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友梅

李友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6 更新时间:2024/1/20 17:06:05

李友梅(1908~1937),号竹三,广东五华县横陂镇锡坑老楼村人。少年丧父母,靠胞兄抚养。端本学校毕业后,为谋求生活,出走广州,在国民革命军李龙章部下供职。1926年10月,他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后被派往北伐前线。曾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上校团长。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当局电令第一师于8月26日,由徐州调防上海,参加罗店、宝山战斗。在日军出动海陆空三军联合猛攻下,李友梅率领该团血战半个月,英勇杀敌,使国家寸土不丢。后日军一再增兵围击,他在9月19日晚的激战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军1师2旅4团团长。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少将,蒋介石、林森、吴铁城分赠“气壮山河”、“忠灵不泯”、“永怀国殇”旌匾。同时建“李友梅纪念亭”于乡。今亭已拆,石刻旌匾仍存。1987年9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李友梅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友梅

别名:号竹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五华县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37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生平

李友梅(1908-19737),男,号竹三,广东五华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了东征和北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军一师四团团长。8月,率部由驻地徐州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出发前,曾以诗咏志:“右肩有担当,国耻不可忘;誓把满腔血,遍洒太平洋。”9月5日,率部在刘行、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激战,痛击日军。9月18日晚,在罗店与日军再次争夺战。激战中,不幸中弹牺牲。家乡人民为他建一座亭台,以志纪念。追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使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袁世凯纂政,民国奄奄一息。为恢复民国,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导“护国”、“护法”战争,并多次挥师北伐。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给青少年时期的李友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在广州开学。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深刻地指出: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必须建立一支革命军!李友梅决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笔从戎,因年纪小,未被录取。李友梅毫不灰心,更加注重锻炼身体,等到年龄合格时,再去报考。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临终前,先生留下遗嘱,号召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李友梅决心牢记先生的教导,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奋斗。

两年后,李友梅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二团第七连学员。在校期间,李友梅认真学习,刻苦操典,品学兼优,各科成绩均属优良。

1926年秋冬,李友梅毕业时,北伐战争已进行半年了。北伐军为正义之师,势如破竹,在两湖战场消灭吴佩孚主力,克复武汉三镇后,正分兵向闽赣胜利进军。

第四期2000多名学员,大部份分发武汉,少数进入闽赣前线。李友梅被分配到第二师第四团九连见习时,师长为刘峙。李友梅到江西漳树第二师报到时,南昌、九江已被北伐军攻下。克复江西后,第二师和友军第一师、第二十二师编入东路军前线总指挥部,归白崇禧指挥。1927年元旦,李友梅所在部队从江西上饶出发向浙江进军。时孙传芳之卢香亭部在龙游一带构筑工事,阻止北伐军东进。春节后,第二师部队向游埠进攻。游埠之战,十分惨烈。进攻部队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等到攻下游埠后,第二师部队伤亡很大,已不足千人。

因第二师部队中下级军官伤亡较大,李友梅提前结束见习,分发第九连任中尉排长。这是李友梅带兵之始,他给自己定了一条纪律:进攻时,冲在最前面,后退时,走在最后面。由于李友梅的表率作用,他所带的排,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攻善守,勇不可挡。

在赣浙两省作战中,孙传芳部伤亡较大,士气受到影响,浙军第一、三师先后易帜,形势对北伐军极为有利。第二师部队来不及休整,继续攻击前进,直逼桐庐,乘势向敌侧背猛击,敌防线被突破。第二师部队乘胜追击,与友军会合。2月12日,克复杭州。

3月初,李友梅所在第二师部队又参加嘉兴之战。克复嘉兴后,部队继续前进,一直到达松江南岸,经安亭移驻昆山。

3月下旬,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打败北洋军阀武装,控制整个上海。北伐军第一、二师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上海。

5月,李友梅参加第一次渡江北伐津浦路诸战役,部队进展顺利,横扫如皋、东台、盐城、阜宁残敌,连克灌云、海州,残敌退入山东。7月,因唐生智东征讨蒋,第二师部队殿后,掩护友军撒退。嗣后移驻丹阳,再转常州,拱卫南京。

8月,李友梅参加著名的龙潭战役。是役,歼灭孙传芳过江部队6万余人,南京政府转危为安。李友梅因战功升任该团第十连上尉连长。

同年11月,李友梅第二次渡江北伐津浦路诸战役,荣立战功。

1929年4月,李友梅参加南京政府旨在完成统一中国的“二次北伐”作战。在韩庄、曲阜、济南诸战役中再次荣立战功。“二次北伐”成功,全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8月,南京政府所辖第一集团军先行整编,第一军第二师、第二十二师和第二十三军第二师合编为陆军第一师,以刘峙为师长,李友梅任第一师第二团八连上尉连长,部队移驻徐州。

主要事迹

全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后,蒋介石奉行“削藩策”,全国又陷入新军阀混战和“剿共”战争。李友梅作为一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参加长达十年的内战。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李友梅随部队由徐州出发,经安庆向武汉进军。西征战争结束后,第一师部队进驻武汉。同年12月,唐生智在郑州反蒋,自称“护党救国总司令”。1930年1月,李友梅随部队进入河南,参加讨伐唐生智作战。

讨唐战争结束,第一师部队调驻徐州。5月,李友梅随部队参加中原大战。翌年7月,石友三叛乱,李友梅又随部队进入河北,参加讨石作战。随后,两广异动,李友梅又随部进入江西萍乡,监视两广。

九一八事变后,李友梅随部队进驻徐州。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李友梅所在第一师部队进驻江苏常州等地为后援,并修筑澄封、常潭等战略公路。其间,李友梅先后升任该师第二团二营营附,第二团少校团附,第三、第二营营长,第二团、第五团中校团附②。

1932年5月,淞沪停战协定鉴字,第一师部队奉命入皖参加“剿共”作战。这时,李友梅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民族危机如此严重,为什么还打内战?李友梅尽管思想不通,作为军人,命令还得执行。不久,部队由汉中进入甘肃,继续参加“剿共”战争。

1933年春,长城抗战爆发。李友梅等第一师官兵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请缨东开抗日!结果,没有批准。部队进驻陇南。同年,李友梅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第四团上校团长,年仅25岁,是当时国军中最为年轻的团长之一。

在这前后,第一师官兵在西北参加“剿共”战争,受到很大的损失。第二团团长杨定南,第七十八师团长晏俭,先后阵亡。淞潘一仗,第四团受重创,营长刘兆鼎阵亡,另一营长吴剑非重伤。为此,李友梅感到十分痛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奠定胜利的基础。西安事变后,李友梅所在第一师开赴徐州备战。从此,第一师部队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李友梅满怀激情投入整训练兵,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到来。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发动猖狂进攻,在上海各界的热烈支持下,中国军队激于义愤,奋起抵抗。

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南京大本营采取消耗战略对付日本的“歼灭战略”,每日增援一、二个师补充伤亡,投入兵力遂达73个师之多,成为八年抗战中最为激烈而伤亡最多的战役。

淞沪会战打响后,李友梅所在部队进入紧急待命状态,李友梅告别新婚月余的娇妻,搬入团部作战室,枕戈待旦。

8月底,部队奉命由徐州出发,参加淞沪会战。这时,顽敌正猛攻宝山和吴淞。防守宝山、吴淞的中央军第九十八师夏楚中部苦苦的死守着。第一师部队途经无锡,正准备稍作休息,突然传来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的紧急命令:继续前进,增援宝山!

9月初,防守宝山、吴淞的第九十八师夏楚中部渐有不能支持之势。第一师和第七十八师部队迅速向宝山、北泗塘一带增援,投入战斗。9月7日,吴淞、宝山相续失守。李友梅奉命率第四团死守杨行,奋勇迎战。

李友梅部刚进入阵地,日军30多架飞机和地面炮火便向杨行狂轰烂炸。杨行镇大片房屋中弹起火,整个街面一片火海。由于没有坚固工事掩护,部队官兵暴露在顽强炮火之下,伤亡惨重。紧接着,顽敌在坦克掩护下,向杨行猛烈冲击。跃入弹炕的官兵在李友梅沉着的指挥下,与顽敌拼死抗争,顶住顽敌十次进攻,坚守杨行阵地五昼夜,掩护部队从容转移,为指挥机关调兵遣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李友梅奉命率部转移到杨行至罗店一线阻敌。旋,又转进刘行,防守刘行之东王宅。东王宅为第一师部队突出部位宝刘公路之旁侧,是顽敌企图实行中央突破之据点。

李友梅率部队冒着顽敌炮火进入阵地。顽敌在坦克配合下,向东王宅阵地猛烈进攻。由于敌强我弱,东王宅阵地被敌突破。东王宅为战略要地,不能丢失。入夜,李友梅组织敢死队,亲自指挥,经过近战、夜战、肉搏战,一举夺回东王宅阵地。

第二天,顽敌在强大炮火配合下,又突破东王宅防线,李友梅再次组织部队,身先士卒,躬冒炮火,夺回阵地。如此四失四得。9月17日,在夺回东王宅之后,顽敌又向东王宅发起更猛烈的进攻,顽敌逼近阵地,李友梅被炮火击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年仅29岁。后来李友梅家乡人民为他建一座亭台,以志纪念。

标签: 李友梅

更多文章

  • 杜定友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定友

    杜定友,中国图书馆学家。原籍广东南海。1898年1月7日生于上海,1967年3月13日卒于广州。杜定友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和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图书馆学史乃至世界图书馆学史上屈指可数的理论大家之一,他在图书馆学的诸多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融东西方图书馆学为一体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

  • 宋文婷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文婷

    宋文婷,艺名宋汶霏(sungmanfei,1985年5月30日—2013年3月3日),中国内地演员,生于广州增城。10岁到上海读中专,专攻舞蹈,5年之后到北京进修了一年,然后又回到了广州芭蕾舞团下面的一个学校读书。宋文婷最初入行是因为跟同学去海珠影拍广告,之后就停不下来。于2008年主演海岩剧《舞者

  • 梁东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东明

    梁东明(1919—1947年),广东省广州市人。1946年腊月28日,带领旗里53名干部战士到刘家茶馆调集支前物资。夜里,被土匪包围了。梁东明在掩护干部战士突围中不幸牺牲,年仅27岁。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烈士,当地党组织和政府把刘家茶馆改名为“东明镇”。中文名:梁东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

  • 方觉慧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方觉慧

    方觉慧(1886—1958),字子樵,湖北蕲春人。早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毕业归国后,即秘密组织革命团体。辛亥武昌首义后,任都督署参议兼《中华民国公报》编辑、《震旦报》经理兼总编辑。1913年游历内外蒙古。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驻汉特派员,组织中华革命党分部。1917年随孙中山赴粤从军。1921年

  • 彭德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彭德

    彭德,男,湖南长沙县东乡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家中家境贫寒,世代务农,有一弟弟。自幼读四书五经,修地理算学,新旧文化均有所涉猎。参加过广州战役,台儿庄战役等等。中文名:彭德别名:彭竞青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6年12月出生逝世日期:1991年9月姓名:彭德曾用名:彭竞青出生日期:1906年

  • 安珂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珂

    安珂(1959.8.31~1983.3.8.)广州市人,祖籍河北省赞皇县,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1983年与歹徒搏斗中身受重伤,不幸牺牲,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还获得“模范共产党员”、“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中文名:安珂国籍:中国出生地:广州市出生日期:1959.8.31逝世日期:1983.3.8职业:

  • 魏凤楼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凤楼

    魏凤楼(1896--1978)字建亭,外号“魏瘸子”,少将。河南省西华县人。1913年投入冯玉祥部从军,1924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公署手枪团团长,1926年3月随冯玉祥赴苏联考察,9月回国后任手枪旅旅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14军4师师长。参加北伐,1929年3月任第2集团军第23师师长,

  • 刘永康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永康

    刘永康,男,香港康升集团广州康耐登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家居品牌联盟现任主席。中文名:刘永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通城出生日期:1885年逝世日期:1935年8月19日职业:通城县农民暴动委员会军事部长主要成就:烈士香港康升集团广州康耐登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家居品牌联盟第一届

  • 陈志彬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志彬

    陈志彬(1917—2000)湖南省茶陵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长征,当过八路军政委,解放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

  • 林子丰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子丰

    林子丰博士,OBE(Dr.LamChiFung,1892年—1971年4月17日),香港商人和教育家,生前热心公益,并大力推动浸信会在香港的发展。他于1922年在广州创办嘉华银号(中信嘉华银行前身),后来又分别在1956年和1963年成立香港浸会学院和浸会医院,当中浸会学院在1994年11月获政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