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德培

刘德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3/12/9 4:24:16

刘德培(1912--2000),男,五峰人。1980所传讲作品陆续发表于报刊。83年被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民间故事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为“国宝”,85年起,故事作品入选大学文科教材;86年获省文化厅表彰,系宜昌十大新闻人物;93、94年接待中日民间文学代表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两次田野考察,被评价为“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2000年3月,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成就奖。刘德培故事,已被省人民政府评审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德培

国籍:中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珍珠山村

出生日期:1912-08-05(农历六月二十三)

逝世日期:2000-12-13

职业:民间故事家

主要成就: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

宜昌十大新闻人物

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成就奖

生平经历

刘德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民,中国著名民间故事家。1912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本县白鹿庄村杜家坳农家。幼时仅读了两年书的刘德培,从小亲历了辛亥革命后鄂西山区频频发生的兵灾匪乱。八岁半蒙,两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从10岁半起便替父母分忧,帮私塾先生做小事糊口。接着是帮人割草、推磨,做起了短工、长工。遭人白眼,受人盘剥,在他少年时代是家常便饭;听讲故事笑话,同时成为他自解自宽的娱乐方式。伴随劳作范围由本村而外村、外乡、外县,他自己的善讲便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至1938年,他当背脚佬开始在鄂西、湘西长途跋涉,沿途数以千计的农民背夫都已知道这个“刘带班”有满肚子的“经文”了。他10岁半辍学,开始给别人当帮工糊口。北伐战争年代,他离开家乡在外地打短工,放排,当学徒,做长工。土地革命后期,他又返家务农,农闲时帮人酿酒,制豆筋。

抗战八年中,除被征兵夫之外,他还与乡邻结伴成伙忙于长途背脚,行经“千家屋场万口水井”,汗水洒在湘鄂西10个县境的高山低岭和水陆码头。抗战结束后,他曾参与乡人集股开设小杂货铺,仅一年多即因新的战事而受损歇业,农闲时继续背脚,兼带捡瓦补漏、唱皮影戏谋生。

1949年起,刘德培开始在土地改革期间任乡农会民政委员,县里征收公余粮的助征。农业合作化时他又先后任初级社会计,高级社副业队司务长,人民公社化时任生产队会计兼保管员。“四清”运动后期,他曾随采药师傅进山学采中草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办农村合作医疗,他被推选为大队赤脚医生。

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他所有的忙碌奔波,所有的人生感触,都与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联系。

他忘不了的是与老伙计们戏谑时经常被取笑的那些诨名、称谓,其中跟随他时间最长的是“日白佬”。从1939年开始,不管他何时何地,不论他以什么活计谋生,伙计们背地里都以“日白佬”来指代他,“日白佬”伴他半个多世纪直至他去世。

在那样的年代,他根本不能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那些故事笑话则成了他宣泄、消遣、调节苦难岁月的寄托,也成了他藉以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对于和他经历相同的那些乡邻亲友来说,这些故事笑话也是他们苦难生活的调味品,乡亲们在他的讲述和吟唱中往往能引起共鸣,获得暂时的精神解脱。刘老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伙计们更不会想到,当初备受讥笑的“日白佬”会成为后来世人传诵的民间艺术大师。

人生转机

1972年12月,五峰的冬天格外寒冷。县文化馆馆舍因年久失修,屋顶多处漏雨,请来瓦匠修缮。瓦匠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儿,周身沾满灰尘,难见衣服本色。那夜,山风一阵紧过一阵。在文化馆工作5年的作栋见老瓦匠一个人冷清清地坐在房里,就请他到自己寝室去烤火喝茶。谁也难以相信,就是这样很有悲悯色彩的邀请,成就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一个绝唱!

“当时,第一次请老人去我寝室时,他笑着答应了,我以为他会跟着我过来,但他没去,一连请了三次,他才慢慢地跟着我来了。”老人的举动引起了当年刚刚30岁的王作栋的兴趣。在“三请三接”之后,老人终于走进了王作栋的寝室,也从此走进了中国民间文学史!

在火塘边的闲聊中,王作栋知道了眼前人就是远近闻名的“日白佬”刘德培。开了话匣子的刘老,从传统情歌到赛歌赌狠的五句子,从故事笑话到地方史事,随口便出。此后半个多月的每个晚上,王作栋都与老人“日白”,刘老则是天天晚上开口就来,内容不重复,花样还翻新。

半个月的相处,王作栋暗暗叹服传说中的“日白佬”原来是一位吃苦不叫苦、为难不输志的老汉,一位阅历丰富、多才多艺的长者,一位可以传教地方风俗民情的老师,在对刘德培的人生经历感慨万分之时,增加了对老人的敬重。

作为刘德培人生转折的设计师,王作栋从那时开始,几乎是毕其一生对刘德培进行挖掘、整理、推介并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终于成就了刘德培的辉煌。同时,王作栋也因此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生得卑微,死得不朽

一年多的朝夕相处,王作栋越来越被刘老的故事所叹服,他开始将刘德培心记口传的原始资料系统录存,共有故事笑话512则,山民歌谣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皮影戏5本以及红、白事中开盒词、上梁词、升匾词、跳丧鼓词、撒禄米词等成批民俗资料。1980年起,刘德培所传讲的作品经王作栋先生整理,陆续发表于《布谷鸟》、《湖北民间故事传说集》、《三峡传说》等报刊。这无疑是刘老人生的转折点,他的路开始向着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延伸。

刘德培讲述的故事笑话频频变为铅字见诸报刊,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刘德培的名字也从此在民间文艺界广为人知。1983年,省群艺馆和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授予他“民间故事家”称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价其为“国宝”。从这年起,他得到五峰县政府的特殊关怀,按月有了生活照顾费并享受商品粮供应。

刘老的故事渐渐传遍了全国各地,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1985年,他讲述的故事开始入选大学文科教材。1986年,在民间文学集成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民间文学》新开“民间故事家”专栏,首期推出他的《将心比心谈讲经》。湖北省文化厅在武昌召开“奖励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大会”。同年,他被湖北省文化厅表彰,成为宜昌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刘老一次次地被震惊,自己拿来消遣的故事笑话竟然有这么大的价值和魅力。

业界在对这位民间故事家表现出极大惊喜的同时,也将无限的荣耀回赠给了他。刘德培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名誉委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其生平事迹载入《当代中国》、《中国文艺家传集》、《民间文学辞典》、《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等书。1993年及次年,他接待了中日民间文学联合考察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考察后,评价他为“世界上值得骄傲的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民间文艺家”。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刘德培名列榜首。2000年3月,国家表彰为民间文化事业致力半个世纪以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杰出传人,颁发“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他和德高望重的钟敬文、贾芝、姜彬等著名专家学者一起获奖,刘德培是全国故事家中唯一的获奖者,也是他生前获得的最后一次表彰。

人们尊敬他,国家珍惜他。2002年12月30日,民间故事家刘德培陈列馆在五峰渔洋关镇落成开放,这是我国首次为民间故事家设纪念馆。2000年12月13日,刘德培病逝于珍珠山,享年88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再版的48万字《新笑府》,为其传世之作。

作品

《刘德培研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艺丛书)

作者:王永红;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民间故事家刘德培研究资料集》

作者:湖北省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作者王作栋

刘德培传讲的民间文艺作品,其心记口传的原始资料被系统录存,自1976年以来录存在案计故事笑话512则,山民歌1000余首、俗谚2000余条、谜语800余则、皮影戏5本以及红、白事中开盒词、上梁词、升匾词、跳丧鼓词、撒禄米词等成批民俗资料。“刘德培故事”,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审通过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刘德培墓被列为“五峰重要文物点名录”。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白鹿庄村十组珍珠山邓家嶆(现邓家嶆)。2002年10月,葬于珍珠山李家嶆(现邓家嶆)。坟茔无碑,高1.60mi,封土堆宽3.46m,深4.50m,拜台长5.00m,宽1.65m。

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在民间故事家刘德培诞辰100周年之际,为纪念刘德培为我国民间文艺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进一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五峰县委、县政府在财力极为薄弱的情况下,出资为刘德培立碑塑雕、修葺刘德培故居、硬化前往刘德培故居和墓地的道路;再版刘德培传世之作《新笑府》、刘德培故事讲述光碟、刘德培民间故事漫画等。刘德培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对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对自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标签: 刘德培

更多文章

  • 段伯宇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段伯宇

    段伯宇(1904年7月9日—1998年9月23日),曾任蒋介石侍从室少将高参,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重庆后,周恩来找他谈话,要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潜伏,并指示他与地下党的同志单线联系。后来段伯宇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第七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经胞弟段仲宇推荐进入蒋介石侍从室工作。中文名

  • 宋雨桂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宋雨桂

    宋雨桂(1940年9月——2017年5月15日),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汉族,大学学历,民革党员,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毕业。自幼随母习画,别名雨鬼,独创北派山水画技法,擅长中国画、版画。被誉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第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作品《故乡恋》引起美术界关注,自此多次参加全

  • 张圆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圆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 祝榆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祝榆生

    祝榆生,重庆人。1937年,年仅19岁的祝榆生,考入了黄埔军校。1938年1月,祝榆生进入抗大学习军事,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抗大后不久,他如愿以偿地被派往了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主力115师的一员。先后参加过郯城、赣榆、临沂、滨北、枣庄等30多次战役战斗,多次立功受奖。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

  • 蔡万才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蔡万才

    蔡万才,原名蔡万财,字岳峰,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国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1979年“国泰集团”分家,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台湾富邦金控2014年10月5日宣布,富邦集团总裁蔡万才当天午间安详辞世,享寿86岁。中文名:蔡万才别名:蔡万财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新竹出生日期:19

  • 熙洽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熙洽

    熙洽(1883年(正确出生时间:1884年10月18日,即清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三十日申时)——1950年(正确死亡时间:1952年10月29日【3】))字格民,辽宁沈阳人,爱新觉罗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亲兄弟穆尔哈齐的后裔;辛亥革命时,熙洽曾经参与宗社党的复辟活动,致力于恢复清朝统治;而且熙洽早年就读于

  • 贾亦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亦斌

    贾亦斌(1912~2012)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团长,第七十七师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干部管训处办公室主任,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49年4月在浙江嘉兴起义。建国后,历任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民革上海

  • 包森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包森

    包森(1911年7月—1942年2月17日)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

  • 袁大化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大化

    袁大化(1851~1935),安徽涡阳人,原淮军幕僚参谋,荐保至道员(相当于专员)。1910年初冬,由江西巡抚调任新疆巡抚。新疆建省以来共有8位巡抚,他是最后一位。终老于天津,享年85岁。本名:袁大化字号:字行南所处时代:清末民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安徽涡阳出生时间:1851年去世时间:1935年

  • 陆修静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修静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道教上清派宗师。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懿族。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笃好文籍,穷究象纬。早年出家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眉山等名山胜地。元嘉末约(453年)“市药京邑(今南京)”。宋文帝闻其名,“慕其风”,命左仆射徐湛延请入宫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