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秀龙

张秀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3/12/24 7:15:23

秀龙(1914—2015),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5年10月21日18点09分不幸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病离世。张秀龙是红二方面军最后一位离世的长征中任过团职以上职务的老红军,终年101岁。

基本资料

名:张秀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出生日期:1914

逝世日期:2015年10月21日18点09分

职业: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少将军衔

人物经历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第三军九师十七团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独立第一支队参谋长,第二支队支队长,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五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旅长,江汉军区副司令员,鄂西北军区野战旅旅长,苏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淮南军区江淮独立旅旅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参谋长,二十二军副军长。参加了应城、刘子集、板栗园、忠堡斗战斗,第四、五次反围剿,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张八岭、金塘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长,要塞区政治委员,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15年10月21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因病离世。

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物轶事

张秀龙将军少年离家进入铁匠铺当学徒,参与为红军游击队打造刀枪兵器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革命活动。他15岁参加红军,经历战斗数百次,至今身上还留有战争年代的弹片。1932年,张秀龙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川汉独立团任警卫班长。一次战斗中,他带人一举击退敌人,还为红军搞回几百担粮食。贺龙夸奖他能干,“像个铁匠”。从此,“铁匠”将军的名声越叫越响。

长征

长征时期,张秀龙任二军团9师17团参谋长,曾3次负伤。一次,部队行至贵州毕节境内,与敌人交火。情况危急,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命令张秀龙带伤出征。他率先冲锋,带领部队,硬是将气势汹汹的敌人打得鬼哭狼嚎。战斗结束后,张秀龙的腿部受了重伤,部队撤离时,张秀龙不见了。师长郭鹏下令去找,才将受重伤的张秀龙找回。

部队过了金沙江后,浑身是伤的张秀龙跟随部队爬过了雪山。在过草地时,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加上又是雨季,本已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由于沿途不能补给,部队断粮,官兵以野菜为食。一次,张秀龙肚子饿坏了,就扯了一把野菜塞进嘴里,过了一会,眼睛就变得灰蒙蒙的,全身开始浮肿。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秀龙随部队转战山西。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战斗中,张秀龙亲眼看到并肩作战的连长被敌军子弹击伤,两个排长和几个战士牺牲,“有成千上万的战友牺牲,他们是共和国的功臣,应该为他们树碑立传!”

下连当兵

1958年秋的一天,时任浙江舟嵊要塞区政委的张秀龙将军换上士兵服,佩带上等兵军衔,来到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枸杞山岛3营8连当兵。这天上午9时,张秀龙将军来到连队报到。连长慌里慌张地跑步来到将军面前敬礼报告,将军连忙摆手说:“从现在起,我是一个上等兵,应该是我你连长报告才对。”说完,举手敬礼,正正规规地大声报告:“报告连长,上等兵张秀龙前来报到,请分配工作!”将军的军礼十分正规。连长一边还礼,一边回答:“首长,你被分配到1排2班。”每日清晨,将军争着打扫卫生。早上出操,将军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围着连队驻地前面的大山跑一大圈,从未间断。每次跑步,将军从未落后过。从此,官兵更加敬佩这位“上等兵”。

贺龙夸张秀龙能干“像个铁匠”

张秀龙是从我省仙桃走出来的开国将军。自小家境贫寒,少年离家进入铁铺当学徒,为红军游击队造刀枪兵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15岁参加红军,南征北战几十年。

1932年,张秀龙在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川汉独立团任警卫班长。一次战斗中,他带人一举击退敌人,还为红军运回几百担粮食。贺龙连夸他能干,“像个铁匠”。从此,“铁匠”之名越叫越响。

此后的一次战斗中,部队伤亡惨重。临阵指挥的贺龙来到已任营长的张秀龙面前说:“铁匠,这次战斗就看你的了,你带人冲上去!”张秀龙率队英勇拼杀,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长征时期,张秀龙任二军团9师17团参谋长,曾3次负伤。一次,部队行至贵州毕节境内,与敌人交火。情况危急,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命令张秀龙带伤出征。他带领部队,硬是将气势汹汹的敌人打得鬼哭狼嚎。战斗中,张秀龙的腿部负重伤。部队撤离时,大家发现他不见了。师长郭鹏下令去找,才将受伤的张秀龙找回。

部队过了金沙江后,张秀龙问贺龙:“前面高高的是什么山?”贺龙答道:“雪山。”随后,贺龙令战士给他穿上防寒的衣服,牵来一匹骡子,把张秀龙扶上骡子。就这样,浑身是伤的张秀龙跟随部队过了雪山。

标签: 张秀龙

更多文章

  • 郑士良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士良

    郑士良,少有大志,跟随乡中父老习武,结识不少会党人物。及长,到广州求学,初入德国教会所办礼贤学校,1886年入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向孙中山表示自己是会党中人,日后可发动会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起义。中文名:郑士良别名:郑振华,安臣,弼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

  • 俞飞鹏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俞飞鹏

    俞飞鹏(1884—1966),字樵峰,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上海学生军,任上海新军训练部军需。1913年经蒋介石力荐,被保送入北京军需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军事运输和后勤知识。1918年赴广州,1922年先后任福建松溪、浦城县长,1923年任粤军总司令部审计处长。192

  • 寇庆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寇庆延

    寇庆延(1912年4月—2016年6月),河南信阳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6月参加光山县赤卫队。1931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寇庆延同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原中

  • 古大存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古大存

    古大存(1897—1966),广东省五华县人,早年就读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参与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先后担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常委、军委书记、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东江红军总指挥、红十一军军长。1930年

  • 赵声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声

    赵声(1881—1911),字百先,号伯先,曾用名宋王孙、葛念慈等。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

  • 黄云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云

    黄云(1921年-2011年),原名黄昌熺,男,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县人,1921年3月出生于广州,是一位著名书法家。黄云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中文名:黄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阳春县出生日期:1921年3月逝世日期:2011年6月5日黄云,原

  • 王仁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仁

    王仁(1898—1945),学名其荣,字同仁,东英区文潭村人。1920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毕业后回广州参加国民革命。中文名:王仁国籍:中国出生地:东英区文潭村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45年职业:军人黄埔军校王柏龄介绍他到军校当教官,他不同意,说家乡(海南)的人民处在军阀统治之中,

  • 朱汝珍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

  • 罗登贤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登贤

    罗登贤(1905—1933),广东南海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香港英商太古船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织省港大罢工。罗登贤在1927年参与组织广州起义。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0年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

  • 关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良

    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关良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