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任哲中

任哲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3/12/20 11:17:52

任哲中(1925-1995),已故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小生流派“任派”创始人。又名甲荣、兴华,他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3岁入“兴民剧社”,拜晁天民开蒙。初学旦角,后改小生。由于天资聪颖,学艺勤奋,半年多便登台演出。1943年排演了《周仁回府》,他在剧中主演周仁,轰动剧坛,一举成名,被誉为艺坛绝唱,有“活周仁”之称。独领大西北戏曲小生风骚近半个世纪,同时也是秦腔演员在西北外也享有盛誉的少数秦腔戏曲艺术家之一。并得范紫东、封至模、刘毓中、慧济民及蒲剧阎逢春等艺术家悉心指导,积累了《周仁回府》、《花亭相会》、《激友》、《祝福》等拿手戏,在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基本资料

名:任哲中

别名:任甲荣、任兴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永寿

出生日期:1925年

逝世日期:1995年

职业:秦腔小生演员

主要成就:任派创始人、“活周仁”

代表作品:《周仁回府》、《花亭相会》、《血泪仇》、《祝福》等。

个人履历

任哲中,1925年生,工小旦、小生。代表剧目《周仁回府》、《激友》、《花亭相会》、《祝福》、《木楠寺》等。1925年生于永寿县监军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饱尝了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疾苦,12岁入晓钟社。先工小旦,后学小生,受范紫东、封至模、刘毓中、惠济民等名家栽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既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又练就了一副细致哀婉、悲壮凄楚、激越慷慨、幽稚缠绵的独特唱腔。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任哲中就唱红了关中、唱红了三秦。解放后进西北戏曲研究院,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他在表演上的许多绝技、在唱腔上许多独特的唱法在广大秦腔观众中有口皆碑,老幼咸宜。在广大城乡的群众集会上。古庙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在水保工地,在边防哨卡,夜阔人静后街市行人中,到处都可以听到任哲中的唱段,那么多人忘情的、悠然自得的陶醉在任派的唱腔之中。

任哲中说过,在旧社会,我不过是一个穷戏子。今天群众这样关心我,爱戴我,我要竭尽全力,把自己全部的余热奉献给我钟爱的事腔艺术和父老乡亲。

任派艺术风格

任老的唱腔酣畅饱满、柔中有刚、韵味醇厚、声情并茂,为广大观众所赞赏,誉为艺坛绝唱,有“活周仁”之称。他以舞台作风严谨、作戏认真著称。表演洒脱飘逸、稳重大方、清新细腻、含蓄典雅,与其唱腔特点十分吻合。特别是他自1954年参加陕西省戏曲剧院后,在艺术上有了新的飞跃。先后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屈原》中的宋玉、《法门寺》中的傅朋、《春秋配》中的李华、《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卧虎令》中的刘秀及现代戏《血泪仇》中的东才、《祝福》中的贺老六等,为人们所称道。

任哲中在唱功上颇有造诣。中年时,由于演出繁重,嗓子变得缺乏亮度,但他却根据自己嗓音的条件,抑短扬长,情采溶汇,既发挥了中路秦腔传统唱法,又吸收了西路秦腔特长,并糅合了旦角旋转多变、细腻抒情的行腔特点,苍劲奔放、低回婉转、音韵和谐、清雅脱俗,给人以亲切新鲜之感,尤其拖腔运用了上挑装饰音和鼻腔共鸣的唱法,个性色彩更为鲜明。他还注重了通过唱腔念白细腻地表现不同境遇中人物的复杂感情,引人入胜。《周仁回府》、《花亭相会》、《激友》、《十五贯》、《血泪仇》、《祝福》等戏中的精彩唱段,被录音灌片,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也为许多后辈演员所效仿。

把生旦的唱法,中、西路的唱腔以及山西梆子、歌剧等特点,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运用自如,为群众喜闻乐见。在表演艺术上,一贯坚持体验与体现有机地结合,并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被誉为大西北“农民精神领袖”。

文革中先生受到了非人的待遇,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伤害,嗓音一落千丈,而且嗓子还做了好几次手术,所以嗓子更加沙哑!大家能听到的磁带,有《红銮僖》、《法门寺》、《哭祖庙》、《软玉屏》、《木楠寺》等剧目,是效果不好,想认识任派艺术,就必须听50年代的录音,那时的《周仁回府》简直是绝版,没有人能超越先生!

胡屯胜(已逝)

任新民等。

《周仁回府》、《花亭相会》、《激友》、《祝福》、《哭祖庙》、《狸猫换太子·抱妆盒》、《血泪仇》等。

荣誉

2006年1月15日,由陕西电视台、西北五省(区)剧协、陕西省秦腔艺术协会等共同主办的首届“秦腔名人堂”评选活动揭晓。魏长生、刘毓中、王天民、李正敏、苏育民、任哲中、肖若兰入选。魏长生等7人是在100多名候选人中由专家和群众共同投票产生的,他们都是在秦腔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已故著名演员,在唱腔、表演、人物塑造上自成一派或有独创性,在秦腔界和广大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

相关评价

任晓路和妻子雷萍回忆说,父亲一生做戏十分严谨,每天早上都要坚持练唱,尽管那些唱段对父亲来说已经烂熟于心。不管什么戏,不管大小角色,不管什么场合,只要让父亲演,父亲都认真对待,而且是第一个到化妆室,提前一个小时做准备。有一次父亲下乡演出,赶上下大雨,剧团决定砍掉一部分戏,但是我父亲并没有那么做,他加快了唱速和表演,20分钟演完全折《悔路》。任晓路感叹道,“这是父亲长期练就的功夫,父亲一直认为,演员演戏一定要对得起观众,这是一名演员最基本的品德”。

任哲中的名望在西北很大,尤其是在西安周围的农村,影响要超过其他著名老艺人,到了周围的县,大家认出他以后,住宿、吃饭都不要钱,非要听他唱两句,有次在一个饭店应大家要求唱几句(没有伴奏),很快饭店门口聚集了几千人,惊动了当地公安局疏导人群。应该说任先生的鼎盛时期应该是在文革前,那时他正是风华正茂,嗓子虽带有沙音,但他音准好,音域宽,高低跌宕自如,行腔韵味浓厚!而且他一生只演小生,可以说是梆子剧中很少的专攻一行的大家!

任哲中先生,用群众的话说就是:他的苍苍之声,谁也学不了。他的嗓子带些沙哑,他的唱腔主要突出人物感情,他宁可牺牲了戏曲表演演唱的美,也不能损人物的感情,属于写实,这一点有些类京剧的旗老牌。他的能戏很多,他有两盘唱腔集,里边唱段较小,但包括了很多戏。他最出名的代表作是《周仁回府》,他主演周仁很震撼人心,感情充沛,催人泪下,被观众誉为“第六代活周仁”。任先生一次在西安城演出《周仁回府》,观者潮水般蜂拥城内,致使西安南大街的交通瘫痪了三个多小时,直至演出结束后方得到缓解。

人物生平

1939年兴民剧社在永寿演出《五典坡》。散场后,只有十多岁的父亲悄悄溜到后台,站在扮演王宝钏的班主晁天民身后,唱道“前容儿未曾瞧得见,后影儿好像奴夫还……”,喜得晁天民当下便收父亲为徒,专攻小旦,并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兴华。后来他接受名小生施学易的建议,改习生角。当时父亲学戏家人不同意,曾多次被家人抓回让他继续上学读书。执意要唱戏的父亲,后又考入了乾县晓钟学社,师从封至模、刘毓中等。当时,在该社的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给父亲改名为任哲钟(即钟字辈演员)。从此父亲就使用了任哲钟这个艺名,习惯地写成任哲中。后加入晓钟学社,任哲中就排练了范紫东写的《盗虎符》、《软玉屏》等十多出戏,表演技巧提高很快,受到范紫东等人的赏识。

1941年西安易俗社上演《周仁回府》,晓钟学社派人到西安观摩学习,回去后排演该剧时,范紫东先生提议,由任哲中扮演周仁,首场演出便轰动乾县县城,连演不衰,“活周仁”的美称便传播开来。

1945年晓钟学社进了西安,刘毓中亲自为任哲中重排《周仁回府》,使他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此《周仁回府》成了任哲中先生的看家戏,而任哲中与《周仁回府》也成了一对孪生兄弟,剧团无论走到哪里,有任哲中,必有《周仁回府》。那时任哲中走到哪里,只要被人认出,住宿、吃饭都不要钱,非要听他唱两句《周仁回府》。进入省戏曲研究院,其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

1954年任哲中被调进省戏曲研究院。此后,先生的唱腔和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在艺术实践中,先生把生旦的唱法,中、西路的唱腔以及山西梆子、歌剧等特点,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表演上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并把《周仁回府》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存世音像

1.录像资料:(1)《周仁回府》(全本)(与李爱琴、高登云、张新华、余巧云、杨凤兰等联袂演出)(2)《周仁回府》(全折)(与胡屯胜、李小峰、郝彩凤等联袂演出)(3)《周仁回府-悔路-回府》(选场)(与郝彩凤联袂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4)《激友》(全折)(与马力联袂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5)《祝福》(选场)(与郝彩凤联袂演出)(6)《周仁回府》(清唱片段)(陕西电视录像)

2.录音资料:(1)《血泪仇》(全剧)(与贠宗翰、郝彩凤、李兆芳等联袂演出)(2)《血泪仇》(全剧)(与阎更平等联袂演出)(3)《祝福》(全剧)(与郝彩凤等联袂演出)(4)《周仁回府-悔路》(全折)(5)《周仁回府-回府》(全折)(6)《周仁回府-夜逃》(全折)(与苏蕊娥联袂演出)(7)《花亭相会》(全折)(与苏蕊娥联袂演出)(8)《白衣庵》(选场)(与苏蕊娥联袂演出)(9)《木楠寺》(全折)(与杨金凤联袂演出)(10)《宫之奇》(选场)(与阎更平、阎振俗、郝彩凤等联袂演出)

(11)《刘巧儿》(选场)(与段林菊、阎振俗等联袂演出)(12)《法门寺》(选场)(与段林菊联袂演出)(13)《哭祖庙》(选段)(14)《斩经堂》(选段)(15)《抱妆盒》(选段)(16)《卧虎令》(选段)(17)《十五贯》(选段)(18)《曾铁图》(选段)(19)《金玉奴》(选段)娘子莫要泪如雨(20)《金玉奴》(选段)人逢喜事精神爽(21)《软玉屏》(选段)三杯美酒便沉醉

标签: 任哲中

更多文章

  • 沙文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沙文汉

    沙文汉(1908一1964),浙江宁波人。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宁波市委监察委员兼管东乡农民运动。1928年转移至上海,考入东亚同文书院学习,担任共青团法南区委书记。1929年夏担任中共上海青年反帝大同盟党团书记,7月赴苏联入莫斯科列宁学院深造,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

  • 常恩多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常恩多

    常恩多(1895—1942),辽宁海城人,抗日爱国将领。1922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被授予中尉排长职务,后又被提拔为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团副、上校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常恩多目睹国破家亡、东北人民颠沛流离的惨景,表示要誓死保卫东北国土。1934年奉命随东北军到鄂豫皖地区

  • 朱斌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斌

    朱彬,又名朱开晋。生于1903年,汉族,共产党员。曾任华东野战军民运部副部长、随军工作团团长等职。1947年11月,朱彬在执行任务时遇敌袭,英勇牺牲。中文名:朱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1947年11月1947年11月,朱彬在执行任务时遇敌袭,英勇牺牲。朱彬,又名朱开晋,汉

  • 兆惠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兆惠

    兆惠(1708~1764),字和甫,姓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他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孙。父佛标,官至都统。作为乾隆朝的著名战将,他屡次征伐,为捍卫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建树了功勋。本名:乌雅·兆惠字号:字和甫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时间:1708年去世时间:17

  • 赵俊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俊

    赵俊(1915-1994),开国少将,安徽六安县人。1914年出生,原名赵诗元,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出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二十七师八十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四支队司令部参谋、

  • 谢珂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谢珂

    谢珂(1891年一1974年),字韵卿,河北徐水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日本侵略者诱降,率部奋起抗日。同年10月,协助马占山指挥江桥抗战。1932年,不满马占山一度降日,愤然离职。9月,利用说服苏炳文降日之机反正。不久组建东北民众救国军,任总参谋长,率部抗日,后撤往苏联。1933年在东北军中

  • 袁也烈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也烈

    袁也烈(1899-1976),湖南洞口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叶挺部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龙州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参谋长、第七军第二十师团长。1939年后,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

  • 王朴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朴

    王朴(1921年—1949年),又名王兰骏,四川江北县仙桃乡(今渝北区两路镇)人;王朴6岁时随父母东渡日本,于1927年回国。1932年,在重庆第一高小读书,几年后,进入求精中学学习。当年秋季,考取了另一所学校,因支持进步教师,被无理开除。此后,转到外地读书。1938年,在家与几个同学组织自学小组,

  • 杨百川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百川

    杨百川(1894—1956)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马庄村人。1909年后,相继加入袁世凯“新军”、蔡锷的护国军、冯玉祥的西北军。曾任冯部独立一师驻京办事处军需处长,参加“西安事变”中扣蒋行动。中文名:杨百川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马庄村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5

  • 吕品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品

    吕品(1918.3—1990.10)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人。1942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创办青岛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此间任青岛美协主席。1956年应北京艺术学院之聘赴京任教,同年应聘任教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1958年后任教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和山东艺术学院,历任彩画教研室主任,美术系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