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内容。他经常对身边工作的同志说:“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因此要求他们要从单一学科向相邻学科移动,广采博收,一方面增厚自己的基础,一方面开拓学科的体系。在担任中南林学院院长期间,尽管任务繁重,他仍然翻译了大量外文资料,供大家参考。1982年,他提出把森林经理建立在森林生态学基础上,吸收系统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组织森林资源管理;从技术经济高度进行林业生产和生产力评价;运用遥感技术和信息理论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系统,通过反馈和负反馈实现森林资源的控制与调整,逐步使森林经理由一门经验学科向综合的定量的学科发展,从而促进森林多效益的永续利用,达到优化学科体系的新设想。也是在这一年,他留下了最后一份20余万字为研究生开设的森林经理专题讲稿。

沈鹏飞不仅有着深厚的林学造诣,而且对多个学科都有研究。这就为他开展广泛的学术活动提供了条件。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和梁希、殷良弼等老一辈林业专家发起筹组中国林学会,被选为中国林学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第四届名誉理事长。80年代初期,他曾被选为中国环境遥感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林业教育研究会顾问。1983年前,他历任广东林学会理事长,还参加筹建广东生态学会,广东遥感学会的工作,并积极参加广东植物学会、广东鸟类保护协会、广东技术经济与现代管理研究会等十几个学术组织的活动,并在其中担任荣誉职务。1979年,他组织了林业、水电等有关单位42人的科学考察团跋涉于阳江、电白、吴川、罗定、郁南、德庆等6个县、对广东水土保持工作,从机构队伍到生物与工程治理等技术措施提出了成套的意见。同年12月,他又组织科学考察小组连同地方有关部门,对西江上游水源林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并论证了惠东县“九·二五”特大水灾与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的关系。1980年3月,他再次组织15个单位的专家、学者30人,考察流溪河、增江上游水源林,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划定水源林的原则,保护和发展水源林的途径,以及经营方针、改革体制等方面的建议。

从1955年1月开始,沈鹏飞连续担任广东省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78年被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次年12月被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和广东省政协多次会议上,发表了有关维护广东生态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言,提出林业建设的各种建议,他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在某些项目上甚至自己暗自为之垫付经费。1979年10月至逝世前,他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热情从事海峡两岸交流和海外联谊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他将补发的工资捐献给中国林学会奖励基金会,作为发展科学技术之用。

沈鹏飞治学最突出之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他一贯强调理论要说明实际问题,为生产建设服务,同时又要来自实际。他曾生动地指出:“基本理论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和实际相联系,尽可能地为实际服务,比如你只讲形态分类,但又不讲它在什么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又不介绍它们的用途,这样就不全面了,卖广告还要讲用途嘛”。

50年代,他为了使华南农学院林学系的教学更好地从华南实际出发,特地和林业部联系,设立华南林业研究室,并亲自兼任主任。他带头深入林区研究山价、油茶经营及其技术经济问题。他是我国早期将技术经济引人林学领域,特别是经济林的研究者之一。

60年代,为了研究中国热带林的主伐与更新,他亲自在海南岛霸岭林业局建立了热带林主伐、更新实验区。当他87岁高龄再度登上当年实验林的山场时,郁郁葱葱的一片茂林,生动形象地向世人说明了海南热带林的采伐与更新规律,展示了中国林业学者对热带森林研究的成果。

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历史变化,使沈鹏飞对祖国未来再次充满激情,他写诗道:“岁暮艳阳仍美好,人生难得共春光”。他在晚年着重做了两件工作,一件是在华南农学院建立了森林经理研究室,这是中国高等学校最早建立的这类研究室之一;一件是在广东推动环境遥感事业的发展,在林业部的主持下成立中国林业的第一个遥感试验场——南方林业遥感试验场。在建场一周年的时候,他亲自撰文作了建场的总结。

沈鹏飞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学而不倦,刻苦工作。甚至在住院高烧期间,还为1980年林学会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委托助手到会上代为宣读。在这次会后,一批南方森林经理学者,要求发起召开南方森林经理理论座谈会,以求进一步探索南方森林经理的路子,推动我国南方林业建设的发展。他欣然赞同,并在筹备期间将座谈会改名为“南方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座谈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参加这次座谈会除森林经理学家外,还有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系统工程学家,形成多学科综合的学术活动。1981年,座谈会结束后,在福建、湖南、云南集体林区出现了一批森林经理实验点。沈鹏飞也亲自在广东龙门县地派办起了合子森林永续利用实验点,将这个不足20户的小山村办成林茂粮丰,人均收入全县最高的一个地方。1981年之后,他发起召开的南方森林经理理论与实践座谈会,逐步形成了我国南方森林经理定期学术交流的一个中心。

1982年,沈鹏飞年届90高龄,仍然南北奔波,片刻不停地战斗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这一年春天,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遥感学术年会上,与会代表祝贺了他的90诞辰。5月,广东省各界数百人隆重庆祝他从事科学教育事业60周年和90寿辰,广东省的领导人和学术界人士热烈向他表示祝贺。来自全国的弟子,有的白发苍苍,有的风华正茂,都衷心感谢他对自己的培育。他兴高采烈地表示:一定要在他的晚年为祖国、为人民作更多贡献。6月,他又赴北京开会。7月到东北考察森林资源和北方林业遥感试验场,仔细研究了东北林业建设的状况。在取道北京南返时,因雷暴飞机滞留天津,一夜未眠,到京后又不顾疲惫,利用在京逗留的一天时间,伏身招待所的狭桌上,写了长达数千字的报告,送给当时的林业部长,提出了他对林业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建议。8月,他回到广州后,学校本来安排他到中山县度假,他却利用这一段时间,和当地林业干部研究工作,亲自攀登五桂山,检查一个遥感研究课题的情况,就是在这最后的一次实践活动中,他染上感冒转为肺炎。10月在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亲自起草了森林经理研究室的基建计划。11月中旬至下旬,他要求助手为他准备资料,研究华南林业建设新局面问题。12月上旬,他乐观地估计很快将要出院,开始计划1983年的工作。不料到12月中旬,病情第二次恶化。此时适逢中国林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他对助手口授了他给大会的贺电:“热切期望更多的中青年进入理事会”,“愿青山绿涛把红色中华衬托得无比壮丽”,字里行间洋溢着这位老林业科学家对绿化祖国、建设现代化林业的宏伟愿望。1983年1月6日,这位中国林业界老一辈的学者,终于离开了他终身奋斗的林业工作岗位。

中国近代著名林业教育家、林业科学家,中国现代高等农林教育的先驱。

标签: 沈鹏飞

更多文章

  • 王运熙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运熙

    王运熙),教授。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52年后,历任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理论批评,尤长于六朝、唐代文学和《文心雕龙》的研究。著有《

  • 马承源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承源

    马承源(1928-2004),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中文名:马

  • 涂又光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涂又光

    涂又光,男,河南光山人,1927年生,2012年11月4日凌晨2点逝世,享年86岁。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先秦儒学、楚国哲学史以及中国教育哲学研究上颇有建树,素以功力见长,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等学术论著。中文名

  • 王西彦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西彦

    王西彦(1914-1999.9.24)浙江义乌人。著名作家、文学教授,中共党员,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37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历任福建永安《现代文学》月刊主编,桂林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四届理事。主要成就在文学评

  • 钟期荣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钟期荣

    钟期荣(1920年7月29日—2014年3月2日)1920年7月生于湖南长沙,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里,就读和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旋获全国司法官考试第一名,就职四川壁山地方法院刑庭推事。与胡鸿烈大律师结婚后,便一同远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中文名:钟期荣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1920年

  • 刘必显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必显

    刘必显(1600~1692),字微之,号西水,清初官员,诸城(今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逄戈庄)人。年十九补庠生,岁试第一。1624年(明天启四年)举人,1652年(清顺治九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奉使粤东等地,后升户部河南司主事。1664年(清康熙三年),出理芜关税政。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

  • 彭镇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彭镇华

    彭镇华(1931年12月20日—2014年5月24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工程、城市森林、土地利用、林木遗传育种等。主持完成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研究等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及各类科研项目30余

  • 贾至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贾至

    贾至(718—772)字幼隣,河南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单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

  • 赵文楷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文楷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现)人。乾隆二十六年七月十一日生,嘉庆十三年三月初三日卒。乾隆五十三年以第二名举于乡,嘉庆元年一甲一名进士及第,由翰林院修撰,仕至山西雁平兵备道。著有《石柏山房诗存》八卷。嘉庆五年出使琉球。嘉庆九年,赵文楷出任山西雁平道,署

  • 赵天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天麟

    赵天麟(1886.7.6—1938.6.27),字君达,革命烈士,天津市人著名爱国教育家。赵天麟生于1886年,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官立中学堂(现为天津三中)首届毕业生;后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律系,并成为北洋大学堂首批派往美国的留学生;1909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律科,获法律博士学位,并被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