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岳劼恒

岳劼恒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1/17 5:42:52

岳劼恒,物理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络合物光学研究和物理学教学工作。在旋光学应用于物理化学的研究中,发展了P.觉布的连续变化法,研究了酒石酸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度,创出络合物光学研究的新途径;50年代继续这一工作,拓宽了络合物光学研究的领域。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为西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姓名:岳劼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长安县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20日

逝世日期:1961年5月24日

职业:物理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铜与酒石酸组成的络合物的光学研究

铬合物的光学研究

岳劼恒在法国9年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行旋光学在物理化学上的应用研究,用旋光学方法研究酒石酸金属离子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度。

1926年,P.觉布首先提出连续变化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对硫酸镉和碘化钾组成的络合物的研究,所选择的物理性质是吸光系数。同年,E.达莫瓦(Darmois)把连续变化法应用到硼酸和酒石酸组成的络合物的研究上,所选择的络合物的物理性质是旋光度。在当时,金属络合物已引起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关注。但是,由于一些金属络合物不易获得,因此使金属络合物的研究显得非困难。人们只知道为数很少的固态络合物,而对其结构几乎一无所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1932年起,岳劼恒在E.达莫瓦教授的指导下,从事有关酒石酸与金属离子组成的金属络合物的研究。在研究工作中,岳劼恒发展了P.觉布提出的连续变化法,并把它广泛地应用到酒石酸及其衍生化合物和硼、钨、铜、铝、钍、锑等金属元素组成络合物的研究。测量这些络合物在溶液中的旋光度的变化,从而研究这些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度,及其对酒石酸和酒石酸盐的旋光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酒石酸某些衍生物的晶体结构。在研究工作中,他发现了氢氟酸浸蚀玻璃的旋光研究法,以及碱性溶液浸蚀铝及其合金的旋光研究法。这两项发明的特点是不需要进行重量分析,从观测旋光度的变化,就可以快速测出玻璃对氢氟酸的抗蚀力和碱性溶液对铝及其合金的浸蚀程度。这种旋光研究法比较简便、实用,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测量方法。

在9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先后写成10篇论。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地反映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几种酒石酸络合物的组成及其在物理化学应用上的实验研究》中,这篇论文发表在法国《物理化学学报》1936年第33期上。他在当时做出的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他是把旋光学方法应用于金属络合物研究的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创造的研究方法后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络合物分子结构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因此,他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创出了把旋光学方法应用于络合物光学研究的新途径。

1936年,岳劼恒回国时,原拟继续进行旋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而无法实现。1956年,中共中央号召“科学进军”,他决定“重操旧业”,恢复中断了多年的络合物光学研究工作,在学术上做出新贡献。他把物理、化学两系的部分教师组织起来,互相协作,并亲自指导研究生,集中大家的智慧,开展研究工作。他坚持科学研究选题要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服务,要解决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应用连续变化法原理,研究了氧化钨和酒石酸组成的胶体络合物、酒石酸及其盐类和氯化铁形成的络合物、铜、镍、钻和酒石酸组成的络合物的光学性质。不仅测量了旋光度的变化,还测量了光密度、吸光度和折光度,做了圆双色效应(Cotton效应)的研究;确定了这些络合物的组分比和存在的条件;用旋光学方法得到了胶体络合物中几种酸强度的比较,证明了旋光学方法比常用的静力学方法简易、方便;还用旋光学方法探明铁和酒石酸组成的络离子具有两个羧基。从1955—1961年,他们先后写出了8篇论文,发表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国物理学会1963年论文摘要(光学与光谱学)》等刊物上。他在这个时期的学术成就是拓宽了络合物光学研究的领域,开拓出一条有特色的、系统的络合物光学研究的途径。

1959年物理化学家光宪教授发表文章总结化学、化工方面的研究工作时,对岳劼恒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对络合物的研究比较系统。无疑,岳劼恒的研究工作为国内同行研究金属络合物奠定了基础。

培养人才

从法国回国后,岳劼恒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物理学教学工作。西北大学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重建的,物理系的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又缺少现成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岳劼恒首先重视教材建设,利用自己擅长英语、法语的特点,参阅多种国外教科书,编写了《理论力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十多种讲义,解决了师生在教和学方面缺少教材的困难。物理系凡是没有人能讲授的课程,几乎都由他讲授,他先后讲授过14门课程。他认为,学生应学好基础理论课,为以后继续深入学习或是搞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他在讲课中,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有时还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讲课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原理。他还要求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课,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在讲课中,他还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即使像原子物理和波动力学这样较为深奥的课程,经过他的生动讲述,学生感到浅显易懂。当学生对探索微观世界所用的方法感到不可理解时,提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假设?为什么能够用假设推出的结果来证明假设的正确性?他回答说:假设有一间黑房子,我们既看不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是,房子有一个小窗口,我们可以向里面扔进一些石子。……如果里面放有各种乐器,我们就会从鼓的回声断定某个方位有一面鼓,从有锣的回声断定某个方位有一面锣。如此类推,就可以推断出这间看不见的黑房子里到底有哪些东西。这个比喻至今仍在当时学生的脑海中回荡。他还把科学方法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岳劼恒素以勤奋、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品德著称。他对教学工作一贯认真负责,不管行政工作和社会活动再多、再忙,他都坚持认真备课,从不迟到早退。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很深。他严于律己,又对学生从严要求。他既关心学生的业务学习,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他以广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教育和熏陶了几代人。

建设发展西北大学

岳劼恒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教育规律,为西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岳劼恒认为,大学的专业设置应依照国家建设对各种人才需要的缓急和各校所在地区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以求满足国家需要。同时,根据各校发展方向与地区特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适当分工。在1952—1953年的院系调整工作中,高等教育部拟将西北大学的文、史、财经、地理等系并入兰州大学。岳劼恒与学校其他负责人研究了这一问题,向高等教育部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根据综合大学的地位和作用,西北大学应保持文、史、财经等系科和专业;根据西北方面水土保持与根治黄河的任务,以及西安市居黄土高原的中心和黄河上、下游的中心,地理系有存在的必要。高等教育部最后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从而保持了西北大学系科专业设置的完整性,为西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大学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他又对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省的情况作了具体分析,对西北大学的专业设置做出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除稳定大多数系的原有专业外,在生物系设置了植物学专业,地理系设置了自然地理专业,地质系设置了石油地质专业,使西北大学的专业设置更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40年代,岳劼恒在西北大学工作时就主张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而且更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树立爱国、报国、救国的思想。50年代,他根据党的方针和政策,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出数量足够的、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热心为人民服务、并能熟练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科学工作者。在综合大学和其他高等学校,要培养出能独立思考,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合格人才。他认为,学习物理学的学生必须“头脑清醒,意志坚强,并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他提出的这些培养要求,在各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落实,使西北大学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他就撰文指出:“对于各种科学,应一体重视,……照顾国家社会的需要,习工多于习理,诚为应加鼓励与赞助者,但不能轻视理论科学,理论科学不发展,应用科学根本不能发展。……我们不反对多数的青年研究自然科学,必须提倡同样多数的青年研究社会科学;赞助大多数对自然科学有兴趣的青年,研究应用科学,但必须保留一部分意志坚定脑筋清楚的青年,学习理论科学。为国家前途百年计,非如此不可。”这是他对国家建设事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辩证关系的正确见解,对后人具有借鉴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西北大学在前进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师资缺乏。岳劼恒和学校其他负责人都利用他们的身份和影响,聘请著名教授和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在物理系,他曾聘请田渠教授来校任教,聘请宏正、潘承浩等来校讲学。1953年前后,他更感到学校师资缺乏和业务水平低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教学计划的要求,因此,师资培养是学校今后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作长期打算。他要求各系“要在全校范围内,照顾到三五年内发展的远景加以通盘的筹划,制定各系的师资培养计划”。他提出师资培养与提高必须依靠自力更生、校内培养为主的方针和校内外两条培养途径相结合的办法。在校内,他提倡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讲师、助教钻研业务课;在校外,他主张选派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外出进修。他在师资培养工作上的这些意见和措施,在西北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培养的许多教师,后来都成为各系发展的骨干力量。

西北大学在前进中遇到的另一主要困难是缺乏实验仪器和设备,影响实验课的开设。对于这个问题,除了力争国家拨款、设法购置外,岳劼恒还积极支持和主张学校办工厂,自己生产和维修仪器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物理系的普通物理实验,每个实验课题只有一套仪器,根本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在他的支持下,由龙际云教授负责办起了小型机械厂,聘请了三四位工人,加工制作实验仪器,使普通物理实验每个课题的仪器由一套增加到五套,满足了教学需要。这种自力更生制作实验仪器的事迹,在1954年曾受到高等教育部的表彰。

岳劼恒认为高等学校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他强调,在高等学校中要提高教学质量,离开科学研究是无路可走的。在高等学校中,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必须开展科学研究。这两项任务是相互配合的,不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矛盾的情况只是暂时和局部的,问题在于对教师的力量要做适当的安排。他针对当时教师队伍的构成,提出了各类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的具体安排意见,并和教务处的同志一起,对全校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周密的规划。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在繁忙的行政和社会工作中挤出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了西北大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提高西北大学的学术水平做出了贡献。

岳劼恒青年时期即追求进步,热爱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对党的文化政策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他曾撰文指出:“民族文化的形式是应当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要根据我国目前及以后的需要,取其适用之精华,摈斥其不适用之糟粕。对于自然科学我们要大部分吸收,对于社会科学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与社会现实情况加以选择、修改,全盘西化绝对不可,同时要推崇本国文学。”1959年12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岳劼恒一生辛勤工作,常常废寝忘食,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以致积劳成疾。1961年2月医生曾诊断出他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病,但他仍抱病坚持工作。同年5月24日,他在西北大学校务工作扩大会议上发言时,突然脑溢血猝发,经全力抢救无效而逝世。对于他的逝世,周培源教授在唁电中写道:“这是教育界和物理学界的极大损失。解放12年来,劼恒同志……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教育与物理学事业努力工作,做出显著成绩。他为知识分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人物简历

1902年11月29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

1922—1928年在北京大学理预科和物理系学习,毕业。

1928—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32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

1936—1937年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兼任中法大学教授。

1937—1939年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

1939—1949年任西北大学教授,1941年起兼任物理系主任,1947年起兼任教务长。

1949—1961年任西北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教务长。1949—1950年任校务委员会代主任委员。1957—1961年任副校长。

1961年5月24日病逝于西安。

主要论著

1岳劼恒.融化的Na2SO4?10H2O及CaCl2?6H2O中之冰点分子量测定法.西北学术,1943(2):54.

2岳劼恒.酒石酸甲脂之旋光性研究.西北学术,1943(2):55.

3岳劼恒.Biot-Gerner型复杂化合物之旋光的研究.西北学术,1943(2):55—56.

4岳劼恒.酒石酸一氧化钨组成胶体在强酸影响下的转变;几种酸强度的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57,1(1):157—159.

5岳劼恒,杨葆塘.铜与酒石酸组成的络合物的光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57,1(1):160—170.

6岳劼恒,轼,刘源发.酒石酸和铁盐的络合物旋光法和电位滴定法的比较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57,1(1):171—180.

7岳劼恒,杨葆塘.二价镍和酒石酸类组成络合物的光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57,1(2):77—84.

8岳劼恒.连续变化法——研究溶液中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度的一种方法.科学与技术,1957(3):1—6.

9岳劼恒,同增发.钻和酒石酸组成络合物的光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58,1(3):31—34.

10岳劼恒,诺.铜与酒石酸酰胺组成络合物的光学研究.中国物理学会1963年论文摘要(光学与光谱学):102—103.

11岳劼恒,杨葆塘,王诺,许世珠.二价镍与酒石酸及酒石酸酰胺酸组成络合物的光学研究.中国物理学会1963年论文摘要(光学与光谱学):103.

标签: 岳劼恒

更多文章

  • 谢毓晋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谢毓晋

    谢毓晋(1913~1983),江苏苏州人,生于北京,微生物学家,生物制品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微生物免疫学的教学、科研和生物制品的研制工作,并取得多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他对耐热真空冷冻干燥乙醚灭活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成功地解决了生物制品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技术。他用大罐深层培养方法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生产

  • 萧佛成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萧佛成

    萧佛成(1862—1940),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祖居福建南靖,生于暹罗。早年在当地任律师,1905年与孙中山在香港所办的《中国日报》建立联系,在曼谷和陈景华共同创办《华暹日报》。1908年建立同盟会暹罗分会,当选为会长。1912年任国民党暹罗总支部长。1926年初,回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

  • 露比·迪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露比·迪

    露比·迪(RubyDee),1922年10月27日出生,美国老牌影星,著名的剧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因出演《日光下的葡萄干》、《为所应为》等影片为观众所熟知。曾在83岁高龄时,因出演《美国黑帮》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二高龄的被提名者。露比·迪逝世于2014年6月11日,享年91

  • 吴天保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吴天保

    吴天保(1903—1967),字贤华,中国汉剧演员,工生。湖北汉阳人。13岁入汉口天字科班习生行,勤奋好学,未出科就颇有名声。抗战初期,在郭沫若、田汉领导下,参加汉剧抗敌宣传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积极投入戏曲改革活动,演出过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他的演唱高亢激越,风格严谨。创立新腔,自成一家,形成

  • 戈壁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戈壁舟

    戈壁舟(1915---1986),诗人。原名廖信泉,又名廖耐难,成都人。1936-1939年先后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学生救国联合会、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到延安,1941年考入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1945年到伊克昭盟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47年到新华社前线分社作随军记者。历任《群众文艺》编辑

  • 郑丕留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丕留

    郑丕留原名沛疁,1911年1月9日生,江苏省太仓市新塘镇。畜牧学家。我国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开拓者和传播者。对家畜生殖生理的研究有较深造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他就培养了一大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为我国大规模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改良畜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了我国家畜家禽品种资源的调查,主编出版了《

  • 莫定森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莫定森

    莫定森(1900—1980),农学家、农业教育家、稻麦专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浙江改良稻麦品种,发展双季稻,扩种冬季作物,大幅度增产粮食,培养人才,并在浙南山区坚持抗日战争,有过重大贡献。五十年代对南方水稻实行“三改”,六十年代为高寒地区培养稻作人才,选育耐寒、高产稻种,奠定了我国北疆大规模发展水

  • 刘箴俗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箴俗

    刘箴俗是秦腔表演艺术家,祖籍陕西户县。幼年丧母的他曾随父在西安卖羊血为生,1913年报考易俗社,因面黄肌瘦而被社长薛卜五据之门外。后,孙仁玉慧眼识珠,将他收下,并给他起艺名刘箴俗。刘箴俗不负恩师厚望,聪慧加勤奋,一代秦腔“神童”就此诞生。关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著名戏剧家梅景九的赠诗做了最为准确的描述

  • 关士聪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士聪

    关士聪,区域地质学家、油气地质学家。早年主要在秦岭、新疆、东北和内蒙古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调查。自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从事油气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在30多年的找油实践中,为我国一系列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作出了贡献,成绩卓著。他的《中国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油气》是其代表作,还有《中国含油气区地质与

  • 苏石风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苏石风

    一级舞美设计,广东潮安人,著名戏曲舞台美术家,1921年2月6日出生,其作品构思严谨,着重意境,清新秀丽与淡雅朴实相渗。他的设计曾获多项大奖。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因病于2010年2月27日病逝中文名:苏石风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