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戈沙

戈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57 更新时间:2023/12/26 19:14:37

戈沙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俄罗斯族。画家,演员。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历任《西北画报》创作室主任,《长春画报》编辑,《吉林日报》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新加坡艺术协会国际会员。兼擅版画、油画、国画、插图。先后在三十八部影视片中饰演角色。2015年11月27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戈沙

外文名:r0wA

别名:孙庆林

国籍:中国

民族:俄罗斯

出生地:黑龙江省黑河市

出生日期:1931年5月

逝世日期:2015年11月27日

职业:画家演员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胡杨魂》《布达拉宫》《古老的歌》《傲蕾·一兰》《幸福有梦》

人物概述

戈沙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本名:孙庆林。中俄混血,俄罗斯族。画家,演员,作家。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历任《西北画报》创作室主任,《长春画报》编辑,《吉林日报》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长春市美协顾问、名誉主席,新加坡艺术协会国际会员。兼擅版画、油画、国画、插图。英国、法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参展、个展。获多种国家级奖项,并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戈沙画集》《戈沙黑白版画集》《戈沙油画作品集》以及长篇小说《幸福有梦》等多部著作。作为演员,戈沙先后在《长空雄鹰》《傲蕾·一兰》《雪乡》《飞天蜈蚣》《天使的翅膀》等三十八部影视片中饰演角色。

人物背景

戈沙的父亲祖籍河北,迫于生计,1920年代到俄罗斯的远东铁路线上做工、做小买卖。虽然斗大字不识几个,但凭聪颖的天资,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同当地人交流。戈沙的母亲是俄国人,生在哈巴罗斯克一个贫穷的农家庭。12岁父母双亡独自流浪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的城市里。15岁在俄国认识了戈沙的父亲,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但还是在几片面包的诱惑下跟了戈沙的父亲,既没有婚礼,也没有宴席。第二年的春天,他们踏着黑龙江上的冰雪来到中国。在黑河镇母亲怀上了戈沙。当戈沙快要降生的时候,父亲又跨江到俄国去了,一去就是三年。

母亲不会说汉语,在邻里的帮助下使戈沙来到了人世。为了活命,母亲外出什么活都干,戈沙成了屋里的“麻雀”,母亲用麻绳把他的一只脚捆绑在窗台上,让他在土炕上爬来爬去,一直爬到会走路时,父亲才从俄国回来。母亲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把家搬到黑龙江岸边的山村里。戈沙放马,母亲种地,父亲除了赌博之外什么也没有学会。1938年戈沙的家搬到长春,戈沙捡破烂、煤核和一切能卖钱的东西。10岁开始上小学,因为戈沙说不好汉语,学习很差。后来父亲用皮带改变了他说俄语的习惯,但捡破烂的习惯他没有让他改。14岁戈沙开始独立谋生,做过洋铁匠、杂工、小贩,还当过招待员,饱受过人间的凄苦。

艺术之旅

戈沙很小的时候就与美术结缘,常常独自到野外把那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和昆虫画在捡来的纸片上或钉在木板上。大自然不仅成了他的朋友,也是他最好的蒙老师。16岁认识了从日本回来的王盛烈。教他素描,并告诉他北京有位大画家徐悲鸿,那里有他开办的美术学校。从那一天起戈沙就日夜梦想着北京。1947年末正是战乱的年代。铁路、桥梁都已经破坏。大年初一的早晨,分不清是鞭炮声还是枪声,戈沙告别了父母,独自顶着大雪,沿途乞讨向北京走去。过了公主岭,为了躲避土匪的追逐,深夜累倒在路旁,雪落在冻僵的躯体上。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被一位好心的老大娘用两碗滚烫的小米粥才使他活了下来。最后戈沙才用一双冻僵的脚,并躲过三次土匪和一次兵痞的劫难,千里跋涉终于到了北京。吴作人、艾中信引导戈沙进入国立北平艺专做了一名旁听生。

1948年,戈沙从华北大学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罗工柳成了戈沙艺术生命的领路人。1951年毕业后戈沙主动到了大西北。在西安,石鲁把他留在了身边。戈沙借着在西北画报当记者的机会,走遍了少数民族的帐篷、土屋、戈壁沙滩、丝路古城,并取名“戈沙”,以示自己的追求。后来戈沙在东北的《吉林日报》当了一名美术编辑。

1953年父亲去世,母亲和妹妹回苏联,这一去就是三十三年未见面。两个国家同两个家庭一样,开始是朋友后来成了敌人。在那些年代里,一味追求艺术是不可能的,而又有俄罗斯海外关系的戈沙,领略并感受了一个又一个政治风暴,被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在艰苦的条件下戈沙坚持画画。

由于戈沙混血的形象,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走进了业余影视演员的生涯。先后拍了38部影视片。1980年夏秋之际,戈沙奔赴河西走廊拍影片《向导》,在风啸沙鸣中,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文化胜迹。《敦煌的梦》《古瓮的遐想》《沙漠驼铃》《夜歌》《风暴》《胡杨魂》等作品陆续诞生。

戈沙有时也写一些散文。2005年戈沙白天画画,晚上学着写小说,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写完了20万字小说《幸福有梦》。记录了戈沙人生的经历和身边发生过的故事。里面有童年美好的记忆;青年时代追求的足迹;也有步入老年的忧郁。那些来自生活的黑白版画也成了书中的插图。

艺术评价

戈沙的艺术,常能给人带来诗的意境,带来崇高美的启迪。在戈沙刀锋笔下,山河的壮丽之美,驼队的奋进搏击,胡杨红柳的生命抗争,都传达出一种崇高美的意韵。“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戈沙对高尔基的话极有感触。金色的童年在凄苦中度过,激情的青年时代又饱尝政治风暴的艰涩,岁月熬人催人,也磨炼人的意志,锤炼人的思维。年龄的增长老化并没有泼灭生命的活力,反而使画家体验了人生。更加成熟深沉,审美的层次更升华。或许,在理沦上并非十分自觉,但创作实践中戈沙的艺术审美理想已经走向了壮美与崇高的范畴,艺术已经向更深的精神层次追求,而艺术语言也自然地倾向更加概括、夸张,风格更趋沉雄大度。

戈沙说:“当我看到焦渴的胡杨在苍穹下挺拔在沙丘上,在沙暴中坚定不移,我想到人们赞美它在风暴中一千年不死,死了一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是有道理的。我画胡杨时想到的是人的品格。有的人不等风吹自己就倒了。可有的人死了几千年,人们还在纪念他,想着他,这就是品格的力量。我从这里寻找到了心中的图画。”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画家正是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汲取了精神的品格启示与营养,又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技法去创造人化的自然。抒发自己升华后的胸臆。

《胡杨魂》《深秋》等以扭曲不屈的树干,红色火焰一样升腾的茂叶充分传达出顽强的生命意志,不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沁人心腑,可以给人以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崇高美的享受。画家画的是树木,表现的是人,画的是形体姿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与品格。《古烽火台》用最简练的笔法,用强烈的形体,明暗的对比,表现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歌颂了雄伟壮阔的河山。《黄河之水天上来》以水天一色几乎占满画面的大篇幅,显示黄河―大自然的宏大气势;用剪影式的重色调组成驼队,突破横向的地平线,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人在大自然中艰辛奋进的自强不息,构思深刻,构图新颖。《岳桦的品格》表现生长于长白山雪线附近的一种白桦树。由于严寒强风。生长条件恶劣,树木形成扭曲挣扎的形状,人们能够从中得到一种壮美的艺术感悟。戈沙以粗犷老到的笔法,以粗细、大小、疏密、黑白、冷暖的对比,以自由豪放的心情,极好地表现了岳桦的品格,表现了戈沙的“心里的图画”。

戈沙多年来以版画著称,其实,早年戈沙就有很不错的油画根底,作于1955年的《青年时代自画像》已经可以看出其功力之深度,而近些年来的油画创作实践,说明他虽然长年在版画语言领域里奔波,却仍然“乡音来改”,近些年重操画笔,回归画布,油画语言仍然运用自如,《心语》《微微的夏河风》等画更可看出其油画功力的全面修养。(闻立鹏)

戈沙丝路题材版画的创意与价值可从两方面感悟,一是宏阔气势展现的审美空间,一是殊异情境标志的精神向度。前者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方式,抒发画家对丰硕文化古迹和大自然的挚爱情怀;后者以耐人寻味的象征体,转述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就形式语汇而言,这类版画以气势见著,作品大都是满构图,宏阔而深远,或凸现戈壁的浩瀚、古堡的雄伟,或刻划石崖的繁富与风沙的暴虐,由于刀法细密多变,点刻、线刻交融,阴刻、阳刻结合,构成不同的韵律,使画面充实而不空灵,并富有动感。而一些套色版画的色彩则是简括洗练的,一般只套二、三版,如《佛之光》《古堡》《孔雀河畔》等都单纯、响亮,与刀痕一起,构成不同的情调,映现出河西走廊上特有的造化奇观,外溢着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情趣,与骆砣、胡杨融铸为豁达、雄强的意境。

驼队之于戈沙的丝路题材版画具有特殊的意义,每幅作品都离不开骆驼,它犹如主题曲,以高亢、雄浑的旋律,令人感受到一股精神力量。但画家对骆驼并不精雕细刻,往往以剪影效果显现其钢浇铁铸般的造型,迎着风沙、踏着大漠,迈着沉重、坚毅的步履,向着既定的目标,永不停息。这是顽强拼搏的精神的象征,是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的体现。在不厌其烦地描绘“沙漠之舟”的同时,画家还满腔热情地刻划被誉为“沙漠中的勇士”的胡杨林。胡杨作为能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优良树种,耐干旱、抗风沙,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胡杨林》《胡杨林中》,画家以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显示胡杨在改变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大漠枯林》《胡杨魂》等作品中,则以老辣粗放的刀法,着力刻划胡杨钢丝铁钩般的筋骨,它不屈不挠,倔强顽强,默默地抵抗着干旱、沙漠的侵袭,高唱着生命的赞歌。(齐凤阁)

艺术概况

素描《找自己的丈夫》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1956)

油画《被遗弃的人》获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1957)

油画《星火燎原》参加“建国十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1959)

版画《小矿工》外交部选送非洲十国展览(1975)

版画《松江春雪》文化部中国美协选送巴黎沙龙展(1982)

版画《山村女教师》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佳作奖(1982)

漫画《抗洪自救见闻》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986)

《戈沙版画选集》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二等奖(1987)

版画《古老的歌》获日中艺术交流金奖(1988)

版画《布达拉宫》获全国十届版画展铜牌奖(1990)

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版《世界名人录》(1990)

列入欧洲版《1990-1991世界名人年鉴》(1991)

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家百花荣誉金奖(1994)

《布达拉宫》获中国少数民族美展银牌奖(1995)

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1996)

被聘中国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评委(1996)

应邀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1998)

长春市委、政府授予“长春市知名艺术家”(2000)

版画《风暴》收录《中国百年版画名鉴》(2001)

获中国美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民族杰出美术家”(2001)

油画《石壁行》获中国少数民族美展银牌奖(2003)

版画《胡杨魂》获中国少数民族美展金牌奖(2005)

在英国、法国、美国、丹麦、德国、加拿大、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非洲、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在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中国美术馆、长春等地举办了二十六次个人画展

中国美术馆

日本

新加坡

俄罗斯

澳大利亚

韩国

意大利等国美术馆

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世界名人录》(1990)

欧洲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世界名人年鉴》(1991)

《戈沙画集》

《戈沙黑白版画集》

《戈沙油画作品集》

《苏联藏书票集》

《戈沙丝绸之路版画集》

《戈沙油画选》

《戈沙·油画作品精选》

《幸福有梦》(长篇小说)等

《长空雄鹰》

《傲蕾·一兰》

《向导》

《雪乡》

《背叛》

《飞天蜈蚣》中饰演反一号奥尔斯

《天使的翅膀》等三十八部影视片

因病逝世

2015年11月27日下午5点28分戈沙因病逝世,享年84岁。11月30日上午10点,长春市殡仪馆举行了戈沙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标签: 戈沙

更多文章

  • 王遐举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遐举

    王遐举(1909~1995),武昌中华大学肄业。当代著名书法家,擅长国画,尤善梅竹,通史学、工诗文,对戏曲也颇有研究。原名克元,号野农。湖北荆州监利人。历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馆馆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等职、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

  • 邵宇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邵宇

    邵宇(1919年8月21日—1992年6月),曾用名邵进德,辽宁丹东人。著名的速写、水彩画家,所创连环画受到徐悲鸿先生的称赞,认为其画风用来描写中国社会非常适合。代表作品:《选举》、《早读》等。中文名:邵宇别名:邵进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辽宁省东沟县(今东港市)孤山镇出生日期:1919年8月2

  • 卢沉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卢沉

    卢沉(1935—2004),中国著名国画家,江苏苏州人,早年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绘画,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等,195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文名:卢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935年9月逝世日期:2

  • 高名凯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名凯

    高名凯(1911-1965),福建平潭县人。著名理论语言学家、汉语语法学家和文学翻译家。早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入法国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编委等职。高名凯与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齐名,他在介绍西方语言学理论

  • 李东辉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东辉

    李东辉,河北人,1966年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自幼酷爱美术、书法。1983年入伍,服役于沈阳军区某部,后部队选送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深造。早年受业于李可染、董寿平、娄师白、启功、白雪石、卢光照、刘炳林、刘继英等名家。擅长写意花鸟,笔墨大胆流畅,画意自然潇洒。近年来专攻画鸡,作品多次在

  • 张韶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韶

    张韶(1927年4月25日-2015年1月22日)中国代表性比较强的人物:主要有唐敬宗年间染坊役夫张韶,另外有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张韶,有编著了《二胡广播讲座》一书等。中文名:张韶外文名:zhanghan别名:张浩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武进县鸣凰水渠村出生日期:1927年4月25日逝世

  • 康师尧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师尧

    康师尧(1921—1985),笔名康巽。河南博爱人,久居西安。擅长中国画。40年代毕业于武昌艺专。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主任;与石鲁、赵望云等共研画艺,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为“长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画作以清新典雅为主调,兼工带写,自具风貌;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

  • 娄树华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娄树华

    娄树华(1907年5月15日-1952年10月16日),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古筝演奏家。娄树华10岁时入小学就读。娄树华除了学好一般的功课外,对于老师陈松桥的书法、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强烈的兴趣。15岁时,经父亲托人介绍到新集一家布店当学徒。娄树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已取得精神

  • 唐槐秋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槐秋

    唐槐秋(1898-1954),原名震球,中国戏剧活动家、演员、导演。湖南湘乡人。早年赴法国学习航空机械。1925年回国,参加南国社及广东戏剧研究所。1933年组织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中外名剧,对推动演剧职业化,提高话剧演出艺术水平有较大影响。建国后担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导演。1954年病逝。中文名:唐槐秋

  • 王德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德榜

    王德榜(1837-1893),清朝湘军将领。字朗清,广东东莞石排埔心村人,父经商湖南,生于湖南江华县,湘军名将。咸丰初,粤寇扰境,与兄吉昌毁家起乡兵,战数利。五年,援江西,攻奉新,吉昌战死,德榜领其众,誓复仇。七年,论克瑞州功,叙经历、州同。明年,从将军福兴援浙,复衢、处各城,擢知州。又明年,从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