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蔡孟坚

蔡孟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13 18:47:06

蔡孟坚(1905—2001),字侔天,江西省芦溪县人。青岛大学经济系毕业,日本庆应大学、东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国防研究院第二期毕业。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即中统)驻武汉特派员。1934年7月任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1946年2月任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后任兰州市市长,6月调任国民政府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1949年3月任江西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参事室参事。1947年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解放前夕逃往台湾,后客居美国。

基本资料

中文名:蔡孟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芦溪县

出生日期:1905年9月20日

逝世日期:2001年1月14日

职业:军人、特工

毕业院校:青岛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代表作品:《能够改变中国历史的两件事》、《蔡孟坚回忆录》

人物生平

蔡孟坚,1905年9月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长丰乡。在中学读书期间就秘密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地下组织,后来历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侦缉处少将处长、武汉警察局长、兰州市长、江西省建设厅厅长等许多重要职务。国民党迁台后担任过蒋介石驻日本私人代表、中国电影公司董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晚年蔡孟坚先生退休客居日本、美国等地,2001年1月蔡孟坚以96岁高寿在美国加州桑尼维尔市住所逝世。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致赠花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副主席肖万长、王金平、吴伯雄、林澄枝及秘书长林丰正致赠匾额,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蒋方怡智参加了丧礼。

抗战时期蔡孟坚也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纾难。1938年6月,中日双方在武汉著名的武汉会战,武汉作为华中交通枢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武汉作为中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南京沦陷后还一度作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都决定了武汉大会战将是十分惨烈的,当时蔡孟坚担任武汉警备副司令兼武阳(武昌、汉阳)保卫指挥官,担负武昌、汉阳防务,接受国民军军长、保卫武汉总司令罗卓英将军指挥。

全面抗战后,国民党最高统帅蒋介石发出过“焦土抗战”的号召,对于这个号召,在军队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部分军官认为“焦土抗战”就是要破坏一切生产生活设备,让日军得到一片焦土,断绝给养,使日军无法固守侵占之土地;另一部分军官则认为“焦土抗战”就是要有与日军战斗到底的决心,即使日军把我国烧成焦土,我们也还要抗战到底。由于对“焦土抗战”含义的不同理解,蔡孟坚与顶头上司罗卓英发生了一次鲜为人知的冲突。

武汉大会战中,日军凭藉装备上和作战能力上的绝对优势,对武汉在空中日夜轰炸,在地面上轮番炮击强攻。我国军民虽然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武汉终于还是难于坚守,守军总司令部决定撤出。在撤出武汉前一日,罗卓英总司令派出一个工兵排带着三四吨炸药从汉口渡江抵达武昌汉阳门码头进入蔡孟坚防区,并带来一封命令信,命令蔡孟坚组织将新建的武汉大学及清末张之洞创办的武汉第一纱厂(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工厂)全部炸毁,夷为平地,要求蔡孟坚亲临指挥,并回报结果。蔡孟坚看完罗卓英的命令信后,认为此项炸校炸厂行动绝不可为,他认为武汉大学刚刚建成,国家为建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武汉大学更是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武汉第一纱厂是我国近代工业长期积累的宝贵财产,是生产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民品企品,二者都不是军事设施,炸毁它们对抗日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还会破坏我国国力,影响人民生活,反而会破坏抗敌条件。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把国家炸成焦土,将来凭什么力量继续抗战下去”。蔡孟坚素以敢作敢为在当时军政界闻名,这次他既认了这个理也就不计后果命令部下取消炸校炸厂行动。他一面命令部队将炸药投入江中,让罗卓英派来的工兵排返回汉口,一面向罗卓英总司令通电话,报告自己的看法和决定,罗卓英接了电话后十分恼火,不听蔡孟坚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说:“这是命令!”蔡孟坚说:“如果总司令认为我是在军前违抗命令,我愿意渡江到汉口总司令部接受军法处分。”罗卓英此时对此事也感到很困惑,拿不准该如何处理,对蔡孟坚的话无言以对,只得将电话挂断,接受了取消炸校炸厂行动的事实,保住了武汉大学和第一纱厂。

后来,事实说明,蔡孟坚当时的做法不但是勇气可嘉的,而且也是完全正确的。在不久的长沙会战期间,长沙警备部队没有等敌人进城就自行放火烧城,结果造成长沙市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长沙人民怨声载道,纷纷到省政府和重庆中央政府请愿,一时人心惶惶,为了稳定民心、军心,蒋介石也不得不将湖南省主席撤职,将长沙警备司令及其他两位主官枪杀。武汉撤出后不久,蔡孟坚被任命为军政部监护总队总队长,担负抗战时期军政部下属各兵工厂、军火仓库、粮站等单位保卫工作,继续为抗战胜利而战。

人物轶事

1931年春,汉口民众乐园来了一个魔术团,其首席魔术师叫化广奇,约二十七八岁,上海人,中等身材,是一个外形很结实的中等胖子。他具有高超的表演天才,所演的魔术手法巧妙,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然而,从共产党叛变后当了国民党小侦探的尤崇新来向上司报告,说他在民众乐园发现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目: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根据尤崇新的描述,这个人就是化广奇。

顾顺章是上海机器厂工人出身,1927年任上海工人武装纠察队总指挥。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八七”会议当选政治局委员,后任中央交通局局长、中央特科部长。“六大”当选中央委员,1930年增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曾在苏联莫斯科受过严格的特工训练,聪明机智和技巧都是高人一等,具有相当的特工才能。他领导的特科“红队”(又称“打狗队”)极为活跃,铲除了很多叛徒,杀了不少国民党的特务,震慑了敌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党在白区的损失。1931年春,党中央派张国焘和陈昌浩去鄂豫皖苏区开展工作,由顾顺章护送他俩至汉口。完成任务后,顾顺章理应返回上海。但他想到好不容易来汉口,顺便搞几个钱用用,于是就违犯纪律留了下来,化装成魔术师化广奇。没有料到被叛徒尤崇新认出。

国民党汉口警察局局长蔡孟坚得到报告后大喜过望。因为他早就听说了顾顺章的大名,知道他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专门负责在上海共产党中央领导人的安全和铲除党内的动摇分子和叛徒,被视为共产党一柄出鞘的利剑。于是马上下令,立即逮捕顾顺章。被捕的顾顺章毫无惊慌表情,对蔡孟坚傲慢地说:“快送我去见蒋委员长,我有要事报告。”蔡孟坚说:“有什么事不能对我说吗?”顾顺章冷笑地说:“共产党中央现在上海,由我和周恩来负责,事关重大,告诉你,万一泄密,你负得了责吗?”蔡孟坚立即用密码向顶头上司、国民党中央调查科(中统的前身)首脑徐恩曾发报,请求尽快派一艘军舰来武汉接顾顺章去南京,同时根据顾顺章的供述,在武汉抓捕共产党人。

蔡孟坚心想立大功,怕夜长梦多,1931年4月25日租了一艘轮船,亲自和荷枪实弹的宪兵押着顾顺章,连夜开足马力向南京驰去。1931年4月27日,船到南京,蔡孟坚陪同顾顺章乘轿车,前往徐恩曾的秘密总部门口。顾顺章下车后,见到门牌号码:中山路305号。连忙说:“坏事了!我们有个卧底钱壮飞,他们联系地址就是这里。”蔡孟坚冲了进去,钱壮飞已不见踪影。钱壮飞与李克农、胡底是中共打入敌人内部的三位英雄,被周恩来称赞为“龙潭三杰”。事发前,钱壮飞担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由于钱壮飞的机智及时破译了从武汉发来的六份绝密电报,并果断采取对策,才化险为夷,使周恩来等一批中共领导人幸免于难。周恩来后来曾多次回忆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早就不存在了。蔡孟坚后来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如果不是顾顺章留了一手,中共的历史恐怕需要改写。”顾顺章叛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对顾顺章的“通缉令”,这在中共历史上,由中央政府对一个叛徒下这种“通缉令”,可谓独一无二。然而,叛徒决没有好下场!1934年12月,蒋介石认为顾顺章已无利用价值,批准将顾顺章处死。

张国焘,1897年生,萍乡上栗金山人。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等要职。1938年4月,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擅自不返回延安而前往西安,后到武汉投靠国民党。党中央指示当时在武汉的周恩来找张国焘谈话,苦口婆心地尽力挽救他,张国焘却拒不改正错误,走上了不归路。国民党方面特意安排在武汉任职的蔡孟坚负责接待张国焘。由于同系萍乡人,蔡孟坚对这位同乡非常热情,为张国焘投靠国民党穿针引线,由此俩人结下了私谊。

1948年底,张国焘见蒋家王朝土崩瓦解,大势已去,携全家逃到台湾。第二年冬,受冷落后潦倒的张国焘,又携全家移居到香港,过着隐居的生活。期间,张国焘因为不愿承认背叛党和人民的严重错误,错过两次可以返回祖国大陆的机会。1968年,内地开展的文化大革命如暴风骤雨,一度也波及香港,张国焘深感恐惧,为保安全,他和妻子投奔在加拿大的儿子。

1976年,张国焘突然中风,后半身瘫痪,住进免费的养老院。张国焘与妻子商量如何渡过难关,摆脱困境。妻子想到他的同乡,现移居美国的蔡孟坚,决定找他帮忙。蔡孟坚与张国焘妻子见面商议办法。蔡孟坚说,20年代末期,张国焘任中共驻莫斯科的代表时,王明曾将在中山大学读书的蒋经国打成托派,并拟送到西伯利亚去做苦工。经张国焘斡旋,苏联方面才准许蒋经国转到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张后又争取让蒋经国去工厂做工。张国焘对蒋经国有恩。当时蒋经国在台湾掌权,可以去求助他。张国焘妻子同意蔡孟坚的建议。尔后,蔡孟坚致电台湾,不久,张国焘收到蒋经国送来的一万美元支票。1979年12月2日深夜,张国焘在加拿大逝。蔡孟坚通过关系转告蒋经国,几天后台湾方面电汇给蔡孟坚3500美元,用于处理张国焘的后事。张国焘安葬在异国他乡的公墓,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透过蔡孟坚的这些轶事,可以说在萍乡现代历史上,蔡孟坚算得上是一个有头有脸的错综复杂的人物,故此《萍乡市志》载有他的简介。蔡孟坚有回忆录等著作存世。

标签: 蔡孟坚

更多文章

  • 方永刚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方永刚

    方永刚,男,1963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罗福沟乡水泉村,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先后在海军政治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任教,生前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国防教育讲

  • 何挺颖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挺颖

    何挺颖(1905年~1929年)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

  • 袁国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袁国平

    袁国平(1906一1941),湖南省邵东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此后,袁国平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历任西北革命军事委

  • 白中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白中仁

    白中仁,男,汉族,(1960年9月至2014年1月4日),陕西合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在西南交通大学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83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的白中仁,最初在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从事铁路

  • 刘艺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艺

    刘艺,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1931年(辛未年)1月25日生-2016年12月25日),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军事博物馆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文名:刘艺别名: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国

  • 万冬儿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冬儿

    万冬儿(1877年——1907年),周恩来生母,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人,清河知县万青选的夫人张氏生了个女儿,因是冬至那天生的,取名万冬儿。又因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中文名:万冬儿别名:十二姑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877年逝世日期:1907年万冬儿聪明、美丽,性格开朗而又刚烈,深得

  • 高乐三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乐三

    高乐三(1900-1987),原名广育,字乐三,以字行于世。号罗珊、乐翁、滈滨居士、神禾老农。男,汉族,陕西长安人。国内著名书法家,章草大师。以章草、颜楷见长,堪称陕西当代章草第一大家,有着“三秦章草一枝笔”的美誉。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秦苑书

  • 辜汤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辜汤生

    辜汤生(1857.07.18-1928.04.30),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近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

  • 张立宪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立宪

    张立宪(1918-1986)陕西咸阳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总校队指导员、东北军政大学大队副政委、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科长。建国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组织部部长,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军区国防工业部部长,

  • 金慈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慈玉

    金慈玉(1951年10月11日-2014年11月16日),又名金子玉,出生于釜山,汉阳大学戏剧电影科退学,韩国女演员。金慈玉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基督教广播的专属儿童演员,1970年通过MBC第2期公开招募演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演艺圈。1975年凭《水仙》获得百想艺术大赏电视剧部门最佳女演员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