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士良

郑士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45 更新时间:2024/1/17 8:04:59

郑士良,少有大志,跟随乡中父老习武,结识不少会党人物。及长,到广州求学,初入德国教会所办礼贤学校,1886年入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孙中山表示自己是会党中人,日后可发动会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起义。

基本资料

名:郑士良

别名:郑振华,安臣,弼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归善(今惠阳)淡水镇

出生日期:1863年

逝世日期:1901年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华南医学校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发动惠州起义

人物简介

郑士良(1864—1901),原名安,字弼臣,广东惠阳县淡水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入广州礼贤学校,信基督教。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后,加入淡水三合会组织。光绪十二年(1886)入广州美韬医院讲习班,与孙中山结交。经孙中山介绍,与陈少白,尤列等结交。光绪十四年(1888)辍学返乡,被推为淡水三合会首领。光绪二十一年(1895)1月,与孙中山等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筹划广州起义,因事泄,起义失败。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日本横滨结识冯镜如,一起建立兴中会横滨分会。光绪二十五年(1900)10月6日,受孙中山委派,全权指挥惠州三洲田起义。亲率西路义军袭新安,毙、俘敌70人。接着向东推进,一路势如破竹。10月15日佛子坳一战,生擒归善县丞兼清军管带杜凤梧。17日,在永湖击溃清军提督邓万林。21日抵增光圩,突破敌人的封锁。22日进入三多祝、白沙。至白沙时,义军发展至两万多人。因弹药用尽,外援无望,根据孙中山指示,遂解散义军。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光绪二十七年(1901)7月14日,在香港被清廷奸细毒杀。葬于香港薄抉林道。

人物生平

郑士良(1863年-1901年),汉族,广东归善(今惠阳)淡水镇人,原名郑振华,字安臣,号弼臣,生于1863年。

1881年,入广州德国教会所办的礼贤学校学习,加入基督教。

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华南医学校学习,与孙中山同学。

1888年,辍学回乡,在淡水墟开设同生药房,广交朋友,擅长击技,被推为“三合会”首领。并暗中联络会党,为日后起义做准备。此后几年,经常到广州、香港,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共图反清大业。

1895年2月,与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等在香港筹建“兴中会”,负责联络各地“三合会”党人。在兴中会选举会长(伯理玺天德)时,反对杨衢云任此职,力主推举孙,后经孙劝告后方不再坚持。

1895年10月,与孙中山等拟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因事泄逃亡日本。不久奉孙中山之命回到香港,策划再起。

1899年,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

1900年10月,在惠州发动三洲田起义,鏖战半月,屡败清军,起义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后因弹尽粮绝,退往香港。

1901年8月27日,在香港赴友人宴会时,被清廷收买的奸细下药毒死,终年38岁。庆龄在《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一文中说到“郑热烈赞同孙中山的主张。他们两人开始联络更多的青年参加革命,并不断讨论斗争的策略”;对郑协助孙进行革命活动的功绩予以肯定的评价。

主要活动

少年时已与会党人物有交往。青年时至广州入德国传教士所办礼贤学校就读。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向孙表示自己是会党中人,日后可发动会党参加反清起义。1887年秋以后辍学返乡在淡水圩开设药房,暗中联络会党,为日后起事作准备。

1893年与孙等参加在广州南园广雅抗风轩的聚会,议论组建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的团体,未果。

1895年赴香港协助孙建立香港兴中会总部,又与孙等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在兴中会选举会长(伯理玺天德)时,反对杨衢云任此职,力主推举孙,后经孙劝告后方不再坚持。当年起义计划事泄失败后,与孙等东渡日本,不久又奉孙命回国联络会党。

1899年参与组建兴汉会。次年奉孙命在惠州发动起义,初战获胜,各地会党、群众纷纷来投,义军增至二万余人。后因饷械不继,按孙的命令解散义军。仍继续往来于日本、香港之间从事革命活动。

1887年秋郑士良以后辍学返乡在淡水圩开设同生药房,暗中联络会党,为日后起事作准备。

1893年参加在广州南园广雅抗风轩议组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的团体的会议。

1895年郑士良从澳门赴香港协助孙中山筹建兴中会总部,与孙中山等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在讨论起义计划时被指定专门运动广州一带会党,亲赴北江联络会党首领梁大炮,得数千众。

兴中会选举伯理玺天德时,反对杨衢云任此职,力主选举孙中山,后接受孙中山顾全大局的劝告才不再坚持。起义计划事泄失败,与孙中山等东渡日本。不久奉孙中山命返港从事联络内地会党的活动。1899年郑士良参与成立兴汉会,推孙为会长。

1900年奉命指挥惠州起义,连战皆捷,各地会党群众纷纷来投,义军增至二万余人。后因饷械不济,下令解散义军,避往香港。

1901年8月27日在香港饮宴后返寓所途中暴卒,医生检验后称中风所致,一说系清吏收买凶手下毒谋杀。孙闻讯极为悲痛,派人到香港吊唁并给款抚恤遗属。

1900年10月8日,郑士良、黄福等在惠州归善(今广东惠阳)三洲田集合三合会党80余人以及革命群众600多人,对新安沙湾发动了突袭。负责守备的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组织抵抗。毕竟当兵扛枪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关键时刻还是保命要紧,吃饭的家伙要是丢了就没得混了。起义军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了新安沙湾。

经过短暂的整顿之后,起义军乘胜推进,直逼新安县城。15日,起义军在佛子坳遭遇前来镇压的清军,双方发生激战。有了哥老会强力打手加入的起义军战斗力果然不同凡响,一番激战之后大败清军,杀敌无数,缴枪700余枝。

起义军再接再厉,先后在永湖、崩岗墟与清军鏖战多次。战斗中,革命者们个个奋勇杀敌,而清军则发扬了一贯的一不怕丢人、二不怕背黑锅的精神,配合起义军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到了10月21日,起义军的队伍已经发展到2万多人。就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问题出现了。起义军虽然连战连捷,但是一直都是在打游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据地。虽然一开始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全中国都在人家手里,天天派人跟你们打,时间长了不被打死也被累死。

而且枪不是菜刀、锄头,只要不坏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地用下去,子弹打光了,枪还不如菜刀和锄头,当烧火棍还凑合。更重要的是,队伍的精神领袖孙中山迟迟不能回来主持大局。郑士良多次向孙中山请示,孙中山也很无奈,只好告诉郑士良:你自己看着办吧。

眼看着弹药一点点打光了,郑士良也没了主意,与其坐吃山空,最后被清军一网打尽,干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经过安排后,郑士良带着一部分骨干力量再次踏上了前往香港的轮船,起义军也放下砍刀立地成了良民,三三两两地回家了。于是,轰轰烈烈的惠州革命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场,令人倍感遗憾。值得一提的是,郑士良回到香港后并没有因为起义失败而气馁,而是积极筹划再次起义。不过令人遗憾的是,1901年8月27日,郑士良在赴宴时被清政府收买的杀手下毒害死。郑士良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戛然而止,但是他的精神以及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2003年电视剧《走向共和》敬禹饰演郑士良

标签: 郑士良

更多文章

  • 俞飞鹏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俞飞鹏

    俞飞鹏(1884—1966),字樵峰,浙江奉化人,早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上海学生军,任上海新军训练部军需。1913年经蒋介石力荐,被保送入北京军需学校,系统地学习了军事运输和后勤知识。1918年赴广州,1922年先后任福建松溪、浦城县长,1923年任粤军总司令部审计处长。192

  • 寇庆延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寇庆延

    寇庆延(1912年4月—2016年6月),河南信阳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6月参加光山县赤卫队。1931年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寇庆延同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原中

  • 古大存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古大存

    古大存(1897—1966),广东省五华县人,早年就读于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参与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东江红军,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先后担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常委、军委书记、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东江红军总指挥、红十一军军长。1930年

  • 赵声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声

    赵声(1881—1911),字百先,号伯先,曾用名宋王孙、葛念慈等。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

  • 黄云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云

    黄云(1921年-2011年),原名黄昌熺,男,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县人,1921年3月出生于广州,是一位著名书法家。黄云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中文名:黄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阳春县出生日期:1921年3月逝世日期:2011年6月5日黄云,原

  • 王仁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仁

    王仁(1898—1945),学名其荣,字同仁,东英区文潭村人。1920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毕业后回广州参加国民革命。中文名:王仁国籍:中国出生地:东英区文潭村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45年职业:军人黄埔军校王柏龄介绍他到军校当教官,他不同意,说家乡(海南)的人民处在军阀统治之中,

  • 朱汝珍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汝珍

    朱汝珍(1870—1943年),字玉堂,号聘三,又号隘园,清远人,清末民初书法家、文章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曾以县试冠军入读清远县学,22岁时又凭优异成绩考入广雅书院,取列广州府闱第一。27岁考取拔贡,以朝考一等钦点七品小京官,签分刑部江苏司

  • 罗登贤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登贤

    罗登贤(1905—1933),广东南海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在香港英商太古船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织省港大罢工。罗登贤在1927年参与组织广州起义。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30年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

  • 关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良

    关良(1900--1986),字良公。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关良艺事

  • 黎原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黎原

    黎原(1917-2008),河南省息县人。南京中央军校11期毕业,作为87师下级军官参加过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在武汉投奔共产党,后任385旅教导队长,东野10纵团长,朝鲜战争期间任140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后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47军军长,湖南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