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康容

陈康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3/12/13 2:40:30

陈康容(1915—1940),女,原名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就义。

基本资料

名:陈康容

别名:陈亚莹

国籍:中国

出生地:缅甸

出生日期:1915

逝世日期:1940

职业:革命者

信仰:中国共产党

祖籍:福建省永定县

性别:女

人物简介

陈康容(1915—1940),女,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同年11月,党组织送她到龙岩中共闽西南特委第一期训练班学习,改名康容。随后参加闽西游击队。1938年3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陈康容受命留在闽西游击区组织抗日活动,任岐岭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940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西抗日形势逆转。这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就义。陈康容英勇就义后,中共永和浦县县委组建“康容支队”,高举这面光辉旗帜活跃在金丰大山,继续打击敌人。

生平

陈康容,永定岐岭人,1915年生于缅甸。父陈锡梅,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在缅甸曼德勒开设照相馆。康容15岁随父回永定探亲,后考入集美中学、厦门大学。1934年,到缅甸仰光华侨女子初级中学任教。该校是爱国华侨捐资创办的,校长思想开明。康容在校里满腔热情地学生传播抗日救国进步思想。上语文课时,不采用国民党政府编印的语文教材,而代之以高尔基、法捷耶夫、鲁迅丁玲等人的名著;上音乐课时,则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并在课排练抗战话剧。在校外,她是仰光进步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她参加了以国民党左派和马共为骨干的宣传抗日的文艺团体椰风社,在《仰光日报》副刊《椰风》上发表诗歌散文。1935年,她发起组织缅华妇女联合会,团结一批进步妇女,宣传苏联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同年8月,她参加缅甸华侨进步青年组织的仰光青年学会,进行爱国、反蒋、抗日活动。

1937年初,陈康容到厦门与中共厦门工委接上关系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走上厦门街头教唱抗日歌曲,撰文呼吁妇女解放,组织女青年成立诗歌读书会,给《星光日报》副刊投稿,参加地下党妇女支部,参加慰劳抗战将士团体的种种活动。11月,她受党组织委派,参加了中共闽粤赣省委第一期抗日救亡干部班的学习,同时结识了从苏联学习回来的黄会斋。当时,她的父亲频频来函催她到缅甸去。她对黄会斋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一定坚持革命到底。”1938年5月,康容和陈华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岐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8年下半年,陈康容与黄会斋结婚,婚后她在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1940年初夏,黄会斋调任漳州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她仍回岐岭以教书为掩护,坚持地下工作。7月16日晚上,康容得到党组织通知,正在收拾行装,准备上山隐蔽,忽有保安团兵包围了她的住处。她见情况紧急,立即回房吞下准备向县委汇报情况的纸片,取下挂在窗口下作信号的衬衣,吻别了亲人。敌人为从她口中获得党组织的情况,先派营长张耀生以厦门大学同学的关系向她劝降,遭到拒绝后,敌人又接连三个晚上拷问她。她怒斥敌人说:“人在你们手上,要杀、要剐由你们,要我依顺你们这些破坏抗战的狐群狗党,万难办到!”她在《自首书》上写道:“青春无价比,团聚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1940年8月16日夜间,她被省保安团团长谭日新残酷活埋在抚市的山墩上。临刑,她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汉奸卖国贼!”壮烈就义时年仅25岁。同年,黄会斋因纪念康容改名“黄康”,继续革命斗争。1944年,中共闽粤边委在永定金丰大山鼓坑成立“康容支队”,坚持抗日自卫武装斗争,以示对烈士的深切纪念。

事迹

“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这是颂扬忠勇为党的女英雄陈康容在遭受严刑和诱降,与敌人斗争的壮烈和轩昂气势。

陈康容(1915-1940),永定县岐岭乡下村人,是老同盟会会员陈锡梅的女儿。辛亥革命失败后,陈锡梅侨居缅甸谋生,1915年陈康容在缅甸诞生。15岁那年,陈锡梅把陈康容送到厦门集美中学读书。陈康容在这里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毕业后,她于1935年春返回缅甸曼德勒教书,并参加缅甸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6年初,陈康容救国心切,决心再回国边读书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年,她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学系,并在厦大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委员,是厦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忧国忧民的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加入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会、厦门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慰劳工作团,并担任宣传股长,用手中犀利的笔进行战斗。她积极发动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使歌声喷射出心中怒火,形成抗日雷鸣。她经常上街宣传和教唱救亡歌曲,遇有敌机轰炸,就奔上救护伤员、慰问灾民。她倾力于厦门妇女夜校,宣传爱国思想,促使她们加入到抗战救国的行列,整个鹭岛沸腾了!她兴奋撰文《厦门妇女怒吼起来了!》,文中写道,把厦门妇女发动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抗战的力量”。“厦门的妇女们,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了!”她以这些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向日寇宣战。

1938年春,当厦门的抗日救亡运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陈康容接受党的派遣,到闽西去开展农村工作,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训练班。激烈的斗争、艰苦的环境,丝毫没有磨损她的革命意志。训练班结束后,她被派到家乡永定县岐岭乡,任党支部宣教委员,公开身份是乡小学教员。陈康容以岐岭小学为阵地,在校内外建立了抗敌后援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利用课堂、墙报、集会、演讲等形式,号召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宣传党的抗战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发动群众为支援前线捐钱;组织抗日救亡剧团,演出《打倒卖国贼》《抓汉奸》《放下你的鞭子》《大刀曲》等街头剧和舞蹈;演唱《九一八》《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使方圆几十里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各地秘密逮捕、迫害和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斗争形势日趋紧张。1940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陈康容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押解到永定县抚市镇。最先提审她的是营长张耀轩,一个追求过她的旧日同学,张耀轩软硬兼施,要她说出共产党地下组织情况,并要她嫁给他。她立即斥责了张耀轩的无耻要求。接着,保安团团长谭嗣新又来诱降,也遭拒绝。劝降遭到失败后,顽军对她施以种种酷刑,扬言如3天内写出自首书,就放她与家人团聚,否则就要剥她的皮。陈康容面对死亡威胁,毫无惧色,怒斥敌人,大义凛然,以诗句回答敌人:“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当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漆黑的深夜里,恼羞成怒的顽军残忍地将陈康容杀害在抚市,鲜血染红了土地。时年,陈康容仅25岁。陈康容牺牲后,她在岐岭的战友们在永定县金丰大山的彭坑建立了“康容支队”。他们高举这面光辉旗帜,在群众的支持下,活跃在金丰大山周围乡村,继续开展反顽自卫斗争。

英雄故事

“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这是颂扬女英雄陈康容在遭受严刑和诱降,与敌人斗争的壮烈情景和轩昂气势,浩气长存的光辉形象。

1936年春就读厦大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委员,是厦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厦门诗歌会”领导成员,用手中犀利的笔进行战斗。她积极发动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使歌声喷射出心中怒火,形成抗日雷鸣。她经常上街宣传和教唱救亡歌曲,遇有敌机轰炸,就奔上救护伤员、慰问灾民。她倾力于厦门妇女夜校,宣传爱国思想,促使她们加入到抗战救国的行列,整个鹭岛沸腾了!她兴奋撰文《厦门妇女怒吼起来了!》,文中写道,把厦门妇女发动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抗战的力量。”“厦门的妇女们,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了!”她以这些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向日寇宣战。

1938年春,陈康容受党的调派回永定任中共岐岭支部委员,努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使之迅速活跃起来,她也因此遭到国民党逮捕,要她交出党员名单。敌人叫嚣说:“要不就剥了你的皮!”她怒斥敌人,大义凛然,英勇就义。中共闽西南特委决定建立“康容支队”,作为纪念。

标签: 陈康容

更多文章

  • 陈娟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娟娟

    陈娟娟(1929年-1976年),原名陈素娟,祖籍四川乐山,生于马来安(今马来西亚柔佛),香港电影演员、导演。另有文博学者和戏剧团演员叫此名,现分别介绍如下。中文名:陈娟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9年逝世日期:1976年职业:影视演员,导演代表作品:《为国争光》等陈娟娟,原名陈

  • 杨仁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仁恺

    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吴亮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亮平

    吴亮平(1908年农历6月26日—1986年10月3日),曾名吴黎平。浙江奉化人。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曾任上海学联总务部部长,参加了五卅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27年转入

  • 曹云祥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云祥

    曹云祥,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民国八年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

  • 陈继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继昌

    陈继昌桂林临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中文名

  • 陈必娣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必娣

    原名BettyChandler,女,1915年5月6日出生在加拿大温雷帕克市,7岁时随全家移居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1933年至1938年她在奥尔根大学学习,期间以交换生的身份于1936年至1937年到中国广州岭南大学学习中文名:陈必娣外文名:BettyChandler国籍:中国出生地:加拿大出生日期

  • 陈夔龙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夔龙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又名陈夔鳞,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原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同治十一年(1872)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十二年(1886)中进士。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

  • 陈叙一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叙一

    陈叙一(1918—1992),电影译制片翻译家、导演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缔造者和中国电影译制事业的开拓者。原籍浙江定海,出生于湖南长沙,上海沪江大学肄业。1943年开始戏剧翻译和编导工作。同年加入苦干剧团,导演话剧《埋头苦干》。1946年在晋察冀新华社广播电台工作,天津解放后任天津电影服务社副社

  • 陈元方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元方

    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陈元方,男,陕西乾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陈元方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1993.5.16职业:省委书记籍贯:陕西乾县陈元方(1915—1993.5.16),陕西乾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汉中特委宣传部部长、三原县工委书记、关中地委组织

  • 陈廷骅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廷骅

    陈廷骅(1923-2012),香港著名实业家、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192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贫困家庭,以纺织起家。1949年,陈廷骅离开上海来到香港。1954年,他斥资六十万港元在荃湾开办了南丰纱厂有限公司,两年后,纱厂正式投入生产。1969年,陈廷骅将南丰纱厂改组成为南丰纺织联合公司。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